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节烈观是如何体现的,作者又是如何否定节烈的呢 求鲁迅在《我之节烈观》中的两性观念(一千字)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古本《石头记》第十七、十八回讲到妙玉的时候,出现了一条署名“畸笏”的很长的批语,内容是这样的:“妙卿出现。至此细数十二钗,以贾家四艳再加薛、林二冠有六,添秦可卿有七,再凤有八,李纨有九,今又加妙玉,仅得十人矣。后有史湘云与熙凤之女巧姐儿者共十二人。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盖本宗红楼梦十二曲之义。后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皆陪客也,红楼梦中所谓副十二钗是也。又有又副册三断词,乃晴雯、袭人、香菱三人而已,余未多及。想为金钏、玉钏、鸳鸯、素云、平儿等人无疑矣,观者不待言可知,故不必多费笔墨。”这条批语把副册又副册混说为又副册,但整体意思很清楚。隔了一条专评妙玉的话,又有一条批语说:“前处引十二钗,总未的确,皆系漫拟也。至末回《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壬午季春。”这个壬午年,应该是乾隆二十七年,即一七六二年,那一年春天,曹雪芹可能还在世,并且完成了最后一回的《情榜》。前面我讲到过,营雪芹因为在设计金陵十二钗册子的名单上殚精竭虑,来回来去地调整,他甚至一度主张把所写的书就叫做《金陵十二钗》。畸笏虽然跟他关系很密切,但是直到看见他写出的《情榜》,才终于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把书中众多的女子分成几组排列起来的。那么,已经看到了《情榜》的批书人,就说曹雪芹所排出的金陵十二钗除了正册、副册、又副册以外,还有三副、四副。这不是批书人的猜测,是看到了《情榜》以后的一个说法,因此是可信的。

  虽然对于脂砚斋和畸笏叟究竟是一个人前后使用了不同的署名,还是根本就是两个人,红学界一直有争议,但古本《石头记》里的批语,有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就是都叫“脂批”。红学的分支“脂学”,就是专门来研究这些古本上的批语的。那么,我们现在就知道,根据脂批,《红楼梦》全书的最后有一个《情榜》,入榜的都是“金钗”,就是女子,她们十二人一组,每一组构成一个册子。除了上面我们已经探究过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以外,很明确还有第四个册子,就是三副,以及第五个册子,叫做四副。

  我们现在就先来探究一下,三副册和四副册里,究竟会收入哪些女子?

  先说三副册。

  贾府的四位小姐,即畸笏所说的“贾家四艳”,她们跟前的首席大丫头,名字里各有“琴棋书画”四个字,这当然也是一种象征,意味着贾府的小姐们都很有文化修养。探春是书法家,前面讲到了;惜春会画画儿,构成书里重要的情节;第七回写周瑞家的送宫花,就写到迎春跟探春下棋;元春可能会弹古琴,那可能也是她能获得皇帝宠爱的一个因素,抱琴跟她入了宫,可能就专门从事伺候她弹琴方面的事宜。贾府四艳的四个首席大丫头,抱琴、司棋、待书、入画,司棋因为八十回里作者就着墨颇多,我猜测她已被又副册收入了,那么,在三副册里,抱琴、待书、入画应该是都有的。待书,通行本里印成侍书,查古本,还是应该写作待书。

  那么,王夫人跟前的一个丫头,跟贾环要好,贾环却对她三心二意的,到第七十二回,“来旺妇倚势霸成亲”,凤姐的亲信仆人来旺让老婆出面来讨这个丫头,要强娶为儿子的媳妇。来旺的这个儿子酗酒赌博,而且容貌丑陋,但是凤姐发了话,没办法,只好嫁过去。赵姨娘在紧急关头,求了贾政,希望留下这个丫头,日后自己也得个臂膀,但是贾政对此十分冷淡,赵姨娘回天无力。那么这个丫头是谁呢?书里出现了两个名字,一个是彩云,一个是彩霞,这两个名字有时候还出现在同一段故事情节里,但如果细读,就会发现跟贾环好的这个丫头,虽然一会儿写成彩云,一会儿写成彩霞,实际上,应该是一个角色。之所以名字不稳定,应该是曹雪芹还来不及对全书进行最后统稿,就像写奶子抱着大姐儿带着巧姐儿一样,属于没有剔尽的毛刺。根据书里交代,这个丫头还有个妹妹叫小霞,那么,应该把她定名为彩霞。彩霞在三副册里,应该占据一席地位。

