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关于面积的教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9
【 #三年级# 导语】物体所占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面积就是所占平面图形的大小。面积单位指测量物体表面大小的单位。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关于面积的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关于面积的教案

  一、导入

  师:同学们数学王国真是太神奇了,你们看这些物品都是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找来的,你们知道吗它们身上还有数学知识呢!(展示教师带来的各种实物)

  [从生活导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神秘而简洁的话语可以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二、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1、师:同学们这么多东西你们想亲自动手摸一摸吗?但是我有一个要求,到前面来的同学要比上双眼只能用手摸,然后告诉大家你摸到的是什么?(选3个同学)

  [通过一个简单的小游戏让学生产生摸的兴趣,从直观图形入手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初步感知物体表面的面积]

  2、其他同学都已经跃跃欲试了,你们也想摸摸吗?那请你摸摸文具盒和橡皮的表面,并帮同桌检验一下他做的对不对?

  3、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吗?(教师板书部分概念)

  [教师揭示部分概念,让学生体会从感知到总结的成就感]

  4、观察你身边的物体选择一个和小组的同伴们说说哪里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通过多次摸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不同形状的物体表面的面积,巩固刚刚认知的概念]

  三、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把手中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的轮廓描到纸上,你能试着说说它们的面积吗?如果遇到困难也可以悄悄找你的同桌来帮忙。(建议边做动作边说)

  [通过摸实物的表面抽象到平面图形的表面,有这个过程学生就不难理解了;做动作可以看出学生找的是不是整个的面,而不是外框的周长,虽然这节课没有提到周长这个概念,但是要给学生这个意识,区别开它们;小声求助这是给一些潜能的学生一个辅助,照顾他们也能有所得]

  2、教师在小黑板上画出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指名学生说说它们的面积是什么?[教师有目的的指名,对于班级比较潜能的学生听了别人的交流和汇报后,也是给自己学习和巩固的过程,更是教师对全班同学摸底的过程]

  3、你们研究的问题越来越有价值了!那么你能仿照刚才也试着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吗?老师也同样把你们的这个发现板书在黑板上。

  生:平面图形(表面)的大小叫做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师同时板书另一部分概念并解释把表面去掉的原因)

  [有了上一个环节的基础,学生仿照总结出这个概念不会有那么大的困难,本来总结抽象图形让学生理解起来会有难度,不过有了这个铺垫,给了学生一种经历后的成就感]

  四、揭示整个概念

  通过你们这些有价值的发现,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平面图形的面积。那么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面积?

  生: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通过板书学生总结起来很简单,这是为了培养他们研究后学会总结的能力和意识]

  五、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大小(小组合作)

  1、师:拿出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先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并根据需要用你身边的工具证实你自己的想法。比比谁想出的方法多。

  [这是实行小组合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在抛给学生问题之后必须给他们足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也体现了一点后面涉及到的估测意识]

  2、你们想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给小组的伙伴们吗?请你们在小组内选择一个最喜欢的方法展示给全班同学。(剪拼法、数方格、摆正方形、摆硬币等)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经历多种方法的操作和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得到充分展示,教师深入其中观察出现哪些没有预设到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师:这么多的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更适用呢?那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了。

  六、趣味游戏

  1、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和我面积一样大的图形(教师出示一个面积为7个小方格的图形,让学生画出一个或者几个)

  2、根据同桌的提示猜一猜他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同桌只能提示自己的图形面积是几个小方格,要求不能超过10个格子)

  [这两个游戏一个比一个难度大一些,其中第二个游戏的目的不是比谁猜得更准,而是通过这种学生喜爱的方式,展示出各种图形,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相同面积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七、总结

【篇二】小学三年级关于面积的教案

  【教材分析】

  教学主要内容:面积的含义,比较两个面积相差不大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图形面积的大小,画出规定面积方格数的图形,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编写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表面的大小比较,让学生认识什么是面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较两个面积相差不大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大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比较,然后合作、交流得出"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呢?"这一问题的结论,最后让学生画规定面积的图形,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什么是面积"这一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创新思维。

  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要准确地比较不同图形面积的大小,应用统一的单位去比较。

  【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面积"这个词,有自己对"面积"的模糊认识或错误认识,但对究竟"什么是面积"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学习该内容时,"什么是面积"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对学生来说十分困难,学生会把已往学过的"周长"与"面积"不自觉地联系起来,含混不清或是错误的认为一个物体的'大小就是这个物体的面积等。

  学生学习的兴趣:各种操作活动,有挑战性的问题。

  学习方式:合作、讨论、交流

  学法: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大胆质疑、发现新知、获得新知、运用新知。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什么是面积"能举例说出生活中的"面积",会用比较好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发现"什么是面积",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合作、讨论、交流、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找出更优的比较方法,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来源于自己对生活的各种事物的认识,并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获取新知(15分钟)

  1、"面积"同学们在平常生活中听到过吗?你能谈谈你心目中的"面积"吗?

