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中"刻唐贤诗赋于其上"中的诗赋,有哪些?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赋什么意思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有:

  1.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3. 《岳阳楼晚望》 崔珏
    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
    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
    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
    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

  4. 《岳阳楼》 刘长卿

    行尽清溪日已蹉,云容山影两嵯峨。
    楼前归客怨秋梦,湖上美人疑夜歌。
    独坐高高风势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片帆愁白波。

  5.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岳阳楼记》


简介: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淫雨 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贬谪流迁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惧怕人别人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晋太康元年(280)
二月 晋王×、唐彬定巴丘。《舆地广记》载:“晋太康元年,以吴巴丘邸阁置巴陵县”。
东晋
东晋义熙八年(412)
朱超石作《夜泊巴陵》诗,称:“古村空列树,荒戍久无楼”。
南朝
南朝宋元嘉三年(426)
中书侍郎、大诗人颜延之路经巴陵,作《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诗中有“清氛霁岳阳”之句,“岳阳”之名首次见于诗文。

宋元嘉十六年(439)
废建昌郡,置巴陵郡,扩建郡城。《隆庆岳州府志》载:“今岳州郡城始于宋元嘉十六年,因肃旧围增筑”,“内跨岗岭,滨阻三江,历代悉仍其旧”。

唐开元三年(716)
中书令张说出任岳州刺史,常与才士登岳阳楼,有诗百余篇列于楼壁。张说曾编有《岳阳集》。并于岳阳楼的北面百步修楼一座,后人称为“燕公楼”。
唐开元十三年(725)
大诗人李白出蜀,经巴渝,下三峡,游洞庭,首次到达岳阳。开元十五年(727)出游,又往来经过岳阳。开元二十七年(739)秋,李白与诗人王昌龄相会于岳阳。
唐天宝年间(742~755)
裴元赞整修岳州府城池。
唐乾元二年(759)
贾至被贬为岳州司马,在岳州三年,编有《巴陵诗集》。
唐大历三年(768)
冬 杜甫携全家从湖北江陵、公安流寓岳州,泊舟城下。769年春,再登岳阳楼。
唐永贞元年(805)
十月 韩愈赴江陵,途经岳州。
是时,刘禹锡也在岳州,登岳阳楼。
唐元和十四年(819)
春 白居易登岳阳楼。
唐广明元年(880)
十月 黄巢农民起义军攻克岳州
后梁
后梁开平二年(908)
六月 岳州为淮军所据。梁太祖朱温涸舟师围攻。淮军焚岳州城而逃。
北宋
北宋 乾德四年(966)
二月 岳州遭火灾。《宋史》载:“火起郡署廪库,延烧市肆民舍殆尽,官吏逾城仅免”。
北宋庆历四年(1044)
春 滕子京受谪,任岳州知军州事。滕子京将唐、宋名人诗赋七十八首榜于岳阳楼梁间。
北宋庆历五年(1045)
春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拟于楼临湖一带修筑偃虹堤。次年,欧阳修作《偃虹堤记》。
北宋庆历六年(1046)
六月十五日 滕子京寄书范仲淹,为岳阳楼求记。
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作《岳阳楼记》。
滕子京立“四绝碑”。
北宋庆历七年(1047)
滕子京迁任苏州。滕子京在岳期间,曾编刻《岳阳楼诗集》。
北宋元丰元年(1078)
十月 岳阳楼毁于火灾。
北宋元丰二年(1079)
春 岳州代理知州军郑民瞻重修岳阳楼。
元古八年(1085)
孟夏,米芾将范仲淹《岳阳楼记》写成条幅,馈赠索书者。
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
岳州知州军孙勰重修岳阳楼。
南宋
南宋建炎三年(1129)
正月 岳州大火。岳阳楼受损。
南宋绍兴八年(1138)
岳州知州军范×修整岳阳楼。
南宋淳熙五年(1178)
冬 陆游路经岳州,写有《登岳阳楼》等诗。
南宋庆元四年(1198)
重修岳阳楼
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
六月二十一日,二十三日,岳州连遭火灾,岳阳楼毁于火,不久被修复。
南宋淳祜十一年(1251)
重修岳阳楼。李曾伯作《重建岳阳楼记》。
元至元十四年(1277)
冬 杂剧家马致远游历岳阳,写成“神仙道化”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

