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山水禅意诗句 有关枯山水的诗句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15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修行偈颂》

【宋】神秀大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是北宗禅的创始人。他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人身本是佛身,心性也本来清净。只是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间识,以至于经常为尘垢所染。

因此,要保持心的澄明清净,就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即通过坚韧不拨的修习,才能渐次领悟到佛理而成为佛。

神秀的诗偈,形象地浓缩了佛家修持过程的三个阶段:戒、定、慧,这三个阶段体现着佛教基本世界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登山者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就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但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颂平常心是道》

【宋代】慧开禅师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几句诗有着高山流水的味道,天生有些人一看就能明白。禅宗讲究顿悟,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未开悟者呈现了以手指月的姿势。闲事,也即烦心之事。关键在于是否能在任何环境中都找到通往风花雪月的境界之路。

春天有百花,夏天有凉风,秋天有明月,冬天有白雪,风、花、雪、月这些在不同时刻都能象征着令人心境豁达之意的事物,便是开悟的人能够保持淡定从容的绵绵无绝之力。说白了就是:若心境豁达,淡定从容,不为琐事所扰,那每一天每一季都是好时节。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代】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妙色王求法偈》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大多数的男男女女,世间纠葛,总难离爱恨二字。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讲的是佛道修行,讲的是人的七情六欲,贪嗔痴念。

佛教修行更多的讲究反查自身,通过禅达到悟的境界。什么是禅?大概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身的“禅”,从现代人的观念出发,禅更具有广泛的含义,一花一木是禅,吃喝拉撒亦是禅,世间万物,莫不有禅,莫不有佛性真如。

禅是梵文“禅那”的音译,在梵文中的本意是“静虑”,通过瑜珈禅坐的方式澄心静虑,返观自身,去除爱恨纠葛,截断贪嗔痴念,从而消除一切外界加诸的影响,以人的本心去悟到世间万物的真理,去掌握无处不在的佛性真如。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世人多熟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有人则更喜欢“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那天然、如璞玉一般的诗词直抒胸臆,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成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种意境更是每一个现代人毕生追求但却永远无法达到。

其实,有时候,我们应该让我们收拢身心,远离一些名利、物质、世俗的追求,心情自然会变得宁静起来,渐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将会更加真率,更为自然!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桃花庵歌》节选

【明代】唐伯虎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车尘马足”只是富贵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与贫者结缘。如果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这两种人两种生活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但换个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贵者须得时刻绷紧神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过活,而所谓贫者,却能多几分闲情,多几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实,更加轻松和快乐。

然而此中真义并非人人悟得,君不见“别人笑我忒疯癫”?而“我”,却不以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昔日叱咤风云富贵至极的君王将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没,势已落,连花和酒这些在他们生前不屑一顾的东西都无法奢望了,甚至连坟茔都不保。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西游记·乌巢禅师偈子》

【明】吴承恩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正法合道,也就是正法和道原本就是一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没有道,舍本逐末的四处寻访也是白搭。

慧能大师在《六祖坛经》里面说: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心外无佛,自己纯真的本性就是佛。把心治好,有清净正直的思惟,有善良的言行,有知足常乐的心态,我们的生活自然就能安稳祥和、幸福快乐。

心底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一沙一世界

一水一枯荣

枯山水



(观艺术百态,看芸芸众象)

枯山水又称假山水(镰仓时代又称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园林独有的构成要素,堪称日本古典园林的精华与代表。

(金刚峯寺 石庭 )

顾名思义,枯山水并没有水,是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在一些地方,枯山水庭院内甚至排除了草木。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

(大徳寺 瑞峯院独坐庭)

本来,和中国一样,日本的庭院艺术离不开水。在日本,水有生命、丰穰、清静之意。有了水,庭院因此润泽生辉。只是当6世纪佛教传到日本,崇尚虚无的僧侣们开始在意境中觉悟出枯山水的味道来了,学着用石头堆砌出一些意境。

枯山水是日本脱胎于中国园林的延伸,很大程度上是贯穿着日本“朝花夕落”以及对于“岛屿生存忧患”的意识,充满了对生命早逝的悲哀,以及大和民族对“死寂”的世界观。

>三步看懂枯山水<

1、砂

枯庭园的砂,无水却似有水,奔流不止之水,这里隐藏着枯山水独有的故事。笔直延伸的线,表示着江河、大海的平静水面。

2、 石

枯山水中的石均采用不经过任何加工的自然石,把石块布置于庭院中,叫做“点石”。布置石的时候,选择看起来最大的一面作为石的正面,在“深埋”作业时,忌讳头重脚轻,将石块的下方精心布置,看起来宛如石块破土而出,使人在观赏的时候,不仅看到地面之上的石块,也能想象出石块深埋在地下的部分,从而产生极强的纵深感,能够“于点景石之中,感知大地的力量”。

3、视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赏枯山水的视点也直接影响到观赏效果。一般来说,观赏者要脱离枯山水,在建筑物内观赏。在走廊可以最近距离地观赏枯山水,但是从房间中向外看也别有一番意趣,房间将庭园分隔开,风景宛如被嵌入画框之中。这使得枯山水区别于其他庭园寻求开阔的观感,以一种类似画框的观感来延伸感知,或是体悟自然观、宇宙观。

“美术作品的价值高低,就看它能否借极少量的现实界的帮助,创造出极大量的理想世界出来。”
——朱光潜 《与美对话》借助极少的现实事物,传达极大的理想之境,用来形容枯山水,再合适不过了。砂粒、石头、青苔、树木,完全取材于自然,却能体现出深刻的禅宗美学,这就是枯山水。

枯山水与禅意,这二者是如何发生关联的呢?