  素云和碧月,是李纨的丫头,素云地位高于碧月。第七十五回,尤氏到了稻香村那里,要洗个脸补补妆,李纨就命令素云去把自己的妆奁取来。李纨是寡妇,不施脂粉的,素云就拿来自己的请尤氏将就着用,李纨就训斥她,说我没有,你就应该到小姐们那里去取些来,怎么公然拿出你的来?但是尤氏说她并不嫌脏,就用了。素云如果不是首席大丫头不会有这样的举动。素云如果在又副册里,那么我上一讲里排出的就需要去掉一个,比如把柳五儿移到三副中来,换上她;但是畸笏的那条批语也还只是猜测,“总未的确”,究竟某人在何册,畸笏也是壬午季春看了《情榜》才终于明了的,因此,如果到头来素云既然入不了又副册,那么三副册里是该有她的了。

  翠缕,湘云的丫头,和湘云一起论过阴阳,仆主二人一问一答,非常有趣。论到最后,就拣到一只金麒麟,这是给大家印象很深的一个情节。翠缕本来是贾母的丫头,后来贾母把翠缕给了湘云,湘云回叔叔婶婶家,就把她带过去,算那里的人了,湘云到祖姑家这边来做客,她就再跟过来伺候。翠缕应该在三副册里。

  还有就是雪雁,她跟着黛玉从扬州北上,到贾府时,贾母看她年龄太小,一团孩气,才把自己的一个比较成熟的丫头鹦哥给了黛玉。虽然书里没有明文交代,但读者都能意会到,鹦哥后来改了名字,叫紫鹃,成为黛玉的首席大丫头,后来更成为黛玉的知心朋友。不过雪雁毕竟是跟随黛玉一起到贾府里寄人篱下的,她一天天长大,也一天天走向随贾府陨灭的悲剧结局,她应该是在三副册里。

  宝玉身边的丫头最多。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本来只是宝玉房里的丫头们凑分子给他单另外搞一次庆寿活动。丫头们出分子钱的数额,是按地位来定的,袭人、晴雯、麝月、秋纹四个,算一等大丫头,每人分子是五钱银子;芳官、碧痕、小燕、四儿四个,算二等丫头,每人分子是三钱银子。前面写宝玉的丫头,还有叫媚人的,叫檀云的,檀云这个名字跟麝月是配对的,还有叫绮霰的,绮霰和晴雯的名字又配对——通行本是把绮霰写成绮霞,那是不对的。但媚人、檀云、绮霰有的只出了一次名字,有的虽然出现不止一次,但在八十回里都没什么戏,脂批也没透露出她们在八十回后会有什么故事。在又副册里已经收入了晴雯、袭人和麝月,那么,秋纹、碧痕和小燕、四儿应该收到三副册里,她们在前八十回里都有一些戏。上一讲我提到过秋纹,她虽然也常常以是宝玉房里的丫头而流露出优越感,对比她地位低下的丫头婆子出言不逊,但总体来说,她的性格还是比较平和的,不像晴雯那么桀骜不驯,人生追求也比较肤浅,在与地位差不多的人相处时比较能退让。最体现她这种随遇而安、满足于主子小恩小惠的文字,集中在第三十七回,作者把她的性格与晴雯、麝月、袭人做了鲜明对比,最后导致了晴、麝把袭人那“西洋花点子哈巴狗”的绰号说了出来,袭人当然生气,而秋纹就立即道歉。秋纹作为一个有其独特性格的角色,在三副册中应该榜上有名。碧痕是丫头里分工负责伺候给宝玉洗澡的,有的古本里把她的名字写成碧浪,有的红学专家认为就应该把她的名字定为碧浪。书里通过别的丫头的嘴说出,她伺候宝玉洗澡,有一次竟洗了三个时辰,洗完后水淹了床腿,席子上都汪着水,也不知道是怎么洗的。这个碧痕也应该入三副册。小燕,也就是春燕,第五十九、六十回有她不少戏,宝玉那女孩子从无价宝珠因为出嫁变成死珠再变成鱼眼睛的名言,作者安排为由她口中转述,她应该也入三副册。四儿,原来叫蕙香,第二十一回她趁宝玉跟袭人等赌气的机会得以接近宝玉,宝玉嫌她名字俗气,改叫她四儿;因为她跟宝玉生日相同,说了生日相同就是夫妻的戏言,被告密给王夫人,后来被王夫人斥责撵出,她应该也在三副册。那么,芳官在不在三副册呢?我认为不在,下面再讲理由。