元 至元年间(1264~1294)
岳州路达鲁花赤总管李应春在至元年间曾重修岳阳楼。
元元贞二年(1296)
巴陵郡文学掾陈公举类编《岳阳楼集》。
元至下七年(1347)
四月 夏永作《岳阳楼图》。

明洪武四年(1371)
增筑岳州府城。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
岳州卫指挥使音亮扩建府城。
明宣德年间至正统三年(1426~1438)
明威将军、岳州卫指挥佥事刘彦真整修岳阳楼。
明正统年间(1438~1449)
岳州知府易善编刻《岳阳楼诗集》。
明成化七年(1471)
十一月 岳州知府吴节重修岳阳楼,于次年五月落成。
明弘治元年(1488)
岳州知府李镜类编《岳阳楼诗集》。
明正德元年(1506)
岳州知府刘焕重刻“四绝碑”。
明嘉靖二年(1523)
岳州知府韩士英重修岳阳楼,编刻《岳阳楼诗集》。
徐文华作《岳阳楼诗集序》。
明嘉靖六年(1527)
五月 岳州霪雨,大水成灾。岳阳楼楼柱被雷击破。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
岳州知府陆×修整岳阳楼,校刻胥石泉《岳阳楼诗集》。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
岳州知府李临阳修整岳阳楼,作有《重修岳阳楼记》。
明隆庆元年(1567)
岳州知府李是渐缮修城垣,重修岳阳楼。
明万历元年(1573)
正月 钟崇文重刻胥文明《洞庭君山诗集》。
明万历十三年(1585)
八月 岳州知府梅淳编刻《岳阳记胜汇编》。
是年,五圻《三才图绘》称:“岳阳楼,其制三层,四面突轩,状如十字,面各二溜水。今制,架楼二层,高四丈五尺”。
明崇祯十二年(1639)
六月十三日,岳阳楼毁于火灾。
是年 岳州府推官陶宗孔重建岳阳楼,并于楼左侧建“仙梅堂”。

