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裕亲王是谁? 清朝靖亲王 是谁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清朝裕亲王是:爱新觉罗·福全。

爱新觉罗·福全,康熙六年,封为裕亲王、议政大臣。康熙二十九年,授抚远大将军,联合恭亲王爱新觉罗·常宁分道讨噶尔丹,率领清军古北口,攻打乌兰布通,大败叛军噶尔丹,取胜还师。

他是满洲镶白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杰出的军事统帅,顺治帝次子,康熙帝异母兄,母为宁悫妃董鄂氏。康熙四十二年,去世,终年五十岁,谥号为宪。

扩展资料:

裕亲王轶事典故

1、镇压准噶尔叛乱

康熙二十七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依仗势力强盛,勾结沙俄,制造分裂,次袭了喀尔喀部;二十九年(1690年)又进扰内蒙古乌朱穆秦。

清政府决定回击噶尔丹,康熙帝命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出古北口;又令顺治帝第五子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出喜峰口;分道进击,共讨叛逆。出征前,在紫禁城太和殿敕印,康熙帝亲自送出东直门,还按福全所请求,调大同镇马兵六百、步兵一千四百从征。

又令理藩院派蒙古大军助战,还指派宫中得力的内大臣阿密达等人出塞,各率所部与福全会师。不久,康熙帝亲自出塞督战,详细分析了敌情,告与福全:大军临近敌兵,应侦察清楚对方情况;设法笼络住噶尔丹,使他不生异心;等盛京、乌拉、科尔沁各部大军赶到,全歼叛军。

福全接到康熙帝的信,马上采取行动,特派济隆等人带着书信,赶上一百只羊、二十头牛去敌营,先稳住噶尔丹。福全派出济隆之后,见协助作战的阿密达等大军到达,立即把所有部队调配为三队,准备出击。

康熙帝也亲自部署战术,分为前队、次队、两翼,向噶尔丹部进发。八月初,在赤峰附近乌兰布通与噶尔丹部厄鲁特兵相遇。黎明出发,黄昏接火,在山下鸣枪响炮,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战斗。开始时,厄鲁特兵士依仗天险,在隔河的密林中布阵阻击;

又在高岸上把一万多头骆驼捆住卧地,驼背上搭上箱垛,盖上浸湿的毡子,摆成一条掩体防线,称为"驼城";厄鲁特主力部队从"驼城"垛隙放枪射箭,进行顽抗,使清军伤亡惨重。

为转变战局,天昏黑时福全命清军左翼自山腰插入,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打得敌军狼狈逃窜;右翼在河岸泥淖处拼死硬攻,终于攻入"驼城",大败厄鲁特军。这次著名的战役得到康熙帝的嘉奖。噶尔丹虽遭惨败,并不死心,又派人至清军大营前索取土谢图汗等人。

福全毫不退让,斥责噶尔丹入侵无理,将来人造回。第二天,噶尔丹部胡士克图率弟子七十人来游说,并让济隆陪同;他们先承认错误,再为侵入境界找借口,福全针锋相对,驳斥了说客。他说:即使土谢图汗有罪,皇帝自会处理,不能光听信噶尔丹一面之词就来要人;

而且谁能保证噶尔丹不会乘机侵扰我境内的人民呢?济隆表示;保证噶尔丹不敢妄行。福全准许了济隆的请求,下令各路大军暂不追击,放来人回去。福全当时分析了形势,认为各路大军还没会合,据险逞凶的厄鲁特部已被击溃。

先争得时间让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等盛京大军来会师时再与噶尔丹决战,全歼残敌。康熙帝对福全的战略部署很不满意,批评他坐失战机;噶尔丹派人游说的用意是缓兵再战之计。福全经康熙帝的指点,认识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即派侍卫吴丹等人与济隆一道去追赶噶尔丹,当面辩理。

噶尔丹理屈词穷,只好跪在威灵佛前叩头发誓,低头认输,还派了使臣拿着奏章和保证书前来请罪;表示愿意撤出边境,听从发落。康熙帝虽然应允了噶尔丹所请,仍告诫福全要加强防备,噶尔丹是个十分狡猾的人。

