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用一句话概括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1.清明扫墓,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2.中秋吃月饼,象征团团圆圆。

清明节: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端午节: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端午节: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植树节:一分山地万回栽,笑有年年捷报来!归鸟犹栖荒野里,敢期绿树荫阳台?

植树节:植树造林,千秋万代

五四青年节:我要用呐喊, 抖掉那附着在大好河山上的污泥腐瓦;我要用热血, 融化那将要凝冻的江河湖川.

五四青年节:因为那束精神的火炬穿云破雾,燃尽苍茫;因为那面思想的旗帜摧枯拉朽,迎风飘扬

五四青年节:用坚强与自信去驾驭惊涛骇浪;用勤劳与智慧去开创美好航程

五四青年节:在构建和谐韶冶的征途上,我们快马加鞭,无私奉献,让人生的价值在岗位上升华

五四青年节:我们用热情去驱逐阴翳,我们用双手去开创未来,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雨露,奔驰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大道上

中秋节: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中秋节: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中秋节: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中秋节:明月高挂天正中.团团圆圆把今朝
清明节: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端午节: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端午节: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植树节:一分山地万回栽,笑有年年捷报来!归鸟犹栖荒野里,敢期绿树荫阳台?

植树节:植树造林,千秋万代

五四青年节:我要用呐喊, 抖掉那附着在大好河山上的污泥腐瓦;我要用热血, 融化那将要凝冻的江河湖川.

五四青年节:因为那束精神的火炬穿云破雾,燃尽苍茫;因为那面思想的旗帜摧枯拉朽,迎风飘扬

五四青年节:用坚强与自信去驾驭惊涛骇浪;用勤劳与智慧去开创美好航程

五四青年节:在构建和谐韶冶的征途上,我们快马加鞭,无私奉献,让人生的价值在岗位上升华

五四青年节:我们用热情去驱逐阴翳,我们用双手去开创未来,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雨露,奔驰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大道上

中秋节: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中秋节: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中秋节: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中秋节:明月高挂天正中.团团圆圆把今朝

1)屈原死的那一天尊称为端午节原因

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

时,居三毒之端。所以叫端午节,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

五毒蛇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

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因此,

人们又把五月端午节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

(2)端午食粽习惯由来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

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

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

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

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

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

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

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

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

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

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

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

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

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

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

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

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

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

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

个夏天不头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

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

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

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清明节: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端午节: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端午节: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植树节:一分山地万回栽,笑有年年捷报来!归鸟犹栖荒野里,敢期绿树荫阳台?

植树节:植树造林,千秋万代

五四青年节:我要用呐喊, 抖掉那附着在大好河山上的污泥腐瓦;我要用热血, 融化那将要凝冻的江河湖川.

五四青年节:因为那束精神的火炬穿云破雾,燃尽苍茫;因为那面思想的旗帜摧枯拉朽,迎风飘扬

五四青年节:用坚强与自信去驾驭惊涛骇浪;用勤劳与智慧去开创美好航程

五四青年节:在构建和谐韶冶的征途上,我们快马加鞭,无私奉献,让人生的价值在岗位上升华

五四青年节:我们用热情去驱逐阴翳,我们用双手去开创未来,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雨露,奔驰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大道上

中秋节: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中秋节: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中秋节: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中秋节:明月高挂天正中.团团圆圆把今朝

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一家人庆祝团圆。

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再遭到诬害,眼见楚国政治腐败,无力挽救,于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楚国人哀悼屈原,每年五月初五这天,把米放入竹筒,煮熟后投入江中作为祭奠。

用一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

清明节: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清明节: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


端午节: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端午节: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端午节: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植树节:一分山地万回栽,笑有年年捷报来!归鸟犹栖荒野里,敢期绿树荫阳台?

植树节:植树造林,千秋万代


五四青年节:我要用呐喊, 抖掉那附着在大好河山上的污泥腐瓦;我要用热血, 融化那将要凝冻的江河湖川.

五四青年节:因为那束精神的火炬穿云破雾,燃尽苍茫;因为那面思想的旗帜摧枯拉朽,迎风飘扬

五四青年节:用坚强与自信去驾驭惊涛骇浪;用勤劳与智慧去开创美好航程

五四青年节:在构建和谐韶冶的征途上,我们快马加鞭,无私奉献,让人生的价值在岗位上升华

五四青年节:我们用热情去驱逐阴翳,我们用双手去开创未来,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雨露,奔驰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大道上


中秋节: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中秋节: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中秋节: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中秋节:明月高挂天正中.团团圆圆把今朝

中国传统节日

打春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为什么这么叫呢?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元旦

一月一日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会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阳,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象征一天的开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愿望节

