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全部课文复习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文复习资料及重点知识 快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 《学弈》选自《孟子. 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注释 (1)字、词: 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 (2)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治理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 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进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第二课《匆匆》(散文) 1、背诵课文。 2、知识点: 《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比喻句。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时间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排比句。作者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比喻独特,联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4、背诵《明日歌》。 5、有关珍惜时间的句子: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第三课《桃花心木》(写作特点:借物喻人) 1、背诵第4、13、14自然段。 2、句子的理解: (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不确定,时多时少。作者桔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回顾. 拓展一》 1、 日积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 2、邯郸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第六课《北京的春节》 1、背诵第7、11、12自然段。 2、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老舍的语言风格: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 3、《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时间 自然段 风俗习惯 详略安排 腊月初旬到年底 1——6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吃糖;大扫除;购置年货 略写 除夕 7 家家灯火通宵,炮声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详写 初一 8——9 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 详写 初六 10 店铺开张;伙计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略写 正月十五,元宵节 11——12 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详写 正月十九 13 春节结束,小孩上学,大人忙活 略写 像这样又想又略地介绍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北京的春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回顾. 拓展二》 1、日积月累 (1)《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3、《元日》写的是除夕时的情景,《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写的是中秋时的情景。我国的传统佳节还有清明、端午、乞巧节等。描写我国传统佳节的诗句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 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录) 1、背诵第5、7、17、19、22自然段。 2、《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的回忆,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式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文章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3、理解句子: (1)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问父亲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从这句话看出父亲平常非常慈祥,有耐心;而这一次却是不耐烦地,含糊地回答我,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这件事并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对待亲人慈爱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 (2)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李大钊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的精神。 (3)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4、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联系是: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使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 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议论文) 1、背诵全文。 2、《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一般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本文的作者是毛泽东,是为纪念张思德所作的演讲。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理解句子: (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文章开篇就点明主题。 整段话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我们的队伍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百分之百地为人民服务。完全的意思:除了为人民服务,没有别的目的;彻底是贯彻到底的意思。 (2)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4、共几句?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段话共3句话。第一句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再抓住这段话中的关联词语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 回顾. 拓展三 1、《囚歌》,作者:叶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2、《红岩》中的人物有:江姐、许云峰、华子良、小萝卜头…… 革命题材的小说 《铁道游击队》,作者刘知侠;《红日》,作者吴强;《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小游击队员》,作者王愿坚;《赤色小子》,作者张品成。 第十四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1、背诵1、2、3、5、6、7、9、10、11、12自然段。 2、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特点: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也是安徒生的作品。 3、《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四次幻景。第一次看到了温暖的大火炉,因为小女孩非常寒冷,她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看到了喷香的烤鹅,因为小女孩非常饥饿,她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因为小女孩非常痛苦,她渴望得到欢乐。第四次看到了慈祥的奶奶,因为小女孩非常孤独,她渴望得到疼爱。 4、理解句子: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再也不用忍受寒冷、饥饿和痛苦了。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幸福”的含义? ) 前一个“幸福”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第十五课《凡卡》 1、背诵第6、8、21自然段。 2、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二是过圣诞节的情景。 本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第一,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第二, 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回顾. 拓展四 1、《日积月累》。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静静的顿河》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课就是打不败他。——(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2、知识点: 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凡卡》,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的《汤姆. 索亚历险记》。 第十八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1、题目中的“百年”指的是永恒,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恒。 2、背诵2、4、5、6自然段。 3、理解句子: (1)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玛丽. 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做出贡献。 (2)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这里的“变”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第二十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 背诵1、2、6、7、8自然段。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课文的主要观点,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课文举了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代表性事例:一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二是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三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3、理解句子: (1)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样写的好处: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锅问到底”形象表达 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 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3)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见微知著”的意思: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或问题的实质。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回顾. 拓展五 1、《日积月累》 百炼成钢 发愤图强 坚持不懈 迎难而上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革故鼎新 标新立异 独出心裁 举一反三 实事求是 各抒己见 不耻下问 触类旁通 精益求精 古为今用 2、“舍本逐末”来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六下课文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主题是“人生感悟”。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应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无奈,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
《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手指》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3、注释
(1)字、词:
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

