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出自谁手?为什么诗人会认为他的死是天妒英才? 警世恒言是谁写的,太有才了。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初唐四杰之一。关于王勃的生卒年份,现在还有争论。有28岁、27岁、18岁、16岁等多种说法。目前比较可信的是27岁说。王勃多才,并且早慧。《旧唐书》描述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王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才是14岁的少年。沛王李贤闻王勃之名,召王勃为沛府修撰,对他很看重。当时诸王经常斗鸡为乐,王勃闹着玩,写了一篇《檄周王鸡》,不料竟因此罹祸,唐高宗认为是使诸王闹矛盾,将王勃赶出沛王府。后人评说,王勃此次受打击,并非真的因《檄周王鸡》而触怒高宗,而是因才高被周围人说了坏话。后来他离京游蜀,与杨炯等放旷诗酒,驰情于文场。成就了初唐四杰的盛名。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击,是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咸亨二年(671年)秋冬或第二年年初,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他知医识药草,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小小的参军之职。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此事甚为蹊跷,王勃为什么要保护罪犯曹达,既藏匿保护又怎能将其杀死。据新旧《唐书》所载,王勃此次被祸,是因情才傲物,为同僚所嫉。官奴曹达事,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王勃,或者纯属诬陷,不无道理。总之王勃两次遭受打击,都与他的才华超人有关。这次被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也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峙因儿子王勃犯罪,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王勃远行到交趾去看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从而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王勃的死,是渡水时遇难不幸而死,还是自杀,无从查考,总归是怀着一腔愁愤离开人世的。

关于王勃和滕王阁的渊源,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记载。《唐摭言》、《唐才子传》以及后来的《警世恒言》(第四十卷)都有精彩的描述,但都有些夸张。不过根据中国历来的浪漫主义情怀,这样的故事也合情合理。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王勃十三岁时,从金陵到九江去,遇大浪被阻于马当山。当他在岸上赏玩江景时遇到一位相貌奇特的老者。老者告诉他:“来日重阳佳节,洪都阎府君,欲作《滕王阁记》。子有绝世之才,何不竟往献赋,可获资财数千,且能垂名后世。”王勃说到南昌七百余里的水路,一夜之间断然难至。老人道:“子但登舟,我当助清风一帆,使子明日早达洪都。”上船后,就在王勃闭眼瞬间,已到南昌。

是日正是九月九日。王勃直诣帅府,正见本府阎都督果然开宴,遍请江左名儒,士夫秀士,俱会堂上。太守开筵命坐,酒果排列,佳肴满席,请各处来到名儒,分尊卑而坐。当日所坐之人,与阎公对席者,乃新除澧州牧学士宇文钧,其间亦有赴任官,亦有进士刘祥道、张禹锡等。其他文词超绝,抱玉怀珠者百余人,皆是当世名儒。王勃年幼,坐于座末。少顷,阎公起身,对诸儒道:“帝子旧阁,乃洪都绝景。是以相屈诸公至此,欲求大才,作此《滕王阁记》,刻石为碑,以记后来,留万世佳名,使不失其胜迹。愿诸名士勿辞为幸!”遂使左右朱衣吏人,捧笔砚纸至诸儒之前。诸人不敢轻受,一个让一个,从上至下,却好轮到王勃面前。王勃更不推辞,慨然受之。满座之人,见勃年幼,却又面生,心各不美。相视私语道:“此小子是何氏之子?敢无礼如是耶!”此时阎公见王勃受纸,心亦怏怏。遂起身更衣,至一小厅之内。阎公口中不言,自思道:“吾有婿乃长沙人也,姓吴名子章,此人有冠世之才。今日邀请诸儒作此记,若诸儒相让,则使吾婿作此文,以光显门庭也。是何小子,辄敢欺在堂名儒,无分毫礼让!”吩咐吏人,观其所作,可来报知。良久,一吏报道:“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公道:“此乃老生常谈,谁人不会!”一吏又报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公道:“此故事也。”又一吏报道:“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公不语。又一吏报道:“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阎公道:“此子意欲与吾相见也。”又一吏报道:“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邦,宾主接东南之美。”阎公心中微动,想道:“此子之才,信亦可人!”数吏分驰报句,阎公暗暗称奇。又一吏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公听罢,不觉以手拍几道:“此子落笔若有神助,真天才也!”遂更衣复出至座前。宾主诸儒,尽皆失色。阎公视王勃道:“观子之文,乃天下奇才也!”欲邀勃上座。王勃辞道:“待俚语成篇,然后请教。”须臾文成,呈上阎公。公视之大喜,遂令左右,从上至下,遍示诸儒。一个个面如土色,莫不惊伏,不敢拟议一字。其全篇刻在古文中,至今为人称诵。阎公乃自携王勃之手,坐于左席道:“帝子之阁,风流千古,有子之文,使吾等今日雅会,亦得闻于后世。从此洪都风月,江山无价,皆子之力也。吾当厚报。”正说之间,忽有一人,离席而起,高声道:“是何三尺童稚?将先儒遗文,伪言自己新作,瞒昧左右,当以盗论;兀自扬扬得意耶!”王勃闻言大惊。太守阎公举目视之,乃其婿吴子章也。子章道:“此乃旧文,吾收之久矣。”阎公道:“何以知之?”子章道:“恐诸儒不信,吾试念一遍。”当下子章遂对众客之前,朗朗而诵,从头至尾,无一字差错。念毕,座间诸儒失色。阎公亦疑。众犹豫不决。王勃听罢,颜色不变,徐徐说道:“观公之记问,不让杨修之学,子建之能,王平之阅市,张松之一览。”吴子章道:“乃是先儒旧文,吾素所背诵耳。”王勃又道:“公言先儒旧文,别有诗乎?”子章道:“无诗。”道罢,王勃遂起身离席,对诸儒问道:“此文果新文旧文乎?后有诗八句,诸公莫有记之者否?”问之再三,人皆不答。王勃乃拂纸如飞,有如宿搆。其诗曰: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銮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诗罢呈上,太守阎公,并座间诸儒、其婿吴子章看毕。王勃道:“此新文旧文乎?”子章见之,大惭惶恐而退。众宾齐起坐向阎公道:“才人之作性,令婿之记性,皆天下罕有,真可谓双璧矣!”阎公曰:“诸公之言诚然也!”于是吴子章与王勃互相钦敬,满座欢然。饮宴至暮方散。