清顺治三年(1646)
九月 何腾蛟率南明二十万大军攻打岳州,被清军击败。岳阳楼毁于战乱。
清顺治六年(1649)
岳州知府汤调鼎修葺城池。
清顺台七年(1650)
岳州知府李若星重修岳阳楼。
清顺治十四年(1657)
春 石涛游岳州,作有《岳阳楼图》。
是年 岳阳楼毁于火灾。
清康熙二年(1663)
重建岳阳楼。
清康熙八年(1669)
巴陵知县李×修葺城池。《乾隆岳府志》载:“建立城楼,东曰迎晖,南曰迎薰,北曰迎恩,西仍岳阳楼”。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
春 岳州知府李遇时、巴陵知县赵士珩倡捐重建岳阳楼,并于楼左重建仙梅亭。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
岳州火灾,焚毁民劳,延烧岳阳楼。
清康熙四十年(1701)
岳州知府孙道林重修岳阳楼,沿未竣工,被洪水冲塌。
清乾隆五年(1740)
湖广总督班第拨舵杆洲岁修银六千余两,修缮岳州府城垣及岳阳楼。
冬 岳州知府田尔易、巴陵知县张世芳兴工重修岳阳楼及城垣,于次年落成。重建的岳阳楼其制三层,楼右侧建有宾馆。
清乾隆七年(1742)
岳州知府黄凝道修葺岳阳楼,捐建宾馆前厅。次年,请刑部沿书张照书范仲淹《岳阳楼记》,勒于楼屏。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
岳州知府兰第锡、巴陵知县熊懋奖请求修葺府城。经湖南巡抚梁国治、按察使敦福、布政使农起等先后具奏,共拨帑银六万九千八百二十两三钱三分,修葺府城垣及岳阳楼、文星阁。
清乾隆四十年(1775)
巴陵县知县熊懋奖承修岳阳楼,并于楼右侧建“望仙阁”,于楼左侧重建“仙梅亭”。
清嘉庆六年(1801)
夏 岳州知府杨廷柱劝捐重刊《岳阳楼记》,对楼进行小修。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
岳州知府翟声焕劝捐补葺岳阳楼。
清道光元年(1821)
翟声焕卸任后,新任知府志勤继续劝捐修整岳阳楼,并重修岳阳楼泊岸。
清道光九年(1829)
夏 岳州知府吕恩湛劝捐补葺岳阳楼、仙梅亭。
清道光十九年(1839)
十二月 岳州代理知府翟声诰集次修葺岳阳楼。并修建“斗姆阁”。
教谕王可权于仙梅亭在左新建“宸翰亭”,摹勒“印心石屋”字碑置于亭内。
清同治六年(1867)
曾国荃拨岳卡厘税重修岳阳楼。将“斗姆阁”改建为“三醉亭”。修复经亭,何绍基书“留仙亭”字匾,悬于亭额。
清同治十二年(1873)
岳州知府张德容劝捐整修岳阳楼基础,同时生建宸翰亭。
清光绪六年(1880)
岳州知府张德容重建岳阳楼,将楼址东移六丈多。同时,重建仙梅亭、三醉亭,加固湖边驳岸及城上雉堞。于正月动工,十二月竣工。费钱二万缗。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六月 黄遵宪赴湖南长宝盐法道任,路经岳州,登岳阳楼,作《上岳阳楼》诗。
清光绪三十四年至民国4年(1908~1915)
日本设于上海的日本东亚国文书院,先后遗派遣7批学员到岳州“考察”,登览岳阳楼,并将其情况记入其编写的《支那省别全志》。
清宣统三年(1911)
九月初三 湘鄂起义军进驻岳州,驻城清军投降,岳州和平光复。
甘兴典领兵七八百人占岳阳楼,以不纵火烧毁岳阳楼为条件,向岳州绅商居民要粮食、银洋。岳州镇守正、副司令官唐莽、宋式奔,与湖南都督府密商,智拿甘兴典,岳阳楼化险为夷。
[编辑本段]9.相关文学作品
《 岳阳楼记 》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 北宋
岳阳楼——课本插图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登岳阳楼》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岳阳楼晚望》 唐 崔珏
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
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
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
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
《岳阳楼》 刘长卿
行尽清溪日已蹉,云容山影两嵯峨。
楼前归客怨秋梦,湖上美人疑夜歌。
独坐高高风势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片帆愁白波。
《登岳阳楼》 陈与义 南宋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