二月五日
(愿望节又称许愿日。)
起源于二十一世纪初,和其它传统节日不同,属于新时代产物,迅速发展形成。
愿望节为每年阳历二月五日,在当天都会有很多年轻人把自己的愿望写在纸上,然后挂到树上,挂得越高,愿望越有可能被实现 。



妇女节

三月八日
我国于1922年开始纪念三八节。中国妇女第一次群众性的纪念三八节活动是1924年在广州举行的。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1977年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请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对联合国而言,国际妇女节定为3月8日。


植树节

三月十二
中国的植树节定于3月12日。1979年2月,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国务院于次年颁布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具体实施办法。植树节前后,我国各地都要集中进行植树造林活动。

寒食

清明节前一天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之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清明节

农历三月初八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劳动节

五月一日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是日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儿童节

六月一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定每年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六一”国际儿童节为中国儿童的节日,并宣布废除国民党政府 1931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中国第一个儿童节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的4月4日。民国二十年(1931年),“上海中华慈幼协会”发起建议,希望政府规定每年4月4日为儿童节。随后,教育部制定了儿童节纪念办法,并于隔年的4月4日实施。


中国共产党建党日
七月一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七月七日



七夕情人节

农历七月初七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敬老节
农历七月十三



中国建军节
八月一日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袋,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代、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唐代诗人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由于该诗感情真挚,至今脍炙人口。)



教师节
九月十日



国庆节
十月一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冬至

农历十一月二十二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除夕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交替];“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除夕”在古时还有许多别称,如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等等。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春节的来历,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 (人人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它生长得比骆驼还大。跑起来比风还快,吼起来比雷还响。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晚上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年”没有了,但是过年的习俗仍保持着。鲜红的春联,辉煌的灯火,清脆的爆竹,响亮的锣鼓,年年如此。)



传统节日表
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1、正月初一 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节(元宵节)
4、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5、二月十五 花朝节
6、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
7、三月初三 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8、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节(现定阳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 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节
11、夏至节
12、六月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日,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14、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 地藏节
16、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
17、九月九日 重阳节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19、十月十五日 下元节
20、十一月二十二日 冬至
21、十二月八日 腊八节
22、腊月二十三日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腊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还有几位圣贤的诞辰日:
关帝诞:六月廿四
至圣先师孔子诞:八月二十七
苍颉至圣先师诞 :三月廿八
鲁班公诞:六月十三日(五月初七)
伏羲诞辰:五月十三日(传说中龙的生日)
炎帝神农诞:四月二十六日
黄帝诞辰:二月初二
诸葛孔明诞辰:七月二十三日
孟子诞辰:四月初二
岳飞诞辰:二月十五
老子诞辰:二月十五日
释迦佛陀诞辰:四月初八
屈原诞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诞辰:二月初八

附1: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 祭灶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腊月二十九 小除夕
正月初二 祭财神
正月初三 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正月初七 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 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
正月初八 谷日/顺星 众星下界之日 也称“祭星”、“接星”
正月初十 石头生日 “石不动”“十不动” 老鼠嫁女

附2:其它节日:
“半年节” 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说!
观音诞: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观音菩萨的信仰已经超出了佛教的范围,他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愿望!
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妈祖的诞辰日!
七月初一日,俗称开息门
填仓节:中国汉族民间传统祭祀节日,在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仓节、天仓节,是祭祀仓神的节日。


#褚鸣飘# 用一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1925589177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

#褚鸣飘# 用一两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19255891770): 登高采菊东篱下,夕阳无限好风光.重阳节

#褚鸣飘# 用一句话概括一个节日的风俗习惯和寓意(10) -
(19255891770): 我们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祭奠、怀念品格高尚、铁骨铮铮的先人屈原.

#褚鸣飘# 用一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19255891770): 清明节扫墓,寄托对失去亲人的哀思.中秋节吃月饼,象征团团圆圆. 我们应该把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过得火热起来,再以一种观赏性的角度去接受外来节日.

#褚鸣飘# 谁能用一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
(19255891770): 龙舟撒粽纪屈原,汨罗江畔念离骚.

#褚鸣飘# 用一两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
(19255891770): 登高采菊东篱下,夕阳无限好风光.重阳节

#褚鸣飘# 用一句话概诉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及寓意
(19255891770): 七月七日长生殿

#褚鸣飘# 用一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习惯即寓意 -
(19255891770):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每逢佳节倍思亲.月饼圆.月亮圆.人也团圆.

#褚鸣飘# 用一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
(19255891770): 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中秋节我们吃着月饼,欣赏着圆月,享受着亲人团圆之乐.中秋节晚上,人们赏月、吃月饼,其主题是“圆”,象征着丰收、团圆.

#褚鸣飘# 把每个中国传统节日分别用一句话概述它的风俗及寓意
(19255891770): 七月七日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