  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不做任何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到哪种程度,有哪些错误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能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后面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面积")

  2、活动:

  ①摸老师准备的两本书的封面(语文、数学)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②观察老师的手掌面和你的手掌面,或者摸摸老师的手掌面和你的手掌面,你有什么发现?

  ③观察黑板上老师画的三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为认识"什么是面积"做好铺垫)

  3、教师引导小结:刚才同学们感受并观察到了书的封面有大、有小,手掌面有大、有小,一些封闭图形也有大有小,这些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举生活中的实例说说"什么是面积"?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面积",加深学生对"什么是面积"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

  5、请觉得自己原来认识的"面积"是错误的同学站起来,谈谈你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加深学生对"什么是面积"的正确理解,突破教学难点)

  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5分钟)

  1、教师课件展示:教材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提问: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呢?

  当学生回答发生争论时,教师提问:怎样才能准确地比较出它们的面积大小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面积相差很大的两个物体或图形,我匀可以用观察的方法直接比较出结果,当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差不大时,我们就不能凭肉眼观察了,得找出更合理的办法才能比较出结果,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调动他们动手尝试的欲望。)

  2、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动手比一比。

  3、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方法。

  4、小组汇报:(教师随机用课件展示学生的方法)

  参考比较方法:①用学具盒中的圆片摆,正方形只能摆9个,而长方形可以摆10个。②用折一折、剪一剪,再拼一拼的方法。③用学具盒中的方格纸来比。④自己动手画方格。⑤算一算(有的学生可能会用公式计算)。

  5、提问:①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为什么?②如果用大小不同的格子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体验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勇于创新,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6、画一画,说一说

  ①在方格纸上画出3个面积是7个方格的图形。

  ②展示有创意的作品,学生评价。

  ③说说通过这次动手画,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学生自己评价,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的美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5分钟)

  1、教材练一练第二题,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比较出结果的?

  2、教材练一练第3题,自己数一数,同桌说一说。

  学生汇报自己的数法(教师随机用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此题有半格的情况出现,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数出整格和半格,从而掌握在方

  格纸上比不规则图形大小的方法。)

  3、教材练一练第4题

  比一比,看谁比的快。(教师用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用比赛的形式练习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5分钟)

  1、说一说:什么是物体面积?怎样比较两个物体面积的大小?

  2、应用:(课件展示)

  比一比空白部分与阴影部分的周长,再比一比空白部分与阴影部分面积。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篇三】小学三年级关于面积的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49——P50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找面、摸面、摆面、想面、比面等多样化数学活动中,由浅入深地从“面在哪、面有多大”两个层次开展体验活动,认识“面积”的概念;

  2、在经历“面在哪”、“面有多大”、“比面的大小”的认知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及“变与不变”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积累操作、交流、归纳、概括等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二维空间知觉水平;

  3、在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学习数学的热情与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面在哪?面有多大?);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体验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面积”含义的建构。

  教学准备:PPT、各种实物,学具(方格纸、方片、剪刀等)。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老师奖了一部手机,你们能帮它找一个合适的保护膜吗?

  课件演示:手机的保护膜

  【设计意图: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中引出对面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探究新知做铺垫】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面在哪”

  师:“面在哪呢?,你能在这些物体的身上找一找、摸一摸、并说一说你摸到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依次“找面”、“摸面”的过程中,辩析来自学生背后有价值(错误、不完全的、片面的、正确)的行为与信息。】

  2、交流与反思

  (1)“这些面从哪找到的?

  (2)“这些面有什么不同点吗?”

  小结:通过观察、操作与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师:我们就说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从直观形象到抽象,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深刻的建立起面积的表象】

  3、体验“面有多大”

  体验面的大小——“通过摆一摆,说说数学书的封面有多大?”