  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6年),堪称”燕汗大手笔”的张说贬官岳阳后,寄情山水,常与文人迁客登楼赋诗,以后,还有李白、杜甫、李商隐、李群玉等大诗人接踵而来,写下了成百上千语工意新的名篇佳句,给岳阳楼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文化意蕴。
  岳阳楼不只建筑精巧,而且还是一个集对联、诗文及民间故事为一体的艺术世界。12块檀木板组成的木雕屏篆刻着《岳阳楼记》全文,各种对联悬于四壁,长的达100余字,短的只有8个字。
  岳阳楼保存的历代文物,当推诗仙李白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最为著名,其次要数清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雕屏。雕屏由12块巨大紫檀木拼成,文章、书法、刻工、木料全属珍品,人称“四绝”。此外,人们把范仲淹作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大书法家苏舜钦书写了《岳阳楼记》和邵竦篆刻并称为“天下四绝”,并树立了“四绝碑”至今保存完好。
  附近有二醇亭,相传八仙之一吕洞宾曾三度醉卧此间;仙梅亭,因挖出有枯梅花纹的石板相传为他迹而得名。在岳阳楼下的沙滩上,有三具枷锁形状的铁制物品,重达1500斤,也吸引不少游人观看。其用途为何,至今说法不一。
  三楼陈列着一代伟人毛泽东手书杜甫的《登岳阳楼》诗。各楼悬挂着原有的木刻匾对,并增刻了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楹联。其中一楼有一副长达102字的对联,上联为”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下联为”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而三楼一副短联,仅仅八个字:“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
  滕子京无愧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名臣,他认为“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当他重修岳阳楼后委人画了一幅《洞庭晚秋图》和一封求记书寄给当时的大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请他为楼作记。当时范仲淹正被贬到河南邓州戍边,见其书信后,欣然奋笔疾书,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全文369字,字字珠玑,文章情景交融,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气铿锵,真可谓匠心独远,堪称绝笔。尤其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体现了中华民族之伟大精神,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千古名言。自此《岳阳楼记》名传千古,岳阳楼也是名扬中外,以后历朝历代的诗人作家在此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文。如虞集、杨维桢,杨荃、李东阳、何景明、袁枚、姚鼐等都曾来引把酒临风,登楼吟咏。
  滕子京是很有才学的人,在楼落成之时,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词:“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59个字写景抒情,很有气势。
  8.岳阳楼大事记
  东汉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
  曹操南征荆州,以舟师追击刘备,至巴丘(今岳阳)。
  赤壁之战后,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巴丘为周瑜奉邑之地。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
  十二月 周瑜从京口 (今江苏镇江)返回江陵(今湖北江陵)。途中,病死于巴丘。孙权命鲁肃代替周瑜领兵。
  东汉建安二十年(215)
  孙权、刘备争夺荆州,孙权遣鲁肃以万人屯巴丘,防御关羽。
  吴嘉禾三年(234)
  八月 诸葛亮卒。孙权恐魏趁机南下,增派巴丘守兵万人。
  晋
  晋太康元年(280)
  二月 晋王×、唐彬定巴丘。《舆地广记》载:“晋太康元年,以吴巴丘邸阁置巴陵县”。
  东晋
  东晋义熙八年(412)
  朱超石作《夜泊巴陵》诗,称:“古村空列树,荒戍久无楼”。
  南朝
  南朝宋元嘉三年(426)
  中书侍郎、大诗人颜延之路经巴陵,作《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诗中有“清氛霁岳阳”之句,“岳阳”之名首次见于诗文。
