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宾语前置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1. 初中古文中宾语前置的例子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忌不自信”,“自”前置;

2、《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3、《师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4、《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5、《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孰”前置;

6、《鸿门宴》沛公安在? “安”前置;

7、《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8、《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2. 初中古文中宾语前置的例子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忌不自信”,“自”前置;2、《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3、《师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4、《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5、《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孰”前置;6、《鸿门宴》沛公安在? “安”前置;7、《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8、《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3. 初中语文宾语前置的用法(之)

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例如:

①渔为甚异之。

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如:

①辍耕之垄上。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四、语法作用。

(1)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例如:

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2)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如:

①马之千里者。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未):表提问或反问,也可表猜测、感叹。如:

①死国可乎?

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③是亦不可以已乎!

2、介词(一般用在句中):类似于“于”的用法。如:

①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颓然乎其间者

3、作词尾(一般用在形容词后)。如:

悠悠乎与灏气俱

一、结构助词,译“……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二、助词,用在作主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一、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如:

1.屠惧,投以骨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把

2.能以径寸之木,为…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用(在)

3.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

4.虽不能察,必以情。策之不以其道。——根据

5.以弱为强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由、从

二、作连词,表目的时,可译作“(用)来”,“以便;表顺接时,相当于“而”;表结果时,可译作“以致”;表原因,可译作“由于”、“因为”。如:

1.属予作文以记之——(用)来

2.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4.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

三、用作动词,可译作“认为”。如:

1.皆以美于徐公。

2.或以为死……

3.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四、特殊用法:通假字,通“已”,已经。如:

固以怪之矣。

4. 初中哪篇古文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的用法

人教版语文书(九年级下)《公输》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宋何罪之有…………” 其中“宋何罪之有”的之就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人教版语文书(八年级上)《陋室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人教版语文书(九年级上)《隆中对》

“时人莫之许也。”

人教版语文书(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

“弗之怠”

其他的懒得找了,我们用的是人教版的,这中考都完了,我都不想再去翻初中的书了,不过你要是还需要高中的,我还可以跟你说些。

如:

人教版语文书(高一上)《烛之武退秦师》

“夫晋,何厌之有?”

等等,还有些宾语前置的标志,但是不是“之”

5.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 文言文特殊句式 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用“为”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用“见”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



~


#荀省怡# 文言文中宾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归纳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用法. - 作业帮
(19796801881):[答案] 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条件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无”、“毋”、“莫”“弗”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举例 例如...

#荀省怡# 文言文中宾语前置...这类的语法怎么判断?? -
(19796801881): 首先,宾语前置一般是有个标志的.如常见的“之”,它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按照我们理解出来的意思,对句子结构进行复原,该句子就成了————有何陋,这里的“有”按照我们的理解,是作...

#荀省怡# 语文文言文当中哪些字可以标志宾语前置 -
(1979680188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

#荀省怡# 初中哪篇古文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的用法? - 作业帮
(19796801881):[答案] 人教版语文书(九年级下)《公输》“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宋何罪之有…………” 其中“宋何罪之有”的之就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人教版语文书(八年级上)《陋室铭》“孔子云:何陋之有.”人教版语文书...

#荀省怡# 怎么判断文言文宾语前置 -
(19796801881): 当发现句子中的代词或名词出现在动词形容词前面时,就要留心,可能是宾语前置,需要仔细判断. 判断方法: 1、先看是不是疑问句?句中的疑问代词往往是宾语并且前置.(吾谁与归?=吾与谁归?) 2、再看是不是否定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时不我待=时不待我) 3、看看“之”或“是”的作用.它们经常起到宾语前置的作用.(唯利是图=唯图利;何厌之有=有何厌) 4、用“自(自己)”作宾语,也常常前置.(举贤以自佐=举贤以佐自己)今天常用的自制、自杀、自刎、自救、自信、自焚、自律等,都属于宾语前置,这是从文言文继承而来的. 以上是主要的判断方法,还有介词结构的宾语前置等,可以参看相关书籍.‍

#荀省怡# 初中语文宾语前置的用法(之) -
(19796801881): 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例如: ①渔为甚异之. 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如: ①辍耕之垄上. ②送杜少府...

#荀省怡# 语文中的宾语前置是什么意思? -
(19796801881): 前置就是往前放啊,动宾短语正常情况下是动词在前,宾语在后,宾语前置就是把宾语放在了动词的前面,比如说《岳阳楼记》中的“吾谁与归”,就是把谁提到了与的前面,其实正常语序是“吾与谁归”

#荀省怡# 语文宾语前置题型 -
(19796801881): 宾语前置总体分两个类型:动词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1.动词宾语前置 3种1).否定句,代词作宾语 例句:古之人不余欺也.“余”为代词,作宾语.“欺”为动词.正常语序:古之人不欺余也.(注:凡有不、莫、非、弗、否等词均为否...

#荀省怡# 急!文言文中,怎样辨别宾语前置,介宾后置,介词短语后置?如题… - 作业帮
(19796801881):[答案] 一.宾语前置句 在古代汉语里,宾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宾语前置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在疑问句里,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安、何、谁等...

#荀省怡# 文言文中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怎么区分? -
(19796801881):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 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一、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