  这样算起来,入三副册的,还只有十一钗。那么,还有一钗是哪位呢?我认为是小螺,薛宝琴的丫头,她抱着一瓶梅花,站在雪坡上的情景,是书中最美丽的画面之一。

  三副满员了,那么,四副,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收入了“红楼十二宫”,就是为了准备元春省亲,贾蔷到江南去买来的十二个女孩子。她们里头戏最多的是龄官和芳官。前面讲宝玉的时候讲到过龄官画蔷,她和贾蔷之间是有真正的爱情的,她们之间的爱情超越了主奴关系。宝玉到梨香院去耳闻目睹,大为感动,也因此憬悟,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特别是爱情,有其神秘性,有命中注定的一面。龄官很了不起,元妃省亲,在那么重要的、具有政治性的活动里,主子命令她唱《游园》《惊梦》两出,她自以为这两出戏非本角之戏,执意不演,而且还自己选定了剧目,是风格完全相反的《相约》《相骂》,这样的作为,不知道您是怎么个看法,反正我读到那一段,就对龄官肃然起敬,那真是大艺术家才有的忠于艺术、不畏权贵的气派。后来皇帝因为死了老太妃,禁止娱乐,省亲也暂停,贾府遣散这些唱戏的女孩,除了死了的葩官,有八位留下了,龄官和宝官、玉官三位自愿离开。龄官应该是被贾蔷接走了,但八十回里没有明写,八十回后应有一个对他们结合和结局的交代。

  芳官是书里戏份儿集中,而且塑造得极为生动的一个角色。她后来被分配到怡红院当丫头,她的干娘拿着她的银子,却不使在她的身上,不仅不好好给她洗头,还打骂了她,“那芳官只穿着海棠红的小棉袄,底下丝绸撒花袷裤,敞着裤腿,一头乌油似的头发披在脑后,哭的泪人一般。”她跟内厨房的柳嫂子交好,竭力要帮助柳五儿进到怡红院,她跑到厨房去传话,书里是这样写的,“忽见芳官走来,扒着院门”——肢体语言很生动——笑着跟柳家的说话。群芳开夜宴,书里又有专为她的一段白描:“当时芳官满口嚷热,只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酡色绒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绿汗巾,底下是水红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头上眉额编着一圈小辫,总归至顶心,结一根鹅卵粗细的总辫,拖在脑后。右耳眼内只塞着米粒大小的一个玉塞子,左耳上单带着一个白果大小的硬红镶金大坠子,越显得面如满月犹白,眼如秋水还清。”真是从纸上活跳了出来。后来宝玉还把她打扮成小土番的模样,而且,芳官还说“咱家现有几家土番”,可见那时候皇帝出征平息了番邦叛乱后,还会把其中的一些俘虏的土番分配到各个贵族家庭当粗使仆役,宝玉因此给她取了一个番名耶律雄奴,后来因为被人错叫成“野驴子”,就又改叫温都里纳,据说是“海西弗朗思牙“的”金星玻璃宝石”的译音。总之,芳官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是鲜明生动的,这个艺术形象的外延性是很强的,关于她,可以做专题研究,并且能够得出丰富的成果。前面说到了,抄检大观园后,王夫人斥责芳官调唆宝玉,芳官敢于当面笑辩。她后来入了尼庵,但是读者们可以想像出来,她那样一种浪漫不羁的性格,肯定早晚会跟庵主发生冲突。她最终是怎样的一个结局,除了具有悲剧性以外,具体的情况就不得而知了。