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2)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第二课《匆匆》(散文)
(写作特色:作者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句式将不易察觉的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1、背诵课文。
2、知识点:
《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本文是他24岁时所写),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
仿写:太阳落了,有再升起的时候;月亮缺了,又再圆的时候;潮水退了,有再涨的时候。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比喻句。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写出了时间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仿写:像一粒细沙躺在茫茫的沙滩上,我的日子落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响,也没法找寻。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排比句。作者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仿写1: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写作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下过去;思索的时候,日子从紧皱的双眉前过去。
仿写2: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睡觉的时候,日子从枕边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前过去。
仿写3:散步的时候,日子从我懒散的步伐间跃过;写字的时候,日子从我的笔尖跨过;弹琴的时候,日子从我的指间轻轻地流过。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比喻独特,联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露珠,被阳光蒸发了,如春水,被大海包容了。
过去的日子如彩虹,被白云遮挡了,如昙花,被白天送走了。
(同步练P4)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欢乐的飞鸟,我能做自由的蝴蝶,我还能做嬉笑的精灵。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的是回顾曾经的幸与不幸,我能做的是展望未来的美好与欢乐,我还能做的是把握有限的今天。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一棵献给人们一片阴凉的大树,我能做一朵点缀世界的美丽花朵,我还能做一片默默无闻的小草。
4、背诵《明日歌》。
5、关注形容时间过得快的词语(词语手册p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流星赶月、斗转星移、稍纵即逝、白驹过隙
转眼间、眨眼间、一瞬间、霎时间、一刹那、弹指间、顷刻间
6、有关珍惜时间的成语:惜时如金、分秒必争、只争朝夕、争分夺秒
一刻千金、见缝插针
7、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第三课《桃花心木》(写作特点:借物喻人)
1、熟读第4、13、14自然段。
2、句子的理解:
(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不确定,时多时少。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第四课 顶碗少年
《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第五课 手指
《手指》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回顾. 拓展一》
1、日积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说明了人人都有不懂的地方。)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
(说明做事情应一气呵成的道理。)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
(说明了任何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
(说明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道理。)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
(说明了多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2、邯郸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
词语盘点
读读写写: 挪移 蒸融 游丝 插秧 枯萎 基业 幸而 一番 考验 锻炼 转化 优雅 赤裸裸 专心致志 无缘无故 语重心长 狂风暴雨 勃勃生机 ? 读读记记: 哲理 英俊 惊羡 幅度 慌乱 艰难 喧哗 附和 冒险 消受 机敏 堂皇 名义 薄弱附庸 刹那间 座无虚席 意想不到 惊心动魄 养尊处优 ?
二、 日积月累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

背诵段落
第一课《文言文二则》背诵全文
第二课《匆匆》背诵全文
文言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作者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的问题。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在描述中形象地写出日子的流逝。   第三然(第5自然段):反问第一段提出的问题。
  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匆匆──匆忙  痕迹──印象  遮挽──挽留   确乎──的确  涔涔──潸潸 【反义词】   空虚──充实  匆匆──缓慢   觉察──忽视  伶俐──愚笨
六、《桃华心木》
难段讲解:
第十三、十四自然段。   这两段话写种树人回答“我”的问题。   先写种树人回答“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这个问题是不确定的,因为“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浇水也应该这样。有的桃花心木之所以枯萎,是因为无法在这种不确定的环境中找到水源。
  再写天天浇水的弊端。种树人的话有三个要点:
  1、天天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无法深入地下。
  2、一旦停止浇水,浮在地表上的根就吸收不到深处的水。
  3、幸而存活的树苗,由于根不深,遇到狂风暴雨,就会被刮倒。
结构分析:
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桃花心木这种树木。   第二段(第3至14自然段):“我”从种树人那里得知做人的道理。   第三段(第15、16自然段):桃花心木茁壮成长。
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偶尔──偶然  基业──基础  汲水──吸水  依赖──依靠
  特别──特殊  模仿──仿照  优雅──优美  枯萎──干枯 【反义词】   相信──怀疑  高大──矮小  巨大──渺小  特别──一般
  枯萎──旺盛  依赖──独立  从从容容──慌慌张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单元以及课时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一是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第二单元: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第三单元: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第四单元:一是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二是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三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第五单元:一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形象的理解什么是科学精神。二让学生学习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和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三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领悟到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第六单元:一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二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过程,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三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四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五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选做)。

