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的专业用语有什么 书法界有什么专业用语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关于练字的专业用语可真是不少,可能大家耳熟能详的只有那么几个,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N0.1临摹

学习前人书法的一种方法。置碑帖于一旁,仿照其笔画书写的称“临”;以薄纸蒙碑帖上,依其形迹而复写的称“摹”。南宋美夔

NO.2对临

指面对字帖模仿书写,可以综合训练自己观察和把握字帖的能力。

NO.3背临

即不看字帖凭记忆摹仿字帖书写,主要训练自己对字贴的记忆和消化能力。这一方法,是由临转向自己独立书写的过程中重要的一种训练。陆维钊先生说:“背者,将帖看熟,不对帖而自写,就如背书,而一切应须合乎原帖谓”。

NO.4意临

即临摹一件作品,不要求酷似,而是学其一部分,或取笔法,或取墨法,或取章法,或取风格,或取意境。这种临摹的好处是比较自由、可以摆脱形似上的羁绊,追求神似,真正把某家的长处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来。一般是在掌握了一定笔墨功力之后,才

采取意临的方法,它可以长期坚持下去。即使是很有成就的画家,也常常要通过意临,不断吸取前人的精粹以充实自己的创作。

NO.5抄帖

是练字过程中易犯的一个毛病,虽然对着帖,但只抄字,不顾间架、点画,自作主张,任意为之。这种毛病,最要不得,必须注意避免。

NO.6提按

是指书法运笔技巧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运笔中调换笔锋的手段。一般来说,起笔是先“按”再“提”,转折是先“提”再“按”。

NO.7转折

是书法运笔方法之一。“转”,指作书过程中,笔锋左右圆转着运行;“折”,是指起笔时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过程中,笔锋运行果断、肯定,使之显露出有力的棱角,是方笔之法。“转折”一般是指在横折、竖折等笔画的写法之中,行笔至转角处的运笔方法,它包括“圆转”和“折转”两种,分别从“转”和“折”的运笔不同之处加以体现。

NO.8悬针

书写直画下端尖锐,如针之倒悬,故名。与垂露为两种形体。冯武(简缘)《书法正传》称:“将欲缩锋,引而伸之,须要首尾相等。但锋尖耳。不可如鼠尾。又按古人只有垂露一法,悬针始于《兰亭)‘年’字。后人遂以为法。”

NO.9垂露

书写直画的一种形态。其收笔处如下垂露珠,垂而不落,故名。具有藏锋的笔势,不同于“悬针”。唐代孙过庭《书谱》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

NO.10中锋

指行笔时将毛笔的主锋保持在点画的中线,以区别于偏锋。用中锋写出的钱条圆浑而有质感。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载:宋徐铉善小篆,映日观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屈折处,亦当其中,无有偏侧,乃笔锋直下不倒侧,故锋常在画中,此用笔之法也。

NO.11侧锋

起笔的一种技法。谓在下笔时笔锋稍偏侧,落墨处即显出偏侧的姿势。清代朱和羹《临池心解》称:“正锋取劲,侧笔取妍。王羲之书《兰亭》,取妍处时带侧笔。”这种笔法最初在隶书向楷书演变时形成。它使方笔字体中增添潇洒妍美的神情。侧锋多用来取势,势成则转换为中锋。晋人多用之。

NO.12折锋

笔画转换方向时的一种用笔技法。指笔势折叠带方者,以别于转笔,即笔锋在转换方向时,由阳面翻向阴面,或由阴面翻向阳面。南宋姜夔《续书谱》称:“下笔之初有搭锋者,有折锋者,其一家之体定于初下笔,凡作字,第一字多是折锋,第二、三字承上笔势,多是搭锋,若一字之间右边多是折锋,应其左故也。”折锋利于点画方劲和创造姿势。清代包世臣书《刘文清四智颂》后,称其笔法“以搭锋养势,以折锋取姿。”

NO.13裹锋

用笔的一种技法。起笔呈反方向运行,“欲上先下,欲左先右”。以后凡是取圆势用笔,笔锋内敛于点画中间的称“裹锋”。如《曹全碑》、《石门铭》等多用之。

NO.14逆锋

运笔的一种技法。为了藏锋铺亳,用逆入的方法,“欲下先上,欲右先左”,以反方向行笔的称“逆锋”。用逆锋作字,往往具有苍劲老辣的意趣。清代刘熙载称:“要笔锋无处不到,须是用逆字诀。勒则锋右管左,努则锋下管上,皆是也。然亦只暗中机括如此,著相便非。”

