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综观20世纪人类经济发展历程。尤其是本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发展的轨迹,许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实现现代化的成功经验证明,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是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要素。把教育处于优先发展是支撑20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
当代经济发展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是多种因素综合的作用的结果。在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诸因素中,总有若干个因素处于关键性的地位,或者说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这些因素的作用程度直接决定着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及经济发展的水平。
一 教育与人类自身的发展
人口问题,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人口数量的膨胀,人口素质的低下,人口结构的不合理等等,已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制订科学合理的教育发展战略,是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提高人口的质量就是需要发展教育,这不仅是当代发展经济的重要观点,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通过教育的发展,开发沉睡的人力资源是21世纪重要的经济观。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发展21世纪经济的重要战略,是教育发展的题中之义和本质要求。解决人口增长、贫穷、环境恶化三大人类面临的难题,由这三者之间的恶性循环向良性转化,根本上的出路在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笔者认为:教育能使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人口观、子女观。教育程度的提高,能激起人们对新生活追求的欲望,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会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能改变人们对生活内容的深层次的认识。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可见教育的发展是人类自身发展及人口素质提高的关键。
人类自身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教育的功能,取决于教育的水平及教育质量状况。因为教育能唤醒人们沉睡的需求意识,使人们社会`生活等求得以觉醒。通过教育手段和途径能使人们真正认识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认识到生活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趋势及人们追求的目标设计自我。
教育不仅能唤醒人们沉睡的需求意识,而且随着人们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能使人们不断产生新的需求,激发起对新的生活(生活的水平、生活的质量、生活的方式等)的追求。同时,能提高人们对生活差距问题上的敏感程度以及增强改变现状的决心,从而内在地产生一种新的进取精神。通过教育的优先发展致力于进取精神的培育,是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的重要功能之一。
二 教育与摆脱贫困
贫困问题是人类在20世纪面临的困境之一。在我们为消除贫困作出承诺和表现出巨大决心的时候,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贫困与教育的直接联系。迄今为止,我们尚未能发现一个教育发展水平较高、国民普遍接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民族,在经济上却十分贫困的事实。恰恰相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一般说来也是教育发展,国民受教育的程度、质量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教育与脱贫、教育与发展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走教育脱贫之路,是21世纪经济发展新战略的重要内容和特征。
教育脱贫:就是集中相应的有限资金,优先发展教育。使教育不受贫困的束缚,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的水平而获得发展,然后再依靠教育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当充分认识到贫困与教育落后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由于教育的落后而成的愚昧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要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致力于教育的优先发展,改善和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应是我国解决贫困问题的战略选择。
三 教育与环境优化
环境问题是人类在20世纪的生存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人类对21世纪的生存与发展所共同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教育与环境呈正相关的关系。即教育的普及程度、发展水平、质量状况等教育表现较好,环境问题在一般情况下相对说来也较为优化,治理的条件也较为有利,效果也较为明显。这充分显示了教育在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可见,科学的世界观、自然观、环境观,新概念的确立是一场思维方式的革命,也是知识的革命、观念的革命,它要求全社会(所有公民)不仅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而且必须掌握这些科学领域的最新概念,从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在这一意义,教育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 教育与经济发展
当代发展经济学认为,人力资源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应仅仅把人口问题看作是一种负担,而应把人口总是看作是一种可供开发的经济资源。如何高质量地、有效地开发这种资源,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必须首先予以考虑的问题。即把教育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是最为有效的。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本质内涵,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途径。
现代经济发展观十分重视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依靠教育的发展,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找到内在的动力,这是教育支撑经济的发展,要发展经济必须先发展教育等一系列新经济观、教育观的最基本的涵义之一。通过教育的优先发展致力于进取精神的培育,由此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基础文化落后的现状,是教育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的重要功能之一。
回眸20世纪,人类社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然而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传授。从甲骨文到现在汉字直至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从我国的“四大发明”到原子能的利用,都于“知识”有关,而知识又源于教育的发展。可见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呈正比的关系。
在当今世界,教育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起来越密切,物质资料的生产对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脑力劳动者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学校教育搞不好,关系重大。”1985年他深刻指出:“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中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
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我党为落实教育的战略地位作出了许多重大决策。指出:“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重大政策、措施。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转化的能力,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大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教育发达、科学昌明、文化繁荣即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


#驷涛穆# 教育的承担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吗? -
(15082309443): 能帮助那些穷困家庭的人才、从而全面的促进教育的发展.

#驷涛穆#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
(1508230944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驷涛穆# 教育学论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
(15082309443): “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 是指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的人,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人,是全面发展了自己一切才能的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1、人的发展同生产的发展相一致 2、人的片面发展是由旧的社会分工造成的 3、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 4、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 5、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驷涛穆# 浅谈职业技术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
(15082309443): 在对人类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的诉求中,职业教育不仅是促进人的自由发展的理想途径,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方法.职业教育要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把握好,职业教育与人的自由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必须树立以人为本,...

#驷涛穆# 如何理解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15082309443): 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基于人的物质生产生活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个人生产力的全面的和普遍的发展”.也就是能够适应极其不同的劳动需求,并在交替交换的职能中,使自己先天的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这种劳动能力的全...

#驷涛穆# 为什么说教育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教育的两个最抽象规律 -
(15082309443): 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技能教育与社会发展,特别是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关系不断被认识、彰显、突现,但是,技能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必然关联却没被充分认识和应有重视.不少技能教育院校设置专业、...

#驷涛穆# 全面发展教育的概念 -
(15082309443): 全面发展教育是指对含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

#驷涛穆#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教育目的确定的主观依据还是客观 -
(1508230944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的是:“素质教育运动”,素质教育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