  宋
  宋元嘉十六年(439)
  废建昌郡,置巴陵郡,扩建郡城。《隆庆岳州府志》载:“今岳州郡城始于宋元嘉十六年,因肃旧围增筑”,“内跨岗岭,滨阻三江,历代悉仍其旧”。
  唐
  唐开元三年(716)
  中书令张说出任岳州刺史,常与才士登岳阳楼,有诗百余篇列于楼壁。张说曾编有《岳阳集》。并于岳阳楼的北面百步修楼一座,后人称为“燕公楼”。
  唐开元十三年(725)
  大诗人李白出蜀,经巴渝,下三峡,游洞庭,首次到达岳阳。开元十五年(727)出游,又往来经过岳阳。开元二十七年(739)秋,李白与诗人王昌龄相会于岳阳。
  唐天宝年间(742~755)
  裴元赞整修岳州府城池。
  唐乾元二年(759)
  贾至被贬为岳州司马,在岳州三年,编有《巴陵诗集》。
  唐大历三年(768)
  冬 杜甫携全家从湖北江陵、公安流寓岳州,泊舟城下。769年春,再登岳阳楼。
  唐永贞元年(805)
  十月 韩愈赴江陵,途经岳州。
  是时,刘禹锡也在岳州,登岳阳楼。
  唐元和十四年(819)
  春 白居易登岳阳楼。
  唐广明元年(880)
  十月 黄巢农民起义军攻克岳州
  后梁
  后梁开平二年(908)
  六月 岳州为淮军所据。梁太祖朱温涸舟师围攻。淮军焚岳州城而逃。
  北宋
  北宋 乾德四年(966)
  二月 岳州遭火灾。《宋史》载:“火起郡署廪库,延烧市肆民舍殆尽,官吏逾城仅免”。
  北宋庆历四年(1044)
  春 滕子京受谪,任岳州知军州事。滕子京将唐、宋名人诗赋七十八首榜于岳阳楼梁间。
  北宋庆历五年(1045)
  春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拟于楼临湖一带修筑偃虹堤。次年,欧阳修作《偃虹堤记》。
  北宋庆历六年(1046)
  六月十五日 滕子京寄书范仲淹,为岳阳楼求记。
  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作《岳阳楼记》。
  滕子京立“四绝碑”。
  北宋庆历七年(1047)
  滕子京迁任苏州。滕子京在岳期间,曾编刻《岳阳楼诗集》。
  北宋元丰元年(1078)
  十月 岳阳楼毁于火灾。
  北宋元丰二年(1079)
  春 岳州代理知州军郑民瞻重修岳阳楼。
  元古八年(1085)
  孟夏,米芾将范仲淹《岳阳楼记》写成条幅,馈赠索书者。
  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
  岳州知州军孙勰重修岳阳楼。
  南宋
  南宋建炎三年(1129)
  正月 岳州大火。岳阳楼受损。
  南宋绍兴八年(1138)
  岳州知州军范×修整岳阳楼。
  南宋淳熙五年(1178)
  冬 陆游路经岳州,写有《登岳阳楼》等诗。
  南宋庆元四年(1198)
  重修岳阳楼
  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
  六月二十一日,二十三日,岳州连遭火灾,岳阳楼毁于火,不久被修复。
  南宋淳祜十一年(1251)
  重修岳阳楼。李曾伯作《重建岳阳楼记》。
  元至元十四年(1277)
  冬 杂剧家马致远游历岳阳,写成“神仙道化”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
  元
  元 至元年间(1264~1294)
  岳州路达鲁花赤总管李应春在至元年间曾重修岳阳楼。
  元元贞二年(1296)
  巴陵郡文学掾陈公举类编《岳阳楼集》。
  元至下七年(1347)
  四月 夏永作《岳阳楼图》。
  明
  明洪武四年(1371)
  增筑岳州府城。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
  岳州卫指挥使音亮扩建府城。
  明宣德年间至正统三年(1426~1438)
  明威将军、岳州卫指挥佥事刘彦真整修岳阳楼。
  明正统年间(1438~1449)
  岳州知府易善编刻《岳阳楼诗集》。
  明成化七年(1471)
  十一月 岳州知府吴节重修岳阳楼,于次年五月落成。
  明弘治元年(1488)
  岳州知府李镜类编《岳阳楼诗集》。
  明正德元年(1506)
  岳州知府刘焕重刻“四绝碑”。
  明嘉靖二年(1523)
  岳州知府韩士英重修岳阳楼,编刻《岳阳楼诗集》。
  徐文华作《岳阳楼诗集序》。
  明嘉靖六年(1527)
  五月 岳州霪雨,大水成灾。岳阳楼楼柱被雷击破。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
  岳州知府陆×修整岳阳楼,校刻胥石泉《岳阳楼诗集》。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
  岳州知府李临阳修整岳阳楼,作有《重修岳阳楼记》。
  明隆庆元年(1567)
  岳州知府李是渐缮修城垣,重修岳阳楼。
  明万历元年(1573)
  正月 钟崇文重刻胥文明《洞庭君山诗集》。
  明万历十三年(1585)
  八月 岳州知府梅淳编刻《岳阳记胜汇编》。
  是年,五圻《三才图绘》称:“岳阳楼,其制三层,四面突轩,状如十字,面各二溜水。今制,架楼二层,高四丈五尺”。
  明崇祯十二年(1639)
  六月十三日,岳阳楼毁于火灾。