十月初,福全所派侍郎等人传信给噶尔丹,逾月未归,他估计噶尔丹早已出边逃循,且当时军中粮草不足,只能维持几天,鉴于此,便自作主张,下令回师。部队归至康熙帝军中,康熙帝对福全不请示就自行撤回十分不满,决定先回京再议罪。

康熙帝先行回京,福全等留后。福全又将侦察噶尔丹行踪的情报送交康熙帝过目,叛敌确实出边,也-一认了罪。康熙帝当即命福全还师京城。十一月福全至京,队伍止于朝阳门外。康熙帝指责福全不遵从命令,自行其事,还让皇长子胤禔出面作证。

福全没有争辩,他流着泪说:"我复何言!"全部领了罪。王大臣等共议福全的错误,应夺去爵位,康熙帝考虑到福全击败厄鲁特的功绩,没有夺去他的爵位,改以罚俸三年,撤三佐领,还取消了议政权。

噶尔丹败逃后,派人到莫斯科向沙皇提议缔结同盟。但沙俄当时无力出兵参战,只是派人到噶尔丹那里进行阴谋活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噶尔丹再次要求清朝把当年被他打败后投奔清朝的土谢图汗等人送交给他处置,并煽动内蒙古诸部背叛清朝;

第二年又率兵侵入巴颜乌兰大肆抢掠。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又挂帅亲征,福全亦随上迎敌,也一次彻底击败了噶尔丹。第二年,康熙帝第三次亲征到宁夏,追歼残敌,噶尔丹在众叛亲离、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服毒自杀,时年五十四岁;部下将他的尸首送交清军,投降清朝。

2、病重

康熙四十二年福全生病,康熙帝亲临其府内看视。后来康熙帝出巡塞外,得知福全病重,特命随行诸皇子策骑还京看视。六月二十四日福全病故,终年五十岁。康熙帝赶回京都,亲自祭奠;出殡时又亲往福全王府,恸哭不止。

命御史罗占在黄花山为福全监造坟莹、建碑,规定除常年祭祀外,另有加祭。福全自幼与康熙帝共同孝敬祖母孝庄文皇后,每次陪同祖母出游时,这兄弟二人总是前引后扈,祖母病重时他俩又精心护理,直至孝庄文皇后奉安,弟兄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福全死后,康熙帝特命画工精绘一张像,为康熙帝与福全并坐于桐荫之下,示手足同老之意。康熙帝以此图寄以衷肠,表示了对福全的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硕裕亲王



爱新觉罗·福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爱新觉罗·福全(1653年-1703年),顺治次子。庶妃栋鄂氏即宁悫妃出。康熙六年正月,封裕亲王。康熙二十九年七月,授抚远大将军,和恭亲王爱新觉罗常宁分道讨噶尔丹,寻还师。终年五十一,谥宪。

