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不被正史承认的唐朝皇帝是谁?为什么? 为什么在唐朝中的周朝没有进入正史?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皇帝是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不管是一代明君,还是昏庸无能,都会得到史家的认可,将其写入正史。然而,历史上也有一些皇帝,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得到正史的认可,也就无法载入正史名册中。比如这位皇帝,他是唐朝唯一被正史抹去的皇帝,16岁登基称帝,龙椅才坐了19天就被废除,20岁时离奇去世,实在令人疑惑。


这个倒霉皇帝名叫李重茂,又称唐殇帝,是唐中宗李显的第四子,年少时封为北海王,之后又被封为温王。史书记载,唐中宗十分软弱无能,对于老婆的话深信不疑,因为受了老婆的怂恿,提拔老丈人为宰相,所以才会被武则天废黜流放房州。

唐中宗在被贬时曾发誓,只要还能东山再起,一定不辜负同甘共苦的妻子韦氏,让她想干嘛就干嘛。时隔多年唐中宗再次登基,遵守当初的诺言,将韦氏册封为韦皇后,让她掌管大权,逍遥自在。可惜的是,韦皇后却把他害死,立第四子李重茂当皇帝,原因是李重茂便于掌控,以方便韦皇后手揽大权。


作为傀儡皇帝,李重茂处境悲凉,没有亲政的机会,而韦太后也是野心勃勃,一心只想效仿武则天,成为下一个女皇。在这样的环境下,李重茂如履薄冰,任凭韦太后 “垂帘听政”,还有一个姐姐叫安乐公主,对权力极度渴望,希望能够当皇太女,果然是母女一条心。

李重茂战战兢兢,韦太后母女沾沾自喜,却发生了一件意外之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兵变,将韦太后母女以及上官婉儿等人杀死,彻底铲除韦外戚势力,史称“唐隆政变”。政变过后,在太平公主的威逼利诱下,李重茂与皇叔李旦登上城楼,告诉京城百姓不要担心,叛乱已经得到解决,并下令全城百姓免去半年的税负,全城一片欢呼。


过了几天之后,李重茂终于迎来人生最尴尬的时刻,在层层压力之下,宣布让位给皇叔李旦。李旦作为王爷,可以说是又惊又喜,但是也不能表现得太明显,于是假装推辞,半推半就登基称帝,脸上却笑开了花。

从登基到退位,李重茂都是被迫选择,在患得患失间茫然无助,当他宣布退位之后,接下来是新老皇帝交接环节,由于自己一动不动,场面很是尴尬。最后太平公主来到他身前说到:“新皇登基是天命所归,孩子,这个位置你该让出来了。”于是让李旦缓缓坐上龙椅,又被太平公主按着跪下,高呼皇上万万岁。


新皇登基乃是喜事,自然值得祝贺,但祝贺之人并不包括皇室的所有人。很多人认为李旦不是唐中宗子嗣,非常不服气,其中就有唐中宗的庶长子李重福,他觉得皇位应该属于他,于是假传圣旨到洛阳,宣布自己就是皇帝,改年号为“中元克复”。同时,还给现任皇帝和被废皇帝册封,李旦封为“皇季叔”,李重茂封为“皇太弟”,就像是一场闹剧。


这场闹剧才持续几天,洛阳的守将就镇压了这场叛乱,李重福在战乱中死去,而李重茂是李重复的弟弟,虽然没有参与,但也受到牵连被贬梁州。身世坎坷的李重茂,被迫登基、十九天被废、被贬凉州,最后一年不到就离奇去世,年仅20岁。最重要的是,他虽然当过皇帝,却是唐朝唯一不被正史承认的皇帝,实在是可怜。



