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交友的故事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一)鸡黍之约

秀才张劭,字元伯,乃汉明帝时人,汝州南城人氏。自幼奋志读书。有弟张勤同在家务农耕种,以供六旬老母。时到东都洛阳应举,于客店遇秀才范式正危于时疫之中。式字巨卿,乃楚州山阳人氏,年四十岁。元伯扶救巨卿于垂危之际,二人结成生死之交,式为兄,伯为弟。
二人已误考期,时值重阳节,临别,相约于明年今日,巨卿到元伯家相会,元伯言设以鸡黍相待。
到明年,巨卿因家中衣食所累,忙苦之中,到日邻舍俸酒插萸,方想起鸡黍之约。其心慌极已碎,盖因相隔千里之遥,非一日可至。闻‘人不能日行千里,魂行千里’之说,特以死而赴。元伯是日终日伫立而待,至夜半方迎来巨卿,乃魂魄也!后元伯急赴山阳,半月至。见兄棺,亦自刎而求同葬,以死相报耳。
盖义约之重,过生死也!

(二)生死之交

春秋时,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贤纳士,天下贤人闻其风而归者,不可胜计。时有左伯桃,乃西羌积石山贤士。幼亡父母,奋发攻书,义成济世之才,学就安民之业。遂赴元王处,值雍地,于竹林间茅舍,求宿于羊角哀。二人彻夜长谈,十分投机,结成生死之交。伯桃年长,角哀为弟。后一同赴仕,不幸中途因风雪连日,二人因衣食故不能同往,伯桃决然以死以助角哀前往。角哀不可拒,遂一人得见元王。封后,即辞王回梁山树洞寻伯桃尸。卜地葬于蒲塘之原,前临大溪,后靠高崖,左右诸峰环抱,风水极佳。为伯桃建享堂,塑仪容,立牌匾。不料此墓恰于荆轲之墓相近,故轲鬼逼伯桃。伯桃灵魂无奈,夜告角哀。角哀大愤,自刎而赴以助兄共战荆轲,裂其坟,抛其骨。此二人义交侠举,遂为千古美谈。

(三)管鲍之交

昔,齐有管仲,字夷吾;鲍叔,字宣子,自幼以贫贱相交。后鲍叔先在齐桓公门下,信用显达,荐管仲为首相,位在己上。两人同心辅政,终始如一。管仲曾有言道: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尝三仕三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与鲍叔论,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与鲍叔为贾,分利多,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故而古今谈知心结交,心曰“管鲍”。

古人交友的小故事。~

1、杵臼之交
东汉时期,有一个穷苦好学的读书人,名叫公沙穆。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读书,总认为自己所学有限,想进入京城太学继续深造。公沙穆家中穷困,没有那麼多钱作为他入太学学习的费用。於是,公沙穆到一位吴佑的富户家做舂米工人。吴佑曾任齐相、长史等官职。
有一天,公沙穆正在舂米,吴佑来到他的身边,吴佑见公沙穆举止斯文有礼,根本不像做粗工的人,便和他攀谈起来。
言谈中,吴佑发现公沙穆学识渊博,很有见解。吴佑不顾彼此贫富悬殊,便和他在杵臼前成为朋友。在封建社会,贫富县殊,等级森严。一个富豪能够屈尊降贵与一个穷苦读书人交朋友,是件难得之事,因此被传为一段佳话。
2、刎颈之交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从邯郸出发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
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邯郸。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
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
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在回车巷遇到廉颇。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蔺相如府。
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
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3、莫逆之交
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讲到子祀、子兴、子犁、子来四人交谈说:“谁能以无为头脑,以有为脊背,以死为屁股,知道死生存亡为一体就可以成为朋友。”四人相视而笑,觉得莫逆于心,就相互结为好朋友
4、知音之交
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奏。刚弹琴时表现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钟子期说:“弹琴弹得真好啊!好像泰山一样高大。”过了一会儿,琴声表现出了随流水常进不懈的志向,钟子期再一次说:“弹琴弹得真好啊!好像长江黄河一样激荡。”
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破琴,拉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不是只有弹琴像这样,贤德的人也这样。即使是有贤德的人,如果不以礼相待,贤德的人如何尽忠呢?这就如同驾驭不好,良马也不能跟随他跑千里远一样。
5、鸡黍之交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少年时在太学读书,与汝南人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读书后,同归乡里。范式对张劭说:“我两年后回来,那时我将要去府上拜见尊亲,再看看令郎令嫒。”与此同时两人还约定了拜见的日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间约定的日期将至。张劭把这件事禀告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饭食以迎接挚友的到来。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这么长的时间,你与他又相隔千里,你怎么能那么相信那约定的时间呀?”张劭说:“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会违背。”
母亲说:“要是果真如此,我要为你们酿酒。”到了约定的这一天,范式真得如期而至。他升堂拜饮,尽欢才散。