  是年 岳州府推官陶宗孔重建岳阳楼,并于楼左侧建“仙梅堂”。
  清
  清顺治三年(1646)
  九月 何腾蛟率南明二十万大军攻打岳州,被清军击败。岳阳楼毁于战乱。
  清顺治六年(1649)
  岳州知府汤调鼎修葺城池。
  清顺台七年(1650)
  岳州知府李若星重修岳阳楼。
  清顺治十四年(1657)
  春 石涛游岳州,作有《岳阳楼图》。
  是年 岳阳楼毁于火灾。
  清康熙二年(1663)
  重建岳阳楼。
  清康熙八年(1669)
  巴陵知县李×修葺城池。《乾隆岳府志》载:“建立城楼,东曰迎晖,南曰迎薰,北曰迎恩,西仍岳阳楼”。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
  春 岳州知府李遇时、巴陵知县赵士珩倡捐重建岳阳楼,并于楼左重建仙梅亭。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
  岳州火灾,焚毁民劳,延烧岳阳楼。
  清康熙四十年(1701)
  岳州知府孙道林重修岳阳楼,沿未竣工,被洪水冲塌。
  清乾隆五年(1740)
  湖广总督班第拨舵杆洲岁修银六千余两,修缮岳州府城垣及岳阳楼。
  冬 岳州知府田尔易、巴陵知县张世芳兴工重修岳阳楼及城垣,于次年落成。重建的岳阳楼其制三层,楼右侧建有宾馆。
  清乾隆七年(1742)
  岳州知府黄凝道修葺岳阳楼,捐建宾馆前厅。次年,请刑部沿书张照书范仲淹《岳阳楼记》,勒于楼屏。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
  岳州知府兰第锡、巴陵知县熊懋奖请求修葺府城。经湖南巡抚梁国治、按察使敦福、布政使农起等先后具奏,共拨帑银六万九千八百二十两三钱三分,修葺府城垣及岳阳楼、文星阁。
  清乾隆四十年(1775)
  巴陵县知县熊懋奖承修岳阳楼,并于楼右侧建“望仙阁”,于楼左侧重建“仙梅亭”。
  清嘉庆六年(1801)
  夏 岳州知府杨廷柱劝捐重刊《岳阳楼记》,对楼进行小修。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
  岳州知府翟声焕劝捐补葺岳阳楼。
  清道光元年(1821)
  翟声焕卸任后,新任知府志勤继续劝捐修整岳阳楼,并重修岳阳楼泊岸。
  清道光九年(1829)
  夏 岳州知府吕恩湛劝捐补葺岳阳楼、仙梅亭。
  清道光十九年(1839)
  十二月 岳州代理知府翟声诰集次修葺岳阳楼。并修建“斗姆阁”。
  教谕王可权于仙梅亭在左新建“宸翰亭”,摹勒“印心石屋”字碑置于亭内。
  清同治六年(1867)
  曾国荃拨岳卡厘税重修岳阳楼。将“斗姆阁”改建为“三醉亭”。修复经亭,何绍基书“留仙亭”字匾,悬于亭额。
  清同治十二年(1873)
  岳州知府张德容劝捐整修岳阳楼基础,同时生建宸翰亭。
  清光绪六年(1880)
  岳州知府张德容重建岳阳楼,将楼址东移六丈多。同时,重建仙梅亭、三醉亭,加固湖边驳岸及城上雉堞。于正月动工,十二月竣工。费钱二万缗。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
  六月 黄遵宪赴湖南长宝盐法道任,路经岳州,登岳阳楼,作《上岳阳楼》诗。
  清光绪三十四年至民国4年(1908~1915)
  日本设于上海的日本东亚国文书院,先后遗派遣7批学员到岳州“考察”,登览岳阳楼,并将其情况记入其编写的《支那省别全志》。
  清宣统三年(1911)
  九月初三 湘鄂起义军进驻岳州,驻城清军投降,岳州和平光复。
  甘兴典领兵七八百人占岳阳楼,以不纵火烧毁岳阳楼为条件,向岳州绅商居民要粮食、银洋。岳州镇守正、副司令官唐莽、宋式奔,与湖南都督府密商,智拿甘兴典,岳阳楼化险为夷。
  [编辑本段]9.相关文学作品
  《 岳阳楼记 》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 北宋
  岳阳楼——课本插图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登岳阳楼》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岳阳楼晚望》 唐 崔珏
  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
  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
  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
  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
  《岳阳楼》 刘长卿
  行尽清溪日已蹉,云容山影两嵯峨。
  楼前归客怨秋梦,湖上美人疑夜歌。
  独坐高高风势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片帆愁白波。
  《登岳阳楼》 陈与义 南宋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http://baike.baidu.com/view/6358.htm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是什么句式~

