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月满西楼全诗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李清照月满西楼全诗如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宋代〕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全词格调清新,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出处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重点词句注释

⑴一剪梅,双调小令,六十字,有前后阕句句用叶韵者,而李清照此词上下片各三平韵,应为其变体。每句并用平收,声情低抑。此调因李清照这首词而又名“玉簟秋”。

⑵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⑶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⑷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⑸雁字:雁群飞时,列“一”字或“人”字形,故云。

通俗易懂的白话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赵明诚出门游学之时。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词意画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宋代〕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 …… …… …… …… …… ……

【译文】:

粉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飘零着,水独自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 …… …… …… …… …… …… ……

【注释】:

一剪梅,词牌名,又名“一枝花”“腊前梅”“腊梅香”“腊梅春”“玉簟秋”“醉中”等。以周邦彦《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另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五平韵;双调五十九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等变体。

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这里指小船。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 …… …… …… …… …… …… ……

【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而现代词学家王仲闻编著的《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提出了不同意见:“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而李清照之父称为李翁,一似不知其名者,尤见芜陋。《琅嬛记》乃伪书,不足据。”

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后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多首词篇,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 …… …… …… …… …… …… ……

【赏析】: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 …… …… …… …… …… …… ……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月满西楼全诗: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一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朝李清照的诗作。
全文如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冉省姜# 一 剪 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 -
(19116818229): 1.B 2.对比突出,“眉头”与“心头”相对,“才下”与“却上”相对,突出了这种感情“潜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之大和程度之深.绘形绘神,“眉头”重在写外形的相思苦,“心头”重在写内心的相思苦;“才下”重在写压抑相思,“却上”重在写无法压制的苦痛.(意对即可) 3.与《醉花阴》接近,都是词人早期作品,表现的是秋天思念夫君之情.譬如在前者是盼“锦书”来,“锦书”特指夫妻、情侣间的书信;后者是在“佳节又重阳”之时,更盼夫君归来团聚,不至则感觉“半夜凉初透”,不仅凉意袭人,更有孤独凄凉之意.(意对即可) 4.D

#冉省姜# 月满西楼这首词谁写的? -
(19116818229): 是李清照 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冉省姜# 月满西楼是谁的诗词? -
(19116818229):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词牌名.因北宋周邦彦起...

#冉省姜# 月满西楼这首词谁写的?
(19116818229): 是李清照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冉省姜# 词.月满西楼
(19116818229): 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冉省姜# 月满西楼诗词意境 -
(19116818229): 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原词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本篇抒写的是普通的秋...

#冉省姜# 云中谁寄锦书来,燕子回时,月满西楼是什么意思? -
(19116818229):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女词人独坐舟中,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捎回夫君的书信.而“月满西楼”,则当理解为他日夫妻相聚之时,临窗望月,共话彼此相思之情.此句颇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诗句的意境.另外,“月满”也蕴含夫妻团圆之意.这三句,女词人的思维与想象大大超越现实,与首句恰形成鲜明对照.表明了词人的相思之深.

#冉省姜# 李清照的那句月满西楼是何意?其中这西楼是指什么啊?
(19116818229): 月满西楼,意思是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在这夜景里,即使收到情书,无疑是高兴的.但光是这样理解,还不可能发掘“月满西楼”句的真正含义.雁传书信,固可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月满西楼”句和白居易《长相思》的“月明人倚楼”含义相似,都是写月夜思妇凭栏望远的.但李作较之白作似乎进了一步,关键在于“西”字,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由于李清照既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会思念着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顺此思路开展了.

#冉省姜# 请问月满西楼是谁写的?
(19116818229): 李清照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却上心头

#冉省姜# 李清照一剪梅中“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解析
(19116818229): “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欹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词人不经意地道出自己滞后的节令意识,实是写出了她自夫君走后,神不守舍,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红藕香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