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怕别人再藏他的扁担。

朱德在井冈山的时候经常和战士们一起下山挑粮,当时朱德已经40岁了,每天要和战士们往返50公里,战士们都劝朱德注意身体,不要去挑粮,但是朱德不听。

于是战士们就偷偷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找不到自己的扁担,以为是哪个战士拿错了,于是就找木头又做了一根,并写上“朱德记”三字,以防再被错拿。

扩展资料: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建国初期,兼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为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组织纪律,克服党内各种不良倾向,保持党的优良作风,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还多次出国访问、会见外国领导人,增进了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友谊。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曾遭到林彪、江青集团的侮辱和打击,但受到毛泽东的保护。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德



1928年4月,朱德、陈毅带领湘南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砻市,同毛泽东带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4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

为了解决眼前的吃饭和储备粮食问题,红4军司令部发起下山挑粮运动。这些粮食大部分从宁冈的大陇运来。大陇的粮食是砻市、古城等地集中起来存在那里的。朱德也常随着队伍去挑粮,一天往返50公里。

战士们从心眼里敬佩朱军长,但又心疼他。四十开外的人了,为革命日理万机,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一商量,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没了扁担,心里很着急,他让警卫员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动手,连夜做起了扁担。月光下,他破开竹子,熟练地削、刮、锯,一会儿就把一面黄一面白的半片竹子,做成了一根扁担。为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就在上面刻了

这是朱德挑粮市的决心,所以他在自己的扁担上气了五个字出的的扁担。

为了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所以就刻了“朱德记”

留个纪念

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为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就在上面刻了朱德记。
1928年4月,朱德、陈毅带领湘南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砻市,同毛泽东带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4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
为了解决眼前的吃饭和储备粮食问题,红4军司令部发起下山挑粮运动。这些粮食大部分从宁冈的大陇运来。大陇的粮食是砻市、古城等地集中起来存在那里的。朱德也常随着队伍去挑粮,一天往返50公里。
战士们从心眼里敬佩朱军长,但又心疼他。四十开外的人了,为革命日理万机,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一商量,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没了扁担,心里很着急,他让警卫员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动手,连夜做起了扁担。
月光下,他破开竹子,熟练地削、刮、锯,一会儿就把一面黄一面白的半片竹子,做成了一根扁担。为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就在上面刻了。

扩展资料
1950年代小学语文课本有一篇《朱德的扁担》,其中有一句“不料,朱德同志又连夜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到了1990年代,小学课文变成:“朱军长找来了毛竹,亲自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八个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2001年6月4日,《解放军报》发表了朱良才口述的《常想起藏朱德扁担的日子》的文章,更正了他过去回忆中的错误:“小学课本有《朱德的扁担》一文。文中说,战友们怕朱德下山挑粮累坏了身体,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这个藏朱德扁担的人就是我。
那时,朱总司令常常晚上和毛主席研究敌情,白天和战士们下山挑粮。我是他的通信员,担心他累坏身体,就和其他战友劝阻他,但谁也劝不住。后来,我出了个‘鬼点子’,干脆把朱总司令用的扁担藏了起来。
可他仍不罢休,找到军需处长范树德,让他花一个铜板买了一根毛竹,为自己做了一根扁担,还特地写上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又高高兴兴地下山挑粮去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德的扁担