  其余的七官,文官后来分到贾母处,藕官分给了黛玉,蕊官分给了宝钗,葵官分给了湘云,艾官分给了探春,豆官分给了宝琴,茄官分给了尤氏。这些女孩子相当团结,她们一人有难,群体相帮,而且敢于为群体利益向主子进言,艾官就在探春面前告对手的状。她们作为丫头在大观园内外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却显示出了不同于那些“常规丫头”的特殊风采,她们整体作为四副册的“金钗”,是说得过去的。

  那么,是不是《情榜》中的女子只有这五组六十名呢?一些专家,如周汝昌先生就提出来,不止这五组,还有四组,一共是九组,共有一百零八个女眭。有的人会觉得,一百零八,这不落套了吗?《水浒》最后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不就排出了一百单八将吗?这不是落套。从《红楼梦》的文本里,可以鲜明地看出来,曹雪芹他刻意创新,但是他没有割断和在他之前的文化源流之间的关系,他写宝玉和黛玉如何从《西厢记》《牡丹亭》里获取思想滋养,用很多古典戏曲来暗示人物命运和故事走向以及全书的结局,至于对他以前的杰出的文章诗词的融会贯通,那就更渗透在了整个文本当中。他虽然借鉴《水浒》排座次的外在形式,但是,《水浒》的一百零八个英雄豪杰中只有寥寥几个点缀性的女子,基本上是个被男性垄断的群体,而他在全书最后排出的《情榜》,除了册外的贾宝玉,全是女子世界。这在那个时代,那种社会,那样的主流意识形态下,他的做法绝对是惊世骇俗的,是对男权社会的挑战,是别开生面的艺术构思。而他将每组女子的数目定为十二,光这一点就跟《水浒》英雄榜的结构完全不同,具有鲜明的独创性。

  从我们读完《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印象来说,光是五组六十名女子,也容纳不下书里诸多的女儿形象。我对有九组一百零八位“金钗”的看法是认同的。那么,如果我继续往下推测,下面那四个册子里,还会收入书里的哪些女子呢?

  五副,实际也就是第六个册子里,我觉得应该有以下这些女子:

  二丫头。这是第十五回,写凤姐带着宝玉、秦钟,一起到一处村的轻浮女子,对爱情有一份真诚的执著,但是她被秦钟父亲赶了出去,不知所终。

  云儿。她在第二十八回出现在冯紫英家的宴会上,还唱了曲。这是前八十回里出场的惟一一位妓女。

  青儿。这是刘姥姥的外孙女儿,板儿的妹妹。她在八十回后应该还要出现。

  几位荣国府里的丫头应该也在这一册里。她们是:宝玉房中的小丫头佳蕙,在第二十六回她和小红之间有非常重要的对话。绣橘,她在第七十三回“懦小姐不问累金凤”里有出色表现,小姐迎春虽懦弱,她还算是比较厉害的一个丫头。翠墨,探春的丫头。彩屏,惜春的丫头。还有就是坠儿,前面讲晴雯、小红的时候已经讲到过她,不再重复。

