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的结局是什么? 唐朝杨玉环的结局是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杨玉环这个绝色女子的最后结局到底如何,历来说法不一。

杨贵妃命丧马嵬驿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安禄山攻破潼关,李隆基这才从温柔的睡梦中醒过来。在杨国忠的建议下,于唐天宝十五年六月十八日,唐玄宗带着杨玉环、杨国忠匆忙逃出宫去。等到百官上朝时,竟不知皇帝到哪里去了!玄宗一行出都门百余里,来到一个名叫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西)的地方,将士们又饿又累,疲惫不堪,队伍中出现了骚乱。龙武将军陈玄礼密启太子李亨,以谋反罪将杨国忠诛杀,随即又上奏玄宗说:“杨国忠谋反已经被诛,贵妃不宜带在身边,愿陛下忍痛割爱,将其正法。”大宦官高力士也趁机进谏,主张尽快把杨玉环杀掉。玄宗知道这件事情是他们合谋策划,内心极不情愿,但看看鼓噪喧哗的将士,觉得还是保命要紧,于是命高力士将贵妃带到佛堂,将其勒死。随即又把贵妃的尸体摆在外面,让陈玄礼和众位将士观看。军士们见杨贵妃真的被杀死,这才整理队伍继续西行。

众说纷纭

那么,杨玉环真的被勒死在马嵬驿了吗?多少年来,人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众说纷纭,一直没有一定论。不过历代的正史中均对这种观点持肯定态度,还举出了不少证据证明。据说,勒死杨玉环的那条白锦被马嵬店的老妪所得,她深知此物的价值,声称凡是要借观的人,须付百钱,居然靠它发了大财。另外,在运送杨玉环尸体时,一只鞋子失落,也被一个老妪拾去,此人同样靠了这只“娘娘鞋”致富。大诗人杜甫在《北征》诗中写道:“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杜甫不仅说道杨玉环被杀,并且还把诛杨的主要人物陈玄礼大大赞颂了一番。杜甫与杨玉环是同时代人,他的写作态度向来比较严谨,尽管他使用的是艺术化语言,但述说的事情却是真实的。这位贵妃娘娘命丧马嵬驿,本来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可是出人意外的是,对于杨玉环的最后归宿,却出现了几种说法。

古代名画死里逃生做道士

有的说杨玉环死里逃生,当了女道士。唐玄宗从避居蜀地到返回长安,只有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待迁葬杨贵妃时却是“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既然找不到她的尸体,很可能是死里逃生,就一定还有找到的希望。玄宗不会不派人到处寻找,结果仍然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这说明杨贵妃真的没死。还有的说,当时被缢杀的不是杨玉环,而是一位名叫蛾眉的宫女。因为陈玄礼无缘近窥“娘娘”的玉容,辫不清杨贵妃的真正面目,很容易被蒙骗过去。杨贵妃出了马嵬坡后,换装隐逃南下,具体到了什么地方,后来终老何处,则又说不清了。想起杨玉环曾经做过女道士的经历,有人猜测她很可能隐匿于某个女道士院。而唐代的女道士院形同娼家,这位昔日的贵妃娘娘,为了苟求活命,有可能作了妓女,“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恨处正在于此。

流亡日本

有的说杨玉环潜逃到日本,并老死在那里。1963年,一位日本少女在电视台向日本电视观众展示了她的家谱等古代文献,言之凿凿地声称自己是杨贵妃的后裔,这引起了一阵小小的轰动。日本有种说法,说死者是替身,由于陈玄礼怜惜杨贵妃貌美,不忍心将其杀害,于是与高力士密谋,以侍女代死。高力士用车运来贵妃尸体,查验尸体的便是陈玄礼,因而这一以假代真的计谋得以成功,而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飞快南逃,大约在今日上海附近扬帆出海,经过海上的漂泊,最后远逃至日本山口县大津郡油谷町久津。与此相呼应的是,日本当地的“二尊院”中还有杨贵妃的坟墓。大津郡的《郡志》上也有这样的记载:唐玄宗得知杨贵妃东渡扶桑,难舍旧情,派特使送来两尊佛像,并苦苦劝她回国,再享富贵。杨贵妃拔下一根玉簪答谢了玄宗,后在当地无疾而终,今日的“二尊院”即由此得名。

永远的谜

除此之外,还有杨贵妃成为神仙升天的说法。道士杨通幽受玄宗之托,在天上地下,冥冥之中,鬼神之内,遍寻太真。经过无数次的波折和磨难,后来在东海之上,蓬莱之顶,南宫西庑,群仙所居的地方,找到了上员女仙太真,即杨贵妃。这位已经成仙的娘娘热情地接待了杨通幽,并公布了她和玄宗皇帝的出身。毕竟尘世苦短,好梦难长,她和玄宗皇帝缘分转眼即尽,只好尸解脱羽化归仙。白居易所写的《长恨歌》,也是表达了这种思想。