第一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学弈》,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第二课时:1学习第二则文言文《两小儿辩日》,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第二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会写本课两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第二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第三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会写本课六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1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第四课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言。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第五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第六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第七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第八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4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第九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激昂,抽象,韵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第十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读读写写“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1了解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第十一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突击,歼灭,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十二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读读写写“剥削,兴旺,解救,哀思,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第二课时:1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十三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审阅,陈设,极其,转椅,隔壁,思索,热腾腾”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未完待续

一单元:一是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第二单元: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第三单元: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第四单元:一是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二是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三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第五单元:一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形象的理解什么是科学精神。二让学生学习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和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三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领悟到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第六单元:一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二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过程,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三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四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五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选做)。

第一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学习第一则文言文《学弈》,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第二课时:1学习第二则文言文《两小儿辩日》,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第二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会写本课两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第二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第三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会写本课六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1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第四课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言。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第五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第六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第七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第八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4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第九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激昂,抽象,韵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第十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读读写写“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1了解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第十一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突击,歼灭,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十二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读读写写“剥削,兴旺,解救,哀思,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第二课时:1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十三课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审阅,陈设,极其,转椅,隔壁,思索,热腾腾”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每篇都需要!!!!~

  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要点
  1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4.理解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5.《学弈》全文:
  学弈(yì)[1]
  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ó)[9]而射之。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注释: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他,指前一个人。 11、俱:一起。
  12、弗:不。 13、矣:了。 14、为:因为。 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学弈》全文翻译: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6、《两小儿辩日》全文:
  两小儿辩日[16]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25]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
  注释: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17、辩斗:辩论,争论。 18、以:认为。
  19、去:离。 20、日中:正午。 21、及:到 。
  22、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23、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24、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25、决:判断。 26、汝:你。 27、知:通“智”。
  《两小儿辩日》全文翻译: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匆匆
  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
  2.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5.句子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3桃花心木
  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人生活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6北京的春节
  1.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2.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2)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3)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3.课文按时间顺序,对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三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4.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以时间为顺序,有详有略。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整篇文章显得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记在心里的感情。
  2.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
  (1)被捕前,李大钊同志坚持革命工作。
  (2)被捕时,李大钊同志从容镇定。
  (3)法庭上,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
  (4)被害后,李大钊的妻儿悲伤的情形。
  3.课文前后照应有多处
  (1) 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后来听母亲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
  (2)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亲的被难日……
  ②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作用: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这件事印象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
  (3) ①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②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
  4.理解句子
  (1)那年春天,父亲夜里回来的很晚。每天早晨……出去了。
  体现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2)局势越来越严重……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李大钊同志把革命看的比生命重要,体现了他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的精神。
  (3)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严峻态度……
  表现了李大钊在敌人面前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的精神。
  (4)在法庭上……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和“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李大钊遭受了苦刑;“平静”说明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表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护。
  (5)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充满信心,所以在极端困难、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不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屈服,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伤为力量。
  12为人民服务
  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议上所做的演讲,是一篇议论文。
  2.文章从三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1)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2)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3)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1.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他的作品还有:《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本课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暖和的火炉,是因为她十分寒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是因为她十分饥饿,渴望得到食物;最后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是因为她想把奶奶留住,和奶奶一起飞走,远离寒冷、饥饿、痛苦。
  3.文章之所以打动,是因为作家巧妙的表达方法: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交替出现。
