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中贝氏体组织有哪几种主要形态,其特征及各自形成条件 贝氏体类型组织有哪几种?它们在形成条件、组织形态和性能方面有...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28
  答:钢中主要的贝氏体组织有无碳化物贝氏体、上贝氏体、下贝氏体、粒状贝氏体等。
  其中无碳化物贝氏体板条铁素体束及未转变的奥氏体组成,在铁素体之间为富碳的奥氏体,铁素体与奥氏体内均无碳化物析出,故称为无碳化物贝氏体,是贝氏体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一种单相组织,由大致平行的铁素体板条组成。铁素体板条自奥氏体晶界处形成,成束地向一侧晶粒内长大,铁素体板条较宽,板条之间的距离也较大。
  上贝氏体是一种两相组织,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成束大致平行的铁素体板条自奥氏体晶界向一侧或两侧奥氏体晶内长入。渗碳体,有时还有残余奥氏体,分布于铁素体板之间,整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羽毛状,故可称上贝氏体为羽毛状贝氏体。
  下贝氏体也是一种两相组织,是由铁素体和碳化物组成。但铁素体的形态及碳化物的分布均不同于上贝氏体。下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态与马氏体很相似�亦与奥氏体碳含量有关。含碳量低时呈板条状,含碳量高时呈透镜片状�碳含量中等时两种形态兼有。形核部位大多在奥氏体晶界上,也有相当数量位于奥氏体晶内。碳化物为渗碳体或ε- 碳化物,碳化物呈极细的片状或颗粒状,排列成行,约以55~60°的角度与下贝氏体的长轴相交,并且仅分布在铁素体的内部。粒状贝氏体块状铁素体基体和富碳奥氏体区所组成。由于基中的富碳奥氏体区一般呈颗粒状,因而得名。实际上富碳奥氏体区一般呈小岛状、小河状等,形状是很不规则,在铁素体基体呈不连续平行分布。

珠光体类型组织有哪几种?它们在形成条件、组织形态和性能方面有何特点?~

(1)两种。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
(2)上贝氏体的形成温度在600~350℃。在显微镜下呈羽毛状,它是由许多互相平行的过饱和铁素体片和分布在片间的断续细小的渗碳体组成的混合物。其硬度较高,可达HRC40~45,但由于其铁素体片较粗,因此塑性和韧性较差。下贝氏体的形成温度在350℃~Ms,下贝氏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呈黑色针叶状,在电镜下观察是由针叶状的铁素体和分布在其上的极为细小的渗碳体粒子组成的。下贝氏体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塑性、高韧性,即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史勤物# 什么是下贝氏体?什么是托氏体? -
(17370558708): 当过冷奥氏体的温度下降到350摄氏度至230摄氏度范围时,所形成的产物叫下贝氏体.在720摄氏度-550摄氏度范围内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奥氏体分解为层片状的珠光题组织,按其层间距的大小可分为珠光体,索氏体和托氏体(细珠光体)3种.....找本金属工艺学看看就明白的啦.

#史勤物# 铁碳合金介绍下什么是马氏体和贝氏体
(17370558708): 马氏体(martensite)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 马氏体最初是在钢(中、高碳钢)中发现的: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形成奥氏体)后经迅速冷却(淬火),得到的能使钢变硬、增强的一种淬火组织. 30年代初美国人E.C.Bain等发现低...

#史勤物# 金属材料:金相分析中的马氏体.贝氏体.魏氏体组织是怎样区分的? -
(17370558708): 直观的区分当然是利用金相显微镜来观察了. 理论上来说,马氏体是通过钢进行淬火而直接形成的,含碳量越低,所需的过冷度就越大.所以当含碳量低到一定程度后,就不能够形成马氏体了.马氏体的正常显微状态是呈针状的.马氏体的特点是硬度高,韧性差.它也是钢材淬火后的基本组织,通过对马氏体进行回火,可得到其他不同的金相组织.所以马氏体在热处理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章. 贝氏体是在对钢材进行等温淬火后得到的,由于贝氏体的获得过程中避开了马氏体的转变点,所以它不是通过对马氏体的回火而得到的.贝氏体分为上下贝氏体两种,它们是渗碳体和珠光体的混合物,显微状态呈羽毛状或针状.它的特点是比马氏体的硬度较抵,但具有很好的韧性和耐磨性,运用在非常重要的场合中.

#史勤物# 马氏体,贝氏体,珠光体的异同点 -
(17370558708): 马氏体(M):指碳在α- 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当含碳量大于 1.0% 时,断面呈针状,称为针头马氏体,其特点是硬度高而脆性大.当含碳量小于 0.2% 时,其形状为一束束相互平行的细条,称为板条马氏体,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较好的塑性.当...

#史勤物# 低碳粒状贝氏体钢有什么特点?
(17370558708): 1) 在相同的化学成分条件下,低碳粒状贝氏体钢比铁素体-珠光体钢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冲击轫性. 2) 对于粒状贝氏体组织,其强化方式不仅是细晶强化和位错强化,弥散强化也是其中的强化方式之一. 3) 细晶强化既可以增加钢的强度又可以提高钢的韧塑性,而通过低碳粒状贝氏体的相变强化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