1、汉人范式与张劭相约,于二年后将拜访张劭家乡。到了约定的日期,张劭请他的母亲准备鸡黍,以待范式的来访,但张母认为相约已久,范式不一定会到,然而范式果然守信,远从山阳来到汝南。后用以指朋友之间互守诚信的邀约。
2、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江南乡试发生舞弊大案。开榜之后,愤怒的落第士子纷纷痛骂,作诗讽刺,并向主考官的官船投掷石块。事情越闹越大,消息传到北京,顺治皇帝震怒,责令严办。
查明真相后,受贿的主考官被抄家问斩,行贿者全部流放。朝廷严惩腐败,大快人心,但是矫枉过正,此案也牵连了不少无辜者,其中就有江南名士吴兆骞。
吴兆骞是江苏吴江人,少年时便已蜚声文坛,才华横溢。袁枚曾在《随园诗话》中提到他的《秋茄集》,对他赞不绝口。但是他恃才傲物,常常愤世嫉俗,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在这一年,吴兆骞参加了江南乡试,顺利考中举人,天大的喜事,却不料祸从天降。
由于受到科场案牵连,第二年,该科录取的举人全部被召到北京复试。当时正是隆冬季节,天寒地冻,所有考生被押到露天考场,要求限时答卷。
每名考生的身后分别站着两名士兵,手持钢刀,严密监视。考场气氛肃杀,更像是上刑场,那些文弱书生平常哪见过这种场面,无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吴兆骞并未参与科场舞弊,但由于又冻又怕,战栗中未能按时答完卷,不幸遭到冤判。
吴兆骞的家产被抄没,全家流放宁古塔,即现在的黑龙江宁安县。临行之前,好友顾贞观赶来送行,并劝他耐心等候,将来必定设法营救。
患难时刻方见真情,吴兆骞不由得感动落泪,昔日好友大多唯恐避之不及,顾贞观却毫不避讳。在冰天雪地的东北边塞,吴兆骞度日如年,日夜巴望着好友搭救。
二十年过去了,吴兆骞依旧在宁古塔望穿秋水,顾贞观那边却杳无音信。绝望之中,他忽然醒悟: 自己落难之时,顾贞观能来相送已经很够味了,也许人家当初只是随意说了一句安慰的话,时隔这么多年,早就该忘了, 自己太天真了,竟然信以为真。想到这里,他终于彻底死心。
吴兆骞哪里知道,顾贞观一刻没有忘记对朋友的承诺。二十年来,他四处奔波,每天都把吴兆骞的诗文带在身上,一有机会就拿出来给别人看,希望能得到贵人相助,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
后来,顾贞观来到北京。寒冬腊月,冰雪覆盖,他忽然想起千里之外的好友,仍在冰天雪地中挨寒受冻,生死未卜, 不由得触景生情,写下了感人肺腑的《金缕曲》: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季子就是吴兆骞,原本是江南富家公子,如今却有家不能归,苟活于塞外边关,顾贞观很担心他能否挺得住。
转机终于出现,顾贞现有幸结识了纳兰性德,当朝权相明珠的儿子。等到时机成熟,顾贞观就把自己写的那首《金缕曲》送给纳兰性德看,请他出手相救。纳兰性德看后,不由得感动落泪,世上竟有如此真挚的友情,当即郑重承诺,十年之内必定办妥此事。
因为此时已到了康熙朝,而吴兆骞的案子是前朝顺治皇帝钦定的,纳兰性德考虑到翻案太难,所以只敢答应十年办到。顾贞观却继续恳求道:公子以十年为期,可是吴兆骞已在宁古塔蹉跎了二十年岁月,人生还有几个十年啊?纳兰性德深为感动,又答应以五年为期。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通过顾贞观、纳兰性德等人出钱出力,上下斡旋,终于将吴兆骞成功赎回,后定居于北京。吴兆骞做梦也没想到,二十三年后, 自己还能活着离开宁古塔。
也许是他更加想不到,三百多年后,世人仍在传诵他们这段友情。写到这儿,我忽然想起那句话:友谊地久天长!
3、古代有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
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而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
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4、郭子仪和李光弼就是典型的代表。唐玄宗时,郭子仪和李光弼曾同是朔方节度使安思顺的属下部将,两个人之间有矛盾,平时互不讲话,后来安禄山叛乱,郭子仪升任朔方节度使,统兵抵御,李光弼就成了郭子仪的部将。
皇帝命令郭子仪率兵出征,李光弼担心郭子仪会利用手中权力寻机报复。李光弼硬着头皮对郭子仪说:“我过去得罪你,是我的不是,今后不管怎么处置我,我无怨言,只希望高抬贵手放过我妻儿。
没等李光弼说完,郭子仪紧紧抱住李光弼,满眼流泪地说:国家危急,百姓遭殃,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此时,怎能计较个人恩怨?’从此,郭李同心,将帅协力,在平息安史叛乱中,战功卓越著。
5、春秋时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楚国求见楚庄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气,而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枯树中自杀。后世于是将友谊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符威嘉# 关于交友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15941421525): 关于古人交友的成语典故有《伯牙绝弦》、《管鲍之交》、《刎颈之交》、《莫逆之交》、《舍命之交》、《管宁割席》、《忘年之交》等.关于交友的成语典故有如下几...

