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宗执意废胡善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她究竟做了什么事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结发之情抵不过青梅竹马,皇帝为了初恋不惜废后
胡善祥是谁?对明史有过了解的人都知道,她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之所以说她是第一任,是因为她在和宣宗结婚11年后,被迫退位,而皇帝的初恋孙贵妃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明宣宗的第二任皇后。
那么到底胡善祥做了什么事导致宣宗执意废后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为了初恋。
皇帝的初恋
宣宗即位很不容易,尽管他从小深受祖父明成祖朱棣的喜爱,可是成祖却不怎么喜欢他的父亲,因为宣宗的父亲朱高炽身体超胖,而且腿有残疾,性格上又仁慈宽容,“不类成祖”。成祖最喜欢的是二儿子、宣宗的二叔朱高煦,无他,“此儿像我”。此事若是在平常家也就罢了,顶多就是受父亲喜欢的儿子多分几分地、多拿几两银子,可后来一件事的发生,让这种争夺有了特殊的意义。
1402年,朱棣造反成功,占了大明帝位。于是“天下”成了儿子们争夺的家产,注定不是你死就是我亡。1403年,成祖改年号为永乐,但是却没有像太祖朱元璋刚一立国就立长子朱标为太子那样,立自己的长子朱高炽为太子,东宫之位虚悬一年有余。大臣们议论纷纷,可谁都不敢过问。这时候,“当红炸子鸡”、大明第一才子解缙主动要求成祖早日立朱高炽为太子,并在成祖犹豫不定时,说了三个字——“好圣孙”,彻底打消成祖疑虑,于是1404年(永乐二年),昭告天下,立朱高炽为太子。后来为了稳固国本,也为了让二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断了太子念想,又在永乐九年(1411年)册立皇长孙朱瞻基为皇太孙。
成祖死后,朱高炽即位,庙号仁宗,只不过他仅仅在位不到一年便挂了,这样朱瞻基成了大明的皇帝,庙号宣宗。
宣宗即位,首先就要册立皇后,而当时的太子妃名胡善祥被立为皇后,但在宣宗的心里,最爱的却另有其人。
宣宗小时候,曾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恋人,此人姓孙,是宣宗外婆彭城伯夫人亲自选定送入宫中恩养的。原来彭城伯经常回老家永城走动,当地孙主簿多次接待,为了让老太太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孙主簿发动老婆孩子一齐上阵,轮番哄喜欢热闹的老太太高兴。彭城伯夫人见到孙主簿的小女儿,顿时眼前一亮,喜不胜收。小女孩天真烂漫,古灵精怪,讨人喜欢,老太太最爱牵着她粉嘟嘟的小手走在夕阳下,时间长了,竟如同亲孙女一般。
后来再入宫时,彭城伯夫人对女儿、当时的太子妃、后来的皇太后张氏说起孙氏的乖巧,赞不绝口。张氏心动,便提出将孙氏带来和宣宗相处一阵,看看两个娃娃是否登对。于是孙氏就这样入宫做了张氏的养女。这一住就是7年。
7年间,宣宗和孙氏日日朝夕相处,好得跟一个人似的,总有说不完的话。太子妃张氏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哪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找个志同道合的终身爱侣,更何况这个人还是自己最喜欢的养女。
当时,无论是成祖,还是内外大臣,人人都知道将来的太孙妃、未来的太子妃、将来的大明皇后非孙氏莫属。
若果真如此,倒也算是一段皇家佳话。可惜,天不遂人愿,看似板上钉钉的事却突然有了变故。
杀出“第三者”
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瞻基年满十八,到了成婚的时候了,明制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后妃皆出自平民之家,于是成祖下诏各地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儿入奏以备选太孙妃。在大臣们看来,这不过是做做样子,毕竟入宫7年的孙氏广为人知,又是皇太孙外祖母亲自看中,还和皇太孙情投意合,是太孙妃的不二人选。
但皇家自有制度,成祖虽然也看好孙氏,但皇太孙选妃涉及国本,不能儿戏,于是他对各地报送的名单审了又审,再三斟酌,最后以司天监提供的天象吉兆确认锦衣卫百户胡荣的女儿性情仁厚、举止娴淑,是太孙妃的上佳人选。
于是这个名为“胡善祥”的少女半路杀出,成了名副其实的太孙妃,朱瞻基的结发正妻!
朱瞻基虽有百般不愿意,但面对恩威难测的成祖,他却不敢有丝毫忤逆,只得接受。好在成祖对孙氏也是十分喜爱,同日册立她为太孙嫔。孙氏受了打击,日渐消瘦,朱瞻基心疼不已却也无可奈何,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久,后来仁宗时,胡氏做了太子妃,孙氏依旧没有机会,做了太子嫔。
1425年,仁宗病逝,朱瞻基登基,是为明宣宗,年号宣德。胡氏依旧力压一头,做了皇后,母仪天下,而孙氏尽管被册封为贵妃,却依旧郁郁寡欢。
十年缘分散
要说胡氏自嫁入皇家以来,对皇帝恭谨柔顺,对后宫,恩德教化,并无半点过失。只不过宣宗心有所属,深爱孙氏,成祖和仁宗在时,碍于孝道人伦,没有办法,如今自己做了皇帝,再也不受管教,便与皇后有些若即若离了,若是皇后及早诞下麟儿,也许母凭子贵,位置还能得保,可入宫11年,皇后却连续生了2个女儿,这让已经30岁的宣宗皇帝更加对她失望。胡皇后修养再高,也对此感到亚历山大。
1427年,宠冠后宫的孙贵妃肚子争气,为宣宗生下了长子,小家伙麟趾振振,顽皮得很。宣宗欣喜若狂,当下为之起名“祁镇”,这便是以后发生“土木堡之变”的明英宗。
朱祁镇的出生成了压垮胡氏后位的最后一根稻草。宣宗皇帝生了儿子也有了底气,于是借商议国事请了几个要臣入宫,说出了自己要废后的想法,大臣们一致反对,宣宗怒火中烧,觉得权威受到了挑战,更加一意孤行。他向张太后陈述皇后无子,而且多与自己有合不来之处,太后养女孙氏如今得子,太后您也有了大孙子,可大孙子她娘这些年受得委屈何时能平。一顿眼泪下来,张氏撒手不管,第一关过了。
接着宣宗找到胡皇后,先是陈述这些年的夫妻之情,然后说了皇后无子自己的难堪,最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极力劝说胡氏主动退位,自己一定保留她的待遇,绝不加害。
皇后本就对皇帝不再心存幻想,如今皇帝前来挑明,自己一国之母,岂能哭啼乞求。胡氏保留了最后的尊严,她同意了。
宣德三年(1428年)二月,胡氏“主动”上表辞位:
“贵妃诞育皇子,大明后继有人,我身为皇后,久未得子,心中不安。请皇上以子贵而尊母故事,册立孙贵妃为后,我愿退位以早定国本。”
宣宗再三推辞,最后“勉为其难”地同意了胡氏的请求。紧接着,他册立孙贵妃为皇后,同时立朱祁镇为皇太子,终于实现了对初恋的承诺。这条路,走了11年。
宣宗与胡氏、孙氏三人之间其实谁都没有错。宣宗勇敢追求真爱,用11年的时间兑现对初恋的承诺;胡氏贤明淑德,不管风雨始终坚守自己的丈夫;孙氏年幼入宫,与宣宗两小无猜却难遂人愿,终于凭借生子一朝翻身。
胡氏虽没有错,但却受了伤,此后15年,她退居长安宫,号曰“静慈法师”,仍为宣宗和大明江山日夜祈祷。只不过青灯古佛下,幽幽暗影里,不知道她有没有想起往日的似锦繁花。

