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中作者为何要写异二者之为,或者是古仁人之心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通过这2句与上面2种人对比(就是2段关于天气的描写,实际上是写了2种人,概括起来就是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相反的人)然后通过对比,得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而深一步突出作者的思想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此上为解释
你可以这样答
作者这样写是通过古仁人之心与如今的人对比,认为要想成为有作为的人,必须要有用古仁人之心一样的思想,必须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样更加升华的主旨

岳阳楼记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处世态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的政治态度,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治世态度

1、《岳阳楼记》“古仁人之心”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广心胸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答案出处:
原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容富鸣# 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的原因,这题目有: , ; ; . -
(1579893580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容富鸣# 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古仁人“是怎样一种人,作者为什么要“求古仁人之心”? - 作业帮
(15798935806):[答案] “古仁人之心”具体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因为世风日下、世态炎凉,作者自然不愿颓废,就求古仁人之心

#容富鸣# 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之心”不同于“二者之为”的原因是什么?(试卷中的题目) -
(15798935806): 因为古仁人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容富鸣# 《岳阳楼记中“或异二者之为”作用岳阳楼记》中予尝求古仁人之
(15798935806): 承上启下,与上文迁客骚人的心境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形成对比 同时抒发对于古仁人的尊崇,表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以及生活态度.

#容富鸣# 古人仁之心,不异二者所为.什么意思? -
(15798935806): 引文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原文可不是“不异二者所为”,而是“或异二者所为”.“不异”是否定之否定,肯定的意思;“或”是有可能的意思,“或异”就是否定了.他否定了上文的两种人的心态,就是肯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人仁之心.

#容富鸣# 岳阳楼记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集体指的是什么 -
(15798935806): 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不已物喜,不已己悲" 是指古仁人 和迁客骚人

#容富鸣# 名句名篇默写.(1)《岳阳楼记》写道,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 -----------,--- -
(15798935806): (1)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2)而乐亦无穷也 (3)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高贵者也 花之君子者也 (4)心远地自偏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君子生非异也 (7)神人无功 (8)师不必贤于弟子

#容富鸣# 岳阳楼记里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意思两句中异的意思 - 作业帮
(15798935806):[答案]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的不同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心境;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不已物喜,不已己悲" 祝你学业进步!

#容富鸣# 古仁人为何会“异二者之为”?
(15798935806): 迁客骚人的情绪受不同天气景色的影响,而古仁人胸怀宽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国忧民,所以面对不同天气景色,既不会“感极而悲”也不会“喜洋洋”

#容富鸣# 《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一句中“二者之为”指的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15798935806): 指的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两句所表现的心情,即“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害怕讥讽的情怀”和“心情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的感觉,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那是快乐到了极点.” 应持一颗潇洒脱俗,平常的心态.对这种观点持反对态度,因为当今社会是一个物质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日本大地震的发生造成的财产损失可以弥补,但家人的离去和内心的恐惧不可能平静,所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想不可能真正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