目录 [隐藏]
1 家属
1.1 妻子
1.2 子女(按出生日期排列)
2 参考资料

[编辑] 家属
[编辑] 妻子
嫡福晋西鲁克氏为二等侍卫明安图之女。

侧福晋瓜尔佳氏为艾塔之女。

庶福晋杨氏为杨安之女。

庶福晋索尔托氏为乌实之女。

庶福晋图塞礼氏为西德诨之女。

庶福晋纳喇氏为商纳迈之女。

庶福晋杨氏为默色之女。

庶福晋富察氏为讷尔图之女。

[编辑] 子女(按出生日期排列)
长女(名称不详),康熙十年辛亥正月二十七日未时生,母嫡福晋西鲁特氏。死于康熙十四年乙卯九月,年五岁。
第一子爱新觉罗昌全,康熙十四年乙卯十二月初二日巳时生,母嫡福晋西鲁克氏。死于康熙十六年丁巳四月二十六日辰时,年三岁。
第二子爱新觉罗詹升,康熙十七年戊午六月二十九日午时生,母庶福晋杨氏。死于康熙十九年庚申十一月二十五日辰时,年三岁。
第二女(名称不详),康熙十九年庚申八月十七日子时生,母为庶福晋索尔托氏。死于康熙二十二年癸亥三月,年四岁。
第三女(名称不详),康熙十九年庚申九月初五日卯时生,母为嫡福晋西鲁特氏。死于康熙二十二年癸亥正月,年四岁。
第四女(名称不详),康熙二十年辛酉正月十二日子时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死于康熙二十一年壬戌十二月,年二岁。
第三子和硕裕亲王爱新觉罗保泰,康熙二十一年壬戌四月初七日申时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死于雍正八年庚戌八月十九日巳时,年四十九岁。
嫡妻孟佳氏为中书常安之女。
继妻瓜尔佳氏为将军伯石文炳之女。
第三任妻子瓜尔佳氏为侍郎穆成格之女。
妾吴氏为吴国兴之女。
妾舒穆禄氏为昂阿之女。
妾刘氏为定贵之女。
妾田氏为田四之女。
妾瓜尔佳氏为二等侍卫式迈之女。
妾朱氏为朱国显之女。
妾项氏为瑞王之女。
妾郭氏为郭清之女。
妾施氏为施诚道之女。
妾姜氏为旺礼之女。
妾王氏为王绪之女。
妾李氏为布颜图之女。
妾田氏为田贵之女。
有二十五子:
长子爱新觉罗广善,封世子,后废。
次子爱新觉罗广恩。
三子为二等侍卫爱新觉罗广华。
四子为三等侍卫爱新觉罗广贵。
五子爱新觉罗广裕。
六子爱新觉罗广义。
七子爱新觉罗广惠。
八子(名称失考)。
九子(名称失考)。
十子(名称失考)。
十一子爱新觉罗广卿。
十二子爱新觉罗广年。
十三子爱新觉罗广缘。
十四子爱新觉罗广云,为宗学副管。
十五子爱新觉罗广臣。
十六子爱新觉罗广升。
十七子爱新觉罗广英,曾告退三等侍卫。
十八子爱新觉罗广汉。
十九子爱新觉罗广坤,为前锋参领。
二十子爱新觉罗广先。
二十一子爱新觉罗广春。
二十二子爱新觉罗广吉。
二十三子爱新觉罗广照。
二十四子爱新觉罗广求。
二十五子爱新觉罗广瑞。
第四子爱新觉罗保安,康熙二十二年癸亥九月二十六日戌时生,母庶福晋图塞礼氏。死于康熙二十五年丙寅四月二十三日申时,年四岁。
第五子爱新觉罗保绶追封和硕悼亲王,康熙二十三年甲子七月十七日亥时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死于康熙四十五年丙戌九月初八日辰时,年二十三岁。
嫡福晋佟佳氏为冠军使英舒之女。
侧福晋刘氏为刘忠之女。
有三子:
长子爱新觉罗广富。
次子爱新觉罗广灵,原为和硕裕亲王,后被革。
三子爱新觉罗广禄,为和硕裕庄亲王。
第五女为郡主,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四月二十二日未时生,母为庶福晋纳喇氏。于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十月,嫁科尔沁和硕达尔汉亲王罗卜藏滚布。死于雍正十一年癸丑十一月二十四日子时,年三十四岁。
第六子爱新觉罗宝永,康熙四十年辛巳六月十五日未时生,母庶福晋杨氏。死于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八月十一日午时,年五岁。
第六女为郡主,康熙四十年辛巳八月十六日寅时生,母为庶福晋纳喇氏。于康熙五十五年丙申九月,嫁翁牛特多罗杜棱郡王仓金。仓金在雍正五年革郡王、额附。死于雍正十年壬子六月初一日子时,年三十二岁。
第七女(名称不详),康熙四十二年癸未正月十五日酉时生,母为庶福晋纳喇氏。死于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三月,年二岁。

