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声与平仄与符号 古诗词里 平仄和声调的关系 四个声调怎么分平仄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平仄声是在四声基础上,笼统地把四声分成两类,故而产生“平仄”。古音和今音的对照,大概是这样分的:今音的第一第二声约等于古音的平声,今音的第三第四声,约等于古音的仄声。



但是按照古韵的话,举个例子,”湿“我们普通话是第一声,但是在古韵里是仄声的。再打个比方,”国“在我们念来是第二声,算是平声,但是在古韵里是仄声的。


目前分三种:


第一种,律诗常用的,平水韵。


第二种,就是填词常用的,词林正韵。


第三种,就是中华新韵,按照普通话划分的,律诗和词通用。


汉字注音符号分别用“-”、“/”、“V”和、“\”表示四种声调。


诗词谱中的平仄用汉字表示的话有三种:平、仄、中;中就是可平可仄的意思。用符号表示就是:○”标平声 “●”标仄声 “⊙”标应平可仄 “◎”标应仄可平。


扩展资料:


易误解的平仄


1、场(下平七阳韵)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2、俱(上平七虞韵)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杜甫:咏怀古迹)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谊(去声)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


4、茗(上声)


5、令: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


6、思(作名词时读作仄声)


7、暇(去声)


8、教: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


9、倾(平声)


10、惩(平声)


11、癸(仄声)


12、泡(增广诗韵集成列为平声)


13、探(增广诗韵集成列为平声,但唐人亦有用作仄声者) 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李白:送羽林陶将军)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14、暝(仄声)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平仄



不知道你问的是古四声还是今四声?

四声分古代四声和现代四声:
现代的四声不需要解释,就是小学学的1234声
古代四声是指“平、上、去、入”,其中“平”声调又包含“阴平”“阳平”两种声调

古代四声与现代四声存在着大致的对应关系:
今1声==古“阴平”声调
今2声==古“阳平”声调
今3声==古“上”声调
今4声==古“去”声调
古“入”声调已经在普通话中消失。
原本读古入声的字现在读音都变成了其他“平、上、去”三声的读音了,这叫“入派三声”

古代把“平”声调称为“平声”,所以参照对应关系,今天的1.2声是平声
古代把“上、去、入”三个声调称为仄声,所以今天的3.4声是仄声

表示平声的符号一般有:○、—、或者直接写“平”
表示仄声的符号一般有:●、|、或者直接写“仄”
在词牌中还有一些的符号:
表示“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这些都不是完全确定指定的,可以依据使用人的想法变化。

---------------------------------------------------------
补充回答:
1.轻声(不标)这种情况只是口语中的一种音变现象,所以不能用书面的“平仄”来衡量分类。
例如:口语中:“他是我的死对头”这里的“头”字实际上就是被音变成“轻声”了,但是如果分析平仄,那它仍然是字面上的2声,属平声
轻声(音变)可以发生在四声的任何一声中。口语里是轻声,书面上就不能说它一定是平或者仄

2.如果一定要把轻声单独拿出来,在口语层面上进行分类。那么我认为应该分在“仄声”里。
因为平声的特点是音长,可延伸。而仄声的特点则是短促,不可延伸。
(平即长,仄即短,平仄构成汉语诗律,所以汉语的格律也被成为“长短律”)
在口语中,轻声的特点是是音短、音弱,不能延伸咏叹(有点像古代的入声特点)
所以我认为它符合仄声的特点,应该是属于仄声的

平仄是根据古汉语四声来分类的
普通话的所谓四声和汉语平仄只有部分对应
轻声也是普通话特有的 更加和平仄无关

平是一二声
仄是三四声

轻声也算平声

平仄的与四声关系~

平仄理论好比把四个班(四声)学生按性别(平仄)分成男女两类。至于这样的分法是否平均,不是平仄论者考虑的。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⑵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⑶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⑷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中(从湖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疏藏。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试举一些例子: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怀。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弄脏。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形容词,频繁。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落。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汉”、“看”字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总是读去声。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是有时平去两读的,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文我们就讨论平仄问题。

关于诗歌格律平仄起式的介绍


#况力牵# 如何识别平仄 -
(19764955805): 怎样分辨平仄?现在平仄有两套系统,一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简称为新声.二是以《平水韵》为标准,简称为古声.现在这两套系统交叉并用,这叫双轨制.但是,不能混用,就是写一副联,只能用一套标准.习惯用新声或古声创作对联都无可...

#况力牵# 平仄声到底怎么标(!!请尽快回答 -
(19764955805): 那可能是入声字,因为“入”派三声,你说的只是现代汉语的情况.

#况力牵# 关与平仄的声调问题? -
(19764955805): 普通话 一声二声平 一声阴平是高平调,二声阳平是高升调,最高处也比阴平低 三声四声仄 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字在古汉语未必平,三声四声在古汉语一般都是仄 一个的平仄从古汉语到普通话的变化一般是因为“入派三声” 入声属仄,发音短促,南音现在仍有保留. 北方人我不知道, 四川的读作阳平但普通话不是阳平的,古代都是入声字 南音很好判断,现在是什么音古汉语基本就是什么音 可以听听京剧来了解普通话大概的四声:每种声调唱的时候发音方式不一样;听昆剧来了解南音,越剧、粤剧也可以,但不是标准的古代官话(现代官话就是普通话)

#况力牵# "平""仄"是什么意思?
(19764955805): 何谓平仄? 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

#况力牵# 谁可以告诉我如何区分诗词里的四声 -
(19764955805): 简单的说,一、二声字是平声,三、四声字是仄声.入声字是仄声.古诗所讲平仄是声调问题.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宋末)汉字字音有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简称“四声”.古诗所讲的“平仄”就是针对这古“四声”而归类...

#况力牵# 怎样诵读古诗词和四声五度标记法 -
(19764955805): “五度标记法” 五度标记法是用五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的一种方法.画一条竖线,分作四格五度,表示声调的相对音高, 并在坚线的左测画一条线,表示音高升降变化的形式. 根据这条线的形式,制成五度标凋符号,有时也采用两位或...

#况力牵# 写对联的注意事项 -
(19764955805): 【平仄符】:○代表平声 ●代表仄声 ⊙代表可平可仄 . 【又一体】:表示联句组合的另一种平仄正格. 【长联】:表示超过一句,两句或两句以上的对联. 【古仄声】:原指古汉语四声之“入声”后归划为古音“仄声”. 【联谱图示】:由于...

#况力牵# 写宋词的规则?要详细啊 谢谢高手们回答 -
(19764955805):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不同于诗.诗分五言七言,分绝句和律诗.组合在一起,共四种此外还有古风,形式多变一些.但是总体来说,诗的格式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词的格式有上千种,各不相同.于是为这些格式取名字,即“词牌...

#况力牵# 平与仄是指几声啊?
(19764955805):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古汉语中的平仄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传统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