杨玉环已经死去有千余年的时间,今天要准确说出当时的真相也很困难。



正史所载是被缢死的。如《旧唐书·杨贵妃传》载。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宗是命太监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缢死的。

《唐国史补》记载:高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

《旧唐书·杨贵妃传》所载:杨贵妃自缢死于佛堂中。

《新唐书》中的记载与《旧唐书》大致相同。

但据唐诗人李益、杜甫、贾岛、温庭筠等写关于“马嵬驿兵变”之诗,则认为杨贵妃是被乱兵所杀,而非缢死。

但有人则认为杨贵妃不是被缢,也非被杀,而是吞金而死。如刘禹锡《马嵬行》云。

还有相传是死于乱军之中(此说主要见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逃亡日本,当时,在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一个侍女。

有一种离奇的说法是杨贵妃远走美洲。台湾学者魏聚贤在《中国人发现美洲》一书声称,他考证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被人带往遥远的美洲。

一般以《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记载为准。

《了》动画短片-广美2017届【影视动漫设计工作室】毕设作品



杨贵妃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杨贵妃最后在马嵬驿自杀而死。

公元755年,安禄山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叛乱,共打进了长安,第二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杨国忠往蜀中开始逃亡,在经过马嵬驿的时候,保护唐玄宗的禁军军士陈玄礼和其他官兵一直要求唐玄宗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并且杀死了杨国忠。

唐玄宗告诉陈玄礼杨国忠祸乱朝政,但是杨贵妃没有过错,想要赦免杨贵妃,但是禁军军士和官兵都认为杨贵妃是个红颜祸水,安禄山之所以反叛是因为杨贵妃而起,不杀死杨贵妃不能以振军心,继续包围着唐玄宗。