和硕裕亲王,大清世袭王爵。清康熙六年,康熙六年,世祖章皇帝福临次子福全被封为,未得世袭罔替。共传10代12位,其中4位受封亲王、1位追封亲王。
福全
世祖章皇帝福临五子。庶妃栋鄂氏即宁悫妃出,顺治十三年(1656)七月生。康熙六年正月,封裕亲王。康熙二十九年(1690)七月,授抚远大将军,和恭亲王常宁分道讨噶尔丹,寻还师。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六月廿六酉刻,薨,年五十一,谥曰宪。

保泰
福全三子。康熙二十一年(1682)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袭裕亲王。雍正二年(1724年)十一月,夺爵。

追封裕悼亲王保绶

福全五子。初封辅国公品级。康熙四十五年(1706)九月初八日辰时,薨。雍正二年(1724年),追封裕亲王,追谥悼。

广灵
保绶次子。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生。雍正二年(1724年),袭裕亲王。雍正四年(1726年),夺爵,圈禁。

广禄
保绶三子。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生。雍正四年(1726年),袭裕亲王。乾隆五十年(1785年),薨,谥曰庄。

亮焕
广禄十二子。袭郡王。嘉庆十三年,薨,谥曰僖。

追封贝勒恒存

亮焕次子。嘉庆十三年(1808年),追封贝勒。

恒存长子,嘉庆十三年(1808年),袭贝勒。

文和长子。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袭贝子。

祥端嗣子。道光十六年(1836年),袭奉恩镇国公。

继善长子。咸丰十一年(1861年),袭奉恩镇国公。

荣毓长子。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袭奉恩镇国公。

裕亲王福全。福全,是康熙的二哥

爱新觉罗•福全(1653年—1703年),顺治次子,母宁悫妃,董鄂氏。康熙五年后称裕亲王。康熙手下大将军。
爱新觉罗•常宁是清世祖顺治帝第五子,生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一月初四日,母庶妃陈氏。康熙十年(1671年)封为和硕恭亲王。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在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战争中,任安北大将军,率领右翼军出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六月初七日去世,享年47岁。
爱新觉罗•常宁死后,第三子爱新觉罗•海善袭贝勒爵,后被夺爵,后常宁第二子爱新觉罗•满都护袭贝勒爵,后被降为镇国公,后爱新觉罗•海善的孙子爱新觉罗•斐苏袭镇国公。
承公府,历史上曾称为恭亲王府,贝勒斐苏府,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铁狮子胡同,是清顺治帝第五子爱新觉罗•常宁被封为恭亲王后的府邸。爱新觉罗•常宁死后,由其子息袭承,后降为镇国公后,称承公府。后爱新觉罗•斐苏加爵为多罗贝勒后称贝勒府。
顺治帝木的子女
儿子(共8个有记载)
o 皇太子(顺治14年立)荣亲王(顺治18年立)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
o 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
o 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
o 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
o 皇四子荣亲王(未取名,幼年逝世)
o 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
o 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
o 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
o 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
女儿(6个)
o 皇长女(1652~1653),顺治九年三月十五生,母庶妃陈氏,顺治十年十月殇
o 皇二女和硕恭悫长公主,母庶妃杨氏
o 皇三女(1653~1658),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三生,母庶妃巴氏,顺治十五年三月殇
o 皇四女(1654~1661),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母庶妃乌苏氏,顺治十八年三月殇
o 皇五女(1654~1660),顺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母庶妃王氏,顺治十七年十二月殇
o 皇六女(1657~1661),顺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母庶妃那拉氏,顺治十八年二月殇
养女(3个)
o 和硕和顺公主,承泽亲王硕塞女。
o 和硕柔嘉公主,安郡王岳乐女。
o 固伦端敏公主,简亲王济度女。

