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在三国中的文言文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1. 《三国志 荀彧传》的译文

荀彧字文若,颖川郡颖阴县人。荀彧年少时,南阳人何颙非常看重他,说:“是一个辅佐帝王的人才!”永汉元年,被荐举为孝廉,任守宫守。董卓之乱时,被任命为亢父县父,竟弃官回家。他对父老们说:“颖川是四面受敌的争战之地,天下一有变故,就会经常成为军事要冲,应当赶紧离开此地,不要长久停留。”乡人之中很多都留恋本土,犹豫不决,没有追随的,荀彧只将自己的宗族迁到冀州。

自从太祖迎接天子到许都之后,袁绍内心不服。袁绍兼并北方之后,天下人都畏惧他的强盛。太祖正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张绣在宛县打败太祖军。这一来,袁绍更加骄傲,给太祖写信,言辞无理而傲慢。太祖大怒,出入的举动不同于平常,众人都说是因为失利于张绣的缘故。钟繇为这事问荀彧,荀彧说:“曹公是个聪明人,必不追咎往事,恐怕有其他忧虑。”于是见到太祖询问,太祖便将袁绍的信给荀彧看,说:“我现在想要讨伐不义,而力量敌不过他,怎么办?”荀彧说:“古来在胜败场中较量的人,真有才能的,纵使起初弱小,也必将强盛,如果不是那号人,纵使起初强大,也容易弱小。从汉高祖与项羽的存亡,就足以看出这一点,现今同您争天下的人,只有袁绍罢了。袁绍这人貌似宽容而内心忌刻,使用人之才而又疑人之心,而您明白豁达,不拘小节,用人唯才,这说明您在度量方面胜过袁绍。袁绍处事迟缓,优柔寡断。往往错过时机,造成失败,而您能决断大事,随机应变,不守成规,这说明您在谋略方面胜过袁绍,袁绍治军不严,法令不行,士卒虽多,其实难用,而您法令严明,信赏必罚,士卒虽少,都争先效死,这说明您在用兵方面胜过袁绍,袁绍凭借世代门第,装模作样地玩弄小聪明,以博取名誉,因此很多缺乏才能而喜好虚名的士人都归附于他,而您以仁爱之心待人,推诚相见,不求虚名,自己的行动谨慎节俭,而赏赐有功的人无所吝惜,因此天下忠诚正直、讲求实际的人士都愿意为您所用,这说明您在品德方面胜过袁绍。用以上四个方面的优点辅佐天子,扶持正义,讨伐不义之臣,谁敢不从?袁绍虽强,又有什么用呢?”太祖很高兴。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认为太祖应该晋升爵位为国公,以表彰他的特殊功勋,将此事秘密征询荀彧的意见。荀彧认为太祖发起义兵本来是为了匡正朝廷、安定国家,怀抱忠贞的诚心,保持退让的行动,君子根据高尚的道德而爱人,不应该这样作。太祖从此对荀彧心中不满。正好遇上征伐孙权,太祖上表请派荀彧到樵地劳军,荀彧因病留在寿春,由于心中忧郁而死,当年五十岁。第二年,太祖就升为魏公了。

评论说:荀彧才能出众,通达儒雅,有辅佐帝王的风范,然而预先看出了曹氏篡位的苗头,因而没有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智。

2. 荀彧在三国中的排名

照搬他人答案,非个人观点:5

三国人物智力排名

1 诸葛亮 武60 智100

2 庞统 武47 智100

3 郭嘉 武32 智99

4 贾诩 武42 智99

5 荀彧 武34 智99

6 司马懿 武67 智98

7 左慈 武10 智98

8 陆逊 武79 智97

9 周瑜 武78 智97

10 徐庶 武68 智97

11 鲁肃 武61 智96

12 姜维 武97 智96

13 田丰 武47 智95

14 荀攸 武49 智95

15 张角 武50 智95

16 法正 武50 智94

17 张昭 武14 智94

18 邓艾 武87 智94

19 陆抗 武78 智94

20 陈群 武35 智93

21 司马师 武65 智93

22 程昱 武45 智93

23 诸葛恪 武53 智93

24 司马徽 武8 智92

25 杨修 武25 智92

26 马良 武28 智92

27 张松 武20 智92

28 李儒 武15 智91

29 蒋琬 武54 智91

30 钟会 武51 智91

31 曹植 武10 智91

32 诸葛瑾 武41 智91

33 贾充 武24 智90

34 沮授 武60 智90

35 陈宫 武61 智90

36 吕蒙 武85 智90

3. 三国里的荀彧是

曹操的五大谋士之一

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

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

荀彧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

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

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

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以免于别人的讥议。

后来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大为惊异,说道:“这是王佐之才啊!”