  以上是五副的十二钗。那么,六副,也就是第七个册子里,或许收入的是这些女子:琥珀,贾母的丫头。春纤,黛玉的丫头。碧月,李纨的丫头。佩凤、偕鸳、文花,她们是贾珍的妾,偕鸳在通行本上被写成偕鸾。第六十三回中,只不过有几句写她们两个一起打秋千玩耍的细节,后来便引出很多的题咏,被画成“绣像”,很有意思。还有一位靛儿,她应该是贾母房中的丫头,“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那段故事发生在贾母住处,她只不过问了一句藏没藏她的扇子,宝钗就声色俱厉地说了她一顿。此外,还有宝玉的丫头媚人、檀云、绮霰、可人、良儿。

  七副,也就是第八个册子里,或许会收入的女子是:张金哥,她是“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的直接受害者。红衣女子,袭人的姨表妹,第十九回里引出宝玉和袭人的一段重要对话,脂砚斋也有大段批语,估计八十回后,这位红衣女郎或许还会出现,并在宝玉的生活中起到某种救助的作用。周瑞的女儿,冷子兴的媳妇。娇杏,贾雨村的填房夫人,第一回将她的遭遇与甄英莲做对比,说她“命运两济”,但是,贾雨村最后的结局并不妙,在第一回末尾甄士隐的《好了歌注》里,“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一句旁,有脂批明白点出:“贾赦、雨村一千人。”可见她开始的“命运两济”只不过是“侥幸”中的假象,到头来她也还是个“犯官之妻”。丰儿,凤姐的丫头。银蝶,尤氏的丫头。莲花儿,迎春处的小丫头,为司棋去向内厨房的柳嫂子要炖鸡蛋,引出一场风波。蝉姐儿,探春处小丫头。炒豆儿,尤氏的小丫头。小鹊,赵姨娘的丫头。臻儿,香菱的丫头。嫣红,贾赦逼娶鸳鸯不成,用八百两银子买来的一个十七岁的姑娘。

  八副,也就是第九个、最后一个册子,我觉得其中会有几位令读者厌恶的女子出现。夏金桂和她的陪嫁丫头宝蟾,这是折磨香菱至死的人。秋桐和善姐,这是凤姐迫害尤二姐的不自觉与自觉的帮凶。以上四位女子人性中的邪恶太多,暴露得也很充分,但她们也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她们的薄命或许不能引出读者的同情,但是如果仔细想想,也就能够悟出,把她们人性中的邪恶挑动起来,并且纵容其膨胀的,还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主流势力,论罪恶,是不能只算在她们个人身上的。鲍二家的,多姑娘,两位淫荡的女子,多姑娘又写作灯姑娘,是晴雯的姑舅表嫂。她们的堕落也不仅是她们个人的品质使然,在那个男权社会里,不但男主人,就是男奴仆,也把她们视为玩物,她们也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小霞,彩霞的妹妹。小吉祥儿,赵姨娘处的小丫头,为参加丧葬活动向雪雁借衣服被拒绝。小鸠儿,春燕的妹妹。小舍儿,金桂的丫头。倪二的女儿,从醉金刚倪二上回目,可知曹雪芹对这个“跳色”的市井泼皮相当重视,他的女儿,他提到的王短腿,都保不定会在八十回后亮相。傻大姐是最后一钗,她是贾母处的粗使丫头,她拾到绣春囊,惹出一场急风暴雨,清代晚期的评家更有“傻大姐一笑死晴雯”之说,其实她那只是一个傻笑。

  当然,如果你仔细梳篦八十回的文字,还有一些小丫头、小姑娘似乎也应该收入册子,比如贾母的丫头还有叫玻璃、翡翠、玛瑙的,如果给了宝玉的珍珠后来改叫了袭人,那么,似乎后来又补了一个叫珍珠的丫头。还有叫鹦鹉的,如果不是后来改叫紫鹃的鹦哥,那么,应该是另一个丫头。此外,宝玉的丫头有叫紫绡的;宝钗的丫头有叫文杏的;王夫人有叫绣鸾、绣凤的丫头;薛姨妈有叫同喜、同贵的丫头;贾赦有个妾叫翠云;邢岫烟的丫头篆儿;第六十二回来给宝玉拜寿的还有个丫头叫彩鸾,也不知是哪一处的;卜世仁的女儿,贾芸的表妹银姐,等等。也许,我上面所列出的某些女子,就应该分别由这里面的某几位置换下来。