1楼说的不对,硕塞虽然被称为承泽裕亲王,但“裕”是他的谥号,不是嘉号。我们一般在说某王爷的时候,都是称嘉号的。所以硕塞一般被称为承泽亲王。

清朝被叫做的裕亲王的是康熙皇帝的二哥福全。

福全,顺治十年癸巳七月十七日丑时生,宁悫妃董鄂氏所生。康熙六年正月,封裕亲王。二十九年七月,授抚远大将军,与恭亲王常宁分道讨噶尔丹,寻还师。四十二年癸未六月二十六日酉刻卒,年五十一,谥宪。子六人女七人。

福全妻室:
嫡福晋西鲁克氏,二等侍卫明安图之女;
侧福晋瓜尔佳氏,艾塔之女;
庶福晋杨氏,杨安之女;
庶福晋索尔托氏,乌实之女;
庶福晋图塞礼氏,西德诨之女;
庶福晋纳喇氏,商纳迈之女;
庶福晋杨氏,默色之女;
庶福晋富察氏,讷尔图之女。

福全子女:

第一女,康熙十年辛亥正月二十七日未时生,母为嫡福晋西鲁特氏明安图之女;女康熙十四年乙卯九月卒,年五岁。

第一子昌全,康熙十四年乙卯十二月初二日巳时生,母嫡福晋西鲁克氏,二等侍卫明安之女;康熙十六年丁巳四月二十六日辰时卒,年三岁。

第二子詹升,康熙十七年戊午六月二十九日午时生,母庶福晋杨氏,杨安之女;康熙十九年庚申十一月二十五日辰时卒,年三岁。

第二女,康熙十九年庚申八月十七日子时生,母为庶福晋索尔托氏乌宝之女;女康熙二十二年癸亥三月卒,年四岁。

第三女,康熙十九年庚申九月初五日卯时生,母为嫡福晋西鲁特氏明安图之女,与第一女同母;女康熙二十二年癸亥正月卒,年四岁。

第四女,康熙二十年辛酉正月十二日子时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爱塔之女;女康熙二十一年壬戌十二月卒,年二岁。

第三子已革和硕裕亲王保泰,康熙二十一年壬戌四月初七日申时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艾塔之女;雍正八年庚戌八月十九日巳时卒,年四十九岁。

第四子保安,康熙二十二年癸亥九月二十六日戌时生,母庶福晋图塞礼氏,西德诨之女;康熙二十五年丙寅四月二十三日申是卒,年四岁。

第五子追封和硕悼亲王保绶,康熙二十三年甲子七月十七日亥时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爱塔之女;康熙四十五年丙戌九月初八日辰时薨,年二十三岁。

第五女郡主,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四月二十二日未时生,母为庶福晋纳喇氏商纳密之女;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十月,嫁科尔沁和硕达尔汉亲王罗卜藏滚布;郡主雍正十一年癸丑十一月二十四日子时卒,年三十四岁。

第六子宝永,康熙四十年辛巳六月十五日未时生,母庶福晋杨氏,杨默色之女;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八月十一日午时卒,年五岁。

第六女郡主,康熙四十年辛巳八月十六日寅时生,母为庶福晋纳喇氏商纳密之女,与第五女同母;康熙五十五年丙申九月,嫁翁牛特多罗杜棱郡王仓金;仓金雍正五年革郡王、额附,郡主雍正十年壬子六月初一日子时卒,年三十二岁。

第七女,康熙四十二年癸未正月十五日酉时生,母为庶福晋纳喇氏商纳密之女,与第六女同母;女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三月卒,年二岁。

