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学五年级下册152道加减乘除混合计算的分数脱式。拜托拜托了。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简便:1.5/2-(3/2+4/5)2.7/8+(1/8+1/9)3.5/6+(1/2+2/3)4.9/7-(2/7-10/21)5.3/7+49/9+4/76.8/9+15/36+3/277.5/2-(3/2+4/5)8.7/8+(1/8+1/9)9.9/7-(2/7-10/21)10.1/5+(3/7+8/10)分数脱式:1.1/3+3/4+1/52.3/8+8/3-1/23.5/6+1/12+3/46.19/8-1/2-3/47.7/25+3/10-2/510.8/15+7/3-8/5142/3+1/6+3/24+2/215\2-(3\2+4\5)7\8+1\8+1\99\7-(2\7-10\21)240\400+12\400-150\4002\3+5\9-2\3+5\9186\240+88\240+252\2406\7+2\15+1\7+13\158\9+1\4+1\9+3\42\3+5\9-2\3+5\97/8+(1/8+1/9)9/7-(2/7–10/21)1/2+3/4-3/10=19/202/9+5/6+1/3=25/184/5-3/10+2/3=7/61/2-3/4+3/8=1/85/6-1/3+3/10=1/57/12-5/24+2/31/2-1/3-1/64/7+5/11+5/75/8+2/11+9/1117/24+5/12-11/2411/12+1/6-5/245/6-5/7+1/6-1/74/5-(1/4+2/5)1-1/4-3/45/7+5/9+2/7+4/91、五一班队委把2个长4分泌、宽2分米、高6分米的长方形纸箱的各面都贴上红纸,将它作为希望小学募捐的“爱心箱”,他们至少需要几平方厘米的红纸?2、有66吨煤从煤场运到发电厂,一只大卡车的载重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它们来回一次的耗油量分别是10L和5L,用大小卡车各多少量来运煤,才能使总耗量最少,最少需要多少?3、一张长方形铁皮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1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然后焊造成一个无盖的长方形水槽,长为80平方厘米,宽为60平方厘米.问题一:制作水槽实际用铁皮多平方厘米?4、甲乙两车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7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比乙车慢20千米,两车的速度比是7:9,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5、一本书,看了几天后还剩160页没看,剩下的页数比这本书的少20页,这本书多少页?6、甲仓库存粮食100吨,乙仓库存粮食80吨,甲仓库运了一批粮食到乙仓库,这时乙仓库的粮食正好是甲仓库的45。甲仓库运了多少吨粮食到乙仓库?7、一辆大巴从广州开往韶关,行了一段路程后,离韶关还有210千米,接着以行了全程的20%,这时已行路程与未行路程的比是3∶2。广州、韶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8、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共有20道题,每做对一题得5分,做错或不做扣1分,小华得了70分,他共做对了几道题?9、饲养厂鸡的只数比鸭的只数多25%,那么,鸭的只数比鸡的只数少百分之几?10、一个旅游风景点去年全年接待游客约196万人,上半年接待游客数是全年的七分之三。第三季度接待游客数是上半年的四分之三,第三季度接待游客多少人?只有这么多了=o=看你会不会做,别忘了采纳(⊙o⊙)哦!