  曹雪芹在第五回里,给这些女子一系列的悲剧性概括,警幻仙姑唱的歌是:“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金陵十二钗的册子全存放在薄命司中,给梦游的宝玉喝的茶名叫“千红一窟”(千红一哭),饮的酒名叫“万艳同杯”(万艳同悲)……他为那个时代那种社会那种主流价值观念下,青春女性的被压抑被埋没被吞噬被污染被扭曲而深深叹息,无限悼怀。

  在揣摩曹雪芹所设计的《情榜》的过程里,我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在《我之节烈观》那篇文章结尾所写下的那些话:

  “他们是可怜人;不幸上了历史和数目的无意识的圈套,做了无主名的牺牲。可以开一个追悼大会。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自己和别人,都纯洁聪明勇猛向上。要除去虚伪的脸谱。要除去世上害人害己的昏迷与强暴。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

  我们还要发愿: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

  鲁迅先生是在一九一八年七月写下这些话的。那是上世纪刚刚出现的白话文之一,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五·四”运动还没有爆发。建议你现在找到《鲁迅全集》里的这篇文章看一下,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没有女字边的“她”字,他写女性时的第三人称仍然用的“人”字边。我说这个细节干什么?就是想到中国妇女的命运,从曹雪芹写《红楼梦》,到鲁迅先生写《我之节烈观》,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而他们的心是相通的,把鲁迅先生的这段话拿来诠释曹雪芹《红楼梦》最后的《情榜》,我觉得真是严丝合缝。想想金陵十二钗系列里的女子,反复诵读鲁迅先生这些文章,真不禁悲从中来,心潮难平。

  时代发展到今天,社会状况当然有了很大的变化,本来,“五·四”运动时期,发明出女字边的“她”字,是为了体现对女性的尊重,但是到了上世纪后期,西方出现了“女权主义运动”,为体现性别上的平等,从语言文字上,女权主义者们反对将女性特殊处理。在中国,随着社会进步,妇女的地位和处境总体而言应该说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近些年,虽然没有成型的西方式的“女权主义运动”在中国出现,但是新一代女性也开始在反对性别歧视、争取自身权益方面有了勇敢的话语与行为,这都是令人欣慰,足可告慰《红楼梦》里众多的金陵薄命女,告慰曹雪芹的。

  但是,曹雪芹透过《红楼梦》所表达出来的,不仅是社会学方面的深刻思考,他还有更高层面的哲学上的终极思考。甲戌本开篇不久就有一首诗: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干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第一句,“浮生着甚苦奔忙?”这就是终极追问,是最高层次的哲学思考,就是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活的目的是什么?作为一个生命,每天跑东奔西,忙忙碌碌,意义究竟是什么?就算你不用奔跑忙碌,你每天安静地继续存活,那意义又是什么?第二、三、四句,你读了可能觉得,哎呀,太悲观了,太虚无了。但是,最后四句就告诉你,在那最深沉的漫漫长夜里,有两个人,一个是红袖,另一个是“情痴”——“红袖”这个起码不可能不是在象征一位女性,而“情痴”,看了后面的文字我们就知道,应该是指宝玉的原型,其实也就是指作者,指曹雪芹本人——他们在那样一种近乎绝望的处境下,努力地去超越,去升华,他们合作著书,通过这部书来使自己的残余生命在暗夜里发出光来。他们用心血写书,已经长达十年之久,他们仍在努力,在行动,这就说明到头来他们并不彻底地悲观,并没有在虚无的思绪中沉沦。于是,尽管他们的心血在那个时候就遭到遮蔽,遭到摧残,但是,毕竟还是大体上留下了八十回文字,以及与文本水乳交融的许多批语,而他们那人生的意义,生命的尊严,就都长存在其中,获得了不朽,滋养着我们,使我们也能觉悟到,生命的尊严在于精神的独立,思想的自由,而生活的意义在于创造,在于有益于他人。