~


#贺详尝# 《大明风华》朱瞻基还是不信任孙若微,死后留下三招,招招可致命,为什么? -
(19181988891): 《大明风华》朱瞻基对孙若微一往情深,可是驾崩前还是不信任孙若微,怕她把持朝政,于是死后留下三招,这才放心地西去. 不信任孙若微在《大明风华》的剧情中,随着朱瞻基(朱亚文饰)下线,很多观众都觉得这部剧没有什么可看的了....

#贺详尝# 朱瞻基为什么那么短命
(19181988891): 中国古代的皇帝是高危职业,历代皇帝一共335人,平均寿命41,宣宗皇帝活了38,虽嫌略早,但也算得上是皇帝中的正常寿命.被黑成“促织皇帝”的明宣宗明宣宗朱瞻...

#贺详尝# 历史上的宣宗孙皇后,她的一生经历过什么? -
(19181988891): 孙永城人. 他天生美丽、聪明、聪明. 在史书上,他被称为“美丽、公平、睿智”. 孙小时候就为大家所熟知. 巧合的是,张承孝皇后(明玄宗朱瞻基的母亲)的母亲也是永城人. 她听说孙家的名声这么好,就想着从朱瞻基那里选一个人. 女孩继续她的家庭的力量. 后来,孙夫人被带进了京城. 在张夫人的推荐下,她顺利进宫,成为朱瞻基的玩伴. 两个孩子是青梅竹马,感情非常深厚. 永乐八年,明成祖朱棣觉得孙子朱瞻基已经到了结婚年龄,应该择偶. 孙家原本是皇妃的最佳人选,但通过占卜,另一个女人是最佳人选. 她就是锦衣卫白虎胡蓉的三女儿胡善香. 就这样,胡善祥被封为贵妃孙正非,孙家被封为贵妃.

#贺详尝# 为什么孙太后对胡善祥的后事那么刻薄 -
(19181988891): 竞争对手,当时皇室已经没什么长辈在,孙太后不需要装大度显示自己贤良淑德了

#贺详尝# 新晴野望 阅读答案1、这首诗的语言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什么特色? -
(19181988891):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赏析一: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

#贺详尝# 明宣宗有几个儿子啊?
(19181988891):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明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宣德皇帝既是...

#贺详尝# 高中语文到底要怎么学分数才会高? -
(19181988891): 你讲到,上初中时你是语文高手,这说明你的基础还在,初中毕竟还是积累了一些东西的.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 也许你以前就听说过,学习语文要多积累,多背诵什么的,这话没错.但...

#贺详尝# 殉葬制度废止于何时?
(19181988891): 在我国奴隶社会就有了殉葬制度,自秦汉以后直至后来的明清等 朝也有殉葬之风,我... 明英宗以前的太祖、成祖、仁宗、宣宗和景帝时期,人殉是皇室公开的惯例,死于殉...

#贺详尝# 明仁宗究竟是怎么死的?我不大相信宣宗会弑父
(19181988891): 实际上,宣宗杀父也只是猜测,官方的讲法是 暴毙! 我觉得仁宗早死也不是很值得吃惊的~ 综观有明一代,活过或接近六十岁的皇帝,也就朱元璋,朱棣,朱厚?校祚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