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关于初三化学前三章的问题.很简单我却不懂。希望大家帮助。泪飚~~o(> 关于初三学习的问题急啊~ 在线等 高分 时间不多了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一、什么是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希望详细解答一下,有图更好。还有这些集气法的注意事项。)

排水法就是将难溶于水的气体通入水槽中装满水的集气瓶,通过气体进入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出。

向上排空气法是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的收集

操作方法:

将集气瓶口向上放在试验台上,将导气管伸入到集气瓶底部,通入气体收集。

向下排空气法是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的收集

操作方法:

将集气瓶口向下,将导气管伸入集气瓶的三分之一处,通入气体收集。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

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 ==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 ===A +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N2 :78%  O2:21%  稀有气体:0.94%  CO2: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P24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P25

  6、空气的污染:(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 污染物:主要是粉尘和气体。如:SO2  CO  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参加反应物质 与氧气反应的条件 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硫    S + O2 ==SO2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铝箔   4Al + 3O2 ==2Al2O3

碳    C+O2==CO2

铁3Fe + 2O2 == 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磷   4P + 5O2 == 2P2O5 (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P34、P35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P37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 现象 表达式

电解水验 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 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2H2O 通电 2H2↑+ O2 ↑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

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

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

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

四、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原子 分子 备注

概念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

相似性 小,轻,有间隔。

同种原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小,轻,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相异性 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相互关系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由分子构成物质。如:氧气,氮气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

五、物质的分类、组成、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物质的分类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混合物

六、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1)、加入絮凝剂吸附杂质(吸附沉淀)(2)、过滤(3)、消毒(加氯气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净水作用:具有多孔结构,对气体、蒸气或胶状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体变无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软水

(1)区别: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

(2)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或蒸馏

七、物质的分类方法

1、过滤:分离可溶性与不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贴” “二低” “三靠”)

2、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八、爱护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P57—P59

2、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及水资源污染:主要水体污染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爱护水资源——节水标志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止浪费水,另一方面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2)防治水体污染的办法:A、减少污染物的产生B、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若气体难溶于水· 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要用向上排空气法
若收集气体比空气密度小。要用向下排空气法~~~
1.空气组成的发现史:
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科学家们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研究,终于揭开了组成“空气王国成员”的奥秘,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里,首先发现并制得氧气。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2.“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1)实验现象:
①暗红色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白烟,逐渐熄灭;
②打开止水夹,水从烧杯中被倒吸入集气瓶,且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注意烟、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而雾是小液滴)
(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及符号:
红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暗红色 白色
固体 固体
(3)结论: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其中氮气约占4/5、氧气约占1/5。
(4)问题讨论:
①某同学按照上图所示的装置利用红磷燃烧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最终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试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 若最终发现进入集气瓶的气体体积大于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可能原因有哪些?
答案:小于1/5的原因可能有:①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②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中的氧气没有完全反应;③未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大于1/5的可能原因:在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的空气逸出,如:止水夹没有夹紧等。
②该实验中的红磷能否用木炭或者铁丝代替?
答案:不能,因为木炭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会占居集气瓶中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③集气瓶中为什么要放入少量的水?
答案:加速装置冷却,并溶解生成的白色固体(P2O5)
④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空气中另外一种主要气体氮气的性质?
答案: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等性质。

3.空气组成: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稀有气体约占0.94%,还有其它气体和杂质约占0.03%

二.概念: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例:O2 、CO2、P2O5
注意纯净物都有对应的化学符号。
混和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和而成。例:空气、食盐水、矿泉水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氧气易跟其他物质反应,放出热量,因此用于炼钢、焊接、切割金属,也可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剂等。
由于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利用物质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热,用于焊枪和割枪,进行金属的气焊和气割;在炼铁炼钢的生产中通入空气(利用氧气),提高炉温,加速冶炼过程,提高冶炼质量;用作液氧炸药和火箭中的液态氧助燃剂等。
利用氧气可供给呼吸的性质,医疗时急救病人、高空、潜水、登山等缺氧环境中供给所需的氧气。现在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极大丰富,继歌厅、舞厅、酒吧之后,氧吧又成为后起之秀,使生活在繁忙都市的人可以坐下来,吸氧休息,放松调整。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1)很多电灯泡里都充有氮气,因为这样可以减慢钨丝的氧化速度,使灯泡经久耐用。
(2)充氮包装:把贵重而罕有的画页、书卷保存在充满氮气的圆筒里;有许多产品也采用充氮包装。因为蛀虫在氮气中不能生存,也就无法捣蛋了。
(3)我国近年来,把粮食用巨大的塑料帐幕笼罩起来,抽走里面的空气,充进氮气。这样可以使霉菌、蛀虫无法生存,而且可以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使粮食能够长期安全保存。氮气虽在一般的情况下很“孤独”,不跟其它的物质反应。但在高温下能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显示出活泼性。利用氮气的这种性质可以制取氮肥、炸药等。氮气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4)氮气可以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具有特殊的固氮能力,它能巧妙地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氮肥。化学家正在努力研究生物固氮的奥秘。

