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岳阳楼记的问题 关于《岳阳楼记》的几个问题!!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1.写洞庭湖宏伟壮观的景色,照应文章题目。
引出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2.文中的“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那作者为何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结合作者当时被流放的背景,显然“古仁人”在某种情况下也是作者的理想所在。作者所提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想境界也应合了“古仁人”拥有的坚定意志和不为外借所动摇的品格。也表明这一类人的境界是不为自己进退而悲喜的。所以在文中议论这个人物。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大量笔墨描绘景物,主要是为了?
由景色之异,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不同,从而引出“古仁人之心”的议论,表达作者正确的见解和积极的抱负

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藉《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就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关于岳阳楼记的问题。。。。~

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2、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
  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
  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
  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5、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四、理解背诵: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10、赞美滕子京政绩(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13、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15、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6、"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7、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18、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19、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1:都不是,应该是向北面向南面 。南极的极和北通的通一个意思都是到达的意思。而南极是指:向南能到达之意

2:对应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指前人对于岳阳楼的景色描写已经很详尽了,作者要说一说关于触景生情的事情了!以此作为转折!

3: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和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被人们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充泡皆# 关于岳阳楼记的问题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请结合内容对“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一句进行赏析3.范仲淹... - 作业帮
(17788975684):[答案] 1.引起下文 总领三四段 2.写尽了洞庭湖的大观盛况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好朋友 5.仁人

#充泡皆# 有关《岳阳楼记》的几个问题、...
(17788975684): 衔:叼着,吞:吞咽,作者用这两个字来描写洞庭湖,运用了拟物的手法,使洞庭湖形象化,同时巧妙地从地理位置写出了洞庭湖的气势磅礴.

#充泡皆# 跪求岳阳楼记问题的答案!!... -
(17788975684):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

#充泡皆# 三道关于岳阳楼记的问题,谢谢了 -
(17788975684): 1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不一致.作者的忧乐观是以天下为基础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迁客骚人的悲和喜是以自己的得失和外物的好坏为前提,是以物喜,以己悲. 3景不是本文的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看完要记得点采纳啊!

#充泡皆# 《岳阳楼记》的相关问题 -
(17788975684): 1.有必要,“古仁人之心”是不可少的,不论什么时候,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值得的大家尊敬的.2.有,如:焦裕禄,孔繁森等 希望能帮到你~

#充泡皆# 关于范仲淹《岳阳楼记》的问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么以什么为喜悲? - 作业帮
(17788975684):[答案] 以 “天下人民之忧乐”为悲喜.

#充泡皆# 一个关于《岳阳楼记》的问题 -
(17788975684): 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你问为什么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主要是你没想到根本上,为什么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呢,不是他像老和尚一样,心如止水,波澜不起.而是因为他心怀天下,以天下人的悲喜为悲喜,正使这种对天下悲天悯人的大关怀,大胸襟.才让他不在乎个人的进退得失,荣辱沉浮.

#充泡皆# 岳阳楼记的问题!!!急急急!!! -
(17788975684): 1.第一个“异”指“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心情(览物之情)”不同;第二个“异”指迁客骚人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两种心情(感极而悲和其喜洋洋者矣) 2.时间和空间两方面

#充泡皆# 岳阳楼记相关问题 -
(17788975684): 阴晦萧索, 晴朗明丽, 悲凉低沉, 喜悦昂扬.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

#充泡皆# 《岳阳楼记》的问题 -
(17788975684): 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