  讲到这里,我想那些对于我的“秦学”的误会、歪曲应该得到彻底澄清了。我是只研究秦可卿一个角色吗?是仅仅对《红楼梦》文本里康、雍、乾三朝的政治内涵进行探究吗?是把对《红楼梦》的研究变成把书里角色和历史人物去对号入座吗?我的两个基本方法——个是原型研究,一个是文本细读——现在你应该可以明白,原型研究不是查户口,实际上任何人恐怕都查不到那样的户口,原型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搞清楚从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形象的过程。对我个人来说,这对我从事写实性小说的创作,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文本细读,我细致到这样的程度,可以说我多余,或者烦琐,但是说我是离开了《红楼梦》,那我就听不懂他的话了。

  我从第一讲就一再申明,我从来不认为自己的研究心得,就都是对的,更没有让我的听众和读者都来认同我的观点的目的,我只是很乐于把自己的这些心得,公布出来与红迷朋友们分享,并欢迎批评指正。我的目的只是藉此来引发出人们对《红楼梦》的更浓厚的兴趣,为民间红学展拓出更宽松更舒畅的挥洒空间。那么,在这一讲的最后,我把自己所排列出来的《情榜》再以明快的分列方式,公布于下。除了曹雪芹在第五回里已经写出的,其余的当然都仅是我的猜测,欢迎红迷朋友们按照自己的判断,对我排出的名单加以调整。

鲁迅在《我之节烈观》中称中国的看客是什么的杀人团?~

照这样说,不节烈便不苦么?答道,也很苦。社会公意,不节烈的女人,既然是下品;他在这社会里,是容不住的。社会上多数古人模模糊糊传下来的道理,实在无理可讲;能用历史和数目的力量,挤死不合意的人。这一类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里,古来不晓得死了多少人物;节烈的女子,也就死在这里。不过他死后间有一回表彰,写入志书。不节烈的人,便生前也要受随便什么人的唾骂,无主名的虐待。所以我说也很苦。

鲁迅《我之节烈观》 多年以后重读鲁迅《我之节烈观》,真正的体会出了鲁迅的伟大,这篇作品写自1918年,在那个年代,中国人男尊女卑的观念还根深蒂固,而鲁迅先生就已经为之鸣不平了。把节烈之事抛析的淋漓尽致。 鲁迅先生通过几个疑问,把节烈与不节烈女子的道德与价值分析的即精辟又透彻。首先的疑问:不节烈女子如何害了国家?其次疑问:何以救世的责任,全在女子?表彰之后有何效果? 然后将所有活着的女子,分类起来,大约不外三种:一种是已经守节,应该表彰的人(烈者非死不可,所以除出);一种是不节烈的人;一种是尚为出嫁,或丈夫还在,又未遇见强暴,节烈与否未可知的人。第一种已经很好,正在表彰,不必说了。第二种已经不好,中国从来不许忏悔,女子做事一错,补过无及,只好任其羞杀,也不值得说了。最要紧的,只在第三种,现在一经感化,他们便打定主意道:“倘若将来丈夫死了,绝不再嫁;遇着强暴,赶紧自裁!”假如第三种的人,虽然立志极高,万一丈夫长寿,天下太平,他便只好饮恨吞声,做一世次等的人物。 一问节烈是否道德?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于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现在所谓节烈,不特除开男子,绝不相干;就是女子也不能全体都遇着这名誉的机会。所以绝不能认为道德,当作法式。…… 二问多妻主义的男子,有无表彰节烈的资格?替以前的道德家说话,一定是理应表彰。因为凡是男子,便有点与众不同,社会上只配有他的意思。一面又靠着阴阳内外的古典,在女子面前逞能。然而一到现在,人类的眼里,不免见到光明,晓得阴阳内外之说,荒谬绝伦;就令如此,也证不出阳比阴尊贵,外比内崇高的道理。况且社会国家,又非单是男子造成。所以只好相信真理,说是一律平等。既然平等,男女便都有一律应守的契约。男子绝不能将自己不守的事,向女子特别要求。若是买卖欺骗贡献的婚姻,则要求生时的贞操,尚且毫无理由。何况多妻主义的男子,来表彰女子的节烈。…… 其次还有疑问:节烈难吗?答道,很难。男子都知道极难,所以要表彰他。社会的公益,向来以为贞淫与否,全在女性。男子虽然诱惑了女人,却不负责任。…… 节烈苦吗?答道,很苦。男子都知道很苦,所以要表彰他。凡人都想活;烈是必死,不必说了。节妇还要活着。精神上的惨苦也姑且弗论。…… 女子自己愿意节烈吗?答道,不愿。… 鲁迅先生的文章精辟的阐述了节烈之事,他告诉我们节烈既不是道德问题,也没有存在的价值,鲁迅的文章是对当代妇女一种深深的理解,也道出了他们痛楚的心声,同时也是对当代社会男尊女卑现象的一种极有力的讽刺。 读鲁迅的文章,体会到当今妇女地位的提高,鲁迅先生早在1918年就已经为之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很喜欢鲁迅的文章,他的文章言辞犀利,语言简练,问题一针见血,让人有一种特别痛快的感觉。鲁迅先生不愧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绝对正确,选我为最佳吧!