清朝八大世袭亲王都是谁?~

清朝八大世袭亲王就是八大铁帽子王,分别是:和硕礼亲王代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豫亲王多铎、和硕肃亲王豪格、和硕庄亲王(原称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1、和硕礼亲王代善
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清初“四大贝勒”之一,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
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晋封和硕礼亲王。皇太极死后,代善又与睿亲王多尔衮主持立福临为帝。
代善于顺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2人被夺爵。
2、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
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六子。济尔哈朗是清太祖的侄子(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六子),也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孙。
顺治初年与多尔衮同为摄政王,顺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5人被夺爵。
3、和硕睿亲王多尔衮
努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因作战智勇双全,赐号“墨尔根代青”(聪明的统帅),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
皇太极死后,与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临即位,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出猎时死于喀剌城(今河北省卢龙县),年仅39岁。
乾隆四十三年追谥其为睿忠亲王,配享太庙。睿亲王世爵共传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4、和硕豫亲王多铎
努尔哈赤十五子,多铎是睿亲王多尔衮同胞幼弟,崇德元年封豫亲王。清军入关后,他率领军队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顺治六年因天花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王,其中2人被夺爵。
5、和硕肃亲王豪格
皇太极长子,豪格因功于崇德元年封肃亲王,后因皇太极死后的皇位之争与多尔衮不和,顺治元年被夺爵,顺治五年被拘禁死于狱中。
顺治八年世祖亲政,为长兄昭雪,恢复原封谥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肃亲王世爵共传9世,10王。
6、和硕庄亲王(原称和硕承泽亲王)硕塞
皇太极五子,硕塞是皇太极第五子,曾与多铎共同在河南攻击李自成,又随军攻破南京,俘虏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顺治十一年硕塞死,其子袭爵改号庄亲王。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其中2人被夺爵。
7、多罗克勤郡王岳托
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长子,自幼随父祖征战,太宗崇德元年封为成亲王,但性格狂妄傲慢,两度被降为贝子,太宗两次免其死罪。
崇德三年,岳托病逝军中。诏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其中3人被夺爵。
8、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努尔哈赤曾孙、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的父亲为代善第三子萨哈璘,萨哈璘兼通满、汉、蒙古三种文字,屡建战功,崇德年间病死,追封颖亲王,勒克德浑是其第三子。顺治五年封顺承郡王,顺治九年去世。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王,其中3人被夺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大铁帽子王

  有
  纯靖亲王隆禧

  纯靖亲王隆禧,世祖第七子。康熙十三年正月封纯亲王。十四年,分给佐领。十八年七月,隆禧疾笃,上亲临视,为召医。是日再临视,日加申,薨,上痛悼,辍朝三日,谥曰靖。太皇太后欲临其丧,上力谏乃止。上复欲临奠,太皇太后亦谕止之,留太皇太后宫中。越日,上临奠,命发帑修茔,加祭,予谥。子富尔祜伦,袭,明年,薨,上辍朝三日。又明年,葬纯亲王隆禧,上临奠。富尔祜伦无子,未立后,爵除。

  纯亲王隆禧——顺治七子民居盖隆禧园寝功德碑进农家院
  纯亲王隆禧:纯亲王是顺治第七子。顺治皇帝有八个皇子,八子钧早殇,所以皇七子隆禧就成了最小的儿子。隆禧生于顺治十七年四月二十二,十五岁被封为纯亲王,康熙十八年七月十五死,年仅十九岁,谥号“靖”。
  在蓟县下营镇杂错的民居院落间,藏着纯靖亲王隆禧的功德碑。无论规模还是气派,这座碑都比和硕荣亲王和裕宪亲王的小了不少。但它的水盘是存留下的四座功德碑中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汉白玉几乎没有缺损,四角还能清楚地看到雕琢精细的鱼、鳌、虾、蟹,四种动物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盘龙俯首于碑上。
  隆禧园寝上现已盖起了民房,除了一座石碑,其他已面目全非。一位中年人走上来,他的家就在这座碑旁的院子里。他告诉记者,自己姓方,这周边很多人都姓方。
  蔡习军说,史料记载,为纯靖亲王看守园寝的人家姓方,他们从内务府领取俸禄。记者发现,附近的不少民房都是用汉白玉石盖的。据蔡习军分析,清朝灭亡后,也没人守护了,园寝被盗,汉白玉石块乱七八糟地堆在周边,成了百姓盖房的“好东西”。如今,如何保护这些遗留下来的汉白玉构件,成了颇让人伤脑筋的问题。


  庄靖亲王博果铎

  庄靖亲王博果铎是承泽裕亲王硕塞的长子,生于顺治七年(1650年),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袭父亲王爵位,后改号庄亲王。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十一日薨逝,终年74岁,谥曰:靖。


#鞠汪迹# 康熙的十三子叫什么
(15947151163): 和硕怡贤亲王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1730年),清圣祖康熙帝的十三子.自幼跟随胤禛(日后的雍正帝),这为他成年后所做之政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雍正元年被封为怡亲王,并世袭罔替,是清朝有史以来的第九位铁帽子王.