4. 三国演义 荀彧

荀彧旧从袁绍,因知袁绍终不能成大事遂与其侄荀攸投奔曹操,与曹操长谈后被称为“吾之子房也”。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荀彧为曹操出过很多重要的战略谋划,如以兖州为基地、二虎竞食和驱虎吞狼、迎汉献帝往许都、开玄武湖练水军等等,立有大功。荀彧后为汉侍中、尚书令,参与国家大事并经常留守许都。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官渡之战筹划粮草供给及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时董昭劝曹操称魏公,荀彧表示反对,曹操深感不满,遂将其招入军中,从征孙权。荀彧因病留于寿春,不久在曹操的暗示下服毒自杀。

荀彧在的时候可以说为曹操献计无数,更加为其推荐当时的名士郭奉孝,可惜曹操晚年大业已成,就不再那么信任他们叔侄

5. 介绍下三国荀彧

荀彧 (yù),(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

官至太尉,谥曰敬 。荀彧的祖父是荀淑,为朗陵令,是东汉末年名士。

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

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少有才名,故得免于讥议”(《后汉书·荀彧传》)。

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后,大为惊异,称其为:“王佐才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简明历史传记荀彧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

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那年荀彧二十九岁。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

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因为荀彧多次推荐优秀人才给曹操如戏志才、郭嘉等,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

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官渡之战时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荀彧私下表示反对,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并在征讨孙权时带他出征,因为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后方,因此荀彧又愁又怕,终于在寿春病亡,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荀彧是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士,其辅佐、举人、建计、密谋之功无人能比,为曹操统一北方作以了重大贡献。

后人也对其作了高度的评价。 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三国志 魏书十》自迁帝西京,山东腾沸,天下之命倒县矣。荀君乃越河、冀,闲关以从曹氏。

察其定举措,立言策,崇明王略,以急国艰,岂云因乱假义,以就违正之谋乎?诚仁为己任,期纾民于仓卒也。及阻董昭之议,以致非命,岂数也夫!世言荀君者,通塞或过矣。

常以为中贤以下,道无求备,智算有所研疏,原始未必要末。斯理之不可全诘者也。

夫以卫赐之贤,一说而毙两国。彼非薄于仁而欲之,盖有全必有丧也,斯又功之不兼者也。

《后汉书卷七十 郑孔荀列传》荀令君之仁,斯可谓近世大贤君子矣。荀令君仁以立德,明以举贤,行无谄赎,谋能应机。

孟轲称“五百年而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其荀令君乎!《荀攸传》注引《傅子》彧德行周备,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天下,莫不以为仪表,海内英隽咸宗焉。前后所举者,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钟繇、陈群,海内则司马宣王,及引致当世知名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之俦,终为卿相,以十数人。

取士不以一揆,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杜畿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荀彧传》注引《彧别传》曹操曰:“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

《荀彧传》注引《彧别传》曹操称“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攸传》注引《傅子》司马宣王常称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荀彧传》注引《彧别传》钟繇以为颜子既没,能备九德,不贰其过,唯荀彧然。或问繇曰:“君雅重荀君,比之颜子,自以不及,可得闻乎?”曰:“夫明君师臣,其次友之。

以太祖之聪明,每有大事,常先咨之荀君,是则古师友之义也。吾等受命而行,犹或不尽,相去顾不远邪!”《荀彧传》注引《彧别传》陈群与孔融论汝、颍人物,群曰:“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

《荀彧传》注引《荀氏家传》 《后汉书·荀彧传》中评论如下:自迁帝西京,山东腾沸,天下之命倒县矣。荀君乃越河、冀,闲关以从曹氏。

察其定举措,立言策,崇明王略,以急国艰,岂云因乱假义,以就违正之谋乎?诚仁为己任,期纾民于仓卒也。及阻董昭之议,以致非命,岂数也夫!世言荀君者,通塞或过矣。

常以为中贤以下,道无求备,智筭有所研簄,原始未必要末。斯理之不可全诘者也。

夫以韂赐之贤,一说而毙两国。彼非薄于仁而欲之,盖有全必有丧也,斯又功之不兼者也。

方时运之屯邅,非雄才无以济其溺,功高埶强,则皇器自移矣。此又时之不可并也。

盖取其归正而已,亦杀身以成仁之义也。 并称赞荀彧:公业称豪,骏声升腾。

权诡时逼,挥金僚朋。北海天逸,音情顿挫。

越俗易惊,孤音少和。直辔安归,高谋谁佐?彧之有弼,诚感国疾。

功申运改,夡疑心一。 陈寿在《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中评论如下: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论如下:孔子之言仁也重矣,自子路、冉求、公西赤门人之高第,令尹子文、陈文子诸侯之贤大夫,皆不足以当之,而独称管仲之仁,岂非以其辅佐齐桓,大济生民乎!齐桓之行若狗彘,管仲不羞而相之,其志盖以非桓公则生民不可得而济也,汉末大乱,群生涂炭,自非高世之才不能济也。然则荀彧舍魏武将谁事哉!齐桓之时,周室虽衰,未若建安之初也。

