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2)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二、 作业布置

  阅读反复课后第三题,勾画出展现人物性格的主要语句。

  〖板书设计〗

  ┌贾 敷

  宁国公:贾 演──贾代化│  ┌贾 珍─贾 蓉

  └贾 敬┤  (秦可卿)

  └贾惜春

  ┌─贾 琏─巧 姐

  ┌贾 赦──┤(王熙凤)

  │(邢夫人)│

  │  └贾迎春

  │

  荣国公:贾 源──贾代善─┤  ┌贾 珠──贾 兰

  (史太君)│贾 政──┤(李 纨)

  (贾母) │(王夫人)│贾元春

  │  │贾宝玉

  │  └贾探春

  └贾 敏──林黛玉

  (林如海)

  第二课时

  观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第一、二集,对比分析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形象。

  第三课时

  一、师生共同讨论课文出现代人物形象

  结合电视剧和课文,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别是什么?

  1、林黛玉: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比如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

  ⑴ 众人见黛玉时对她的年龄、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

  ⑵ 宝玉见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表现黛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尤其怕“哭”与“泪”,不但照应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王熙凤: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⑴写出场:

  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实在是“放诞无礼”,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⑵绘肖像:

  不但具体细腻刻画人物外部特征,而且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

  ┌头饰、服饰 集珍宝珠玉于一身──贪婪与俗气(内心世界的空虚)

  肖像描写┤

  │ ┌“吊梢眉”

  └容貌┤“粉面”“丹唇” 美丽外表──刁钻狡黠(本性)

  └“三角眼”

  ⑶见黛玉:

  通过她的言谈举止表现她的感情的变化,反映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恭维(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不惜恭维到了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继而拭泪(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掉泪,抢先“以巾拭泪”)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

  小结:入木三分描绘了王熙凤“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得宠原因。

  ⑷回王夫人:

  一笔带过,进一步说明由于她的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已取得王夫人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3、贾宝玉: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以下分三个描写重点来分析:

  ⑴ 出场前:

  侧面介绍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贬斥态度):

  王夫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黛玉:(听母亲说)“衔玉所生”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小结: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社会的“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⑵肖像描写:

  反映黛玉的客观观察: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⑶两首《西江月》:

  ① 怎样理解这两首《西江月》?

  A、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思想性格:生活“潦倒不通世务”,却钟情于女孩子,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行为偏僻”,常常“有天无日”地批驳不合理的现象,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反对“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怕读”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的“文章”,却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的书视如珍宝,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宝玉形象:他“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不是封建时代的忠臣孝子,而是“于国于家无望”的逆子贰臣。

  作者对宝玉的态度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赞颂宝玉。

  B、该词作用: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二、小结全文

  1、围绕中心描写:

  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2、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

  对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

  3、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宝黛初会:

  宝黛初会便都感到似曾相识、息息相通。黛玉一见到宝玉就感到:“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了黛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两人初会就产生了一种互相熟识的心灵感应。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是来自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初会时的心灵感应,表现两人感情上为默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张本。

  在初会时,宝黛虽然感情相通,想法相似,但表现却不一样,黛玉见宝玉是一“惊”,而宝玉见黛玉是一“笑”,一存于中,一发于外。这不同的表现来源于他们不同的地位所产生的不同心理。黛玉是听惯了别人对宝玉的评论:惫懒、懵懂、顽劣……可是今日一见并非如此,自然“便吃一大惊”;再说黛玉初到贾府步步都要留心,所以虽然一“惊”,但只是“心下想”,不敢轻易说出口来。而宝玉则不同,在贾府中他是娇纵惯了的,所以直言不讳,即使贾母说他“又是胡说”,他毫不在乎,仍然说下去。

  三、作业

  课后阅读《红楼梦》全文。

;

~


#融彪钟# 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中凤姐人物形象 -
(13979197557): 林黛玉进贾府》从“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到“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共用了853字来写凤姐的出场,可谓浓墨重彩、匠心独运. 一、“放诞无礼”的出场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曹翁写...

#融彪钟# 高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故事情节简介 -
(13979197557): 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百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专,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属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

#融彪钟# 高中语文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的课后习题一,二的答案 -
(13979197557): 一、林黛玉进贾府课后练习题:本文的中心思想事件是什么?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出贾府是个怎样的大家庭? 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

#融彪钟# 《 林黛玉进贾府》 -
(13979197557): 黛玉不过六岁而已,初到那么大的家族,礼节上居然不差一丝一毫,单这一点就不是一般小女孩能比的.表现了她谨慎 知礼 的性格特点.

#融彪钟# 《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 -
(13979197557): 【1】高中课本有这一课,老师要我准备长达20分钟的言讲,我应以什么为中心? 你应以王熙凤的态度和语言,贾宝玉的神情为中心进行详细描写.这两个都是中心人物. 【2】给你提供一点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我相信你一定能自己完成演...

#融彪钟# 林黛玉进贾府的中心主题是什么?中心主题和思想? -
(13979197557): 本文通过记叙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见闻感受,展现了封建大家族贾府的富贵豪华,生动地描写了贾府这一“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奢侈生活,初步揭示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林黛玉进贾...

#融彪钟# 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分析贾府典型人物性格特点和典型环境特点.600字 -
(13979197557):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前五回)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三回通过林黛玉进贾府后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贾府的大批人物.贾府人物众多,主要人物在这一回里纷纷出场.曹雪芹运用神奇的艺术之...

#融彪钟# 林黛玉进贾府中分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
(13979197557): 《红楼梦》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贾宝玉就是其中最精彩的一个,他的身上有叛逆精神,表现为不爱读书,不愿走科举考试的道路,追求自由平等,鄙弃功名利禄,反对仕途经济的叛逆性格等等.但他毕竟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身上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比如他对封建思想、观念、道德、礼教的主要方面有时不持反对态度,对于父辈和贾母等人十分顺从,对于忠君和孝亲十分重视,与年轻女子的交往是讲究平等的,但有时还会摆出少爷姿态对待他们,最后与黛玉的爱情也无法坚持的走下去,种种迹象表明其叛逆精神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叛逆中有妥协倾向.我们要充分认识这种妥协性,以便更完整地看待贾宝玉这个人物.

#融彪钟# 《红楼梦中》有一回黛玉进贾府中的故事情节如何?主题怎样? -
(13979197557): 以黛玉的角度观察贾府,以黛玉从进京到见到贾母为线索,描写了荣国府的布局,见到贾母后借黛玉的眼描写王熙凤,迎春,宝玉等人,整部书的主要内容开始展开.在书中领起下文,表现了贾府的富贵奢靡,社会地位之高,贾宝玉正式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