  4.写出下面两段话的理解。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离开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曾经”指的是火柴擦燃后的幻想。前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死后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15凡卡
  1.本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2.本文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凡卡的回忆和想象三部分穿插组成的,凡卡在信中通过吃不饱,睡不好,挨打、受人欺负三方面写了学徒生活的痛苦,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爷爷守夜的情景和过圣诞节的情景。
  3.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是:
  (1)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组成;
  (2)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3)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第16课
  《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部分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让我们初步了解了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表现了鲁滨孙(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战胜了种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第17课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突出地表现了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
  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
  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
  侧面烘托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回顾 拓展四
  1、《日积月累》。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静静的顿河》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课就是打不败他。——(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
《学弈》选自《孟子. 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注释
(1)字、词:
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
(2)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治理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 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进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第二课《匆匆》(散文)
1、背诵课文。
2、知识点:
《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比喻句。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时间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排比句。作者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比喻独特,联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4、背诵《明日歌》。
5、有关珍惜时间的句子: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第三课《桃花心木》(写作特点:借物喻人)
1、背诵第4、13、14自然段。
2、句子的理解:
(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不确定,时多时少。作者桔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回顾. 拓展一》
1、 日积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
2、邯郸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第六课《北京的春节》
1、背诵第7、11、12自然段。
2、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老舍的语言风格: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
3、《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时间 自然段 风俗习惯 详略安排
腊月初旬到年底 1——6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吃糖;大扫除;购置年货 略写
除夕 7 家家灯火通宵,炮声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详写
初一 8——9 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 详写
初六 10 店铺开张;伙计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略写
正月十五,元宵节 11——12 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详写
正月十九 13 春节结束,小孩上学,大人忙活 略写
像这样又想又略地介绍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北京的春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回顾. 拓展二》
1、日积月累
(1)《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3、《元日》写的是除夕时的情景,《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写的是中秋时的情景。我国的传统佳节还有清明、端午、乞巧节等。描写我国传统佳节的诗句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
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录)
1、背诵第5、7、17、19、22自然段。
2、《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的回忆,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式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文章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3、理解句子:
(1)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问父亲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从这句话看出父亲平常非常慈祥,有耐心;而这一次却是不耐烦地,含糊地回答我,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这件事并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对待亲人慈爱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
(2)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李大钊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的精神。
(3)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4、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联系是: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使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
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议论文)
1、背诵全文。
2、《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一般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本文的作者是毛泽东,是为纪念张思德所作的演讲。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理解句子:
(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文章开篇就点明主题。 整段话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我们的队伍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百分之百地为人民服务。完全的意思:除了为人民服务,没有别的目的;彻底是贯彻到底的意思。
(2)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4、共几句?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段话共3句话。第一句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再抓住这段话中的关联词语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
回顾. 拓展三
1、《囚歌》,作者:叶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2、《红岩》中的人物有:江姐、许云峰、华子良、小萝卜头……
革命题材的小说
《铁道游击队》,作者刘知侠;《红日》,作者吴强;《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小游击队员》,作者王愿坚;《赤色小子》,作者张品成。
第十四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1、背诵1、2、3、5、6、7、9、10、11、12自然段。
2、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特点: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也是安徒生的作品。
3、《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四次幻景。第一次看到了温暖的大火炉,因为小女孩非常寒冷,她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看到了喷香的烤鹅,因为小女孩非常饥饿,她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因为小女孩非常痛苦,她渴望得到欢乐。第四次看到了慈祥的奶奶,因为小女孩非常孤独,她渴望得到疼爱。
4、理解句子: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再也不用忍受寒冷、饥饿和痛苦了。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幸福”的含义? )
前一个“幸福”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第十五课《凡卡》
1、背诵第6、8、21自然段。
2、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二是过圣诞节的情景。
本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第一,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第二, 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回顾. 拓展四
1、《日积月累》。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静静的顿河》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课就是打不败他。——(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2、知识点:
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凡卡》,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的《汤姆. 索亚历险记》。
第十八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1、题目中的“百年”指的是永恒,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恒。
2、背诵2、4、5、6自然段。
3、理解句子:
(1)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玛丽. 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做出贡献。
(2)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这里的“变”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第二十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 背诵1、2、6、7、8自然段。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课文的主要观点,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课文举了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代表性事例:一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二是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三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3、理解句子:
(1)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样写的好处: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锅问到底”形象表达 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 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3)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见微知著”的意思: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或问题的实质。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回顾. 拓展五
1、《日积月累》
百炼成钢 发愤图强 坚持不懈 迎难而上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革故鼎新 标新立异
独出心裁 举一反三 实事求是 各抒己见
不耻下问 触类旁通 精益求精 古为今用
2、“舍本逐末”来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怀省颜# 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资料 -
(19316505704): 第六单元的倒顺词(注意意思相同和不同的).第五单元写风的词(注意有些写风的词并不带风字).第二单元的读音相同,字不同,意思不同的词.课文要背的段落要注意像第1课,第三课的要背的,第四课,第七课最后两自然段,第十二课的最后一自然段,第十五课最后一自然段,第二十一课第三自然段的三个“永远”所表达的意思,记几条勤学好问的名言,第二十四课,记几条俗语,就差不多了.