NO.15蹲锋

蹲,有停留的意思。与“蹲”本为一字。在书法中,蹲锋、蹲锋却为两法。大致蹲锋指笔缓行中的蹲势,蹲锋则是欲超先蹲,退而复进。唐代张怀瑾《玉堂禁经》称:“蹲锋,缓亳蹲节,轻重有准是也”;“蹲锋,驻笔下衄是也,夫有超者,必先蹲之。”

NO.16枕腕

左手手掌枕于右腕之下,或将右手手腕置于台面,叫“枕腕”。枕腕,目的是要运用指头的力量去写字,并不能充分发挥手腕的作用。这种方法与“悬腕”、“提腕”比较,悬殊很大,失去了运腕的流便性。自古以来这种方法也不时提到,但是,大都认为此法不宜提倡。有人认为可以用这种方法写小字。依我看,下小楷用这种方法也是不灵便的。因为,这种方法过于呆板,伸缩性不大,光靠手指的力量去书写,很难通过肘、臂的力量而贯注毫端,字自然不会生动,笔力也不会强。所以,这种方法就不必要用了。

NO.17悬腕

自腕至肘皆悬中而不着案,叫“悬腕”。元代书法家陈曾在《翰林要决》中说:“悬着空中最有力”。清代书法家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也说:”悬则骨力兼到,字势无限“。诚然,这种运腕方法是书法中最佳的一种。腕至肘不着案以凌空取势,不仅容易将全身力气送至毫端,而且,无论是直笔横下,还是横笔直下,笔力自能沉劲,纵横如意。尤其是写大楷或行草书,转动灵活,生气勃发,不会出现拘滞的弊病。

NO.18提腕

肘着案而虚提手腕,叫“提腕”。前人有云:“下笔有千仞之势,此必须提高手腕而后触之。这就是说,要下笔有力,四面展动,就必须高提手腕,芳能得其雄奇的姿态。提腕这种方法较适宜写中楷、不宜写较大的字,或行草书。因这种方法,肘部着案,

不仅限制了运笔的幅度,而且,也很难顾及整篇的气势,勉强为之,写出的作品必然欠缺不周,且难以表作品的神姿。当然,对初学者来说,一开始写字不可能使用悬腕,所以,这种方法暂时还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必须要练习高提手腕。也就是说,肘部

不要着力地紧贴字抬面上,否则气力不易通过肩、臂贯注下来,影响书写的效果。

NO.19法书

指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书法作品。古代将书写于缣楮纸帛而有法度的书法作品均称“法书”,或称“书”。《书法三昧》:“作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北宋王安石有“好事所传玩,空残法书帖”诗句。今通称所作之书法作品为法书,还含有尊重作者之意。

NO.20法帖

亦称“帖”。指古代名人的墨迹和摹刻在石(或木)版上的法书(包括它的拓本)。宋太宗淳化三年( 992)命侍书学士王著编次摹刻秘阁所藏法书为十卷,每卷首刻有“法帖第x”字样,总称《淳化秘阁法帖》。“法帖”的名称,相传由此始行。《法帖谱系》

称:“熙陵(宋太宗)留意翰墨,出御府历代所藏真迹,命王著摹刻禁中,厘为十卷,此历代法帖之祖。”

NO.21书丹

碑刻术语。指用朱砂直接将文字书写在碑石上。《隶释》:“《石经》,蔡邕书丹,使工镌刻。”南宋姜夔《续书谱》:“笔得墨则瘦,得朱则肥。故书丹尤以瘦力奇,而圆熟美润常有余,燥劲老古常不足,朱使然也。”后泛称书墓志铭为书丹。

NO.22拓本

从碑刻、铜器上墨拓下来的书迹或图像。实物最早见于唐代。方法用宣纸受湿蒙于器物碑刻上,椎之,使宜纸呈凹凸,蘸墨拓成。古时用竖纹纸,油烟墨,拓后砑光,墨色乌黑有浮光的,称“乌金拓”;用横纹纸,松烟墨,色青而浅,不和油腊的,称“蝉翼拓”。又以朱红色拓出的称“朱拓”;碑石初成,或刚出土时所拓的称“初拓”。

NO.23刻石

专指镌刻于碑石和摩崖上的字画。如秦代《会稽刻石》,东汉《石门颂》摩崖刻石。桓谭((新论》:“泰山之上,有刻石,凡八百余处,而可识者七十二。”

