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不好意思在藏朱德的扁担了 最后战士们不好意思再藏朱德同志的扁担是因为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因为朱德在扁担上刻上名字了,刻了“朱德记”3个大字。

《朱德的扁担》讲的是井冈山时期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所需要的食盐、棉花、布匹、药材以及粮食奇缺,筹款也遇到很多困难。

为了解决眼前的吃饭和储备粮食问题,红4军司令部发起下山挑粮运动。朱德也常随着队伍去挑粮,战士们从心眼里敬佩他,但又心疼他。为革命日理万机,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

担心朱德累坏身体,就把他的扁担给藏起来了,朱德没了扁担,心里很着急,他让警卫员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动手,连夜做起了扁担。

为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就在上面刻了“朱德记”3个大字。从此,他的扁担再也没人“偷”了。

扩展资料:

朱德的扁担,第一次出现在报章上,是军事记者李普1946年12月4日发表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上的《中国军人的伟大导师--刘伯承将军敬赞朱总司令》:

“井岗山时代,毛主席、朱总司令与战士一同挑柴、担米,总司令之扁担上大书‘朱德的扁担’五个大字,至今传为佳话。”

全国少年儿童都知道这样一根扁担,源于开国上将朱良才为革命回忆录《红旗飘飘》丛书撰写的一篇文章《朱德的扁担》。

朱良才在井冈山做过朱德的通讯员,出主意藏起总司令扁担的就是他。不过,朱良才最初的记忆与李普的记载不同,朱老总在扁担上写下的是“朱德记”三个字。

到了20世纪80年代,另一位井冈山当事人范树德对扁担上的文字给出了新的说法。他在1982年《文史通讯》撰文,提出扁担上的文字既不是“朱德的扁担”,也不是“朱德记”,而是扁担的一端写着“朱德扁担”,另一端写着“不准乱拿”,共八个字。

1928年朱德、毛泽东会师后,范树德任红四军军需处处长,他的回忆自然有权威性。2001年《解放军报》发表了朱良才口述《常想起藏朱德扁担的日子》,认可了范树德的说法。

从5个字、3个字到8个字,体现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思想品格。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根赫赫有名的扁担却被人盗取了!骂朱德为“大军阀、大野心家、黑司令”的标语一度贴到北京街头。

1967年2月,小学语文课文被换成了《林彪的扁担》。仅数年之后,林彪出走,教材又悄然改回《朱德的扁担》。





①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②从“越发”这个词看出大家更加敬爱朱德了。
③大家对朱德产生了敬爱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①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②从“越发”这个词看出大家更加敬爱朱德了。
③大家对朱德产生了敬爱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因为扁担不是金子而是个破木棒

因为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制。

为什么大家要藏起朱德的扁担,后来又不藏了?~

朱德将军为革命日理万机,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大家担心他累坏了,就藏起了他的扁担,后来朱德自己做了一根扁担。
1928年11月中旬,红军集合在宁冈、新城、古城一带,进行冬季训练。由于湘赣两省敌军的严密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同国民党统治区几乎断绝了一切贸易往来,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所需要的食盐、棉花、布匹、药材以及粮食奇缺,筹款也遇到很多困难。
红军官兵除粮食外,每人每天5分钱的伙食费也难以为继。一日三餐大多是糙米饭、南瓜汤,有时还吃野菜,严冬已到,战士们仍然穿着单衣。为了解决眼前的吃饭和储备粮食问题,红4军司令部发起下山挑粮运动。这些粮食大部分从宁冈的大陇运来。
大陇的粮食是砻市、古城等地集中起来存在那里的。朱德也常随着队伍去挑粮,一天往返50公里,光是空手上山下山都很吃力。但他的两只箩筐每次装得满满的,走起路来十分稳健利落,年青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战士们从心眼里敬佩朱军长,但又心疼他。
四十开外的人了,为革命日理万机,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一商量,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战士们从心眼里敬佩朱军长,但又心疼他。四十开外的人了,为革命日理万机,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一商量,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
朱德没了扁担,心里很着急,他让警卫员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动手,连夜做起了扁担。月光下,他破开竹子,熟练地削、刮、锯,一会儿就把一面黄一面白的半片竹子,做成了一根扁担。为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就在上面刻了“朱德记”3个大字。
第二天,三星未落,挑粮的队伍又出发了,朱德仍然走在战士们中间,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

扩展资料:
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专门编了一首歌赞颂他:“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朱德的扁担”,见证了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情怀,这是抗战胜利的保证之一。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承办的2010年中共首次廉政文化文物展览,在全国范围内征借了370多件文物,其中就有这根“朱德的扁担”。

最后战士们不好意思再藏朱德同志的扁担是因为朱德同志并没有因为失去扁担后就停止身先士卒的精神,反而是又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动手,连夜做起了扁担。
大家看见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担,感到十分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传开了。井冈山军民为了永远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专门编了一首歌赞颂他:“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扩展资料:
1950年代小学语文课本有一篇《朱德的扁担》,其中有一句“不料,朱德同志又连夜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到了1990年代,小学课文变成:“朱军长找来了毛竹,亲自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八个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朱德的扁担》的作者,是开国上将朱良才。朱良才(1900-1989)湖南汝城人。1927年10月入党,1928年参加湘南暴动,在耒阳遇见朱德,加入红军。上井冈山后,他在军部当通信员。建国后任北京军区政委,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


#袁曼冒# 小明,小强,学了朱德的扁担,你知道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的原因是什么吗? -
(14710448524): 小明小强学了朱德的扁担,那么大家敬爱朱德同志的原因.是他和同志们一起同甘共苦来为生活努力打拼.

#袁曼冒# 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 ______________ - - 作业帮
(14710448524):[答案] 怕别人再藏他的扁担.

#袁曼冒#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没了扁担,朱德同志心里很着急,他买来一根毛竹,( ),连夜做起了扁担.为了( )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他就在上面刻了... - 作业帮
(14710448524):[答案] 略(1)自已动手,防止,朱德记(2)表明自己誓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决心,同时告诫战士们不要再拿自己的扁担.

#袁曼冒# 2年纪语文朱德的扁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14710448524): 自古以来,以身作则就是领导干部必须要遵守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准则.作为开国元勋之一的朱德,就能处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在《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中,作为总司令的朱德同志,经常穿草鞋,戴斗笠,和战士们一样争着去挑粮.当年已经四十多岁的他,白天挑粮,晚上还要研究工作,是多么辛苦啊!战士们都劝他不要去,可他仍然坚持抢着挑.后来,大家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谁料,他又连夜赶做了一根扁担!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心疼,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感动,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敬佩呢?

#袁曼冒# 他们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了,改为被子句 -
(14710448524): 朱德的扁担被他们藏了起来.对你有用,请采纳,谢谢!

#袁曼冒# 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 ______________ - - 作业帮
(14710448524):[答案] 怕别人再藏他的扁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