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各具特色的民族风俗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北京人的祭灶
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是很有兴味的。 所谓春节,是指中国阴历正月初一。它预示着新的开始,天地万物复苏,春天降临,一年的农事也将着手进行。所以,向来为中国人所重视。后来,公历推行,国家以公历的一月一日为
“元旦”,阴历的“年喜”,只好在名义上退而求其次,改称“春节”。然而,对春节的庆祝,丝...

广州民俗节日
广州是一个有着十分丰富的民间民族风情的南粤名城。广州近年来在欢度春节、元旦、五一节、国庆节等传统民族节日的基础上,开展了每年一度的非常有广州特色的八大节庆活动:春节期间的迎春花市和元宵节,农历二月的波
罗庙诞会,端午节(期间有盛大的节日庆典——龙舟节),番禺荷花节...

当地特色: 茶馆
“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特别嗜好,因此茶馆遍布城乡各个角落。成都茶馆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而且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无论你走进哪座茶馆,都会领略到一股浓郁的成都味: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茶具、老
虎灶、紫铜壶,还有那堂倌跑堂...

节日
成都灯会正月十五成都灯会是在元宵赏灯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南宋诗人陆游在《丁酉上元》诗中描述成都灯会盛况是“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仕女拥千重;鼓吹连天沸午门,灯山万炬动黄昏”。...

居住
西双版纳的傣族,大多在平坝傍水而居,或在河谷依山傍水而居。住房为“干栏式”建筑竹楼。个人成分族称居住的楼房为“很”。 傣族对当地的地名、寨名的命名尤为考究。一般都是根据当地的自然风光、环境特点以及
历史传说来命名,有些地名和寨名又往往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如允景洪,傣语意为“黎明之城”。相传,那是...

服饰
傣族的传统服务,男子一般穿无领大襟、对襟小衫,袖窄,下身着长裤,用白布或兰布包头。妇女上装穿浅色紧身紧袖短衫,下装穿花筒裙。逢年过节或遇喜庆日子,傣族妇女都要绸缎、尼龙、灯蕊绒精制有衣裙,盛装打扮。小
卜小(小姑娘)外出时,均喜欢带上一把小花伞。 傣族妇女很讲究发饰。大多挽长发于头顶,也有的束发垂于脑...

饮食
西双版纳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尤其喜欢吃糯米,有不少家庭均以糯米为主食。副食大多爱吃酸味和水产。傣族还喜欢饮酒,甜米酒更是男女老幼都喜爱的饮料。米酒巴一般都是自己酿制。 傣族还是喜欢吃竹筒板。竹筒饭的做
法是:用一节午竹或甜竹,把一端挖通待装米。做竹筒把的米,大多用陆稻香米或紫米。米洗干净泡水后,既可直...

婚姻
傣族青年男女寻找终身伴侣,完全是自由恋爱。变恋爱的方式既多而又独特。如小卜冒(小伙子)串小卜少(小姑娘),丢包等恋爱方式,充满着诗意。 小卜冒串小卜少。每当月明风清的夜晚,缅桂花发出幽香。这时,“等
待群蜂绕花枝”的恋爱活动就开始了。正录青春妙龄的小卜少,收拾打扮后,带着自己的小纺车,坐在竹楼阳台上...

家庭
傣族的家庭生活,一般是在青年男女结婚有了孩子以后,就从家庭里分出来,另盖房子居住。夫妻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经济是独立的,双方都有自己的财产和收入,都可自由支配,不受对方约束。家庭开支共同协商,子女长大
以后也有自己的独立经济,如饲养养猪、鸡、种植蔬菜,水果的收入,都归自己所有。 傣族的性格温柔,家庭和...

取名
傣族有名无姓,一个人一生中有好几个名字。小孩时有乳名,男童进佛寺当和尚有僧名,还俗后取还俗名,结婚以后有了孩子双称“之父”。 傣族一般以“岩”、“玉”区分男女性别,男性以“岩”字当头,如“岩糯”。女
性以“玉”字当头,“玉罕”。 乳名有以下几种取名的方法: 安排行顺序取的“如”岩三“,即第三个儿...

基诺族的婚礼
西双版纳的基诺族,居住在景洪县的基诺山(又称为攸乐山),约有1万多人,基诺族没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基诺语系汉藏语藏缅族的一种语言,和彝语支相接近。由于没有文字,基诺族的文学全是口头文学,大体可以归为
神话传说、故事、诗歌三大类。 基诺族在解放前,一直保留着群婚制和对偶婚的残余。基诺族婚前的社交活动...

丧葬
傣族的丧葬有三种:火葬、水葬、土葬。佛仰、贵族领主死后地火葬;靠澜沧江一带的行水葬,其他地方的一般傣族死后行土葬。 按照傣族的风俗,人死后,要把死者抬到房屋中央,由亲在或子女用温水洗尸,然后穿上新衣服
。洗脸时,要由下往上,上衣要反穿,即衣扣扣在背部,以示与活人区别。穿上衣服以后再用白布裹尸,并停放于...