NO.24牵丝

也叫“引牵”、“映带”,是指书法的点画之间或字与字之间,笔势往来牵带的形迹。

NO.25简牍

指的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的总称,是在纸张发明之前使用最广泛、使用时间最长的书写载体。

NO.26暗过

是指横折的转折之处不在像初唐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那样用方笔内撅,出现一个很劲峭的“肩”,而是在横折的转折之前将笔锋轻轻提起,紧接着转笔下行,使转角圆浑含蓄,不露痕迹。

NO.27椰让

“挪让”是指组成字的各部分点画之间彼此相让,又互相呼应,使笔画多的字不显得密集,笔画少的字不显得疏空,如“马”旁、“乌”旁的字,左边都要写得平直,给右边的半个字让出地位;其它有左右偏旁的字,也都依此类推。

NO.28天然

指书家学识修养的自然流露,不经刻意雕琢而形成的艺术特色。

NO.29 神采

即精神风采,借用于书法,就是作品的风神、气韵、意趣,它是书家精神气质、个性情怀的笔墨体现。

NO.30形质

是指书法的形体方面的东西,包括长短、高低、疏密等。

NO.31性情

是内在的精神、气势、韵味等方面的体现。

NO.32布白

指安排字的点画间架和布置字、行之间空白关系的方法。字的点画与空白均有繁简、短长,结体也有大小、疏密、欹正。书写时必须因字生势,灵活多变。布白得当,即能使字和字之间产生错落参差而又呼应协调的艺术效果。又,对整幅作品行与行之

间的安排也称“布白”。

NO.33行气

指书法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映带关系。一般要求笔断连,联缀成行,积行成篇,在文字的上下、左右、首尾的书写中,既有变化,又能和谐,如清代宋曹

NO.34墨猪

比喻字体笔画丰肥、臃肿而乏筋骨。因字如墨团,故名。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引东晋卫夫人

NO.35合作

唐代孙过庭

NO.36平正

“平正”,就是我们常说的“横平竖直”,这是点画结构的一个基本原则。但要注意,“横平竖直”的“平”,不是一般的平,而是带斜势的平。因为人的两眼,视觉并不平衡,横画真正画得平了,由于眼睛的错觉,看去就像向右倒了下去。所以横画必须稍带斜势,但又不可斜得过分。大致横画斜度应为5。一7。左右。超过这个角度,就是太斜;不及这角度,就是太平,都不好看。所谓竖直,就是每一个直画,不论中间、左右、上下,都要画得很直,不可歪斜倾侧(但“门”的左直,“彳”等的直画例外)。

NO.37生熟

学习书法的熟练程度。初学者生,久习则熟。北宋欧阳修称:“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全。”指法书的神采气质。一般认为太熟则媚俗,熟而能生则高雅。清代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称:“董思翁(其昌)云:‘作字须求熟中生’此语度尽金针

矣。山谷(黄庭坚)生中熟,东坡(苏轼)熟中生,君谟(蔡襄)、元章(米芾)亦尚有生趣。赵松雪一味纯熟,遂成俗派。”

NO.38习气

对书法情调的品评语。泛指用笔、结体等方面流于熟滥的情调。寓有贬义。清代王澍论赵孟?\书:“子昂天材超逸不及宋四家,而工夫为胜,晚岁成名后,因难简对,不免浮滑,甚有习气。”

NO.39入帖

所谓入帖,是指在以碑帖作为范本的习书过程中,从陌生到熟悉,逐步掌握了范本的笔意、笔势乃至精神体貌,能够融洽地放入帖中和原帖相一致。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不下苦功,难以做到。一般来讲,能达到入帖的水准,就进入了“专”的领域,

距离树立“门户”就不太远了。

NO.40出帖

所谓出帖,是指在临摹范本的过程中,不斤斤拘泥于范本,亦步亦趋地摹仿,而是在掌握范本的笔意、笔势、笔法的同时,写出自己的面貌。

NO.41变化

“变化”是指一个字中有两个以上相同笔画的,要变化形状,避免雷同。

NO.42读帖

“读”帖就是指多看,多与帖里的字打交道,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帖字特征,加深印象,避免回生。

NO.43用墨

墨色有焦枯浓淡干湿之分,作书使毫行笔燥润相间的技法称为“用墨”。

渍墨须涂,用墨须浅。”其作书浓淡互用颇得用墨之秘,清代王澍评董日:“始以画法用墨,初觉气韵鲜妍,久便黯黠无光,然其着意书究未有不浓用墨者,观者未之察耳。”用墨作风,往往因人而异,如刘墉喜用浓墨,王文治专尚淡墨,故时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说。近人吴昌硕则善用焦墨,另具一格。