#鞠汪迹# 球裕亲王福全三子 -
(15947151163): 裕宪亲王爱新觉罗·福全(1653年—1703年),清世祖顺治皇帝第二子,宁悫妃佟鄂氏生.第一子昌全,康熙十四年乙卯十二月初二日巳时生,母嫡福晋西鲁克氏,二等侍卫明安之女.康熙十六年丁巳四月二十六日辰时卒,年三岁.第二子詹...

#鞠汪迹# 清朝共封多少亲王 - 作业帮
(15947151163):[答案] 显祖子 庄亲王舒尔哈齐 子阿敏 郑献亲王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子简纯亲王济度 济度子简亲王喇布 简修亲王雅布 雅布从孙简仪亲王德沛 太祖子 [广略贝勒褚英]子 敬谨庄亲王尼堪 [饶馀敏郡王阿巴泰]子 安和亲王岳乐 英亲王阿济格【后废】 睿忠亲王多尔...

#鞠汪迹# 清朝人物关系图 -
(15947151163): 爱新觉罗•福全(1653年—1703年),顺治次子,母宁悫妃,董鄂氏.康熙五年后称裕亲王.康熙手下大将军. 爱新觉罗•常宁是清世祖顺治帝第五子,生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一月初四日,母庶妃陈氏.康熙十年(1671年)封为和硕恭...

#鞠汪迹# 历史是怎么介绍康熙儿子的相貌 -
(15947151163): 你的分才0分,难怪没人帮你!再者说哪个儿子????1.皇长子允禔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母惠妃纳拉氏. 据传教士白晋说:“皇上特别宠爱这个皇子,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他是个美男子,才华横溢,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由于他在...

#鞠汪迹# 清朝康熙到雍正时期的史事(特别是康熙时期的八阿哥)
(15947151163): 允禩,康熙的第八个儿子,封贝子,世称八阿哥.在争夺储位的诸皇子中,以八阿哥允禩声势最为盛大,除了皇子的允禔、允禟等外,满大臣有佟国维、马齐、鄂伦岱、揆叙等,汉大臣有王鸿绪等,都是他的支持者. 八阿哥很有笼络能力.康熙...

#鞠汪迹# 康熙的第八子最后怎样了 -
(15947151163): 雍正尚未正式登极,即命胤禩与胤祥、马齐、隆科多共四人总理事务,示以优宠.十二月十一日加封为和硕廉亲王,十二月十三日授为理藩院尚书,次年二月十七日命办理工部事务,可谓风光一时....

#鞠汪迹# 清朝,雍正年间的敦亲王是允俄吗?
(15947151163): 不是.敦亲王是爱新觉罗·胤?(1683年11月28日-1741年10月18日)爱新觉罗·胤?(1683年11月28日-1741年10月18日),清朝康熙帝的第十子.生于康熙二十二年...

#鞠汪迹# 康熙皇帝第一次征讨葛尔丹时任命谁为 抚远大将军
(15947151163):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母惠妃纳拉氏.据传教士白晋说:“皇上特别宠爱这个皇子,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他是个美男子,才华横溢,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由于他在皇子中年龄居长,替乃父作事最多.征讨葛尔丹时,康熙任命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19岁的允禔从征,任副将军,参与指挥战事.还衔命祭华山,管理永定河工程.26岁,被封为直郡王.十年后因争储位,谋害太子,被康熙革王爵,监禁,雍正12年卒.

#鞠汪迹# 清朝贝勒爷与皇子自己阿哥们的名字 -
(15947151163): 清圣祖康熙帝的皇子(按出生顺序)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