  【设计意图:通过几组面积大小比较的实际问题,唤发学生的多种经验参与问题的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通过图形面积大小数量关系的思考,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表象能力水平。】

  4、动手操作、比较大小,正确理解面积的意义

  (1)直接观察比较

  比较两个大小悬殊的面积大小(观察法和重叠法)

  【设计意图: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培养了直观估测的能力,发展了空间观念。】

  (2)借助工具比较

  师:有些图形我们直接观察就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现在请同学们看这两个图形(附页2中图6)谁的面积大?

  ①提问:猜一猜,哪个图形面积大些?

  ②找验证策略:

  A、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能不能结合学具袋里的学具想办法来验证?

  B、个人尝试

  C、小组同学交流,相互说一说。归纳小组的办法。

  D、小组代表展示验证,并说明理由或想法。

  至少可以呈现这样三种方法:折叠、用小方块摆、用透明胶片的格子比较。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反思和评价。(在汇报多样比较方法时,按由繁到简的顺序,如:先是剪后重叠比的;然后是数格子的;……这个在学生活动时由教师巡视发现确定汇报顺序。)

  (3)师小结: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呢?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多种比较方法(“观察法”“剪拼法”“摆图形”“数格子”“统一标准”),让学生参与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要“统一标准”,从而顺利验证猜一猜的答案,体验了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学生上台交流展示自己的办法,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使自身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实践应用

  1、直观感受图形面积的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渗透数格子比大小是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2、创意大比拼

  练习49页画一画。

  让学生先说一说要求中要注意什么,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学生自己尝试画,先完成的同学的可以相互看一看,分享不同的画法。然后再全班展示交流中,体会形状不同的图形,面积可能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面积的认识,让学生自由想象,画出各种图形,然后组织交流,并让学生直观感知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四)总结收获

  教师:“这节课,你明白了什么新的知识?”、“这节课,你觉得哪个活动最有意思?为什么?”、“这节课,你觉得哪些同学表现得好?”

  【设计意图:围绕上述三个问题,从知识掌握、技能形成、活动体验层面进行反思与回顾。】



~


#常睿韩#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教学的四基目标是如何落实的 -
(13333933655): 数学课堂教学要全面落实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首先,教师根据课标、教材、教参、学生实际等预设教学过程时把知识和技能目标放在首位,因为它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点.“双基”教学应以理解为基础,注重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在知识技能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不能依赖死记硬背.其次,落实双基学会即可,不要搞题海战术、搞机械反复训练.要以课标和教材为准,难度适中,要在学生会学和乐学上下工夫.

#常睿韩#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什么是面积课件 -
(1333393365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册第39——41页的内容.教材分析:“什么是面积”是北师大版第六册第四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数学课程标准...

#常睿韩# 孩子小学三年级,数学的面积问题却无法理解,如何给孩子讲解? -
(13333933655): 1、理解面积概念是关键;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面积. 2、理解面积与周长的区别: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关键词是一个是大小;一个是长度. 3、要记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如果孩子不理解公式,书上有公式的由来,再...

#常睿韩# 怎样教三年级面积应用题 -
(13333933655): 这个可以是新授课、复习课或专题课.1.先简要复习一下三角形的高、底的含义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最好结合实例说明.2.让学生进行自我小组探究,最好2-4人一组.分成两题,第一题难度较为简单,2人一组,对题目进行讨论并列式求值;...

#常睿韩#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解决问题 -
(13333933655):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

#常睿韩# 如何评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 -
(13333933655): 面积和面积单位课件-三年级-数学课件迅雷下载地址: http://58.61.34.206/down?cid=3b332e3536a03df30e72c8dd532ed77a29e7ad5f&t=3&fmt=- http://58.61.34.206/down?cid=8e38d85b8da335539a1c8e7e8487854aa3e70fa3&t=4&fmt=- http://...

#常睿韩#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 -
(13333933655): 增加的面积分为3部分,边长7米的正方形,长是原来长方形长宽7米的长方形,长是原来长方形宽宽是7米的长方形 边长7米的正方形面积是7*7=49平方米 另外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96-49=147平方米 原来长和宽的和是147÷7=21厘米 原来长方形的周长是21*2=42厘米

#常睿韩#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教学应注意什么 -
(13333933655): 面积嘛...三角形 梯形 这2个算面积别忘了除以2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什么的就不用除以2了 这是目前我能想到的0-0

#常睿韩#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
(13333933655): 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种10+5=15棵40/15=2对师生……10棵10/5=2人,剩下的用2个学生,老师2人,学生2+2=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