宗教信仰
西双版纳的傣放早期信奉原始宗教多神教,后来随着佛教的收入,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据考察,原始宗教虽然被佛教逐渐取代,但原始宗教的传入,普遍信仰小乘佛教。 据考察,原始宗教虽然被佛教逐渐取代,但原始宗教的
痕迹不定期很突出,并与佛教掺杂在一起。以解说有到解放安装期的一段时间为例。原始宗教主要有:祭寨神、寨...

基诺族的丧葬习俗
基诺人实行独木棺土葬,不留坟冢。死者生前的生产、生活用品,作为殉葬品,过去,富者还要埋入一铜罗锅银子。 寨子里人一死,乡亲们会帮忙放倒一棵大树,取其中一段,把中间挖空,将尸体殓进,挖地区1米深,把棺木
放进墓穴,安埋妥当,在墓表搭盖小草房,或小竹房,内置竹桌,家属一日供奉米饭3次,连续1至3年。还有守...

布朗族的丧葬习俗
布朗族实行土葬和火葬,以土葬为主。火葬多数是僧侣和高寿者,此外,一般都采用土葬。布朗族的每个寨子附近,亦有一块墓地,布朗语称墓地为“坝消”。布朗族的墓地,一般选择在山坡上,山坡最高的地方是埋葬老年人,

各个民族或地区有特色的民风民俗,或者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

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传统节日和风俗,祖国的礼仪之邦

  北京人的祭灶
  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是很有兴味的。 所谓春节,是指中国阴历正月初一。它预示着新的开始,天地万物复苏,春天降临,一年的农事也将着手进行。所以,向来为中国人所重视。后来,公历推行,国家以公历的一月一日为
  “元旦”,阴历的“年喜”,只好在名义上退而求其次,改称“春节”。然而,对春节的庆祝,丝...


  广州民俗节日
  广州是一个有着十分丰富的民间民族风情的南粤名城。广州近年来在欢度春节、元旦、五一节、国庆节等传统民族节日的基础上,开展了每年一度的非常有广州特色的八大节庆活动:春节期间的迎春花市和元宵节,农历二月的波
  罗庙诞会,端午节(期间有盛大的节日庆典——龙舟节),番禺荷花节...


  当地特色: 茶馆
  “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特别嗜好,因此茶馆遍布城乡各个角落。成都茶馆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而且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无论你走进哪座茶馆,都会领略到一股浓郁的成都味: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茶具、老
  虎灶、紫铜壶,还有那堂倌跑堂...


  节日
  成都灯会正月十五成都灯会是在元宵赏灯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南宋诗人陆游在《丁酉上元》诗中描述成都灯会盛况是“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仕女拥千重;鼓吹连天沸午门,灯山万炬动黄昏”。...


  居住
  西双版纳的傣族,大多在平坝傍水而居,或在河谷依山傍水而居。住房为“干栏式”建筑竹楼。个人成分族称居住的楼房为“很”。 傣族对当地的地名、寨名的命名尤为考究。一般都是根据当地的自然风光、环境特点以及
  历史传说来命名,有些地名和寨名又往往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如允景洪,傣语意为“黎明之城”。相传,那是...


  服饰
  傣族的传统服务,男子一般穿无领大襟、对襟小衫,袖窄,下身着长裤,用白布或兰布包头。妇女上装穿浅色紧身紧袖短衫,下装穿花筒裙。逢年过节或遇喜庆日子,傣族妇女都要绸缎、尼龙、灯蕊绒精制有衣裙,盛装打扮。小
  卜小(小姑娘)外出时,均喜欢带上一把小花伞。 傣族妇女很讲究发饰。大多挽长发于头顶,也有的束发垂于脑...


  饮食
  西双版纳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尤其喜欢吃糯米,有不少家庭均以糯米为主食。副食大多爱吃酸味和水产。傣族还喜欢饮酒,甜米酒更是男女老幼都喜爱的饮料。米酒巴一般都是自己酿制。 傣族还是喜欢吃竹筒板。竹筒饭的做
  法是:用一节午竹或甜竹,把一端挖通待装米。做竹筒把的米,大多用陆稻香米或紫米。米洗干净泡水后,既可直...


  婚姻
  傣族青年男女寻找终身伴侣,完全是自由恋爱。变恋爱的方式既多而又独特。如小卜冒(小伙子)串小卜少(小姑娘),丢包等恋爱方式,充满着诗意。 小卜冒串小卜少。每当月明风清的夜晚,缅桂花发出幽香。这时,“等
  待群蜂绕花枝”的恋爱活动就开始了。正录青春妙龄的小卜少,收拾打扮后,带着自己的小纺车,坐在竹楼阳台上...