3.关于稀有气体的性质
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这种“惰性”跟物质结构有关。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稀有气体也能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因此,这种气体的“惰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由于它们很“懒”,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化合物。过去把它们叫做“惰性”气体。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些“惰性”气体也能跟某些物质反应生成化合物。如氙、氪的氟化物以及二氧化氙、三氧化氙等。
稀有气体虽然“懒”,但它也有许多广泛的用途。稀有气体也可以作保护气。氖气、氪气、氙气可用于激光技术等方面。氦气在原子反应堆技术中可用作冷却剂。氙气可以作为麻醉剂。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还会发出有色的光,因此它在电光源中有特殊的应用,在灯管里充入不同的稀有气体,就能制得五光十色的各种霓虹灯。机场的灯标,氙灯发光强度高,被誉为“人造小太阳”。
不要把氮气化学性质的相对稳定性和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的稳定性相提并论。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或其他物质都稳定。

四、保护空气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若不同时开展环境保护建设,排放到空中的“杀手”——有害气体和烟尘,就会改变空气的成分,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危害人类和自然界万物的生长。因此,保护环境、防止空气受到污染,是一项千秋万代的大事。
空气是人类生命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空气大约2万多次。吸入的空气量达15—20m3,为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重量的10倍。生命一时一刻离不开空气。人在5周内不吃饭,5天内不饮水,尚能生存,而断绝空气5min就会死亡。空气也是人们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每天做饭燃料燃烧时都需要空气。
在环境科学中,对室内、车间、厂区空气的污染,称为空气污染,而对区域性空气污染,则称为大气污染。
人类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向大气排放各种污染物,例如,煤燃烧产生的烟,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等等。污染物超过了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就会使大气的质量发生恶化,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建筑物等直接或间接破坏或产生恶劣影响,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当前一些城市的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一定要把大气污染的防治提到议事日程,采取措施,防止大气污染,保护环境,为人类生活提供清洁的空气。

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
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
②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是氧气;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它是氢气,它们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2)化学方程式
(3)由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净化
(1)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都属于混合物。
(2)天然水通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不同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3)水有硬水、软水之分。
①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②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水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易起浮渣的水是硬水。
③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洗衣服不净、变硬,锅炉浪费燃料、损坏过热爆炸。
④硬水可软化。蒸馏,煮沸。
3、爱护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2)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从工业、农业、生活三方面考虑)
4、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1)物质组成。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2)物质构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等)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②分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隔;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④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如,在电解水实验中,水分子可以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而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可以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分子。)
1、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会给人类生存造成危害,为了防止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B)
①减少向空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数量,防止形成酸雨
②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④生活汗水经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⑤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A、全部 B、①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2、下列方法中可明显降低水的硬度的是(C)
A、过滤 B、静置 C、煮沸 D、混合
3、过滤操作中,不必使用的仪器是(D)
A、漏斗 B、烧杯 C、玻璃棒 D、量筒
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C)
A、空气、铁粉 B、水银、氧化汞 C、二氧化硫、氧气 D、冰、干冰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可以结合成分子
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将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毫升,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6、能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
A、Cl B、2Cl C、Cl2 D、4Cl
7、一个装有开水的热水瓶有时瓶塞会被顶开的原因是(D)
A、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 B、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增多
C、水分子变大了 D、水分子间间隔受热变大体积膨胀
8、右边方框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示意图是(D)
9、经实验测定,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里面也只有一种元素)
A、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B、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D、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10、点燃下列各组混合物时,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C)(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燃烧才有可能爆炸)
A、氢气和氧气 B、天然气和空气 C、氮气和氧气 D、面粉粉尘和空气
1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分子 、 原子 等,如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金由金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12、下列物质:①清新的空气;②酒精;③过氧化氢溶液;④水银;⑤冰水共存物;⑥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⑦液氧;⑧矿泉水。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序号)①③⑥⑧;属于单质的有(化学式)Hg O2;属于化合物的有(化学式)C2H6OH H2O。
13、用电解水产生的氧气和用加热高锰酸钾产生的氧气,它们的化学性质是 相同 的。
14、右图是自来水厂生产示意图:
(1)工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了哪些净水方法?(沉淀、过滤、吸附)
(2)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什么?(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吸附杂质产生沉淀,达到净水的目的。)
(3)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是什么?(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使水达到进一步净化。)
(4)最后配水前要加药消毒的原因是什么?(杀死水中有害病菌,保证人体健康。)
15、水收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而电解水时,水分子发生了改变,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属于化学变化。
16、小强同学在做水的净化实验时,经过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请分析一下原因。
答: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原因可能有: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接受滤液的烧杯内有不溶性固体杂质。
17、有人说,他发功能使铝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铜和金,使铝分子变成铜分子和金分子,根据所学化学知识,指出这种说法的反科学之处。
答:①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因此不存在铝分子、铜分子、金分子。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因此铝不会变成铜和金。
18、右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能从中得出哪些结论?
答:①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②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③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可以给点分嘞吧· 不少费时啊~~~!!!!

