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册教案全集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3
  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 下册册教案全集,仅供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册教案全集(一)
  伤仲永

  一、所在第一单元

  二、授课学时2课时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3、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

  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难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四、教学手段与 方法 :讲读法

  五、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解决生字词

  六、教学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册教案全集(二)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 名言 ,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 教育 ,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一: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

  2、检查预习二: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指正。学生齐声朗读。

  可能出现的 句子 停顿[根据需要投影]:

  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传/一乡秀才/观之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余闻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请一位朗读比较好的学生范读一遍课文,教师随时指正。

  全班齐读全文。

  三、作者作品简介

  问:这是王安石的作品。哪位同学了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来给大家谈谈?

  (学生讲述)

  [投影]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 散文 家之一。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四、题解

  本文是一篇 随笔 。

  [投影]: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问:谁能 说说 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明确:哀伤,叹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五、自读课文,掌握大意

  问: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由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一)、学生自由诵读。

  (二)、学生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

  教师补充课文注释[幻灯投影]

  (1)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1、“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2)理解几个词语

  1、“养父母”养:赡养。 2、“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全乡。

  3、“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 4、邑人:同县的人

  5、“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6、“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

  7、“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众:普通。

  8、“如此之贤也”贤:(有)才能。

  9、“且为众人”且:尚且。 10、“固众人”固:本来。

  (3)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三)检测自读效果。四个大组口答竞赛。(要求学生合上书本)

  [投影](1)朗读下列句子,要求读准句中的停顿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父异焉 5、环谒于邑人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6、泯然众人矣

  3、稍稍宾客其父 7、贤于材人远矣

  4、或以钱币乞之 8、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四)翻译课文。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词义正确

  (五)初步感知课文:掌握了 文章 大意之后,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哀叹”仲永了吗?(学生回答)

  六、全班再一次诵读课文

  七、教师小结

  本文记叙了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 故事 ,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样的观点呢?我们又能得到那些启示呢?下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

  八、作业

  1、抄写文下注释一遍

  2、熟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册教案全集(三)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投影]

  1、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

  4、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明确:

  1、“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 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

  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

  3、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 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4、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

  二、揣摩语言

  [讲述]文言文一般都很简洁,本文语言尤为精练。文章前两段叙述方仲永由“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到“泯然众人”的过程及原因,仅用了158个字,没有一句废话,每一句甚至每个字都有其丰富的表现力。

  [例]

  1、“世隶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2、“啼”:一个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 儿童 情态。

  学生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明确:

  1、“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奇之”“宾客其父”“乞之”:三言两语就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

  4、“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也点明了仲永终未成大器的原因。

  5、第二段叙事: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6、结尾议论:言简意深,说理严谨。

  (以上,由教师摘要启发讲解。)

  三、质疑探究

  [投影]

  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

  明确:方仲永才能出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理由略;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四、体验与 反思

  [投影]

  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五、教师小结

  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由此看来,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老师赠送你们一条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们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六、作业

  1、完成文后练习三

  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 名言警句 5条

  板书设计 :

  伤仲永

  叙述经历:天资聪慧 忽啼求 即书诗立就(利环谒不使学)

  才能衰退:不能称

  才能丧尽:泯然众

~


#陶娜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1课伟大的悲剧人物特点 -
(18325274340): 诚信,有绅士风度,勇于言败,坚毅,执着,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团队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无私的爱.

#陶娜翁# 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一单元的对比课文有哪些? - 作业帮
(18325274340):[答案] 第一单元 1,藤野先生,2我的母亲,3我的一本书.4列夫-托尔斯太5再塑生命. 第二单元 1雪,2雷电颂,3短文两篇,《日》《月》4海燕,5组歌,《浪之歌》《雨之歌》, 第三单元 1敬畏自然,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3旅鼠之迷

#陶娜翁# 新目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导语是什么?
(18325274340): 慷慨陈词的政治家,决胜千里的军事家,畅谈人生的文学家……

#陶娜翁#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特色 - 作业帮
(18325274340):[答案] 本单元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社戏》中讲的是乡村戏剧;《安塞腰鼓》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竹影》写了童年时期一个有趣的游戏,有两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艺术与游戏的关系;家长对孩子游戏的...

#陶娜翁#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后生字词及注音只要课后读一读,写一写里的字词.每一个字都要注音.奖的值有点少,已经是全部了, - 作业帮
(18325274340):[答案] . 人教版语文七-九年级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归纳(七年级下册)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攒(cuǎn):凑在一块儿. 拗(ǎo):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 确(què)凿(záo):确实. 菜(cài)畦(qí):菜地.畦,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

#陶娜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起册重点课文 - 作业帮
(18325274340):[答案] 第一课《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写景物的和第七段雪地捕鸟的内容 7课:《最后一课》结束的那一部分 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三自然段闻一多先生做学者的那部分 16课:《社戏》月夜行船、月下归航 最...

#陶娜翁# 急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案 - 作业帮
(18325274340):[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套新教案合集,共67页,这里只能复制一小部分,详细的请到我们网站下载 1.在山的那边 学习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掌握自主、合作、...

#陶娜翁# 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6、7、8、9课课后生字词《黄河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河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 - 作业帮
(18325274340):[答案] 第6课:巅 澎湃 狂澜 屏障 哺育 九曲连环 第7课:郝 叟 哽 懊悔 祈祷 第8课:逼狭 崎岖 阻抑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第9课:炽痛 嗥(hao二声调)鸣 斑斓 谰(lan二声调)语 怪诞 亘(gen四声调)古 默契 蚱蜢 污秽

#陶娜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4课真正的英雄的悼词怎么写?
(18325274340): 西方的:今天,我们聚在这里,为我们所有人的英雄举办这场葬礼.我们也许和他接触不多,但这毫不妨碍我们认同他的品格.他单纯而正直,他勇敢而坚定,虽然亲族所剩无几,他仍没有放弃自己的传统与信仰.我无需在此论证他的光荣,因为他本身的行动,已经使我们重新认识了勇敢和英雄气概的定义.愿他今天自由地奔跑于喜悦之野,不论在任何的宇宙任何的次元,都继续作一个伟大的战士.安息吧,我们的英雄,我们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