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统治者制定法律的根本目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认为商人“重利轻...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古代中国实行专制主义的统治,奴隶社会的君主的“命”即法律,封建社会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个人独裁统治,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审判官。历代法律都以皇帝个人意志的形式表现出来。律的制定虽由朝臣具体完成,但批准权属于皇帝,历代帝王都凌驾于法律之上。除律外,皇帝还可根据需要随时发布诏、令、格、式等。“法自君出”,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皇权。

  礼法结合
  在中国古代法律中,礼占有重要位置,“为政先礼,礼为政本”,礼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规范。秦始皇以法治国,西汉初期大体上是“霸王道杂之”。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导的政治思想,以其为基础逐步形成了以礼法合流为基本特征的封建法律思想体系。维护“三纲五常”成为封建法典的核心内容,德主刑辅、礼刑并用成为法制的原则。从“引经决狱”,实行秋冬行刑,到“十恶大罪”和“八议”的规定等,许多法律内容都是以儒学的等级伦理关系作为定罪或赦免的标准,并为历代统治者所尊奉。

  法定特权
  中国古代法律从维护等级制度出发,赋予贵族官僚以各种特权。西周法律有“凡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的规定;汉代有“先请”之制,对犯罪的贵族官僚的审理,要先奏请皇帝。魏律根据《周礼》的“八辟”规定了“八议”。至隋、唐,封建特权法相因沿袭又不断发展,《唐律》规定的“议”、“请”、“减”、“赎”、“官当”等按品级减免罪刑的法律制度是集中的表现。唐之后,宋、元、明各代法典均将其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肯定。

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重浓抑商"政策?这一 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简略~

  一、序
作为我国古代封建专制统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重农抑商思想为早中期封建社会的繁荣及延续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二、为什么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1. 从经济上来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可维护国家的繁荣及稳定,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从而也为封建统治建立基础。在生产力并不是非常发达的封建社会,需要大批的农民从事“男耕女织”的农业物质生产活动,从而保证社会民众的吃穿基本生活需求。

  2. 从政治上来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可维护社会安定,保证封建国家体制的正常运作。在农耕社会,由于生产力的限制,不足以少数农民生产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农产品,如果较多人从事商业流通,势必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社会产品匮乏、最终影响社会稳定。

  3. 从思想文化来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同我国古代传统的“重义轻利”为代表的伦理思想相一致。
  
二、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 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封建统治秩序的经济基础就是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较低,鼓励农业的发展可带来粮仓足、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从而也为中上统治阶层的富裕生活创造了物质基础。
重农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重点发展农业、适当时候推行如减轻徭役赋税、鼓励开荒等措施促进农业发展、鼓励农民安心耕田种地。这样的结果使得农业得到稳定发展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国力。

例如春秋时期,商鞅提出“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孥”,秦王采纳此政策、让当时的秦国逐渐强大、也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经济基础。


  2. 是封建国家体制运转的基石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国家赋税中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地租,同时也是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基石。商业经营者流动性较大,国家较难对商人的财产进行估算,在当时统治阶层也一直未有制定出稳定有效的商业收税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封建社会的主要税收来源只能依靠农业,也突显了农业的地位。实施重农抑商政策不仅是一种经济政策,更成为了一种管治策略,对于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具有重大意义。

  3. 促进了小农经济的繁荣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很好的保护了我国传统的农业,而同时也让小农经济得到更多的发展。由于该政策的目的主要是稳定小农经济的发展,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也避免了土地兼并现象,让商业资本很难向土地渗透,从而让个体小农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稳定,这样便促进了古代封建社会中小农经济的繁荣现象。

  (二)负面影响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我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其中一个弊端便是会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封建时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我国商业经济的发展,让中国古代社会无法从经济中得到一个契机,把小农经济推向资本主义经济。过去的贱商观念让封建社会的人民普遍安于现状,不被逼迫无奈根本不会从事商业活动,这就让商人阶层的整体素质无法得到提升,他们很难跳出自身活动的限制,无法深入的体会到商业发展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摘录网络,有删节)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题干反映统治者对商人抱有强烈的偏见的历史现象,说明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题干商人地位低下主要涉及等级制度,而统治者抑商的原因应从统治者维护统治的角度考虑,故A项正确;BCD项都与史实不符,并不是主要原因。


#阎哀强# 历史问题--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什么?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什么? - 作业帮
(17760608611):[答案] 1.奴隶制时代法的特点.中国奴隶制时代,虽有成文法,但不向社会公布,以便于奴隶主贵族临事议制,任意施刑.奴隶主贵族还竭力假借神意,执行天罚,以增加司法镇压的威慑力量.至西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治者强调“明德慎罚”,以刑、德...

#阎哀强#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
(17760608611):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

#阎哀强# 急求!!关于中国古代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公平正义的象征 B“刑"的代名词 C权利和义务 D治国的重要手段 -
(17760608611): 这道题选A. 权力与法律的关系,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十分重要并需要妥善处理的一对矛盾.在中国古代,由于专制权力不断强化,法律从根本上受到权力的制约与支配,所以中国古代法律不是公平正义的象征,A选错误. 中国古代法律中最发达的是刑法,刑法和其他法律规定了各个阶层的权利和义务,是封建统治者治国的重要手段.所以BCD为正确选项. 中国古代的法律形式很多,不象现代法律只有法、法规、条例等少数几种.古代法律形式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种:刑、法、律、令、典、式、格、诏、诰、科、比、例.在一个朝代,经常有几种法律形式同时使用,组成该朝代的法律体系.不同的法律形式的使用范围也不一样,效力高低也有很大区别.

#阎哀强#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夏商周 -
(17760608611): 夏、商、周的法律是奴隶制法律,以习惯法为主,礼刑并用.它体现了王权与族权的统一,渗透了神权思想. 西周的法律制度因于夏、商,到了西周更趋成熟.《吕刑》中对犯人施行五种刑罚的规定长达三千条;同时,明确规定了罚金等级和赎...

#阎哀强# 古代法家的法治观念是什么? -
(17760608611): 法家的基本考虑,乃是君王如何使用“法”这个手段去最有效地控制、役使、驱赶、压榨人民,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统治者单方面的要求.至于臣民有什么权利则绝对在他们的视线之外.如果给出逻辑定义,那就是:中国古代法家的'法'是为...

#阎哀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形式 -
(1776060861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制概况曹魏“新律”: 1、魏明帝诏令尚书陈群等人参酌汉律,制定了《魏律》,共十八篇. 2、体例:改“具律”为“刑名”,并置于全律之首――立法科学化的表现. 3、内容. (1)在《九章律》基础上增加诈伪、断狱...

#阎哀强# 历代封建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作业帮
(17760608611):[答案] 根本目的是维持他们的封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