#怀省颜# 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 -
(19316505704): 一、读拼音,写词语.mài suì tián lǒng dìng duó cháo xiào ( ) ( ) ( ) ( ) cāng lǎo cuò shī liáng jī( ) ( )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的麦穗 ( )的判断 ( )的理想 ( )的机会 ( )的脑袋 ( )的收获 三、填空.1、《最大的麦穗》...

#怀省颜# 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所有要求背诵的课文和日积月累!!! -
(19316505704): 第一单元: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 第二单元: 元日 ...

#怀省颜# 六年级下期 复习资料 -
(19316505704): 2006——2007学年度下期期末复习计划 六年级语文组 一、指导思想: 以课标为标准,以课本为蓝本,以课堂为阵地,精心复习,充分准备,让学生以轻松、自信的心态迎接毕业考试,同时也为学生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学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

#怀省颜#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作业本总复习答案 急…… -
(19316505704): 1.蒸融 枯萎 翡翠 预备 爆竹 展览 恐怖 尖锐 残暴 哀思 冻僵 乖巧 抽噎 圣诞树 精兵简政 勃勃生机 语重心长 张灯结彩 见微知著 2.1 1 1 2 2 1 1 2 2 1 1 3.B 千 6 拿着,握着 Z 皿 8 搁,放,摆 Y 下面那个 3 奇异,特别 G 犬字旁 3 粗野 4.(1)写人类: 奋...

#怀省颜#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复习题,如下: -
(19316505704): 一、填诗句或名句.1.某同学借别人东西时说得好好的,可用过后不按时归还.作文朋友,你这样开导他: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2.李叔叔因经营不善,恭喜倒闭,他便借酒消愁,萎靡不振.他是爸爸的好朋友,...

#怀省颜#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22课预习,复习不是新课标人教版.22课奴隶英雄.求求你们了! - 作业帮
(19316505704):[答案] ● 重点词语 斗兽:以人同野兽相斗,供贵族取乐.斗兽场:一种专供奴隶角斗手与野兽角斗的特种竞技场.奴隶: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或杀害.俘虏:①打仗时被敌人捉住;②打仗时捉住的敌人.栅栏:用铁条、木条...

#怀省颜#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资料 -
(19316505704):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

#怀省颜# 《琥珀》课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课文6《琥珀》的课后问题:3.作者的想象包括以下内容,你能说说这样想象的依据吗?:(1)莫约算来,总有一万... - 作业帮
(19316505704):[答案] 琥珀: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那里长着许...

#怀省颜# 六下语文课堂作业本总复习答案 - 作业帮
(19316505704):[答案] 六下语文《总复习》作业本答案 一:蒸融 枯萎 翡翠 预备 爆竹 展览 恐怖 尖锐 残暴 哀思 冻僵 乖巧 抽噎 圣诞树 精兵简政 勃勃生机 语重心长 张灯结彩 见微知著 二:第2第1第1第2第2第1第1第2第2第1第1(划去) 三:B禾 3画 拿着 Z 目 8画 放 ;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