唐玄宗无奈之下听从了随身太监高力士的劝言,赐给了杨贵妃一条白绫命令杨贵妃在佛堂的李树下面自杀,杨贵妃为了保护皇上,在树下自杀而死,年仅三十八岁。

下落之谜 有人说,杨玉环可能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 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此说主要见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杜甫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作《哀江头》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因为缢死是不会见血的。 杨贵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说她系吞金而死。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所用的《马嵬行》一诗。 正史《旧唐书》记载:杨国忠等人被杀后,既而六军不散,玄宗遣(高)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力士复奏,帝不获已(不得已),与妃诏,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瘗(葬)于驿西道侧。 下落何处 ⒈ 还有民间传说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流落于民间。 ⒉有一种离奇的说法是杨贵妃远走美洲。台湾学者魏聚贤在《中国人发现美洲》一书声称,他考证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被人带往遥远的美洲。 ⒊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逃亡日本,日本民间和学术界有这样一种看法:当时,在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一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行至现上海附近扬帆出海,飘至日本久谷町久津,并在日本终其天年。在日本也有种种说法。 以上均出自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0851.htm?fr=ala0_1_1 自古红颜多薄命 帝王之家最无情 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许多人认为是唐玄宗宠爱杨玉环的缘故,才导致了历史上的又一次外戚专权,应予以鞭挞,但是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却成了一段佳话,是大家所共同认可的。对于此,我却并不认同,也许唐玄宗是爱杨玉环,但是他的爱不够深,当江山与爱情发生冲突,爱情永远会是被牺牲的那一个。 也许像白居易《长恨歌》中所写的“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就认为杨玉环本该是一个幸福的人。可是,你们有谁想过她的内心呢?16岁时候,她与寿王一见钟情,结为连理,本来日子过得很幸福,就因为唐玄宗的武惠妃(寿王之母)之死,玄宗郁郁寡欢,十分颓丧,后宫数人,竟然没有中意的。高力士深知主上的心思,为了讨好他,竟然把已经是寿王妃的杨玉环送入宫中。我想,除了慧妃之死,玄宗更愁的是怎样把玉环弄到手里吧!玄宗派人把杨玉环接到临潼温泉宫。一见果然姿质丰艳,而且能歌善舞,聪颖过人,尤善逢迎。玄宗愁怀顿开。他已不顾什么老公公娶儿媳妇了,礼义廉耻已不复存在,先将杨玉环度为女道士,赐号“太真”,收入后宫受用。当时唐玄宗56岁,杨玉环刚22岁。 站在现代的女性角度来看,这只不过是一个有权有势的人夺去了一个年轻女子罢了。又何必高呼“爱情万岁”呢?在那个封建社会,女子没有任何的地位,她们只能去依附男人,只能努力的去博得男人的宠爱,平常富贵人家都这样,在皇宫失宠又如何生存呢?杨玉环没有选择的余地,她只能去顺从,只能去迎合,因为,一切都为了生存。为了标榜“仁义道德”,所以一直过了5年,在天宝四年(745年)的8月,才册封杨玉环为贵妃。 从此,玄宗把后宫其他妃嫔统统丢在一边,天天守着杨贵妃,形影不离,百官宴会,朝廷大典,无不把贵妃带在身边。为了讨好杨贵妃,玄宗专为贵妃制造锦绣的工匠,竟达七百人,还在骊山的华清池专为她开辟了温泉浴场。贵妃生于四川,爱吃荔枝,为取悦贵妃,每年夏天玄宗不惜兴师动众派人从千里之外的四川涪州以驿马昼夜不停地传递,运到长安时色味不变。总之,自从得了杨贵妃,玄宗心中之爱,皆被贵妃占尽,正如《长恨歌》所云:“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如春。”对于一个如此宠爱自己的人,我想不动心是很难的。 玄宗对贵妃之所以如此痴迷,贵妃的倾城姿色固然是一原因。但更主要的,恐怕还有志趣上的情投意合。玄宗是迷恋音乐的才子,他精通音律,造诣极高。而贵妃不但能歌善舞,而且对音乐的理解也有特殊的天赋。这显然是她成为唐玄宗晚年知音的重要因素。玄宗在温泉宫初次召见贵妃时,曾奏起他的得意作品《霓裳羽衣曲》,杨贵妃似乎有先天的感受,当即起舞,如仙女飘逸,极尽其美,使唐玄宗大为高兴。之后,玄宗常令贵妃跳《霓裳羽衣曲》,自己还亲手操鼓,在一旁伴奏。可以说,玄宗与贵妃在一起尽欢,最经常的形式,莫过于歌舞音乐了。 不过,唐玄宗毕竟是个帝王,他可以独占杨贵妃,但不会让杨贵妃独占自己。而贵妃涉世未深,一时妒起,难免要产生龃龉。有两次曾惹得老皇帝发起火来,以忤逆之罪,立即把她赶回娘家。但玄宗心中所爱,已非贵妃莫属,所以每次又都是他授意把贵妃召回。当贵妃第二次被谴出宫后,哭得犹如泪人,而玄宗也是茶不思,饭不想,整日愁眉不展。高力士看透了玄宗的心思,遂请赐御膳与贵妃以示道歉。贵妃见高力士来,即伤心地剪下一绺青丝,托高力士奉上以表“忠诚”。玄宗见物思情,于是两人又一次破镜重圆。从此,玄宗与贵妃**弥笃,更加难分难舍。相传,有一年在华清宫的长生殿,正值七月七日乞巧节,唐玄宗和杨贵妃避开众人在这里仰望牛郎织女二星,双双跪拜,发下誓言:“人寿难朝,但愿我们世世生生,永为夫妻!过了今生,还有来世!”诗人白居易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长生殿之约,写下了永恒不朽的诗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确,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这种感情,在历代帝后间是罕见的。 封建帝王的任何婚姻,都要带上封建政治的烙印。随着杨玉环的受宠,杨妃的兄弟封侯拜相,三个姐妹也都封为国夫人,权势显赫,次于天子。特别是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竟升为宰相,身兼四十余职,总揽朝政,无恶不作。大唐天下,成了杨家的乐园。这就造成了唐朝政治腐败的局面,从而导致外戚祸国,也导致了杨贵妃的悲剧结局。 玉环何尝无辜?她只不过是想要找到一个疼爱自己的人,只不过不想去过小时候那种漂泊的生活,难道这样也错了吗?作为一个皇帝,公私不分,把大权都交给别人,难道他就不曾想过这样做的后果吗?一个小小的女子,她们不懂得什么政治,她们只是想安稳的过一生,难道这样也有错吗?为什么因为自己不懂的政治而有如此的结局?难道,只是因为她的丈夫是一个皇帝吗?如果她还是那个寿王妃,她也许就会有不同的结局了吧!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边镇节度使安禄山和步将史思明率领15万人马,以讨伐杨国忠为名直捣长安,“安史之乱”终于爆发了。消息传来,唐玄宗惊恐万分,遂与杨国忠带着贵妃姐妹及一部分皇子皇孙和近侍、大臣悄悄打开北宫门,往西直奔蜀郡(今四川)而去。行至陕西兴平之西马嵬驿时,随从护驾的禁军忽然哗变。他们首先杀死了杨国忠,又团团围住唐玄宗所在的驿舍,要玄宗交出贵妃。此时,六神无主的唐玄宗,想起了他与贵妃之间十几年的恩爱,又立过生死不离的山誓海盟,哪里舍得交出贵妃!然而,面对这帮刀枪出鞘的军士,玄宗深知大势已去,已救不了自己的爱妃了。不过,他不忍让贵妃惨遭士众的屠虐。在与贵妃泣不成声地抱头痛哭一场后,他赐给贵妃三尺白绫,让高力士把她带走,缢死在一间佛堂前的梨树上。其时,贵妃年仅38岁。 多么凄美的爱情故事啊!一个君王为自己痛哭这是多么的感人啊,可是,你可曾想过,这其实是另一种背弃呢?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你觉得玄宗还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君王。但是作为女子,站在杨玉环的角度,你会怎么想呢?曾经宠爱自己,和自己海誓山盟的人保护不了自己?宽大的衣袖阻挡了玉环祈求的目光,他,是不忍看,还是不敢看?爱情?到最后只是一尺白。之后呢?玄宗仍然是他的皇帝,仍然过着逍遥的日子,偶尔回忆回忆杨玉环,感慨一下,皱一下眉头,就得到了一个痴情郎的美名了。生活还是原来那样的生活,只是少了一个杨玉环