#符威嘉# 关于交友的例子. -
(15941421525): 很多啊,管仲和鲍书牙, 李白与高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句流行了很久的俗语.人们也常常视它为真理.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伙伴得了很容易传染的皮肤病,许多家长都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要和他在一起,但是有一个父母都是医生的小...

#符威嘉# 列举我国古代交友故事,只讲题目和谁与谁的交友故事 -
(15941421525): 高山流水——钟子期、俞伯牙 管鲍之交——管仲、鲍叔牙

#符威嘉#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或故事 - 作业帮
(15941421525):[答案] 结交行 古人结交惟结心,此心堪比石与金.金石易销心不易,百年契合共于今.今人结交惟结口,往来欢娱肉与酒.只因小事失相酬,从此生嗔便分手.嗟乎大丈夫,贪财忘义非吾徒.陈雷管鲍难再得,结交轻薄不如无.水底鱼,天边雁,高...

#符威嘉# 朋友 历史故事 -
(15941421525): 最著名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 其他 《三国志》与《晋书》上记载的两个人物,陆抗和羊祜.陆抗和羊祜分别魏、吴两国的将领,羊祜在襄阳为官,陆抗镇守荆州,两个人你想统一我,我想灭掉你,但却丝毫不妨碍二者是知音.陆抗病...

#符威嘉# 古今中外的交友名言或故事有哪些? -
(15941421525): 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交朋友之道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交友的范围宜稍宽泛,各种人都有最好,不必限于自己同行同趣味的. 过分了解或者过分不了解,同样妨碍彼此的接近. 想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 与人交往,待人以至诚,才能换取真挚的友谊. 友谊之花是开在互相理解、互相信赖的土地上的.

#符威嘉# 古代交友故事六十字左右 -
(15941421525): 古代交友来来去去,都是人几种方式,第一种就是青梅竹马,从小到大,都是一起玩耍,感情也比较好,第二种的就是不打不相识.通常都是通过一件事情而结识了朋友.

#符威嘉# 结交好的朋友而成功的例子(5个) -
(15941421525): 管仲与 鲍叔牙春秋时,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是好朋友,但是两人各事其主.后鲍叔牙侍 奉的公子小白为被立为齐桓公,鲍叔牙却向齐桓公荐管仲为相而自己甘居其下.在管仲的辅 佐下,齐国日益强大,最终成为“九分诸侯,一匡天下”的霸王...

#符威嘉#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或故事 -
(15941421525): 结交行 古人结交惟结心,此心堪比石与金. 金石易销心不易,百年契合共于今. 今人结交惟结口,往来欢娱肉与酒. 只因小事失相酬,从此生嗔便分手. 嗟乎大丈夫,贪财忘义非吾徒. 陈雷管鲍难再得,结交轻薄不如无. 水底鱼,天边雁,高可射兮低可钓. 万丈深潭终有底,只有人心不可量. 虎豹不堪骑,人心隔肚皮. 休将心腹事,说与结交知! 自后无情日,反成大是非.

#符威嘉# 古代交友故事两三句话写出来 -
(15941421525):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