就是把要收集的气体通入瓶中,气体要难溶于水

排水集气法就是利用空气的密度比水小的原理..初中化学很简单的..

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用向上排气法

初三化学问题。(急!)~

1、你问题的错误:“猜想二:焰心气体含CO 操作:用迅速插入玻璃管上口
现象:烧黑的钢丝变成红色 ”
“钢”字应为“铜”字。
结论:假设二成立(为什么??因为表面烧黑的灼热铜丝?黑色物是氧化铜?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将黑色的氧化铜还原为红色的铜?)

2、操作:取一根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
现象:不能点燃(答案上写的 为什么??注意湿冷毛巾,它可致上端石蜡蒸汽冷凝为白色固体在导管中部?上端没有石蜡蒸汽了,所以不能点燃??)
结论:假设三成立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导管中部有白色固体

3、结论:假设三成立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导管中部有白色固体(为什么导管中部有白色固体??注意湿冷毛巾,它可致上端石蜡蒸汽冷凝为白色固体在导管中部???)

至于最后的问题石蜡蒸气和石蜡蒸汽,你可以参考百度百科:蒸汽的解释。有些知识你可能看不懂,不过感觉你是一个喜爱化学的学生,你现在只是接触了化学的皮毛,学多了后这些就不糊涂了。

恩,了解。

首先,我觉得我应该先跟你纠正一下心态上的问题哦~

人学习,目的不是为了考试!学习的精髓在于,当别人突然向你提问时,你可以用足够的知识回答人家的问题!而不是,被人家当场问倒了!这就像是在答卷子一样!(你能看懂这句话的含义吗?)

所以,你要做的是:


1.找准你的期望目标!比如,我想不被所有人问倒!(比如我出的这个问题你肯定就不会! “中国汉代有多少个皇帝?汉初到汉末的历史有多少年?”)看看,假如,你不懂,可定就会被我问倒!

2.沉下心来!心里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都不去想!一直保持这个状态!

3.坐下来,拿起你的书!认真的看下去!就算不想看还是要看,哪怕是强迫自己,慢慢的你的兴趣就培养出来了!(下次我再提问的时候,比如我问,我国的国体和政体都是什么?你应该不假思索的打出答案出来!这样,你就达到了你学习的目的!

最后,教你一招绝的!就是,培养自己的不服输精神!对一切都产生兴趣!所谓,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只有兴趣,再加上韧劲儿,就能达到成功!

接下来,是考试方面的技巧了。

我还是分科讲吧。

语文:1.注重积累,要多背诵一点好词好句,例如一些培根的名言,然后将它应用在作文上。要知道,作文可是占很多分哦。
2.文言文字词句一定要熟悉。这是基础分来的。不管用什么方法,也要把这个分数拿到,尽量做到一分不失。
3.阅读,这个没办法教的。尽量多做点题目,然后你会得出解题的大概规律.