#广背南# 杨贵妃怎么死的
(19413947355): 据记载;安史之乱时, 杨贵妃是自缢死于佛堂中.陈玄礼及禁卫军的将官看着这个过程,确认杨贵妃已死后,再出来跟禁卫军士兵解释,"良久兵解(过了很久聚集的士兵才散去归队)".当时杨贵妃被葬于驿站西面的道路旁边,尸体以紫色的被褥裹之.

#广背南# 杨贵妃是被处死的还是逃到了日本? -
(19413947355): 对于杨贵妃的最后归宿,却有许多疑团.流传最广的是杨玉环自缢.陈鸿《长恨歌传》记载:唐玄宗知她难免一死,但不忍见,使人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死于尺组之下”. 第二种说法是杨玉环死于乱军之中.主要见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

#广背南# 杨贵妃是怎么死的呢?
(19413947355): 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内官以献,上皇视之凄惋,乃令图其形于别殿,朝夕视之.(《旧唐书·卷五十一杨贵妃传》)杨贵妃自缢死于佛堂中.陈玄礼及禁卫军的将官看着这个过程,确认杨贵妃已死后,再出来跟禁卫军士兵解释,良久兵解(过了很久聚集的士兵才散去归队)"

#广背南# 杨贵妃最终是怎么死的
(19413947355): 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逼赐死,年方38岁. 所以杨贵妃是死在唐玄宗前面的

#广背南# 杨贵妃最后是怎么死的 -
(19413947355): 正史所载是被缢死的.如《旧唐书·杨贵妃传》载,诛了杨国忠父子后,“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力士复奏,帝不得已,与妃决,遂缢死于佛室.”《资治通鉴·唐纪》:“上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死之.”《国史补》:“玄宗幸蜀,至马嵬驿,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陈鸿《长恨歌传》:“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就死尺素之下,”乐史《杨太真外传》:“上入行宫,抚妃子出于厅前,至马道北墙口而别之,使力士赐死.妃涕呜咽,语不胜情,乃曰:'愿大家好往.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乞容礼佛.'帝曰:'愿妃子善地受生.'力士遂缢于佛堂前梨树下.”所载大致相似,都说杨贵妃死于马嵬驿佛堂.

#广背南# 杨贵妃最终死在哪儿的?
(19413947355):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杀死民愤极大的杨国忠,又逼唐玄宗杀死杨贵妃.玄宗无奈,便命高力士赐她自尽,最后她被勒死在驿馆佛堂前的梨树下,死...

#广背南# 杨玉环结局 -
(19413947355): 下落之谜 有人说,杨玉环可能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 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此说...

#广背南# 历史上杨贵妃是怎么死的呢
(19413947355):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西幸成都. 途经马嵬坡,右龙武军(禁军)将军陈玄礼等六军将士认为杨家祸国殃民,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 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 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贵妃死时,年38岁

#广背南# 天下里面杨贵妃的结局 -
(19413947355): 正史所载是被缢死的.如《旧唐书·杨贵妃传》载.《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宗是命太监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缢死的.《唐国史补》记载:高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旧唐书·杨贵妃传》所载:杨贵妃自缢死于佛堂中....

#广背南# 杨贵妃是怎么死的?
(19413947355): 杨玉环(719—756年),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七年(719年)六月... 白居易《长恨歌》说唐玄宗回銮后要为杨贵妃改葬,结果是“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