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是什么样子的呢? 现在的洞庭湖具体什么样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洞庭湖,如下图:
 
 
洞庭湖位于湖南的岳阳,湖的南边是湖南省,北边是湖北省。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湖中心有座葱翠常绿的小山,名叫洞庭山,洞庭湖便因此而得名。湖区总面积约18000平方千米。其南有湘江、资水、沅水、澧水四水汇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与长江相通,湖水最后在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它犹如一个天然的大水库,容纳四水,吞吐长江,调节洪水,控楚带吴。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使您满意!



洞庭湖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是长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处于湖南境内,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湖区位于长江中下游下荆江南岸,介于北纬28°30′~30°20′,东经110°40'~113°10′。湖区面积4040平方公里。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由东面的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号称“八百里洞庭”“鱼米之乡”,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历史早期的洞庭湖
洞庭湖在地质史上虽与江汉平原的云梦泽同属于“江汉--洞庭凹陷”,但在历史时期,它是作为一个独自的水系而存在和发展的,并不属于古云梦泽的范围。
东晋以后洞庭湖的逐渐扩展
东晋、南朝之际,随着荆江内陆三角洲的扩展和云梦泽的日趋萎缩,以及荆江江陵河段金堤的兴筑,强盛的长江来水,向荆江南岸穿越沉降中的华容隆起的最大沉降地带,进入拗陷下沉中的洞庭沼泽平原,从而形成为一片烟波浩瀚的巨泽。北魏郦道元为《水经》作注时,已充分反映了洞庭湖扩展的这一巨大变化。他指出湘、资、沅、澧,“凡此四水,同注洞庭,北会大江”。并云“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盛弘之在《荆州记》中,也作出相同的描绘:“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数百里,日月出没其中”。青草为洞庭湖的通称。历史时期洞庭湖区一直处于缓慢的沉降之中,再加上古代荆江分水口多在北岸,南岸的洞庭湖区,很少受到长江泥沙淤积的影响。唐宋时期,洞庭湖水面进一步向西扩展,号称“八百里洞庭”。《巴陵志》即有:“洞庭湖在巴丘西,西吞赤沙,南连青草,横亘七八百里”的记载。唐代诗人李白在《游洞庭湖》诗中描写:“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可见其湖面的辽阔及气势的雄伟。明、清之际,洞庭湖的面积继续有所扩展。
明嘉靖、隆庆(1522~1572年)年间,张居正为了保护在湖北安陆的“显陵”以及他自己家乡江陵的安全,采取“舍南救北”的方针,在荆江北岸筑起黄檀长堤,使北岸穴口基本堵塞,长江水沙多由荆南排入洞庭湖区,在湖底淤高而来水有增无减的情况下,洪水期湖面水域不断扩展,逐渐有西洞庭湖与南洞庭湖的形成。于是,“每年夏秋之交,湖水泛滥,方八九百里,龙阳(今汉寿)、沅江则西南之一隅耳”。这一洞庭湖向西南扩展的形势,一直延续到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其时洞庭湖“东北属巴陵,西北跨华容、石首、安乡,西连武陵(今常德)、龙阳、沅江,南带益阳而寰湘阴,凡四府一州九邑,横亘八九百里,日月皆出没其中”。这是洞庭湖的全盛时期,当时洞庭湖面积达5600平方公里。此后由于分流入湖的洪水夹带大量泥沙,湖盆不断淤积,1983年,这个长江水系重要调节湖泊的面积又缩小到2691平方公里。[2] ,禁止对湖区进行围垦开发。同时,挖泥船挖掘湖内泥沙的进度加快,加上新构造运动带来沉降的影响,洞庭湖的水面不断增大。据2010年最新数据显示,洞庭湖湖泊面积为4040平方公里。
史料记载
《山海经》:“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称洞庭为平野。说明当时湘、沅、澧诸水在洞庭山(今君山)附近与长江交汇,洞庭湖地区还只是一片河网交错的平原,只是后来环绕君山的所谓“洞府之庭”形成了一个大的湖泊,始有洞庭湖之称。
1957年在安徽寿县出土的战国楚怀王六年(前323年)制“鄂君启节”,所述舟节西南水路铭文为“自鄂(今湖北鄂城)往:上江、入湘、入资、沅、澧、油”。从舟节铭文水流交汇不及入湖来看,与《山海经》、《庄子》所载洞庭平原的自然景观也是一致的。《水经》记载:澧水“又东至长沙下隽县西北,东入于江”;沅水“又东至长沙下隽县西,北入于江”;湘水“又北过下隽县西,……又北至巴丘山,入于江”;资水“又东与沅水合于湖中,东北入于江也”。说明在君山西南的资、沅二水交汇处,有湖泊的存在。战国时屈原在《楚辞·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当即指此湖。只是由于那时这一夹在沅、资二水之间的湖泊水体很小,尚未为人所注意,因而《尚书》、《周礼》、《尔雅》、《吕氏春秋》、《淮南子》等都未把它列入古代有名的泽薮之内。
地理位置
洞庭湖区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湘、鄂两省。包括荆江河段以南,湘、资、沅、澧四水控制站以下的广大平原、湖泊水网区。洞庭湖南近湘阴、益阳,北抵华容、安乡、南县,东滨岳阳、汨罗,西至澧县。在北纬27°39′~29°51′;东经111°19′~113°34′之间。
地形地貌
洞庭湖呈现一派水流沼泽、河网平原地貌景观,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部敞口的马蹄形盆地,西北高,东南低;湖体呈近似“U”字形,城陵矶水位31.50米时(56黄海基面),湖长143千米,最大湖宽30千米,平均湖宽17.01千米,湖泊面积2625平方公里;湖面海拔平均33.5米,其中西洞庭湖35~36米,南洞庭湖34~35米,东洞庭湖33~34米,最大水深18.67米,平均水深6.39米。
地理特征
洞庭湖是燕山运动断陷所形成,第四纪至今,均处于振荡式的负向运动中,形成外围高、中部低平的碟形盆地。盆缘有桃花山、太阳山、太浮山等500米左右的岛状山地突起,环湖丘陵海拔在250米以下,滨湖岗地低于120米者为侵蚀阶地,低于60米者为基座和堆积阶地;中部由湖积、河湖冲积、河口三角洲和外湖组成的堆积平原,大多在25~45米,呈现水网平原景观。洞庭湖分为西、南、东洞庭湖。湖底地面自西北向东南微倾。