首先,三步看懂枯山水

1、砂

枯山水中,砂可以象征水、云之类流动的事物,在砂上耙制出不同样式的纹理,小小的庭院中也可见大海汪洋,云雾翻涌,以达到无水却似有水,无云却似有云之境。

观赏水流的要点,是要先找其源头,首先找到最高最大的石块,称为“主石”,是水流之源,雨水自“高山”而下,汇成“小溪”、“江河”,最终流入“大海”,象征着万事万物终有其归属。笔直延伸的线,表示着江河、大海的平静水面,蜿蜒之处则代表大小不一的波涛,漩涡纹象征着“大宇宙”,也表示着“绝对真理”的悟境。

2、石

枯山水中的石均采用不经过任何加工的自然石,把石块布置于庭院中,叫做“点石”。布置石的时候,选择看起来最大的一面作为石的正面,在“深埋”作业时,忌讳头重脚轻,将石块的下方精心布置,看起来宛如石块破土而出,使人在观赏的时候,不仅看到地面之上的石块,也能想象出石块深埋在地下的部分,从而产生极强的纵深感,能够“于点景石之中,感知大地的力量”。

3、视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赏枯山水的视点也直接影响到观赏效果。一般来说,观赏者要脱离枯山水,在建筑物内观赏。在走廊可以最近距离地观赏枯山水,但是从房间中向外看也别有一番意趣,房间将庭园分隔开,风景宛如被嵌入画框之中。这使得枯山水区别于其他庭园寻求开阔的观感,以一种类似画框的观感来延伸感知,或是体悟自然观、宇宙观。

除了透过房门,还可以透过窗户来观赏枯山水。

圆有“宝贵”之意,圆窗在禅教中代表着“悟性”,意味着和谐世界。透过圆窗来观看枯山水,也有透过宝贵的东西可以看到理想世界的之意。

枯山水的精神内涵

枯山水无论是诞生之初还是发展至今,都多见于静谧的禅宗寺院,而优秀的枯山水大师也多进行过禅修。无论是面向枯山水静坐参禅,还是对砂石和宇宙的关系进行冥想,亦或只是在白沙上耙出各式水波纹,都能够辅助僧侣感悟禅宗。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每当提及枯山水,我们冥冥之中也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禅意吧。

《佛典》有云:“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这句偈语既蕴含着生命永恒存在的原始哲学,又揭示了枯山水的审美情趣。日式庭园设计崇尚精致、自然,注重从景观中获得的心理感受。枯山水以山石白沙为主体,仿照自然界山海大川,只选用绿竹青苔等不开花的植物加以装点,从而实现“无水而喻水”的效果。

有禅意的句子:

1、世事轮回,因缘际会,一切皆有定数。

2、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3、无常便是有常,无知所以无畏。

4、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5、花生花殇,花意难负碧苍,生死两茫茫。

6、古琴可定我意,古筝能醉我心;古琴看破红尘,古筝看淡红尘。

描写枯山水的诗句~

枯山水一一题冬日凤凰山

此时,圣山无色,草木凝霜。
北国江河万里,还有什么没有凋尽?
满目崚嶒的是山之骨。
要爱就爱这山之魂,
无色才是山河本色。

依旧雄踞于茫茫雪野之上,
不在红尘之外,
不在红尘之中,
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昭示,
超然物外,阔宇千秋;
壁立千仞,无欲乃刚。

此时,谁的裙裾在飞?
是凌河之水;
是凤山之魂。
白雪也遮覆不住,
这凤羽冰骨。
钢翅一展,便入涅槃。

枯山水,枯尽形色,
才露真魂。

枯山水一一题冬日凤凰山

此时,圣山无色,草木凝霜。
北国江河万里,还有什么没有凋尽?
满目崚嶒的是山之骨。
要爱就爱这山之魂,
无色才是山河本色。


#杭路汪# 关于描写山水的古代诗文名句 -
(19697535948): 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这样描写他的内心体验: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

#杭路汪# 求一些关于禅理的诗、词
(19697535948): 佛教的禅定思想,孕育了“虚静生思”的审美论,溶入中国美学的创作中,形成了“有中蕴空”“动中藏静”,以“寂静”为特点的禅意诗.吾之最爱独品佳句,与朋友们...

#杭路汪# 描写山水之美的诗句 -
(19697535948): 1. 关于山水俱美的诗句 关于山水俱美的诗句 1. 描写山水风景美的诗句 1.雄鸡一声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4.天苍苍,野茫茫,风...

#杭路汪#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
(19697535948):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杭路汪# 苏轼的山水诗有哪些 -
(19697535948): 苏轼的山水诗有很多,如: 1、《题金山寺》 2、《题西林壁》 3、《望海楼晚景》 4、《雪后北台书壁》 5、《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

#杭路汪# 枯山石是什么? -
(19697535948): 枯山水是日本最为典型的园林景观设计形式,建造以缩微形式适应日本地理条件,多以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为典范.没有高山,丘陵,无河、湖、泊、溪的地理限制,这种设计重视日本在园林艺术设计上探索精巧,细致,注重景观形式...

#杭路汪# 盆景中的枯山水式是如何表现“旱盆水意”的?
(19697535948): “枯山水”是在室町时代禅宗精神广为传播之后,从禅宗冥想的精神中构思出来,在禅的“空寂”思想的激发下,而形成的一种最具象征性的庭院模式,表现“空相”、“无相”的境界.枯山水以石头、白砂、苔藓为主要材料.以砂代水,以石...

#杭路汪# 日本山水画特点 -
(19697535948): 对组群、平衡、运动和韵律等充分权衡,其总体布局相对协调. 日本人好做枯山水,无论大园小园,古园今园,动观坐观,到处可见枯山水的实例.枯山水之名最早见于平安时代的造园专著《作庭记》,不过这时所言的枯山水并非现在通常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