这里还有一种说法,王勃写完诗后,掷笔于地,饮酒一杯后扬长而去。留下阎公与众宾客在阁上品味文章。对文章大大地赞赏,对王勃的才思无比的羡慕。读到最后,突然发现王勃诗的最后一句漏掉一字:槛外长江□自流。于是大家开始猜测这里漏掉的什么字。有人猜是“能”,有人猜是“泛”,有人猜是“竟”,这些都没能让阎公满意。于是阎公问手下王勃到什么地方了?有人说可能快到江边了。阎公于是派手下骑快马去追问这个字。等手下追上王勃说明来意时,王勃什么也没说,把一张纸装进信封,交给那个人。那手下飞奔回来,呈给阎公。阎公打开,纸上什么都没有写。阎公自言自语道:为什么不告诉我答案呢?突然间,他拍手说道,我知道了,槛外长江空自流!妙啊!什么字都不能代替这个“空”字!

原创是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现在应该是出自你手了.因为才能还没有用完,那么年青有才的人,20多岁就死了,据说还是不会游泳的错.所以不是全才.老天爷故意为难他.这就是天妒英才.还有就是,他太有才了,很多人都认为年青人不应该这么有才,要低调.要不然老一辈多没面子.不是天妒,很多人都妒,压力太大,也是一个原因.

〖类别〗辞赋、骈文   〖作者〗王勃
〖名称〗滕王阁序    〖别名〗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年代〗唐朝
王勃(649~675年),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

【简介】
[编辑本段]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篇名。唐王勃作。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作者“无路请缨”的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是唐朝王勃的
因为他太又才了,却是英年早逝!

初唐四杰的王勃,旷世奇才,英年早逝。

《滕王阁序》中作者是怎么死的~

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春天,王勃从龙门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一路经洛阳、扬州、江宁,九月初到了洪州。在这里王勃留下了《滕王阁序》这一传世名篇。滕王阁大宴后,王勃继续南下,于十一月初七到达岭南都督府所在地南海,第二年秋由广州渡海赴交趾,不幸溺水而卒,年仅二十七岁。

作者: 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与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康彬畏# 滕王阁序是谁写的
(17553041237): 是初唐文学家王勃写的

#康彬畏# <滕王阁序><滕王阁诗> -
(17553041237): 《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是同时创作的,《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是一篇骈文,写得生动感人,千古传诵,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但其内容并非介绍诗歌,(介绍的东东比诗还长的例子还是有...

#康彬畏# <滕王阁序>出现的典故列举(时间,人物,出处) -
(17553041237):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不仅数量多(总共有四五十个),而且善于把古代事典中传颂的美谈与眼前的情景和作者的心境巧妙结合起来.通过用典,在这篇序文中,那种怀才不遇的悲凉感和不甘失败的上进心理表现得非常充分,又非常委...

#康彬畏# 古文赏析《滕王阁序》 -
(17553041237): 《滕王阁序》赏析:此文重点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文章在交待了“故郡”、“新府”的历史沿革后.便由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写起.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潦...

#康彬畏# 滕王阁序的典故我需要《滕王阁序》第四段中的典故,最好全面一点最
(17553041237): 1、“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 2、“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个分句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

#康彬畏# <滕王阁序〉谁写的?
(17553041237): 滕王阁序 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一名《滕王阁诗序》.骈文篇名.唐王勃作.王勃在看望迁谪的父亲是路过此地,恰逢这场宴会.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作者“无路请缨”的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后来他做完此作,在渡江时溺水身亡,这就成了他的千古绝唱.

#康彬畏# 滕王阁序的作者是谁?
(17553041237): “初唐四杰”之冠的诗人王勃.

#康彬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王勃写的诗,他和诗中即将上任的朋友认识了多长时间?感情多深? - 作业帮
(17553041237):[答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 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 一般说来,人们在同自己...

#康彬畏# 滕王阁序 到底是谁的作品
(17553041237): 《滕王阁序》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康彬畏# 求滕王阁序的主要内容概括 名句翻译 以及读后感. -
(17553041237):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唐王勃作.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