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经常敬仰山水?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2

因为山水都是自然中比较神奇、强大的事物。山之高耸灵秀,水之壮阔隐秘,孕育生命与人类,但同时又艰险具有毁灭力,人们对山水又喜爱又畏惧,从而衍生出崇拜、敬仰等各类感情。

1、山水深处有“神灵”。

古人求神拜佛或寻找灵药百草通常会前往深山老林,无论是山腰幽闭破旧的庙宇还是崎岖艰险的悬崖,似乎都能与“道”、“仙”相联系,而水衍生出了神格化的“龙王”以及祈雨传说等,人们便主观地将山水神奇与神灵相联系,从而营造出“山水神灵”的氛围并世代流传,从“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就可以看出,人们对山水最原始的敬仰源于信仰神佛。

2、山水也有“品性”。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代文人雅士常歌颂山水,或以山水的性情智慧自喻。于山顶俯瞰,常有“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之感,眼界心胸能包容万物、广昭仁义,仁义之人不为外界诱惑所动摇,清高之人远离官场隐居山林以求得内心宁静,就同山一样。于水边思索,能发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清浊与绕石委婉中见其变通智慧,为人处世能拎清会变通的人,不就同这水一样吗?所以,山水的品格、情趣受古人敬仰喜爱。

3、山水之难令人畏惧。

古时候生产力不高,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运用能力较低。那个时候的大山是难以逾越的自然屏障,像不通人烟的蜀道在李白笔下是难上的青天,那个时候的水是难以征服的“大佬”,人们清楚地知道它在农业灌溉、生产生活、行军作战中所起到的作用,也知道它所引发的旱涝灾害等有多可怕……在手段工具都不够发达的古代,山水的强大令人畏惧,畏惧中衍生敬意。



古人敬仰山水,是因为他们对山水情有独钟,纵情于山水。古人偏爱山水,所作的诗大多也关于山水。古人也说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所以古人经常敬仰山水。

我觉得这是古人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古代的时候没什么太多的娱乐活动,所以经常去游山玩水,看到山水会觉得旷达和通透,所以就很敬仰。

因为我们自古就有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附着于人的某种道德情操,智者乐水取于水周流无滞的特性,仁者乐山是指山厚重不迁的形象,因此深得古人的敬重。

~


#居蓉侮# 为什么山水诗人喜爱山水 -
(18289289656): 首先 山水是感性的 山水的景色不觉让人自醉 再者说,山水自然意识渗入了日常生活,这时期的诗人往往能在身边发现自然的意趣,山水描写的泛化成为一个突出特点.另一方面,经济的凋敝,时局的动荡,也使诗人们难以忘怀自我,完全融入自然山水之中,因此在他们的山水描写中,自然的意趣往往表现得冷清孤寂、甚至索寞幽怨. 同理 诗人多雅而不俗,不为名利已,自然是看不起宫室王廷,胭肢俗粉,除此,似倒无可写了,只能寄山水以情

#居蓉侮# 古代文人为何喜欢写山水?!、 -
(18289289656): 中国古代诗人田园情结的内涵. 印度诗人泰戈尔有这么一首诗:“我要抛弃所有的忧伤与疑虑,去追逐那无家的潮水,因为那永恒的异乡人在等我,他正朝我走来.”(《呓语》)其实,中国诗人的精神一确立,便成了自己故园的异乡人.八千...

#居蓉侮# 古人为什么喜欢游历山水啊,特别是读书之人 -
(18289289656): 山水是大自然的 造化尤其那些充满灵性的能引发 读书人的情怀 从而 写出天成的文字他们 能得到智慧 得到释怀

#居蓉侮# 古人的诗词都寄情于山水,他们为什么对山水有着特殊的感情呢?用名言回答! - 作业帮
(18289289656):[答案]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居蓉侮# 古人为什么写诗喜欢用山水呢?
(18289289656): 古人云:“仁者乐其山,智者乐其水”,借山水陶制情操早就是古人的一种人生追求

#居蓉侮# 为什么古代文人墨客喜欢寄情于山水? 老师要求写文章,同志们帮我想想怎么写.或者是给我一点材料. -
(18289289656): 呃,那得看是哪个朝代得了 比如说东晋,那时的人们沉迷于玄学(就是周易,五行八卦之类的),整个社会风气就是那样,贵族什么的不理朝政,追求那种山水之乐,竹林七贤就是代表人物.但陶渊明不一样,他是因为五次入仕,后因受不了官场的黑暗而对官场彻底失望而隐居于田园. 而后来的朝代,像王维是万年厌倦了官场,所以隐居于辋川别墅,还有一些人是因为怀才不遇,为了躲避才到山中隐居,然后将自己的不平,无奈,寂寥之情寄托于山水

#居蓉侮# 古代文人寄情山水所隐含的思想 先秦西汉两晋南北朝的 -
(18289289656): 春秋战国之时,当儒家将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提升于万物之上而把目光聚集于社会,精心地编排、规范着各种人际关系,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之心来体现其心境的宽大之时,道家却将目光投向宇宙的初始和深处,...

#居蓉侮# 为什么古代文人喜欢寄情山水,知乎 -
(18289289656): 送别时,我们会在小河边 想见识,我们会在兰亭下 山水只是一个引子,比如(古诗19首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最重要的是最后几句,借景抒情.

#居蓉侮# 为何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
(18289289656):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几乎是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这句话出自《论语》,孔子当时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其意思是说,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

#居蓉侮# 为什么 古人会去画山水? 怎么做到 融入山水寄情山水的? 为啥会让人那么幸福? -
(18289289656): 那是因为古人对道的理解,道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便是自然,寄情怀于山水,也是古人对道,对自然的领悟.可以看出,古人的山水画法并不是像现代人拍照式的画法,或者他们画的并不是眼前之山水,画的是一种感悟,对道法,对自然的感悟,悟道才能悟自然,才能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