NO.44骨法

亦称“骨力”。书法术语。指书写点画中蕴蓄的笔力。是构成点画与形体的支柱,也是表现神情的依凭。清代刘熙载

NO.45肉法

比喻书写时笔墨浓淡、肥瘦、粗细的一种技法。元代陈绎曾《翰林要诀》“肉法”一则中称:“字之肉,笔毫是也。疏处捺满,密处提飞,捺满即肥,提飞即瘦。肥者毫端分数足也;瘦者,毫端分数省也。”笔道由笔醮水墨写成,故在运用时,又称:“初学提活、蹲轻则肉圆;老成提紧,蹲重则肉料。…‘水太渍则肉散,太燥则肉枯。干研墨则湿点笔;湿研墨则干点笔。墨太浓则肉滞,太淡则肉薄;粗则多累,积则不匀。”

NO.46血法

比喻书法用墨用水的技法。元代陈绎曾

NO.47墨法

亦称“血法”。一日:用墨之法。前人谓水墨者,字之血也。故临地作书时极为讲究。墨过淡则伤神彩,太浓则滞笔锋。必须做到“浓欲其活,谈欲其华。”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述书下》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用墨作风,一方面往往因时因人而异。如北宋浓墨实用,南宋浓墨活用;刘墉喜用浓墨,梦楼专尚淡墨。另一方面,又常因书体风格、纸张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二日:磨墨之法。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墨谱》云:“研墨如病,盖重其调匀而不泥也。”研墨要凉,凉则生光。墨不宜热,热则生沫。盖忌其研急而墨热。又李阳冰曰:“用者旋研,无今停久,久时尘埃相污,胶力隳亡。如此泥钝不任下笔矣。”元陈绎曾《翰林要诀·肉法》云:“磨墨之法,重按轻推,运行近折。”“凡磨墨不得用砚池水,令墨滞笔冱,须以水滴汲新水临时斟酌之”,“凡书不得自磨墨,令手颤、筋骨大强,是大忌也。”

NO.48笔法

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中国书画主要都以线条表现,所用工具都是尖锋毛笔,要使书画的线条点画富有变化,必先讲究执笔,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称为“笔法”。唐张怀瑾道

NO.49章法

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亦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明张绅《书法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章法、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明董其昌



临摹临摹临摹临摹临摹临摹临摹

评论书法的专业术语有哪些?~

1、法书:
书法术语。指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书法作品。古代将书写于缣楮纸帛而有法度的书法作品均称“法书”,或称“书”。
《书法三昧》:“作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
北宋王安石有“好事所传玩,空残法书帖”诗句。今通称所作之书法作品为法书,还含有尊重作者之意。
2、翰墨:
义同”笔墨”。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后世亦泛指书法和中国画。
《宋史·米芾传》:“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3、金石:
古铜器、石刻的总称。金,指钟鼎铜器之类;
石,指碑碣石刻之类,是撰文于金石上,记创造,勒箴铭,颂扬功德等而产生的一种镌刻品。
4、墨迹:
用墨书写的手迹。唐代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二有“学书求墨迹,酿酒爱朝和”诗句。《宋书·范晔传》也有“上示以墨迹,晔乃具陈本末”的记载。
5、拓本:
从碑刻、铜器上墨拓下来的书迹或图像。实物最早见于唐代。方法用宣纸受湿蒙于器物碑刻上,椎之,使宜纸呈凹凸,蘸墨拓成。
古时用竖纹纸,油烟墨,拓后砑光,墨色乌黑有浮光的,称“乌金拓”;用横纹纸,松烟墨,色青而浅,不和油腊的,称“蝉翼拓”。
又以朱红色拓出的称“朱拓”;碑石初成,或刚出土时所拓的称“初拓”。
6、刻石:
专指镌刻于碑石和摩崖上的字画。如秦代《会稽刻石》,东汉《石门颂》摩崖刻石。

