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0

  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希望能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和启发,更多内容请点击【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一)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编排特点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将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第三小节,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二)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三、教材简析;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

  -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材简析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将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

  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第三小节,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如前分析,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因此,领会教材的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进而,凭借知识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教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

  五、教学时间

  新课和练习10课时、综合应用1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单元测验2课时,合计15课时。

  第一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内容

  教材P28,29页例1、例2,P30页练习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用具

  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引入新课

  1、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师:动物王国要进行一次计算比赛,小猪,小猴,小羊,小熊都参加了这些比赛,这次比赛是由大象爷爷出题的。比赛开始了,大象一下子在黑板上出了8道计算题,没想到不一会的功夫,平时一向呆头呆脑的小猪举起了答题板,高兴地说:“我算完了”,其他小动物见状都目瞪口呆了。一向聪明伶俐的小猴一下子惊讶道:“啊!算得这么快。”

  12+25 25+12

  500+300 500+300

  30+20 20+30

  1200+650 650+1200

  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揭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8页例1,P29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1、根据例1情境图中信息列出算式。

  2、用你喜欢的方法尝试计算

  3、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4、教师板书出学生的算式及答案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5、对比上面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根据例2情境图中信息列出算式。

  7、用你喜欢的方法尝试计算

  8、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9、教师板书出学生的算式及答案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10、对比上面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8页例1、P29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三)自学检测

  1、填空

  387+425=( )+ 387 525+( )=137+ 525

  300+600=( )+( ) ( )+65=( )+35

  甲数+乙数=( )+( ) 偶数+( )=奇数+( )

  2、连线

  56+68 150+(25+75)

  150+25+75 50+B

  B+50 68+56

  A+B+100 A+(B+100 )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正确地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3)如何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优点?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做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四、达标训练(1题必做,2题选做,3题思考题)

  1、填空题。

  (1)360+482=( )+ 360 128+275=125+( )

  (2)( )+ 78 =78 +149 133+( )=125+133

  (3)78+25+22 =78 +( )+25

  (4)376+175+25=376 +( + )

  2、连线。

  38+175 147+(72+28)

  147+72+28 47+B

  B+47 A+(B+100 )

  A+B+100 175+38

  3、简便计算下面各题。

  91+89+11 238+168+32



~


#驷堵祥#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424 - 98用简便方法怎么算? -
(13613676707): 根据题目该算式的简便计算方法,可以这样计算424-98 =424-(100-2) =424-100+2 =324+2 =326

#驷堵祥# 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3 - 4单元课本说了什么 -
(13613676707): 第3单元是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斤斤计较做乘法交换率.aXb=bxa 先成前俩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xb)xc=ax(bxc) 俩个数的和与一个是相乘,可以先把 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

#驷堵祥# 小学四年级简便计算案例 -
(13613676707): 课题: 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5页的例4一例5,练习三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够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

#驷堵祥#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
(13613676707):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同级运算无括号从左往右)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加、减、乘...

#驷堵祥# > 在乘法计算中有哪些运算定律 - 冀教版五年级下:分数乘法简便算法 教学设计 -
(13613676707):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总复习 教学设计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总复习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习题.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

#驷堵祥# 4年级数学减法有没有交换律? - 作业帮
(13613676707):[答案] 最近,在教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时,我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合并成一课时教学(这里主要是学习特级教师钱金铎的作法);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合并成一课时教学.在教学中同时插入运用交换律和...

#驷堵祥#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乖法简便方法怎么汁算人教版 -
(13613676707): 可用列举法.假设这五个同学分别为a、b、c、d、e五人.按选举要求出现的情况是:abde bcde acde(以上是abc三人不同时参加) aebc aebd aecd(以上是bcd三人不同时参加) abcd abce abde(以上是cde三人不同时参加) 以此类推,还有dea、eab三人不同时参加的情况.所以应该共计有15种情况.

#驷堵祥#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02*99怎么?小
(13613676707): 102*(100-1) =

#驷堵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125x81 - 81的计算方法 -
(13613676707): 125x81-81 =﹙125-1﹚*125 =125*80 =10000

#驷堵祥# 人教四年级下册数学25x(4十2)的简便运算 -
(13613676707): 25*(19+19+19+19)=25*19*4=25*4*19=100*19=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