这是状语后置句式。正常句式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
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原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译文: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扩展资料:
《岳阳楼记》赏析: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岳阳楼记》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按照宋代人的习惯,写“记”以及散文一类的文章,本人并不一定要身在其地,主要是通过这种文章记录事情、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古时,邀人作记通常要附带一份所记之物的样本,也就是画卷或相关文献之类的资料,以供作记之人参考。
滕子京虽然被贬岳州,但他在任期间,做了三件政绩工程,希望能够取得朝廷的谅解。重修岳阳楼便是其中之一,完成于庆历五年(1045)。
滕子京为了提高其政绩工程的知名度,赠给范仲淹《洞庭晚秋图》,并向他求作两记,一则就是《岳阳楼记》,另一则是《偃虹堤记》。
《岳阳楼记》所述内容有实物可查,然而《偃虹堤记》则无迹可寻。但是在《偃虹堤记》中,范仲淹也同样将偃虹堤描写得具体翔实,相较岳阳楼毫不逊色。因而,便引发了少数学者关于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是否去过岳阳楼的争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阳楼记

这里的“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抒情说理的篇幅。整句意思: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出自:北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原文选段: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释义: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扩展资料
“赋”的其它意思:
1、(上对下)交给:赋予。
2、旧时指农业税:赋税。
3、征收(赋税):赋以重税。
4、做(诗、词):赋诗一首。
作品影响:
这篇文章影响力洞穿史册,成为延绵千年的治国理念之一,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有“居官警语”云:“善为治者,贵运轶民之隐,达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上下之交”而不“隔阂”,其核心就是个“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关键所在。
主题思想:
这篇文章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
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祁钧萍# 岳阳楼记 断句“/”给下列句子划节奏: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是进亦忧,退亦忧.3、前人之述备矣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属予作... - 作业帮
(15097647088):[答案]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是/进亦忧,退亦忧.3、前人之述/备矣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属予/作文以记之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祁钧萍#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其的用法 -
(15097647088): 参考答案:“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的“其”的用法为指示代词“它(指岳阳楼)”.原文: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嘱(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翻译:刻唐代和现代(宋)名人的诗词文章在岳阳楼的上面,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请采纳,谢谢支持!

#祁钧萍# 为什么在《岳阳楼记》中要“刻唐贤诗人”的诗词歌赋而不刻其他朝代的诗词? -
(15097647088):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作者你打错了,唐贤今人,当时是宋朝,今人即是宋人,唐宋并不特指唐宋,而是指各朝各代.

#祁钧萍#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 -
(15097647088):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shāng...

#祁钧萍# 岳阳楼记 范仲淹 - 作业帮
(15097647088):[答案] 范仲淹《岳阳楼记》 范仲淹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祁钧萍# 岳阳楼记中,“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哪一句照应 -
(15097647088):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与上文第一段的“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相对应.即: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没有意思.范仲淹就是采取了换一个新的角度,找...

#祁钧萍# 岳阳楼记原文 -
(15097647088):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

#祁钧萍# 岳阳楼记原文 -
(15097647088):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

#祁钧萍# 范仲淹岳阳楼记经典名句 -
(15097647088):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

#祁钧萍# 宋范仲庵《岳阳楼记》全文 -
(15097647088):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