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剪梅》全诗是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李清照 赏析~

这首词是写闺情的。这首词笔调清新,风格细腻,耐人寻味。
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红藕香残”是以点代面的写法,因为荷花既已凋谢,其它草之花就更难见到了,这就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再深一层说,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独寂寞。
“玉簟秋”,也不止是说天气变凉,跟她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也是表现她的孤独感的。于是她想到了一个排遣寂寞的方法:“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这个“独”字用的很妙,这是背面敷粉的写法,其正面意思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同去划船该多么快乐啊。
正因为如此,她人在船上,心里却仍然想着丈夫,想到丈夫的信该到家了,甚至猜到信中会告诉她归来的日期,这又给予她很大的安慰。这样一想,她仿佛觉得自己身处西楼上,望着天上的月儿,在计算着丈夫离家的日子。
忽然间,女词人又回到现实中来,“花自飘零水自流”,这是写她在舟中所见。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词中“自”字也很妙,女词人移情于物又转过来借物抒情而炼字,正如屈原所说“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达了韶光易逝的感慨。由此再转入直白:“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是把夫妻双方合在一起写,表明女词人也很理解丈夫此刻的心情,是女性的细腻处。
但这不过是 一种铺垫,词的主旨其实落在最后两句 上:“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其深可见。这是女词人特有的深婉细腻的风格的具体表现。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两句表现了李清照特有的语言风格;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眉头”是人的感情外露的地方,别人看得见的,而藏在“心头“的感情别人却看不见。按常理来说,愁锁眉间和愁情在心是完全一致的,唯其在心,发而为形,才有愁锁眉间之态。
全文内容:一剪梅
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白话翻译: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而后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多首词篇,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本人很喜欢李清照的词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另外如梦令也是大爱呢~~
这里有一篇写清照的文章 觉得很赞~~ 分享一下


字寄李清照

翻开厚重的历史,踏入两宋滚滚的狼烟,风雨中那个被急遽的车
轮和马啼践踏得支离破碎的宋王朝,是谁的身影在牵动着我的目光。


  一梦千年的情节里,频频回首的是嗅青梅的女子,罗衣淡淡而来
,再截一枝暗香疏影,沾一滴绿肥红瘦,书那宋朝华美锦缎上清韵悠
悠的一笔。

  一段长长的距离,沉沉的是把酒待月的孤独,你怀抱着三两枝慵
倦的菊花,独立于帘卷西风的廊下,你随手从书页间斟杯清酒,万千
的心思,合一曲琵琶拨弄,在墨香古卷的文字中翩然起舞。

  一念间花落了,清愁薄绪,填满夜的每个空隙。声声慢,声声慢
,载不动一地相思两处愁的舴艋小舟,至今仍搁浅在那个蘼丽朝代的
的藕花深处。

  云烟漫漫,翠华摇摇,你细碎的莲步,走过脂冷与烟翠的山河,
曾经执杯的纤手提笔运墨,你素腕轻落,一笔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句在
人杰与鬼雄间横亘而出。

  尘世如烟,转瞬千年,当山光已残,水色阑珊时,你幽怨的身影
仍停留在泛黄的文字间,你看见了吗,一千年的风雨末曾停歇,一千
年的黄花依旧消瘦,一千年你心碎的叹息,依然置于我的案头,我似
乎看见了,你辛酸的泪,穿越繁密的历史中,于无声无息处坠落。

  清照,风姿绰约的李清照,多愁善感的李清照,词绝天下的李清
照,你是一首婉约的古琵琶曲,你是一阕清丽的长短句,你是一道花
开千年不谢的风景,而我,只是身着素衣的女子,守着你曾经的青灯
古卷,在梧桐雨落的季节,等你乘一叶兰舟,从藕花深处涉来,陪我
同看那碧水云天,残月如钩


#彭竹狠# 李清照《一剪梅》此诗的全意是?
(18746273012):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彭竹狠# 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 )秋 -
(18746273012):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一剪梅 内容: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 “簟”是指席子,古人有的人家用竹子编成席子,也有的人家用稻草编制而成,故也作“蕈”.

#彭竹狠# 一剪梅 李清照 急 -
(18746273012): 舟是船的意思.因而兰舟指的就是小船的意思.木兰树因为材质坚硬而又有香味,所以一直是制作舟船的理想材料,而木兰舟、兰舟也成了诗家对舟的美称.如 《述异记》:"浔阳江中,多木兰树......鲁班刻木兰为舟.”

#彭竹狠# 李清照的一剪梅 -
(18746273012):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

#彭竹狠# 《一剪梅》着诗的内容 -
(18746273012): 【赏析二】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

#彭竹狠# 谁知道《一剪梅》这首古诗的诗句
(18746273012):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彭竹狠# 如何赏析李清照的?如何赏析李清照的 - 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
(18746273012):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之作,也是李清照词中为词评家们评论最多、误解也最多者之一".比如: 此是清照名篇,前人评论颇多,以为其离情欲泪”,“香弱脆溜,自是正宗”...

#彭竹狠# 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整首诗是什么?怎么解答?谢谢! -
(18746273012): 李清照的《一剪梅》,整首词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彭竹狠# 《一剪梅》,梅为什么要论剪的?请从介词,词源方面来解释难道是因为那个梅花是从梅树上 剪 下来的,所以一枝梅花也叫做一剪梅?有真正知道的么? - 作业帮
(18746273012):[答案] 下面转的是一位强人的答案,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多的答案,可以去一下网址看看.全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一剪梅 此调从周邦彦词“一剪梅花万样娇”得名.宋人称一枝为一剪.又韩淲有“一朵梅花百和香”,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有“红藕香残玉...

#彭竹狠# 李清照的《一剪梅》什么意思?红藕香残玉簟秋
(18746273012): “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句:“红藕香残”是以点代面的写法,因为荷花既已凋谢,其...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两句表现了李清照特有的语言风格;用平常的字眼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