小学数学学习 有哪些特点?~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什么特点?归纳起来有四点。
1.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学习过程。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上小学之前的幼儿生活中,孩子们已经遇到许多数学问题,已经积累了一些初步的经验。他们玩过各种形状的积木,折过纸工,比过物体大小、长短、厚薄、轻重、宽窄和多少,他们知道几点起床几点睡觉,他们随着父母外出购物等等,所有的活动,都使他们获得了有关数量和几何形体的最初步的观念。虽然这些概念或观念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甚至是模糊的、错误的,但是都为他们上学后学习数学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所以可以这样说,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解读”,这是儿童学习数学与成人不完全相同之处,这也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从而应用的原因。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起来备感亲切、生动、真实,也容易激发兴趣。
2.数学学习是一种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对数学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了思维的方向,也是思维的动因。那么数学问题来自何方呢?一种来自数学本身,即数学内部;另一种则来自数学外部。来自数学内部的问题在小学阶段有很多,例如,学会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又出现退位减法;懂得有限小数后,在小数除法中又出现了循环小数;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求法,但是又遇到要求它们的面积……这些往往是来自数学内部的问题。而更多的是来自数学外部的实际生活中的,这些问题更具有挑战性。例如:
(1)在一个正方形的铁皮中,要想剪出一个最大的圆怎么办?
(2)50人游湖,每条大船可坐6人,每小时租金10元,每条小船可坐4人,每小时租金8元。如果你是领队,打算怎样分配?哪种方案最省钱?
(3)甲乙两商店出售同样的袜子,原价都是每双2元,甲店现打8折出售,乙店买3双送1双。妈妈去哪家商店更合适?
像上面这些具有挑战性的、新奇的问题,对小学生更具有吸引力,他们都愿意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分析、合作交流,从而求得问题的答案。因此,数学教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是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衡,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3.数学学习是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培养创新意识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死记硬背、反复而无意义的操练都不能算做真正的数学学习。换句话说,数学学习如果没有学生自己的主动内化(即思考),其学习效果等于零。
根据多年来的实验研究,我们认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在直观行动思维基础上,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逐步发展的,低年级更多的是具体形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到了中年级,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减少,而抽象逻辑成分逐步加大;但是,即使这样,到了五六年级,学生仍然不能像成人那样完全依托着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维,他们还往往要以具体[---分页---]的表象作为认识的支柱。而且,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也不是单纯的一加一减的关系。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形象思维、初步的逻辑思维,乃至直觉思维往往是相互补充的。
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我和海淀区教研室为调查低年级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实际思维水平时,曾对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出示这样的测试:“二年级有两个班,这学期一班转走5人,二班转来8人,这学期二年级人数比上学期( )( )人。”这是一种新形式的实际问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但是学生可以利用原有的知识、方法进行复杂加工把问题解决;这也是一种克服障碍的探究活动。测试结果,大多数学生填不出来。还说:“这题没有告诉我们上学期一、二班有多少人,这怎么算?”而42.7%答对的学生,大致可分三种解题思路:
(1)因为转来的人数比转走的多,8比5多3,所以填(多)(3)人。(这些学生为数很少,他们是利用逻辑推理解题的。)
(2)老师没告诉我们原来一班、二班各有多少人,我就假设。假设原来一班有40人,二班也有40人,那么上学期有40+40=80人;这学期一班转走5人,一班有40-5=35人,二班转来8人,二班有40+8=48人,两班共有35+48=83人;这学期比上学期多3人(83-80=3)。(这部分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对新课题进行复杂的加工,采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假设法求解,也是值得称道的。)
(3)这题太难了,我就画图


然后这位学生生动地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本来两个班的人数都是“全”的,后来一班转出了5人

二班又转来8人这样从二班的8人中抽出5人去补给一班还剩3人,所以这学期人数比上学期多3人。(这位学生主要是通过形象思维,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隐蔽的问题明朗化,而在其最后一步中,从二班的8人中抽出5人去补给一班,则是原来表象基础上的糅合和加工,已具有一些逻辑思维的因素。因此,是形象思维为主,又和初步的逻辑思维交互作用,起到共振的作用,更有其创新的意识。)
通过这一事例,可以说明小学生学习数学也是一种艰苦的思维活动。因此,数学教学中更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学会思考。
4.数学学习是有指导的“再创造”的过程,著名的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构造知识就是再创造。小学生学习数学并不是像有的成人那样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概念、法则、定律、方式的弄懂、记牢和背诵,而总是根据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去经历学习过程,用他们自己理解的方法去探索数学知识,当然他们探索的是自己不知而是别人已知的,这就是“再创造”。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充分估计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创设更大的思维空间,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思考、交流,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探索数学的知识,获得数学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落在实处。

一、学会主动预习\x0d\x0a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x0d\x0a二、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x0d\x0a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如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解“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_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同学们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这道题从单位上讲,涉及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从图形上讲,涉及到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从图形变化关系讲:长方形→正方形;从思维推理上讲:长方体→减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减少部分四个面面积相等→求一个面的面积→求出长方形的长(即正方形的一个棱长)→正方体的体积,经老师启发,学生分析后,学生根据其思路(可画出图形)进行解答。有的学生很快解答出来:设原长方体的底面长为X,则2X×4=48得:X=6(即正方体的棱长),这样得出正方体的体积为:6×6×6=216(立方厘米)。\x0d\x0a三、及时总结解题规律\x0d\x0a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2)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3)本题你是怎样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转化的?(4)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5)解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那里?(6)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目吗?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7)本题你能发现几种解法?其中哪一种最优?那种解法是特殊技巧?你能总结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吗?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学生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x0d\x0a四、拓宽解题思路\x0d\x0a在教学中老师会经常给学生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多想,这时学生要积极思考,拓宽思路,以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较好的发展。如:修一条长2400米的水渠,5天修了它的20%,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需几天修完?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的关系,学生可以列出下列算式:(1)2400÷(2400×20%÷5)-5=20(天)(2)2400×(1-20%)÷(2400×20%÷)=20(天)。教师启发学生,提问:“修完它的20%用5天,还剩下(1-20%要用多少天修完呢?”学生很快想到倍比的方法列出:(3)5×(1-20%)÷20%=20(天)。如果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去思考,又可得出下列解法:5÷20%-5=20(天)。再启发学生,能否用比例知识解答?学生又会想出:(6)20%∶(1-20%)=5∶X(设剩下的用X天修完)。这样启发学生多思,沟通了知识间的纵横关系,变换解题方法,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x0d\x0a五、善于质疑问难\x0d\x0a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有疑开始的,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会创新的关键。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现代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应从学会提出疑问开始。如学习“角的度量”,认识量角器时,认真观察量角器,问自己:“我发现了什么?我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通过观察、思考,你可能会说说:“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内外两个刻度有什么用处?”,“只有一个刻度会不会比两个刻度更方便量呢?”,“为什么要有中心的一点呢?”等等,不同的学生会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在度量形状如“V”时,你可能会想到不必要用其中一条边与量角器零刻度线重合的办法。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即增加主体意识,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激发创造欲望,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祝帖岸# 分数加减乘除混和运算题15道得数是整数的 脱式 - 作业帮
(19413097936):[答案] 不要偷懒 我可以给你几个题 但是不会给你答案 你要自己在想几个题 可以的话 告诉我你的邮箱

