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为什么拒绝美国救济粮 朱自清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故事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取“美援”平价面粉,因为正值民族危难之时,坚持中华儿女的民族气节。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毛泽东

事件背景:

抗战结束后,在美国的支持下,国民党当局不顾人民的反战呼声,悍然挑起内战,使中国人民再次饱受战争所带来的饥苦。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一方面带着“洋面粉”一类的救济物来到中国,实施所谓“援华法案”;另一方面,却又对侵略蹂躏中国达14年之久的日本实行扶持计划,企图复活日本的侵略势力。

1948年5月22日,上海大、中学生15000余人集会抗议美国扶植日本,掀起反美扶日运动。6月18日,北平各大学教授数百人发表宣言,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和拒绝领取“美援”面粉。朱自清虽然身患重病,生活拮据,但他还是在宣言上签了名。

朱自清1947至1948年间的日记,其中用英文记述了签名当天的情形:“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此虽只为精神上之抗议,但决不应逃避个人责任。”朱自清言出即行,签名后便让家人把领取救济粮的“配给证”退回。

扩展资料

朱自清人物影响

朱自清的作品《比兴》篇对“比”和“兴”的涵义,尤其“兴”的内涵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推理与探寻,并得出了鲜明的结论,指出“兴”为发端和譬喻。朱自清的研究成果对“兴”的研究规划了研究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后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缤密的艺术风格。

秦淮河的灯月交辉,画舫凌波,与游览者的快意、渴慕之情相谐调,而山歌妓卖唱引起的怅惘、矛盾、幻灭等情思,意使“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

写景则融情于景,叙事则化意入事,这正是朱自清散文的动人之所在。他在深厚的古典文学的基础上融合中西方文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自清日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自清



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取“美援”平价面粉,因为正值民族危难之时,坚持中华儿女的民族气节。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毛泽东

事件背景:

抗战结束后,在美国的支持下,国民党当局不顾人民的反战呼声,悍然挑起内战,使中国人民再次饱受战争所带来的饥苦。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一方面带着“洋面粉”一类的救济物来到中国,实施所谓“援华法案”;另一方面,却又对侵略蹂躏中国达14年之久的日本实行扶持计划,企图复活日本的侵略势力。

1948年5月22日,上海大、中学生15000余人集会抗议美国扶植日本,掀起反美扶日运动。6月18日,北平各大学教授数百人发表宣言,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和拒绝领取“美援”面粉。朱自清虽然身患重病,生活拮据,但他还是在宣言上签了名。

朱自清1947至1948年间的日记,其中用英文记述了签名当天的情形:“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此虽只为精神上之抗议,但决不应逃避个人责任。”朱自清言出即行,签名后便让家人把领取救济粮的“配给证”退回。

扩展资料:

朱自清的人物简介:

1898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六岁随家人迁居扬州。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他自幼继承父辈的家学渊源,受到士大夫家庭的影响,逐渐养成“整饬而温和、庄重而矜持”的文人气质。 

1912年进入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学习。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升入本科哲学系。在北大期间,朱自清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嗣后又参加北大学生为传播新思想而组织的平民教育讲演团。并与武仲谦结婚。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为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之一,他以清新明快的诗作,在诗坛上显出自己的特色。1919年2月出版他的处女作诗集《睡吧,小小的人》。

1920年修完课程,北京大学哲学系提前毕业。毕业后,先在杭州第一师范,后回到母校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教授国文、哲学,并任教学主任。继续参加新文学运动,成为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会员。

1921年参加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

1922年,他只身一人来到浙江台州第六师范学校任教,与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自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自清日记



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取“美援”平价面粉,因为正值民族危难之时,坚持中华儿女的民族气节。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毛泽东

事件背景:

抗战结束后,在美国的支持下,国民党当局不顾人民的反战呼声,悍然挑起内战,使中国人民再次饱受战争所带来的饥苦。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一方面带着“洋面粉”一类的救济物来到中国,实施所谓“援华法案”;另一方面,却又对侵略蹂躏中国达14年之久的日本实行扶持计划,企图复活日本的侵略势力。

1948年5月22日,上海大、中学生15000余人集会抗议美国扶植日本,掀起反美扶日运动。6月18日,北平各大学教授数百人发表宣言,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和拒绝领取“美援”面粉。朱自清虽然身患重病,生活拮据,但他还是在宣言上签了名。

