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念奴娇·洞庭青草》这首词中,"著我扁舟一叶"中的"著""扁"分别怎么读? 学习诗词应该怎么学起?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这里的“著”的读音是:zhuó,同“着”,附着的意思。“扁”的读音是:piān,形容词,意为:小。

出自:宋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过洞庭》

原文:

念奴娇·过洞庭

宋代: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释义:

洞庭湖边静立着的纤草,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倾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象冰雪一样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扩展资料

张孝祥是南宋豪放词派重要的奠基人之一。这首《念奴娇》就是张孝祥的代表作。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这首词。

这首词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青草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这几句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说明湖面的广阔。著,犹着,或释为附着。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象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

“明河共影”,是说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道银河同样地明亮。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

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岭表,指五岭以外,今两广一带。岭表经年,指作者在广南西路任经略安抚使的时期。“应”字平常表示推度猜测的意思,这里讲的是自己当时的思想,无所谓推度猜测。

张孝祥作为南宋初期著名文人,其文体靡所不该,而忧国慨敌的情怀无所不在。客观而言,张孝祥的文不如诗,而诗则不如词。其词“豪壮典丽”,并不局限于一种文风,而尤以忠愤悲慨的爱国词为世所名。

张孝祥与张元干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张孝祥词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词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著(zhuo)我扁(pian)舟一叶  。



怎样学习古诗词?~

一、朗读古诗
学习古诗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可事先设置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读,这个情境可以是喜境,也可以是悲境,在喜境中读婉约诗歌,在悲境中读豪放诗歌或山水田园诗歌。读的目的就是要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读出诗歌的意境,读出诗人的情感。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只有通过读,才能把握其语气节奏的轻重缓急,了解词人的心绪。尤其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非读无以把握运气之长短,非读无以知晓情感之悲喜。同时,通过读,还可以牢牢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诗眼或词眼,以及特定的意象。如“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关键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明月”(意象)。“读”能让同学们初步感知到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轮廓,虽是模糊、朦胧,却给诗歌的深层鉴赏奠定了基础,导明了方向
二、了解诗人
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诗歌风格,写作背景。诗人的经历不同,所创作诗的内容也不同。我国诗歌可分为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等多种类型。各个诗人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如李白的清新飘逸,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柳永、姜夔、李清照的婉约,李煜、刘禹锡的隽永,谢朓、谢灵运的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屈原的雄浑悲壮,王安石的雄健高峻,陶渊明的淡远闲静,王维的恬淡优美等等。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能更好地感受诗歌内容。如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先了解当时李白因受政治牵连被流放夜郎,就在诗人行至夔州白帝城时,忽然传来皇帝大赦天下的消息,所有的罪人都免罪,当时诗人的心情真是欣喜若狂的背景,再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就不难了。
三、体悟意境
先要理解两个概念: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带有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比如“举头望明月”,月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物象,而是带有思乡之情的意象。意境就是由意象形成的艺术境界。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
四、把握鉴赏要领
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托物言志诗,是诗人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其中,达到言志的目的;边塞征战诗,是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舍或勉励之情;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等等

建议先从咱们中国的唐诗宋词开始看起。通过对优秀诗作词作的反复阅读、理解以及记忆,你会发现你越来越喜欢她们的韵律、语言以及篇章背后的小故事:)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比同学知道的要多,这样时间一长,你对文学的热情和求知欲就会越来越高;此外,徐志摩的诗集以及泰戈尔的《飞鸟集》等也不错,你可以找来读,有看不懂的可以先放下,等有时间时可以请教语文老师,相信老师会很高兴替你解答的。不妨一试?:)