  家庭
  傣族的家庭生活,一般是在青年男女结婚有了孩子以后,就从家庭里分出来,另盖房子居住。夫妻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经济是独立的,双方都有自己的财产和收入,都可自由支配,不受对方约束。家庭开支共同协商,子女长大
  以后也有自己的独立经济,如饲养养猪、鸡、种植蔬菜,水果的收入,都归自己所有。 傣族的性格温柔,家庭和...


  取名
  傣族有名无姓,一个人一生中有好几个名字。小孩时有乳名,男童进佛寺当和尚有僧名,还俗后取还俗名,结婚以后有了孩子双称“之父”。 傣族一般以“岩”、“玉”区分男女性别,男性以“岩”字当头,如“岩糯”。女
  性以“玉”字当头,“玉罕”。 乳名有以下几种取名的方法: 安排行顺序取的“如”岩三“,即第三个儿...


  基诺族的婚礼
  西双版纳的基诺族,居住在景洪县的基诺山(又称为攸乐山),约有1万多人,基诺族没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基诺语系汉藏语藏缅族的一种语言,和彝语支相接近。由于没有文字,基诺族的文学全是口头文学,大体可以归为
  神话传说、故事、诗歌三大类。 基诺族在解放前,一直保留着群婚制和对偶婚的残余。基诺族婚前的社交活动...


  丧葬
  傣族的丧葬有三种:火葬、水葬、土葬。佛仰、贵族领主死后地火葬;靠澜沧江一带的行水葬,其他地方的一般傣族死后行土葬。 按照傣族的风俗,人死后,要把死者抬到房屋中央,由亲在或子女用温水洗尸,然后穿上新衣服
  。洗脸时,要由下往上,上衣要反穿,即衣扣扣在背部,以示与活人区别。穿上衣服以后再用白布裹尸,并停放于...


  宗教信仰
  西双版纳的傣放早期信奉原始宗教多神教,后来随着佛教的收入,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据考察,原始宗教虽然被佛教逐渐取代,但原始宗教的传入,普遍信仰小乘佛教。 据考察,原始宗教虽然被佛教逐渐取代,但原始宗教的
  痕迹不定期很突出,并与佛教掺杂在一起。以解说有到解放安装期的一段时间为例。原始宗教主要有:祭寨神、寨...


  基诺族的丧葬习俗
  基诺人实行独木棺土葬,不留坟冢。死者生前的生产、生活用品,作为殉葬品,过去,富者还要埋入一铜罗锅银子。 寨子里人一死,乡亲们会帮忙放倒一棵大树,取其中一段,把中间挖空,将尸体殓进,挖地区1米深,把棺木
  放进墓穴,安埋妥当,在墓表搭盖小草房,或小竹房,内置竹桌,家属一日供奉米饭3次,连续1至3年。还有守...


  布朗族的丧葬习俗
  布朗族实行土葬和火葬,以土葬为主。火葬多数是僧侣和高寿者,此外,一般都采用土葬。布朗族的每个寨子附近,亦有一块墓地,布朗语称墓地为“坝消”。布朗族的墓地,一般选择在山坡上,山坡最高的地方是埋葬老年人,


#温削武# 独特的少数民族节日风俗有什么独特!要清楚! - 作业帮
(18638874520):[答案] 傣族,现有人口102.5万.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云南各县市.傣族自称“傣仂”、“傣雅”,... 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傣族人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的是竹筒饭.其...

#温削武# 民风民俗 -
(18638874520): 56个民族各有各的风俗习惯,下面把我们德昂族的民风民俗介绍给你供析赏. 德昂族的民风民俗.德昂族原名“崩龙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云南省潞西县三台山和镇康县军弄等地.1985年9月17日经国务...

#温削武# 各地的民风民俗
(18638874520): 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

#温削武# 各地的民风民俗 -
(18638874520): 民风民俗www.HB.xinhuanet.com 2005-03-04 12:54:32 楚风俗具有丰富性,体现在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构造复杂,色彩强烈等方面.以下只从饮食、居住和服饰等方面对楚国风俗作一简要介绍. 饮食是物质文化和社会风俗各部分中最能反映...

#温削武#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可谓“-----、-----” - 作业帮
(18638874520):[答案] 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温削武#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有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 -
(18638874520):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

#温削武# 请给我一些有关地方民风民俗的资料 -
(18638874520): 德昂人也过泼水节,时间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除了泼水祝福和跳象脚鼓舞等节目与傣族泼水节一致外,德昂族泼水节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为长辈洗手洗脚.届时,每家的晚辈年轻人要准备一盆热水,端来放在堂屋中央,把家里的父母等长辈请出...

#温削武# 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18638874520): 春节的风俗有买年货、贴春联、剪窗花、挂年画、年夜饭、压岁钱、守岁、吃饺子、吃汤圆、放鞭炮、看春晚、拜年、贴福字、逛庙会、扭秧歌、踩高跷、舞狮子、换桃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