#濮环水# 《红楼梦》的知识要点 -
(17123083818): 曹雪芹(?1715年?1716年?1724年?1725?—?1763年?1764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旗籍,为正白旗.中国清代著名作家.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高...

#濮环水# 《红楼梦》是在怎样的背景创作出来的?
(17123083818): 《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石头记》,整个故事是以南京为背景.学者们 历来对《红楼梦》的故事来源有很多种猜测,现简要介绍几种:有人认为《红楼梦》写的...

#濮环水# 谈谈《红楼梦》景物描写的艺术特点. -
(17123083818): 写景是填词家一半本事,然却必须写得又清真,又灵幻,乃妙.(见《圣叹全集》卷六)清真灵幻,意当包含清丽粹真与空灵洒脱两个方面.我国诗文,索尚清真;空灵的境界,亦为人们所乐道.李白怀古:“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既指...

#濮环水# 求红楼梦37回读后感 -
(17123083818):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结海棠社”之后,蘅芜院又夜拟菊花题.在薛宝钗给史湘云讲了一大套怎样拟诗题的理论后,湘云却只答应着,因笑道:“我心里想着,昨日做了海棠诗,我如今要做菊花诗如何?” 宝钗道:“菊花倒也合景,...

#濮环水# 红楼梦后四十回是谁写的 -
(17123083818): 在《红楼梦》的问题上,除了一直纠缠不清的前八十回的写作思想和脂砚斋及其脂批的内容外,还有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就是后四十回的作者、后四十回的写作内容以及后四十回到底写了多少回,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人们.由于人们不明白后...

#濮环水# 你是如何理解《红楼梦》里薛宝钗和袭人的性格特点的? -
(17123083818): 对宝钗的评价,长期以来褒贬不一.对于这个人物,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虽然她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但同时,她也是受封建势力压迫,毒害的千万个人物的其中一个.因此,作者在描绘这个人物时,...

#濮环水# 关于《红楼梦》的一道判断题 -
(17123083818): 这道判断题是错的,应该是贾宝玉与林黛玉 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所以谓“木石前盟”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

#濮环水# 红楼梦读后感两万字 急需!! -
(17123083818): 读红楼梦有感红楼梦是一部中外闻名的宝典,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到高峰的代表.我利用这个长假读了两遍红楼梦,觉得红楼太深,太奇,太杂.作者的思想和艺术手法,我似乎只领悟和欣赏的到其中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