诗歌是我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作者以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节奏鲜明、和谐精炼的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例(新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有50首古代诗词曲要求学生背育)。在历届高考中,单独考试诗歌鉴赏的内容占有一定的份量。再加之古代诗歌更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是不容忽视的。 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品的感受、分析、评价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文学作品的鉴赏,对于学生来说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而古代诗歌的鉴赏又往往难于其它文学式样的鉴赏。我们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基础和怎样培养这种能力层级来教学。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字、词上去鉴赏。散文达意的语言单位是句子,诗歌是以字、词为单位,是用最少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因而我国古代诗人无不十分注重诗歌字词的推敲和锤炼。“吟成一个字,拈断数根须。”“语不惊人死不休”,不少诗人总是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深刻的感受,用最凝炼的语言表现出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切理解到文学作品的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最基本的物质材料。正如做家具所用的材料,烧陶瓷所用的泥料,建房子所需的材料。但这些东西事先就必须精挑细拣,才会做出高档的家具,烧成上等的陶器,建筑结实的房子。教师更要多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到诗歌的语言材料,必须选择生动形象的。所谓生动形象能状物描形,把社会生活的外部感性特征具体地、准确地描绘出来,使人读了富有实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如入其境。正如我国文论家刘勰在总结我国古代诗歌运用语言的经验时指出:“灼灼伏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崾崾学草虫之韵,皎日慧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如陶渊明在“羁鸟恋旧林,鱼池思故园”诗中诗人精选了“恋”和“思”两字,就形象地表达出诗人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写出春风给江南大地带来无限的生机,显出江南初春的景色鲜艳风光宜人,一个“绿”字把无形的自然季节给人以物感。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中的“闹”字充分表现了杏花的具体特征,争艳热烈,给人以闹烘烘之感,不仅如此,它还表现了杏花枝头蜂飞蝶舞的热闹景象,一个“闹”字,境介全出,春日绚烂的景色跃然纸上。如齐已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句中的“一”字将早梅之早表现得恰到好处。以上诸例,无一不是古代诗人用字生动形象之典范。为此,教者又必须从反面引导学生加以比较。王安石为什么不用“春风又到江南岸”。宋祁为什么不用“红杏枝头春意俏”。齐已为什么不用“昨夜数枝开”。这样正反比较,使学生明白诗歌炼字的美妙之处。另外在鉴赏诗歌字词上,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诗歌语言的含蓄。所谓含蓄,就是把思想感情隐藏在形象之中,做到意在言外。科学家用抽象思维把道理说得越简越好,艺术家用形象思维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隐藏在形象之中。正如我国古代文论家刘知几说的“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如陶渊明在《饮酒》的“采菊篱下,悠然见面山,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的诗句中,诗人对自己要表现的和要追求的并不明白的道出,而隐藏和寄寓在一些不肯明白道破的景象之中、又如“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句中的“守拙”,诗人不直陈本意,而用含蓄委婉的反语,表现出坚守自己美好的情操,不愿涉足于污浊的官场生活。可见诗歌是很讲究语言的含蓄的。 其次要诱导学生从诗歌的意境上去鉴赏。诗歌的主题通常借助意境来表达的,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介。体会意境的方法,是诱导学生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的“此情”是什么。诗歌中情与景结合的基本方式是:即景抒怀,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对于诗歌意境的鉴赏,学生往往比诗歌字词的鉴赏难度要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谆谆诱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加以把握。一是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为诗歌中的世界是感情世界。《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这就是说,诗歌是激动的情感的一种表现方式。“诗者,吟咏性情。”构成诗歌感情世界的是诗人的“性情”。“性情”是一种具有强烈个性特点的感情。二是要把握作品的画面。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观察、体验、头脑中那些思想意念,那些感觉情绪、那些联想想象等等都要按思维规律本身的要求,用语言生动地、形象地、维妙维肖地再现出一幅幅具体的形象画面。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诗人用语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画面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在这些景中寄寓着诗人什么感情呢?除了抓住画面还要联系到诗人当时的境况和情怀,两者融合,我们就不难理解到诗人是用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以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徒江湖,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 再次要指导学生从诗歌的修辞上去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我国诗歌创作积累了极其丰富和宝贵的艺术经验。其中赋、比、兴就是三种传统的表现手法。鉴于教学要求,我们只需从诗歌辞格上去指导学生鉴赏。辞格也叫修辞格,它是为了更有效的使用语言,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而对语言进行刻意加工后所形成的种种修辞方法。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诗歌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整齐性、抒情性含蓄性等特点,在辞格上予以指导,寻求与之相应的有关辞格。在一般情况下,为使诗歌语言形象、生动,诗人往往会运用比喻、比拟、夸张的修辞格来增强语育的表达效果,使之形象生动。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音乐。把琵琶女弹奏琵琶所发出的声乐极为形象生动,使读者如闻其音、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听觉和视觉,同时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孔雀东西飞,五里一徘徊”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开扁就用比兴的手法来引发诗情、烘托气氛,使诗歌的艺术形象更具典型性、悲剧性。比拟也是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格。状物拟人妙具灵性。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描绘春夜雨景,抒发喜悦心情。首联“好雨知时季,当春乃发生”在这万物萌芽的春天正需要它的时候,它就及时地赶来了。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拟人进一步深化。赞美这雨是随着和风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悄悄地来到,听它无声地、细细地、密密地下着,酥油殷滋润世界万物,它无意讨好,不求人知,诗人把春雨人格化。同时又从听觉上捕捉住了春雨细密无声的特征,非常准确传神的描摹出来。诗歌谣言不仅要生动的达意,形象地表情状物,然而最能体现诗歌谣言特色的则是它的音乐美、整齐性,这是除了语音和谐、清浊配伍、四声相间、平仄押韵外,诗人也往往利用对偶排比的修辞来使诗歌语言的具有整齐性、节奏感,在古代诗歌语言里,对偶具有很高的修辞效果。它通过匀齐的外表形式美,表达了凝炼的内涵,使读者读后,易于感知联想记诵和谐的节奏(整齐性)更给人—种美的享受。排比与对偶不同。在古代诗歌里,诗人运用对偶的修辞无处不在,也可以说没有对偶就不成诗歌。而排比就不同了。这种修辞格,只在古体诗里运用,就学生接触的作品中如《木兰辞》中的“车市买骏马,西买鞍缱,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陌上桑》中“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孔雀东南飞》中的“十三能织索,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以上诸例都是古体诗中的句子,诗人运用这些排比辞格,除了利用这种气势连贯的语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冲击读者的心外,使诗歌节奏鲜明、语言整齐。此外,诗歌语言的抒情性,诗人侧往往运用反复、对比等修辞格来体现。曲达、双关、反语、映衬又是诗人为表现诗歌语言的含蓄性常用的修辞格。总之,鉴赏古诗是以理解为基础的,没有理解就谈不到鉴赏。对古诗的品味、鉴赏不从修辞上去指导学生,就无法达到这种能力层级。