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

6. 三国名士荀攸,荀彧

荀攸(157-214)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三国时期魏臣,荀彧之侄,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杰出战术家,,被称为曹操的“谋主”,官至尚书令,谥封敬候。 荀攸(157-214)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三国时期曹操的重荀攸要谋士之一,杰出战术家,,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出任济南太守,又任尚书令,并为曹操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大将颜良。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建安十二年(公元 207年)出任中军师,魏国建立之后出任尚书令。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荀攸死于曹操伐吴路上。正始年间追封谥号敬侯。详见?wtp=tt

荀彧(yù)(163—212)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官至汉待中,守尚书令,谥曰敬候。 荀彧荀彧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文若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力卒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他为“荀令君”。详见/view/2618



~


#邵蒋柔# 简述“荀彧之死” -
(18280547918): 荀彧在曹操称公及在建造孔雀台和受封九锡时多有异议,故曹操送给了他一食盒,但是里面什么都没有,荀彧遂服毒自杀.荀彧一直想借曹操之力光复汉朝,但最终对曹操失望,看出曹操有取代之意.曹操也看出其最终会反自己,就暗示其自杀.

#邵蒋柔# 3国演义侍中荀彧曰不可丞相本兴义兵不宜如此荀彧因何劝谏曹后曹?
(18280547918): 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意思是:主持忠贞的志向,恪守谦虚让步的人格.这是《3国演义》中的句子:侍中荀彧曰:“不可.丞相本兴义兵,匡扶汉室,当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闻言,勃然变色.原句为秉忠贞之诚,守让步之实,出自《3国志》:107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9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让步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恃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510.谥曰敬侯.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邵蒋柔# 三国演义中曹操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荀彧就自杀了,那空盒子是什么意思? -
(18280547918):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乃是当时曹营的第一大谋士.因为其官拜尚书令,所以后世多称其为“荀令君”.在三国演义中,荀彧是被曹操赐毒酒而死的.而历史上荀彧真的是被曹操所害死的吗?其实不然,三国演义这样描写只是为了突出曹...

#邵蒋柔# 三国中荀彧是怎么死的[要详细易懂一点的] -
(18280547918): 摘自百度百科.PS:三国演义上倒是赐了个空盒子,然后荀彧服毒自尽的.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荀彧认为...

#邵蒋柔# 三国演义中荀彧是怎么死的额? -
(18280547918): 食盒代表俸禄衣食,空的食盒暗示“缘寿已尽,食禄成空”. 荀彧身为曹操部下,食曹氏俸禄,却心向汉室,与主公政见相左,且在封王加锡的问题上多次忤逆曹操,已成曹氏称王的政敌和大障碍,必须除之. 但荀彧又是曹30余年的知心好友兼谋臣,不便公开杀害. 于是派程昱送去空的食盒催其自决. 以荀彧之智当然知道曹操之意,遂伏剑.

#邵蒋柔# 荀彧可悲吗? -
(18280547918): 荀彧不可悲,可悲的是历史!早年曹操需要他的才能,但曹操后来实力太强,手下人才济济,荀彧便不那么突出了.更何况荀彧忠于汉室正统,这对曹家以后的发展不利.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君主讲的是家族利益,不是情义!

#邵蒋柔# 荀彧到底是怎么死的... -
(18280547918): 仅三国志就有好几种说法,一是看到汉朝将亡,忧愤而死;另一个是,不赞成曹操称魏公,认为曹操称魏公会危及到汉朝的地位,所以遭到曹操的忌恨,被逼服毒自杀.但是不管什么说法,都肯定荀彧是忠于汉朝的. 我倾向于 是悲愤而死,古书说是:“以忧薨.”原因是曹操的愿望和他的想法不同了,政治立场虽然一样,他的想法是况复汉室..而曹操却想封自己为魏王..哪样就是篡汉,荀彧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理想被人毁灭,所以很悲伤,最后死亡,至于三国演义说的什么曹操让荀彧自杀,都是假的,看三国绝不能看三国演义..

#邵蒋柔# 魏荀彧是三国里面那个阵容的人,有什么事迹 -
(18280547918): 他本是袁绍的谋士,在十八路盟军时投曹,是曹早期重要谋士之一.他卓越才能也成曹操信任之人.但他是汉世族之后,对曹抱拯救汉的愿望和对汉的衷诚.当他得知曹之野心,极力劝阻为曹不满,有说被曹逼死,有说忧郁而终.

#邵蒋柔# 有关荀彧的品格特征,优秀品质以及实例.... -
(18280547918): 荀彧,字文若,豫州颍川颍阴县人;荀攸叔父.先为袁绍谋士,后投效曹操,参与军国决策,贡献颇大.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杀身亡,被曹操追赠为敬侯. 荀彧是最早投靠曹操的主要谋士.曹操开始十分信任荀彧,不亚于汉高...

#邵蒋柔# 历史上三国中荀彧是怎么评价颜良了,有勇无谋,还是一夫之勇? -
(18280547918): 荀彧: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