一 笔法上
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 ,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
二 墨法
亦称“血法”。一曰:用墨之法。前人谓水墨者,字之血也。故临地作书时极为讲究。墨过淡则伤神彩,太浓则滞笔锋。必须做到“浓欲其活,谈欲其华。”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述书下》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 ”用墨作风,一方面往往因时因人而异。如北宋浓墨实用,南宋浓墨活用;刘墉喜用浓墨,梦楼专尚淡墨。另一方面,又常因书体风格、纸张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二曰:磨墨之法。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墨谱》云:“研墨如病,盖重其调匀而不泥也。”研墨要凉,凉则生光。墨不宜热,热则生沫。盖忌其研急而墨热。又李阳冰曰:“用者旋研,无今停久,久时尘埃相污,胶力隳亡。如此泥钝不任下笔矣。”元陈绎曾《翰林要诀·肉法》云:“磨墨之法,重按轻推,运行近折。”“凡磨墨不得用砚池水,令墨滞笔沍,须以水滴汲新水临时斟酌之”,“凡书不得自磨墨,令手颤、筋骨大强,是大忌也。”
三 间架结构
四 章法
从文房四宝入手,每个方面都有,自己慢慢积累


#饶葛斩# 摹 - 练字的临和摹有什么区别?
(17112228137): 在书法学习中首先要学会"临摹",这是学习书法的关键,也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如果说学习书法有捷径的话,那么临摹就是学习书法的唯一捷径. 自古以来,书法的继承与创新都是在"临摹"的基础上进行的,"临摹"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临'就是看着写,'摹'就是照着写".

#饶葛斩# 写好正楷字的要诀 -
(17112228137): 硬笔书法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学习硬笔书法不仅要追求高层次的艺术水平,还要注重其实用价值.在教学中应把实用性放在第一位,提高教学指导方法的科学性、规范性,如何使学生能快速掌握硬笔书法技法是每个老师所追求的目标.本人经...

#饶葛斩# 成人练字多久会有效果
(17112228137): 成年人练字无论硬笔还是软笔,只要每天能坚持1-2小时,成果还是很快的.一是买一本有笔画和字体间架结构详细介绍的楷书字贴,二是初期阶段找个专业老师,这样会进步更快一些.一旦过了初学期,就可以自己独立学习了,不过,过一段时间还是要请专业老师指导一下,也可以问一问练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饶葛斩# 英语中有关书法的词汇 -
(17112228137): work 作品 work of art 艺术作品 masterpiece 杰作 plastic arts 造型艺术 graphic arts 形象艺术 Fine Arts 美术 art gallery 画廊,美术馆 salon 沙龙 exhibition 展览 collection 收藏 author 作者 style 风格 inspiration 灵感,启发 muse 灵感 purism 修辞癖 ...

#饶葛斩# 语文诗歌鉴赏术语 -
(17112228137): 在高考时,诗歌鉴赏有以下几点需注意:一、十大情感主题1、思乡 2、相思别离 3、向往闲适生活4、怀才不遇 5、忧国忧民 6、报国无门7、表达高洁人格 8、边塞诗(歌颂、批判、思乡、相思) 9、借古讽今(咏史诗) 10、人生苦短 二、艺术...

#饶葛斩# 请问楷书有什么特点,如果书写有什么技巧?
(17112228137): 楷书: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 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是因 为此书法可以作为"楷模"通行的书体,一直沿用至今.楷书盛行于六朝,至唐代出 现了繁荣局面,达到了高峰.这种字体至今还是初学书法的关键.

#饶葛斩# 练字怎么才能正确的练好字体?
(17112228137): 临摹字帖是很好的办法! 要点是1、不急不快 2、重在掌握笔画的写法 3、及时把临摹的字体与字帖做对比,发现差距和不足,及时纠正! 4、以钢笔字帖为主,以毛笔字联系为辅!

#饶葛斩# 毛笔字入门 - 初学者练毛笔字时该注意些什么?
(17112228137): 学习书法要持之以恒 开始练字应注意的几点:(练一段还要学习字的结构等常识) 1 姿势要正确,两脚平放地上,两手据案,肩平、背直、头正,目注纸上. 2 握笔要指实掌虚,执笔在指,运笔在腕.开始练字枕腕,逐步提腕、悬腕. 3 笔法要分清,一般分方笔和圆笔两种,还要明确中锋、侧锋、卧锋的应用部位. 4 楷书是学习毛笔字的基础.楷书学完再学行书,最后是草书.您先学魏碑也行. 5 临帖时不要看一眼写一笔,先要读帖,吃透要领,然后把一个字一气写成. 6 首先要把各种偏旁部首练好,以后再组成各种字就容易了.

#饶葛斩# 怎样才能更好的练好字?谢谢大家的帮助!
(17112228137): 你好! 首先要有信心自己能写一手漂亮的好字!然后要培养对书法的审美观并且对书... 自己写,写完与字帖比较,看有什么不同,直到跟字帖完全一样.到了最后,就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