朱自清的散文《春》能提出什么问题 在《春》这篇课文中你还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1、朱自清在散文《春》一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

2、朱自清在散文《春》一文中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答案:具体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春景图。

3、“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答案:写出了春风的轻柔。

4、请用两个以上的成语来概括朱自清《春》的景色?
答案: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婀娜多姿,生机勃勃.

5、朱自清在散文《春》一文中用了七组比喻句。是哪七句?
答案: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6、《春》中连用“牛毛”、“花针”、“细丝”来描绘春雨,仿佛让我们真的感受到了细密的雨丝。请你也试一试,用三种事物来描述空中的云。
答案:云是最寻常的,天天都有。看,像瓦块,像羽毛,像鱼鳞,飘飘荡荡,悠闲自得。

7、《春》第七段看,春天在人们心中代表着什么?
答案:春天在人们心中代表着无限的活力和希望.

8、朱自清的《春》中为什么说“雨是最寻常的”
答案:因为最寻常的,往往也是最珍贵的,也是人们最容易忽略的。这样写正是为了挖掘对雨的深切认识感受,突出雨不平凡的另一面。

9、朱自清的《春》的结尾连用了三个比喻句,有什么好处?
答案:作者用三个比喻性的排比句式,纵情地赞美了春天予以春天的新鲜、美丽、欢快、具有强大生命力,进一步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10、《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 是什么意思?
答案:春风吹在脸上一点儿也不觉得寒冷,杨柳也柔和地轻拂着。

11、《春》中“一年之计在于春” 是什么意思?
答案: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考虑安排。比喻凡事要早做打算,开头就要抓紧。

12、《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 出自哪里?
答案:出自于宋代释志南的是《绝句》。全诗是:“古木阴中系短篷,仗黎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3、《春》中“一年之计在于春” 出自哪里?
答案:出自南朝·梁·萧绎的《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明代无名氏的《白兔记 牧牛》也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一日之计在于寅(凌晨3-5时)。春若不耕,秋无所望。”

14、《春》的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
答案:《春》的结构严谨精美,作者先总写春天,继而又分几个方面细描细绘,最后又总写,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文章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结于拟人,其构思布局、修辞润色,颇具匠心。至于语言的秀雅清新、朴实隽永,则更能令人感受到那“味道极正而且醇厚”的情致。
15、《春》是朱自清写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一个“春”字写了()、()、(),而且具体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春景图。把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展现了出来。
答案:新、美、力 。

16、体会下列句子,在括号里填上有动感的字:
当春带着她特有的新绿,海一样地( )来时,真能让人心醉;
当春携着她特有的温煦,潮一样地( )来时,也能让人断魂。
答案:漫,涌。

17请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诗歌含义描绘你眼中春天?
答案:春天到了,园子里的花开得十分鲜艳,一枝枝开得火红的红杏已经长出了墙外。夜里下起了春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春风缠绵柔美,像弦乐伴奏,有许多花瓣在风雨中撒落在地上。伴着雨季和狂风,春天的时光也慢慢流逝,天黑了,关上了屋门,可以打发黄昏的日子,但是却没有办法留住春天的脚步。

18、朱自清在散文《春》一文中用了两组排比句。是哪两句?
答案:
第一组: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第二组: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反反复复方法反反复复方法反反复复

螺蛳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朱自清



为什么题目叫春而不是春天?

读朱自清《春》能提出哪些质疑~

可以提出以下质疑:
1、课文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春天的?
3、课文开头连用两个“盼望着”,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4、课文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说明。
5、课文题目为什么叫“春”,而不是“春天”?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主题思想
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朱自清当时虽置身在污浊黑暗的旧中国,但他的心灵世界则是一片澄澈明净,他的精神依然昂奋向上。
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把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将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文章中去。熔铸到诗一样美丽的语言中去。从而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春》——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
在这幅图画中,隐藏了他太多的心灵密码。
修辞艺术
朱自清的散文《春》充满了叙不完的诗情、看不尽的画意。他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水乳交融在一起,创造了情与景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朱白清在这篇仅仅30个句子的简短散文中。运用了二十多处修辞手法,频率之高,令人惊诧。
作品是以“春”贯穿全篇,由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组成,逐层深入、环环相扣。而作者正是以修辞格来作为《春》的“颜料”,淋漓尽致地描绘出那幅五彩缤纷的早春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

在《春》这篇课文中你还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答:我还能提出:
1、朱自清在散文《春》一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2、朱自清在散文《春》一文中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3、读了《春》,你体会到了什么?


#林些荷# 关于朱自清《春》的一个问题 -
(13261353508): 是迷蒙的细雨,具体地说是溅滴在瓦片上的细雨形成的雨雾. 朱老师说了,春天的雨是最寻常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而且持续时间长,因此便出现了这一现象. 这个我在最初答的时候也考虑到了 我觉得应该是“迷蒙的雨雾”夹杂“吹烟的雨雾”,根据作者的意图,他应该是想描绘一幅那种初春多雨,炊烟夹杂的乡村景象. 就是这样.

#林些荷# 朱自清散文“春”的问题 -
(13261353508): 春》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当人在观照外物的时候,他的情感就会投射到外物中去,使外物也好像有了人的感情.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他说:“移情...

#林些荷# 朱自清的散文春的有关问题 -
(13261353508): 绿 ·朱自清·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瀑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 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我们...

#林些荷# 朱自清的春中心思想 -
(13261353508): 《春》的主题思想即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朱自清当时虽置身在污浊黑暗的旧中国,但他的心灵世界则是一片澄澈明净,他的精神依然昂奋向上. 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把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将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文...

#林些荷# 《春》的主旨是什么 -
(13261353508): 《春》的主旨:《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主题思想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朱自清当时虽置身在污浊黑暗的旧中国,但他的心灵世界则是一片澄澈明净,他的精神依然昂...

#林些荷# 朱自清散文《春》的段意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 作业帮
(13261353508):[答案] 《春》为朱自清的写景佳作.全篇文章紧扣春这个主题展开描写,从盼望春天,到描写春天,再到赞颂春天,作者有条不绦地将一幅幅春天的美丽动人且生机勃勃的图画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作者表露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即他喜爱春天

#林些荷# 问一个关于朱自清《春》的问题 -
(13261353508): 既是自然 又是内心 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都寄托在对春天美丽景色的描写中,更加深刻.

#林些荷# 《春》的赏析!求解答! -
(13261353508): 《春》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但在作者生前,它却没有收入朱先生的散文集中.据陈杰同志考证,《春》最早发表在朱文叔编的《初中国文读本》第一册上.该书1933年7月由上海中华书局印行.陈说:“在篇名的右上角都注有标记.编...

#林些荷# 朱自清《春》的全解!急急急急急急急~~~~ -
(13261353508): 我来告诉你:“朱自清的《春》与朱自清众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一样,看似晶莹剔透,一目了然,但它却像一杯醇酒一般,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韵味与芳香,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

#林些荷# 朱自清的写作<<春>>的有关资料 -
(13261353508): 《春》之美及其审美教学初探 新城初中 陶建立 摘要: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应以教材为依托,把审美教学贯穿在具体的教学中,以期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