因为那时作为军长的朱德同志,常常在晚上处理军务,官兵们怕累坏自己的军长,不让他跟着挑粮,常常“偷”走朱德的扁担。朱德不管什么事总是身先士卒,坚持和官兵们打成一片,不愿搞特殊,所以将自己新做的扁担上刻上了“朱德的扁担”几个大字,展示了和大家同甘共苦的决心。
1928年4月,朱德、陈毅带领湘南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砻市,同毛泽东带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4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
为了解决眼前的吃饭和储备粮食问题,红4军司令部发起下山挑粮运动。这些粮食大部分从宁冈的大陇运来。大陇的粮食是砻市、古城等地集中起来存在那里的。朱德也常随着队伍去挑粮,一天往返50公里,光是空手上山下山都很吃力。
但他的两个篮子每次都被填满了,道路非常稳定。年轻而坚强的年轻人经常被他震惊。士兵们从心里钦佩朱骏,但他心疼。外面四十人开放,为革命的日子管理成千上万的机会,还要爬山岭去拾粮,怎么办累?当大家讨论时,他隐藏了他的负荷。
朱德没了扁担,他非常焦虑。他让保安人员到村里去买一碗厚厚的竹子,然后自己做。他一夜之间开始了杆位。在月光下,他打破了竹子,巧妙地切割,刮擦,锯切,然后将一根黄色和白色的竹子变成了一根杆子。为了防止士兵隐藏他的两极,在其上刻上了三个字“朱德记”。
第二天,三星未落,挑粮的队伍又出发了,朱德仍然走在战士们中间,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
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专门编了一首歌赞颂他:“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扩展资料:
背景
当年在井冈山,毛泽东住在茅坪(就是八角楼所在地),朱德的军部住在桃寮村。茅坪在井冈山半山腰上,山下的粮食是运不到那里的,只能在宁冈砻市以下的地方。从砻市往下走,就是柏露村。这里是永新通往井冈山上的必经之地。
朱德挑粮是从柏露到桃寮村,往返城市60英里。这是一条蜿蜒的山路。因此,红军士兵正在捡三十或四十磅。朱德君是一个年轻人,但是当他拿起食物时,负担是三个白色布袋,背面是米饭,行走时,另一个是一个叫做用粗厚布缝的北方人叫做‘捎码子’的米袋。
两头共计装40斤,再加上他经常佩带的一支德造三号驳壳枪和一条装有约百发子弹的皮子弹袋,总共约四十六七斤”。这已经是体能的极限了。
朱德的扁担,第一次出现在报章上,是军事记者李普1946年12月4日发表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上的《中国军人的伟大导师——刘伯承将军敬赞朱总司令》:井岗山时代,毛主席、朱总司令与战士一同挑柴、担米,总司令之扁担上大书‘朱德的扁担’五个大字,至今传为佳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德的扁担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朱德的扁担:拂去历史的尘埃


#辕琰怪# 能给我讲讲朱德童年的故事吗?谢谢 -
(19235142982): 在苦难中奋斗——朱德童年的故事童久1886年12月l日,四川省仪陇县李家湾,一个男孩子出生了.他就是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新中国第一个元帅朱德.他家很穷,母亲生过13个孩子,有5...

#辕琰怪# 关于劳动节的名人名言、来历 和劳动光荣的事 -
(19235142982): 关于劳动节的名人名言: 1、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卢梭 2、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高尔基 3、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米尔 4、要工作,要勤劳:劳作是最可靠的财富.——拉封丹 关于劳动节的来...

#辕琰怪# 朱德的扁担 名人名言是什么 -
(19235142982): 1928年冬日的一天,天刚麻麻亮,朱德军长又带领部分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到宁冈龙市挑粮. 这天,朱军长像往日一样精神饱满,穿着一身灰布军装,背着斗笠,扎着腰带,打着绑腿,穿着草鞋下山去.来到龙市,战士们有的用箩筐担,有的...

#辕琰怪# 谁知道《井冈翠竹怎样理解?井冈翠竹》作者:袁鹰
(19235142982): 井冈翠竹在文人眼里,竹是高雅和清幽的象征.“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总虚心... 部下怕累坏了总司令,藏过他的扁担,朱德便在扁担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拥有了“专...

#辕琰怪# 作文:朱德爱国的感人故事 - 作业帮
(19235142982):[答案] 1928年冬日的一天,天刚麻麻亮,朱德军长又带领部分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到宁冈龙市挑粮. 这天,朱军长像往日一样精神... 那知道朱军长砍来一根大毛竹,用柴刀做了一根又大又扎实的扁担,并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大字,从此,他的扁担再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