唐殇帝李重茂,又称唐少帝。因其在位时间非常短,加上只是个傀儡,所以不被正史承认。

唯一不被正史承认的唐朝皇帝是唐殇帝李重茂,因为他只当了十七天的皇帝,所以不被正史承认。

唯一不被承认的唐朝皇帝是唐殇帝李重茂,又称唐少帝。
韦后是一个极负政治野心的女人,她设计与李裹儿毒死了唐中帝李显,但她却不敢立刻上任,而是找了一个傀儡皇帝,这就是李重茂,这时他才十五岁。
但在他上任后不到一个月韦后就被李唐宗室打下了台,而李重茂显然不能在继续担任皇位,李旦成了皇帝,也就是唐睿帝。

不被正史承认的皇帝是唐殇宗李重茂,因为是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后的傀儡,而且只在位了17天,所以不被历史所承认。

唐朝的每个皇帝信仰的宗教是哪些,要求有正史。~

总的看,唐朝大部分皇帝是信仰佛教的,但唐朝大部分时期也是佛、道并重。
唐高祖、唐太宗、高宗、武后、中宗、肃宗、代宗、德宗、宣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历史记载都是信仰佛教的,武宗、敬宗是反对的。理由:
1、陕西扶风的法门寺原名阿育王寺,就是高祖李渊给起的名;
2、李世民与玄奘的关系就不说了,李世民任秦王是还曾在法门寺度80名僧人,历史有记载;
3、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等八位皇帝曾先后从法门寺迎送佛骨;
4、代宗曾舍封被称为妖僧的不空和尚鸿胪卿官职,并大广智三藏法号,又赐给开府仪同三司名号,封肃国公;
5、宣宗继武宗位,统治时期佛教再次复兴;
6、武宗灭佛不说了,敬宗信道,朝野“充两街道门都教授博士,出入宫掖”。