数学:1.基础一定要扎实,基础不好其他都是废话。
2.认真听课。倘若听课和抄笔记有冲突,那就着重听讲。笔记可以课后再抄。
3.课后做点练习。求精不求多。课本上的例题一定要掌握哦。
4.细心。做完题目以后多看几遍。养成写完后检查的习惯。
5.前面的题目会做得尽量不要错。因为压轴题都比较难,这也是一条分水岭吧。压轴题嘛..额,第一问都是比较简单的,这个分数你要尝试去拿。真的不会的时候,就写一些相关内容吧,反正有可能撞对,运气好的话..貌似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我身上..就是期末考试的时候猜对了一道压轴题..O(∩_∩)O哈哈~小小得意一下~

英语:1.最好有一本英汉字典在手上,随时查阅。
2.多看点英语杂志和电影,多看几遍,会对你有很大帮助。
3.回归书本,单词词组尽量掌握。
4.要去经常练习,要知道语言这些东西博大精深,很难搞懂的。


政治:1.一个字,背。
2.学会审题,尽量多写采分点。


历史:1.也是背。
2.学会形象记忆法,学习整理笔记。


物理:1.看书,多做题。这是必要的。
2.学会分析题目。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化学:1.记方程式。用类似记忆法就好了。
2.注意区分概念。
3.学习化学没有捷径的,只有在全面掌握书本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做题。

总结归纳:还是书本最重要啊。\(^o^)/YES!

ps: 同学,加油咯,我对你很有信心哦O(∩_∩)O~


#常瑾滕# 初三化学的问题
(19249432199): 1、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2、溶液中的溶质能否与硝酸反应生成沉淀 3、+2Fe-- +3Fe--黄色 Cu--蓝色……比如:有含+2Fe的溶液显示浅绿色等等,包含有色离子的溶液显示所带有色离子的颜色.

#常瑾滕# 关于初三化学的问题!!
(19249432199): 1、物理性质是通过感觉器官能直接感知或通过物理方法能测量的性质,而化学性质则不能. 2、若变化后产生的物质与原物质不是同种物质则是化学变化,否则,就是物理变化.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谢谢)

#常瑾滕# 初三化学基础问题(有点小钻牛角,呵呵) -
(19249432199): 1.是化学反映,首先说明一下,这是显色反应,所谓的显色反应就是两种或几种物质混合反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所以是化学反应.2.首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PH试...

#常瑾滕# 怎样学好初三化学? -
(19249432199): 初三的化学其实不难,他只是对化学这门学科的一个基本的介绍.其重点知识很有限.要学好初三化学,得掌握下面几点 1.掌握好四个基本反应的原理及代表反应.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掌握好以下几个试验的基本...

#常瑾滕# 关于初三化学问题
(19249432199): 我来为你解答把、 化肥分三种,氮肥、钾肥、磷肥. 氮肥即含氮元素,钾肥只钾元素,磷肥只磷元素. 复合肥即含这三种元素其中两种以上的化肥. 还不懂可以问,望采纳我

#常瑾滕# 初三化学第三章讲什么
(19249432199): 初三化学主要讲前20号元素的命名和一些常见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同时,会涉及一点点有机物,如糖类的氧化需要消耗多少氧气,生成多少水和二氧化碳等,以及一些简单物质的鉴别,如二氧化碳的鉴别——遇到澄清石灰水浑浊,氢气鉴别——罩小烧杯,会有小水珠,最后,就是化合物溶于水之后吸热放热的问题.

#常瑾滕# 初三刚接触化学应该怎么学?还有关于化学式的问题 -
(19249432199): 其实我既非高人亦非前辈,不过一正复习高考之儒生而已,仅有一点浅薄经验仅供参考. 首先,初中化学都涉及到的是现象,而对其本质未做进一步探讨,因此,你就需反复看书牢固掌握现象,熟记什么现象、什么性质对应什么物质,此其一...

#常瑾滕# 某初三学生关于化学的几个问题,高人进 .
(19249432199): 1. 不一定要点燃.所谓的化合反应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形式为A+B=AB,A、B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 2.不一定,看化合价,而不是字面上去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只要元素化合价有升降即为氧化还原反应,物...

#常瑾滕# 初三化学如何快速入门 -
(19249432199): 你好. 和你说一下必须记忆的几个重要方面: ①常见化学元素的名称和对应的符号:如硫(S),铜(Cu) ②常见可溶性化合物和难溶化合物:如BaSO4白色沉淀、BaCl2可溶等等 ③常见气体和固体的物理性质和物理性质:如氧气的颜色、气...

#常瑾滕# 我初三化学很差怎么学好初三化学 -
(19249432199): 楼主 其实我是个过来人 我刚上初三的时候 化学也特别差 自己对化学也没有什么学习的有效方法 对许多化学反应和现象都搞不明白(我有一个癖好 就是不懂的题从来不喜欢问老师 宁愿去问同学 虽然知道这样不好 但是也不知为何) 中考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