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房春事中乱字用的好在哪 山房春事中第一句“乱”的作用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其一】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其二】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山房春事》两首诗都用了“乱”字, 但第一个“乱”字,描写蜂飞蝶舞的景象,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第二个“乱”字则是描写众鸟乱投林、乌鸦乱聒噪的情景,表现萧条、凄凉之状,因为人们对事物的注意,常常由听觉引起。一片聒噪声,引得诗人抬起头来,故先写空中乱鸦。“日暮”时分,众鸟投林,从天空多鸦,便可知地上少人,从而自然引出第二句中的一派萧条景象。

山房春事中 乱 字的妙处~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这两句描画出两幅远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当年“声音相闻”、“往来霞水”(枚乘《梁王兔园赋》)的各色飞禽不见了,宫观楼台也已荡然无存。不言感慨,而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自在其中。从一句写到二句,极自然,却极工巧:人们对事物的注意,常常由听觉引起。一片聒噪声,引得诗人抬起头来,故先写空中乱鸦。“日暮”时分,众鸟投林,从天空多鸦,自可想见地上少人,从而自然引出第二句中的一派萧条景象。

  乱”的作用:曾诗酒风流的梁园笼罩着暮色,天空中稀疏地飞着几只乌鸦。用乱字来描写乌鸦,渲染出梁园日暮萧条冷落的景象 。
  山房春事【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岑参
  (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大历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有《岑嘉州集》。

  翻译
  曾诗酒风流的梁园笼罩着暮色,天空中稀疏地飞着几只乌鸦。竭尽目力望去,萧条冷落之中,远远近近只横陈着两三户人家。满园的奇木异树,不知已人去楼空。春天到来之后,还像往年春天一样开花。

  欣赏
  这是一首吊古之作。梁园又名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周围三百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到了春天,更见热闹:百鸟鸣啭,繁花满枝,车马接轸,士女云集。
 
  就是这样一个繁盛所在,如今所见,则是:“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这两句描画出两幅远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当年“声音相闻”、“往来霞水”(枚乘《梁王兔园赋》)的各色飞禽不见了,宫观楼台也已荡然无存。不言感慨,而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自在其中。从一句写到二句,极自然,却极工巧:人们对事物的注意,常常由听觉引起。一片聒噪声,引得诗人抬起头来,故先写空中乱鸦。“日暮”时分,众鸟投林,从天空多鸦,自可想见地上少人,从而自然引出第二句中的一派萧条景象。
 
  诗人在远望以后,收回目光,就近察看,只见庭园中的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不减当年。就象听到丁丁的伐木声,更感到山谷的幽静一样,这突然闯入他的视野中的绚丽春光,进一步加深了他对梁园极目萧条的印象。梁园已改尽昔日容颜,为什么春花却依旧盛开呢?“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诗人不说自己深知物是人非,却偏从对面翻出,说是“庭树不知”;不说今日梁园颓败,深可伤悼,自己无心领略春光,却说无知花树遵循自然规律,偏在这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感情极沉痛,出语却极含蓄。
 
  作为一首吊古之作,梁园的萧条是诗人所要着力描写的。然而一、二两句已经把话说尽,再要顺着原有思路写出,势必叠床架屋。诗人于紧要处别开生面,在画面的主题位置上添上几笔艳丽的春色。以乐景写哀情,相反而相成,梁园的景色愈见萧条,诗人的吊古之情也愈见伤痛了,反衬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笔法不同,色调各异,然而又并非另起炉灶,“庭树”与“飞鸦”暗相关合(天空有鸟,地上有树)。篇末以“旧时花”遥应篇首“梁园”,使全诗始终往复回还于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情之中。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赞许这首诗说:“后人袭用者多,然嘉州实为绝调。”历来运用反衬手法表现吊古主题的作品固然不少,但有如此诗老到圆熟的,却不多见。


#仰钟怎#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梁园日暮乱飞鸦》语文选诗 -
(13699505143): 与前一句成了反衬手法,一乐景写哀情,相反相成梁园景色愈见萧条,诗人的吊古之情也愈见伤痛

#仰钟怎# 山房春事【其一】的最后两句表达内心怎样的感慨 -
(13699505143): 表达了对春的热爱之情.此诗纯写景,并没有寓于太多的感慨之情. 山房春事二首 唐代:岑参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译文 春风柔日光暖满目荡漾春光,蝴蝶和蜜蜂不时乱飞进厅房. 门前的...

#仰钟怎# 古诗山房春事 岑参岑参的《山房春事》: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问下:1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2全诗... - 作业帮
(13699505143):[答案] 1.答:规律是永存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管自然的变迁,人世的更替,都照样地运行着,“我行我素”地支配着人生社会的荣枯代谢. 2.沉痛,悲伤. 3.答:对比 解说: “春来还发旧时花”与前一句“庭树不知人去尽”形成强烈对比,衬托...

#仰钟怎#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13699505143): 首句中”乱”字的表达效果

#仰钟怎# 粱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旧时花 -
(13699505143): 山房春事 岑参 粱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唐朝极盛的时期,据唐玄宗天宝十三载户口的记载:全国为九百零六万九千多 卢,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多口.经过“安史之乱”,打了八年的仗,国家遭到 ...

#仰钟怎#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答题山房春事岑参梁园①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
(13699505143): 1、这首吊古诗作,主旨是抒发诗人对世事盛衰无常的慨叹,伤感和沉痛之情.2、. 融情于景,前两句“暮”“乱”和“萧条”等词语透露出诗人的伤感;反衬手法,后两句借无知花树偏在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之景象,极为含蓄地表达了沉痛之情.(意对即可)

#仰钟怎# 读唐代诗人岑参的《山房春事二首其二》,任意选择一个角度,用旁批的方式写一段评价式批注,点评这首诗.(旁批不超过50字)(4分)山房春事二首(... - 作业帮
(13699505143):[答案] 旁批: (回答好其中一项就可给全分4分) (1)、吊古伤今之作,借梁园昔盛今衰,抒今古兴亡、盛衰无常之感. (2)、 “庭树”与“飞鸦”暗相关合,由日暮乱鸦,到众鸟投林;从天空多鸦,自可想见地上少人,自然工巧,营造出一派萧条景象...

#仰钟怎# 粱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旧时花 -
(13699505143): 山房春事 岑参 粱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唐朝极盛的时期,据唐玄宗天宝十三载户口的记载:全国为九百零六万九千多 卢,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多口.经过“安史之乱”,打了八年的仗,国家遭到 ...

#仰钟怎# 粱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旧时花 -
(13699505143): 山房春事 岑参 粱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唐朝极盛的时期,据唐玄宗天宝十三载户口的记载:全国为九百零六万九千多 卢,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多口.经过“安史之乱”,打了八年的仗,国家遭到 ...

#仰钟怎# 山房春事 岑参 疑问中的道理 -
(13699505143): 《山房春事》 从体裁上看是七言绝句,押韵要看二、四句,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这首诗的韵脚为“鸦”“家”“花”,所以押“a”韵. 三、四句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诗人不说自己深知物是人非,却偏从对面翻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