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个人隐私法条例有那些 关于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有关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法律条文有以下规定:

1、《宪法》规定,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2、《民法通则》规定,第一百零一条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人格权就包括隐私权】

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4、《侵权责任法》规定, 第二条 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5、《民事诉讼法》规定

第一百三十四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第一百五十六条 公众可以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

6、《刑事诉讼法》规定, 第五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

第一百五十条 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措施种类、适用对象和期限执行。侦查人员对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第一百八十三条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拓展资料: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的隐私是否向他人公开以及公开的人群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隐私权是一种基本人格权利。



与隐私权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下:

一、宪法

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二、刑法

第二百四十五条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第二百五十二条 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百五十三条 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拓展资料

隐私权的主体应为自然人,不包括法人。隐私权的目标是保持人的心情舒畅、维护人格尊严,而且,隐私权是一种人格权,是存在于权利人自身人格上的权利,亦即以权利人自身的人格利益为标准的权利。

人格权最明显特征在于其非财产性,企业法人的秘密则是与企业法人的经济利益相挂钩,是企业的一种财产。同时,隐私权受到侵犯后,构成一种人格伤害,内心的不安,而企业法人的秘密受到侵犯后会构成企业经济利益的损失。法人虽然也有秘密,但属于商业秘密范畴,用《反对不正当竞争法》来保护。

在中国,民法没有把隐私权确立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只是借助司法解释并通过保护名誉权的方式或以维护公序良俗含括公民的隐私权,采取的是间接保护方法。实践证明,这种间接保护隐私权的方法,是不完备、不周密的。

因此,应该在宪法和即将制定的民法典中,明确规定隐私权为公民的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应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以民法典为重点,以刑法、行政法等其它法律法规为辅助的保护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隐私权



  有关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法律条文有以下规定:
1、《宪法》规定,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2、《民法通则》规定,第一百零一条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人格权就包括隐私权】
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4、《侵权责任法》规定, 第二条 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5、《民事诉讼法》规定, 第一百三十四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第一百五十六条 公众可以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
6、《刑事诉讼法》规定, 第五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
第一百五十条 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措施种类、适用对象和期限执行。侦查人员对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第一百八十三条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等等 。

有关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法律条文有以下规定:

1、《宪法》规定,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2、《民法通则》规定,第一百零一条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人格权就包括隐私权】
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4、《侵权责任法》规定, 第二条 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5、《民事诉讼法》规定
第一百三十四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第一百五十六条 公众可以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
6、《刑事诉讼法》规定,第五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
第一百五十条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措施种类、适用对象和期限执行。侦查人员对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第一百八十三条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首先,中国不存在什么个人隐私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典,关于个人隐私方面,只在《民法通则》中零零散散地有几条规定,更详细的内容有望在修订中的民法中更为详细、系统的提出出来!

哪些属于个人隐私法律规定?~

隐私权的内容及相关法规


隐私:指不愿告人或不便告人的事情。我国《刑法》中并没有侵犯隐私权的法律条款,但是在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中有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规定。也就是说,如果对方拿着别人不足与外人道的私事或隐私公之与众,给对方带来严重后果的则涉嫌触犯刑法,受害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并要求民事赔偿。按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有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行为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对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一般是属于侵权行为,如果没有造成一定的后果,侵权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包括精神损害赔偿,不构成刑事责任。不过也不能说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就一律不构成犯罪,不需要对行为人判刑。根据《刑法》当中的规定,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行为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谷袁屈# 我国关于互联网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和法规有多少部? -
(18486981756): 我国目前没有专门规定个人隐私的法律法规,相关的条文散见于《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文件中.

#谷袁屈# 适用于偷拍器材侵犯个人隐私的法律条款有哪些
(18486981756): 公民有进行社会监督的权利,在公共场合对于一些违法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进行拍摄并曝光,一般情况下不会构成侵犯个人隐私,但一定要注意对国家机密、个人隐...

#谷袁屈# 我国刑法有没有规定个人隐私的保护条款 ? 第几条? -
(18486981756): 刑法本身没有单独对侵犯隐私权定罪 一般的案件都是走民事侵权 当然侵犯隐私的行为可能构成其他罪名,像私拆信件,敲诈勒索等等,这个要根据个案来判定了

#谷袁屈# 个人每天的行踪是否受法律保护?如果受保护是那些法律条款保护的? -
(18486981756): 个人每天的行踪,属于个人隐私的一部分,公民的隐私权是受法律保护的. 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权. 而人格尊严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隐私权. 目前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法律,现在只散见于《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和《民事诉讼法》等中. 如《侵权责任法》第二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由权等.

#谷袁屈# 关于未成年人隐私保护法
(18486981756): 理论上中国对于“隐私”是没有明确规定的.SO,没用.关于信件之类的隐私,刑法上有公民通讯权保护的条款,适用于所有公民,但那个不但是自诉而且程度要很严重,基本上一般人犯不了.其他的真说不出什么.基本上是没有保护的

#谷袁屈# 我国哪部法律中保障公民的隐私权? -
(18486981756): 宪法和民法我国法律没有规定隐私权,根据司法解释,侵犯隐私的问题按侵害名誉权处理

#谷袁屈# 我们中国 有 《青少年隐私保护法》 吗? -
(18486981756): 中国目前还没有类似于《青少年隐私保护法》的法律.

#谷袁屈# 新闻传播中有关隐私权保护有什么主要规定?新闻传播中有关隐私权保护
(18486981756): 隐私权,就是个人有依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利.这包括 两个方面:一是公民对于自己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私人事项和个人资料,有权 要求他人不打听、不搜集、不传播,也有权要求新闻媒介不报道、不评论以及不 非法获得.二是公民对于自己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私生活,有权要求他人不得 任意干扰,包括自己的身体不受搜查,自己的住宅和其他私生活区域不受侵入、 窥探,自己的通讯不受截听、窃取.

#谷袁屈#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
(18486981756): A 本题考查隐私.法律保护公民隐私,隐私指个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 秘密.隐私权指的是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故本题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