自唐载初元年九月(690年)自号“圣母神皇”的武则天革“唐”命,改国号为“周”,到长安四年(705年)15年,也就是武则天在位时间——武则天创建武周政权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男性的皇帝家天下,只可能存在一家一姓的政权,像唐朝就是李姓的李唐政权。武则天改“唐”为“周”,这个周朝照例应是武姓的武周政权。但武则天不是男性,而是从唐朝的皇后、皇太后变成周朝皇帝的,她的亲生儿子姓李不姓武,姓武的最亲不过是她的内侄。让姓武的内侄做继承人建立清一色的武氏政权呢,还是依旧叫姓李的亲儿子做继承人让李氏政权延续下去?这一点让女皇帝遇到了无前例可援的新问题。
   武氏家族当然希望武则天把本家族的人作为继承人。这看上去也满有理由:武则天费尽心计实现了改“唐”为“周”的目的,皇帝位置日后不传给姓武的岂非前功尽弃?但另一些大臣却不这么主张,他们替武则天本人打算,认为传姓武的内侄不如传姓李的儿子。《通鉴》卷206圣历元年(698年)二月记载狄仁杰曾这样地劝说武则天:
   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继承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原来古人迷信,认为人死后要变成鬼,而鬼还得有人祭祀,让鬼吃血腥的东西,叫做“血食”,否则鬼饿起肚子来也不好受。但古人又认为,只有亲儿子、亲子孙的祭祀,鬼才能享用。譬如武则天,让自己的亲儿子继承做皇帝,那她就能以先妣的身份,名正言顺地进李家的太庙享用血食。否则,让武家的内侄继承做皇帝,那武则天作为皇帝的姑妈可进不了武家的太庙,她死后就有不得血食做饿鬼的危险。所以,作为亲信大臣的狄仁杰要这么劝说武则天。另两位曾受武则天宠信的臣子李昭德、吉顼,也都这么向她劝说。武则天尽管十分厉害,可总是个封建社会里的人物,头脑里摆不脱那套迷信货色,在做了现实生活里的皇帝之后,还不得不考虑到身后能否血食的大问题。于是采取了一个折衷的、合二而一的办法,即皇帝位置还是传给姓李的亲儿子,而实权则由武家的内侄来掌握,形成了一个畸形的“李武政权”。
   具体的揩施有这么一些:(1)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生有四个儿子,老大李弘、老二李贤都死了,老三李显即唐中宗,在高宗死后做过两个月皇帝,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改立老四李旦即唐睿宗做皇帝。武则天自己称帝后,把李旦降称“皇嗣”,到圣历元年九月实行建立“李武政权”的新措施,把李显召回来重新做继承人皇太子,封李旦为相王。(2)武则天称帝后便封内侄武承嗣为魏王,内侄武三思为梁王,还有十二个堂内侄都封为郡王。武则天先叫魏王武承嗣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兼知内史事,也就是做宰相。武承嗣因争当皇太子失宠罢相死去后,又叫梁王武三思检校内史做宰相,让武家的代表人物把持中枢实权不放。(3)武则天让武、李两家继续联姻,叫堂内侄武攸暨娶武则天的亲女儿太平公主,武三思的儿子、也就是武则天的内侄孙武崇训娶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武承嗣的儿子、也就是武则天的内侄孙武延基娶李显的女儿永泰公主,内侄武承业的儿子、也就是武则天的内侄孙武延晖娶李显的女儿新都公主,有意识地把武、李两家融合成一体。(4)武则天还怕皇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和武三思、武攸暨等关系弄不好,叫他们“立誓文于明堂”,也就是叫他们发誓合作下去。
二 张柬之发动宫廷政变
   神龙元年(705)正月,守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张柬之、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崔元�、禁军长官左羽林将军桓彦范、右羽林将军敬晖、司刑少卿兼知相王府司马事袁恕己等利用禁军发动宫廷政变,逼武则天下台,立皇太子李显为皇帝。武则天于当年十一月去世。这是不是表明“李武政权”的破裂?不是的,因为这次政变的矛头本来不是针对武则天,而是针对武则天的两个男宠张易之、张昌宗的。
   封建社会里男皇帝有大群的后妃,女皇帝来个把男宠本来不值得大惊小怪。武则天早先的一名男宠、出身下层社会的薛怀义,尽管作恶多端,但不影响政治大局,被武则天玩厌后缢杀了事。这时的张易之、张昌宗可不一样了,他俩是高宗时宰相张行成的族孙,世家大族出身,政治活动能量远非薛怀义之流可比拟。据《旧唐书》卷87张易之、张昌宗传记载,神龙元年正月政变后,“坐二张窜逐”的就有“朝官房融、崔神庆、崔融、李峤、宋之问、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等……凡数十人”,此外亲附二张有据可查的还有李迥秀、杨再思、苏味道、韦承庆、韦嗣立和吉顼,其中李迥秀、杨再思、苏味道、李峤、韦承庆、韦嗣立、房融在这个时期还都充任过宰相,足见二张在“李武政权”之外已形成了另一股势力。这股势力形成后便很快地和李、武两家发生矛盾。神龙元年政变的前四年大足元年(701),武则天的内侄孙兼孙女婿武延基、武延基妻兼武则天的孙女儿永泰公主、武则天的孙儿邵王李重润(平反后追赠为懿德太子的那一位)在一起议论二张,事情泄漏出去,张易之向武则天控诉,武则天便勒令武延墓、永泰公主、李重润统统自杀。过了两年即长安三年(703)九月,二张又诬告宰相魏元忠和司礼丞高戬,把他们流放到岭南,而这个高戬又正是武则天女儿“太平公主之所爱”。这都说明二张这股势力已一再危害“李武政权”的成员。“李武政权”为自身打算,怎能不来个反攻?神龙元年正月的政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试看《旧唐书》卷109李多祚传所说:
   张柬之将诛张易之兄弟,引多祚将筹其事,谓曰:“将军在北门几年?”曰:“三十年矣。”柬之曰:“将军击钟鼎食,金章紫绶,贵宠当代,位极武臣,岂非大帝(高宗李治)之恩乎?”曰:“然。”又曰:“将军既感大帝殊泽,能有报乎?大帝之子见在东宫,逆竖张易之兄弟擅权,朝夕危逼。宗社之重,于将军,诚能报恩,正属今日。”多祚……遂与柬之等定谋诛易之兄弟。可见政变的本来目的是要剪除二张。而政变的参加者据记载有皇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武三思,包括了李、武两家全体头面人物,在力量对比上占了优势。因此,张柬之等乐于发动,禁军首脑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乐于参加,而政变也就顺利地成功。
   至于逼武则天下台,则并不是这次政变的本来目的。因为李显被武则天迎回当上皇太子后,进一步继位当皇帝已是题中应有之义。何况此时武则天已是82岁的高龄,还得了重病,住在寝宫里整月不和宰相见面,眼看过不了多久就将驾崩。只要除掉二张这个危险因素,李显很快就平稳地即帝位,何必对武则天动用武力?这样不仅会背上威逼生母的恶名,而且还容易引起武氏家族的疑忌。张柬之等在杀掉二张后乘势威逼武则天下台,让李显立即做皇帝,实在是贪拥立之功,想使自己也形成一股新势力。而唐代在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高宗李治剪除之后,多年来没有再出现过宰相左右中枢政局的事情。现在张柬之等硬要这么干,自非“李武政权”之所能容忍。这年五月,张柬之等五人便以封王为名被罢掉宰相职务;第二年统统被贬逐去南方,终于被杀害。