朱自清1947至1948年间的日记,其中用英文记述了签名当天的情形:“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此虽只为精神上之抗议,但决不应逃避个人责任。”朱自清言出即行,签名后便让家人把领取救济粮的“配给证”退回。

扩展资料:

朱自清代表作品:《雪朝》、《毁灭》、《踪迹》集、《背影》、《春》、《匆匆》、《伦敦杂记》等。

朱自清姓名典故:

“自清”典出《楚辞 ·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朱自清选“自清”作为自己的名字,其意是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

同时还取字“佩弦”。“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弦以自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自清日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自清



因为他不饿

美国那时候是帮国民党的

关于朱自清 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故事~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定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造成威胁。当时社会上物价飞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人民对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为了支持蒋介石,就运来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谢”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学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因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关于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这件事情,要从抗日战争胜利后说起。虽说日军当时已经全部撤离了,但是国内很多饱受战争摧残的地方还处于慢慢恢复的状态,不少人的生活都过得比较艰难。美国政府援助了一些面粉很其他生活用品过来,但是美国政府扶日政策以及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一些行为,让不少文人都觉得备受侮辱。

有不少文人为了展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直接拒绝美国的一切施舍物资,并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朱自清此时因为长期的饮食不规律换上了严重的胃病,特别是在粮食严重短缺的情况下直接加重了他的病情。他明知道自己签下名字后会面临着生命危险,却依然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很多人都觉想要,他这样的状况即便签下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人会说他。

让人感到比较惋惜的是,朱自清最后还是因为严重的胃溃疡导致的胃穿孔去世,很多人都知道这是饿出来的结果。即便是在自己去世之前,朱自清依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到死都保留着爱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情操。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就是他当时最真实的写照。

朱自清生于书香门第,六岁就跟随父母迁居扬州。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在北大读书期间还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是一个热血爱国青年,同时还是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之一。他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提前毕业后并没有留在北京,反而选择回到自己念书的母校教书并担任教学主任。虽说拿的工资不高,但是基本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后来才跑到清华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开始从事文学研究。在全国掀起出国留学寻找救国之路的浪潮时跟进大家的步伐,留学去了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等到学成归来后,受邀到清华大学担任中国文学系主任,继续开始自己教书育人的工作。抗日战争时期朱自清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因为长时间的饮食不规律落下了严重的胃病,这才有了后来因为严重的胃溃疡导致的胃穿孔不幸去世的事情。


#慕蔡婷# 朱自清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故事 -
(19835553638): 朱自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了自己的名字.8月初,朱自清病情加重,入院治疗无效,12日逝世.那时他年仅50岁.死前,还嘱咐家人不要购买美援面粉.

#慕蔡婷# 朱自清的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 - 美国的救济粮故事简单概括?
(19835553638): 故事概括如下: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同年6月,北平学生掀起了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的运动.恰逢此时,朱自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

#慕蔡婷# 《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这篇文章表达了朱自清那些品质? - 作业帮
(19835553638):[答案] 一生自我检束,能够始终维持一个“清”字 他多情而宽厚,律己严、待人厚都超过常格 非常严格自己的儿女,坚决不需要“帝国主义者”的帮助~!

#慕蔡婷#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充分印证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跪求、、、、、、、、、、、、、、、、、... - 作业帮
(19835553638):[答案]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慕蔡婷#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怎么回事??还有朱自清不吃美国救济粮是怎么?
(19835553638): 陶渊明是晋朝人,晋人有向往世外生活,不与当朝权贵合流的清高风尚,况且陶渊明本身是个道教徒不愿意出仕.当时朝廷每越发给官员5斗米做为薪俸,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这么来的.朱自清的情况与陶渊明有些不同,朱自清所在的蒋介石时期经济衰败,很多人甚至温饱成了问题,美国为了让中国成为它的从属,在这个危难的时候向施舍乞丐一样给知识分子们配给粮食,他的粮食岂是白吃的,吃的东西就要向着他说话,做个卖国的哈巴狗儿,朱自清为保持民族气节饥饿至死.总体将,陶渊明是个遁世的自了汉,朱自清是报国无门的进步知识分子.

#慕蔡婷# 有着像竹子一般高尚品质的人. -
(19835553638): 只是用竹子来比喻人的高尚品质.竹子节节高.寓意人不断在进步.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