气候
洞庭湖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度,年平均降雨量1302毫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球变暖的区域响应,驱动洞庭湖流域水循环速度加快,夏季降水增多,而蒸发能力减弱,参照蒸散量持续而稳定的减少,夏季减少量尤为显著。

洞庭湖是什么样的?~

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天然湖面2740平方公里,另有内湖1200平方公里。纳湘、沅、资、澧等4水,承受长江对4口(松滋、太平、藕池、调弦)的来水,对长江洪水有自然调节作用。湖水由城陵矶泄入长江。长江带来大量泥沙沉积于湖中,湖床每年抬高4公分。由于不合理围垦,致使八百里洞庭被分割为许多大小湖泊,以盛产鱼类和湘莲著称。

水深芦花飘扬,满目渔箱,北风萧萧,一片苍茫景象!


#刘界鲁# 望洞庭这首诗形象的写出了洞庭湖什么样的的特点
(19428161182): 这首诗在写景上善用比喻,以“镜”“盘”“螺”为喻体状写了湖水的宁静和环境的清幽;此外还以“无风”来衬托水面的静.

#刘界鲁# 岳阳楼记的题 洞庭湖的大观呈现出什么样的状况 -
(19428161182): 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刘界鲁# 洞庭湖描写全景是什?洞庭湖描写全景是什么
(19428161182): 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明确(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重点句子的赏析 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气势磅礴.“衔”、“吞”字连用,化静为动,使描写的景物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加强气势,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祝您好运一生一世,如果回答有用,请点“好评”,谢谢^_^!》

#刘界鲁# 洞庭湖的三个比喻体现出什么的美 -
(19428161182): 总概括为: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比喻句:潭面无风镜未磨 把谭面比喻未打磨的镜子 白银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这里用来比喻湖中间的青山

#刘界鲁# 洞庭湖的形状 -
(19428161182): 按形状的话 洪泽湖是横放的三叶草 巢湖是鸟巢 太湖是横放的佛手 洞庭湖是长满参须的人参 鄱阳湖像未出土的红薯了

#刘界鲁#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突出了洞庭湖什么样的特点? - 作业帮
(19428161182):[答案] 飘渺,浩瀚,恢弘,磅礴

#刘界鲁# (邓中夏)过洞庭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什么样的景色
(19428161182): 诗分成上下两段,从洞庭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由此引发出两种感慨.上段的洞庭湖,狂风怒吼,乌云密布,阴森可怕,好像有无数的恶鬼在嚎叫.“雪浪拍长空,阴...

#刘界鲁# 洞庭湖的历史是什么样的?
(19428161182): 历史上的洞庭湖曾经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因为现代的围湖造田,以及 自然的泥沙淤积,洞庭湖面积由最大时的6000平方千米左右,骤减到1983 年的2625平方千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洞庭湖被鄱阳湖超过而成为第 二大淡水湖. 近年来,为了加强洞庭湖泊区域的保护,实行退耕还湖政策.现在天然 湖泊面积2625平方千米,蓄洪堤垸和单退堤垸高水还湖扩大湖泊面积1343 平方千米,总共3968平方千米.

#刘界鲁# 现在的洞庭湖具体什么样 -
(19428161182): 水深芦花飘扬,满目渔箱,北风萧萧,一片苍茫景象!

#刘界鲁# 望洞庭这首诗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什么特点 -
(19428161182): 望洞庭这首诗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优美绝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