#石菡翰# 唐朝几位君主的名字和关系
(15070306997): 唐太宗叫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个皇帝,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最贤明的君主,唐高宗李治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是李世民的嫡子.他继承了李世民的皇位,唐玄宗叫李隆基,他是唐高宗的孙子,他的父亲是唐睿宗李旦,是李治的与武则天所生的第四子 杨贵妃名叫杨玉环,他本来是玄宗的儿子的妃子,但是被玄宗看中了,因此成为了唐玄宗的妃子 武则天在上面说过了,她是李世民所封的才人,相当于是太宗的侍妾,后来她嫁给唐高宗李治,成为皇后,高宗去世后,她先后扶持她的儿子李显和李旦登基,但是很快就废掉,自己随后就继位了

#石菡翰# 唐明皇是谁? -
(15070306997):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朝皇帝(712年9月8日-756年8月12日在位);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石菡翰# 唐朝有几个皇帝呀?杨贵妃是谁的老婆?叫什么呢 -
(15070306997): 武则天不算唐朝的皇帝,她开创的是大周帝国, 那么唐朝总共有20位皇帝.开国皇帝李渊. 杨贵妃是唐明皇的爱妃,唐明皇就是唐玄宗,叫李隆基,他开创的是开元盛世. 杨贵妃本名叫杨玉环,入宫后叫杨太真.体形很“巨大”……因为唐朝是以胖为美嘛……

#石菡翰# 唐朝的第一个皇帝是谁?
(15070306997): 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

#石菡翰# 唐明皇是谁 -
(15070306997): 唐玄宗李隆基.唐朝皇帝,712年9月8日至756年8月12日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谥“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

#石菡翰#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谁. -
(15070306997): 唐高祖李渊(566~635年6月25日).唐代开国皇帝.西汉前将军李广、十六国时期西凉国开国君主李暠之后裔.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汉族,祖籍赵郡隆庆(今 邢台市隆尧县).祖...

#石菡翰# 唐朝的第三个皇帝是谁
(15070306997): 唐高宗 李治 在怕老婆方面,李治绝对是千古一帝. 高宗朝的政绩还是不少的,象彻底解决了高丽问题,高宗时的永徽律在武德律和贞观律的基础上而成,也是最后的唐律.永徽时期延续了贞观时期的路线.但其实也并非高宗的功劳,而在于太...

#石菡翰# 中国人文历史简介,要多一点,在线等1~2小时,快,本人非常急!!!!!!!!!! -
(15070306997):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由唐高祖李渊建立起来的强大王朝,它与汉朝同成为中华民族中兴的两个时代,并以其前所未有的辉煌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