#祝帖岸# 求100道分数加减乘除计算题 -
(19413097936): 分数加减乘除计算题:1、 2-6/13÷9/26-2/32、 2/9+1/2÷4/5+3/83.(23/4-3/4)*(3*6+2)4. 3/7 * 49/9 - 4/35. 8/9 * 15/36 + 1/276. 12* 5/6 – 2/9 *37. 8* 5/4 + 1/48. 6÷ 3/8 – 3/8 ÷69. 4/7 * 5/9 + 3/7 * 5/910. 5/2 -( 3/2 + 4/5 )11. 7/8 + ( 1/8 + 1/9 )12. 9 * 5/6 ...

#祝帖岸#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
(19413097936): 1. 5/2 -( 3/2 + 4/5 ) 2. 7/8 + ( 1/8 + 1/9 ) 3. 5/6 + ( 1/2 + 2/3 ) 4. 9/7 - ( 2/7 - 10/21 ) 5. 3/7 + 49/9 + 4/7 6. 8/9 + 15/36 + 3/27 7. 5/2 - ( 3/2 + 4/5 ) 8. 7/8 + ( 1/8 + 1/9 ) 9. 9/7 - ( 2/7 - 10/21 )10. 1/5 + ( 3/7 + 8/10 )

#祝帖岸# 五年级加减混合简便运算题 -
(19413097936): 1、3.5+4.73+2.5+5.27 2、14.85-6.17-2.83 3、9.64-5.87+2.36-1.13 4、17.84-(7.84-5.95) 5、21.89-(13.89+4.54)

#祝帖岸# 五年级下册脱式计算题(分数) -
(19413097936): 1. 3/7 * 49/9 - 4/3 2. 8/9 * 15/36 + 1/27 3. 12* 5/6 – 2/9 *3 4. 8* 5/4 + 1/4 5. 6÷ 3/8 – 3/8 ÷6 6. 4/7 * 5/9 + 3/7 * 5/9 7. 5/2 -( 3/2 + 4/5 ) 8. 7/8 + ( 1/8 + 1/9 ) 9. 9 * 5/6 + 5/6 10. 3/4 * 8/9 - 1/3 11. 7 * 5/49 + 3/14 12. 6 *( 1/2 + 2/3 ) 13. 8 * 4/5 + 8 * 11/5 ...

#祝帖岸# 帮忙出一些分数脱式计算题
(19413097936): 1*1*1

#祝帖岸# 五年级分数计算题 -
(19413097936): 0.25*8.6*4 89+456-78 5%+. 3/7 * 49/9 - 4/3 9 * 15/36 + 1/27 2* 5/6 – 2/9 *3 3* 5/4 + 1/4 94÷ 3/8 – 3/8 ÷6 95/7 * 5/9 + 3...

#祝帖岸# 五年级下分数混合运算数学题 -
(19413097936): 1、甲有故事书的本数比乙多4本,甲的故事书的本数是乙的5/4.5/4—1=1/4.乙的故事书的本数:4÷1/4=16本.甲的故事书的本数:16+4=20本.2、小芳读一本书,已经读了全书的2/3,已读的比剩下的多30页.1—2/3=1/3.2/3—1/3=1/3....

#祝帖岸# 五年级分数加减法简便计算题(20道) -
(19413097936): 五年级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练习题1、填一填(1)分母是12的最简真分数有( )个,他们的和是( ).(2)一根铁丝长45 米,比另一根短14 米,两根铁丝共( )米.(3...

#祝帖岸#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题 急需
(19413097936): 4/3+2/1= 7/1+7/6= 12/7+9/2= 5/3+3/2= 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