#应致茗# “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出自哪里? -
(18394964172): 出自,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全文是: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

#应致茗# 念奴娇.洞庭青草用什么联想记忆法 -
(18394964172): 《念奴娇·洞庭青草》用景色联想记忆法.念奴娇·洞庭青草 (南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他被谗言落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这首词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这首词,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表现了作者胸襟洒落、气宇轩昂,显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质.

#应致茗# 〈念奴娇.过洞亭〉中“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翻译 -
(18394964172): 我要以西江的江水当作美酒,用北斗当勺为自己干杯,请世间一切来做宾客 参考 http://wenwen.sogou.com/z/q794352885.htm?si=1

#应致茗# 扣航独啸,不知今昔何昔.有谁知道,这名话是什么意思,出处,作者?
(18394964172): 应该是“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宋]张孝祥*念奴娇: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

#应致茗# 文学 - 诗词寻疑
(18394964172): 作者: 张孝祥(宋)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出自其名篇《念奴娇 过洞庭》.文见下: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应致茗# 有知道这首词的吗有一首词开首是:“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18394964172): 宋代词人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应致茗#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念奴娇·过洞庭 ①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 - 作业帮
(18394964172):[答案] 1.“妙处”是指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或“天人合一”)的一种境界.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表里俱澄澈”,不仅仅是写洞庭湖景色的透明,还标示了胸怀坦荡...

#应致茗# 用什么词语形容洞庭湖 -
(18394964172):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水鸟翱翔,百舸争流,水天一色,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 诗文名句: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烟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