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竞赛题 一道高中物理竞赛题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好几年没碰这些东西了,不知道对不对……

(1) 设稳定速度为v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和欧姆定律,ε-BLv = IR
根据轨道平面上的受力平衡,BIL = mgsinα
从而可以求出v

(2) 设稳定(电容瞬间充电达到平衡)时电容两端电压为U,ab速度为v'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电路中无电阻,U = BLv'
根据电容充电瞬间中洛伦兹力的冲量等于ab动量的变化,BCUL = m(v-v')
从而可以求出v'。

之后再下滑的过程中:
根据轨道平面上的受力情况,ma = mgsinα - BIL ①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电路中无电阻,U = BLv ②
考虑微小的时间段Δt
根据②,ΔU = BLaΔt ③
根据电容的充电,IΔt = CΔU ④
由③④,I = CBLa,结合①可以求出加速度a;
再根据初速度v'求出下滑S之后的末速度;
再根据②求出电容两端的电压,然后可以知道此时电容中的电能。

淡定的微分方程...LC RC的通解数学法...竞赛书没高数好使,,,

淡定的能量守恒问题, 先求出稳定时速度Vs,这个不用说吧,按题意下滑距离s后,ab静止,这个应该注意,也就是说Ec=0.5mVs^2+mg.s.sinα

完全非弹性碰撞是说圆环与桌面的碰撞后不弹起来碰撞时间极短能量几乎不损失
不用求微积分
摩擦力做功应等于圆环的动能E=0.5*m*(21*0.01)^2
f=mgμ*圈数(不确定是否正确)
gμ*圈数=0.5*(21*0.01)^2
解方程得圈数

2,3楼的朋友
上面那道关键不是R大于多少啊
关键是R要小于多少啊
R大于多少,大家都会算
R小于多少,那才真正有难度
七八年没做这种题了,被误导还是没那么容易的.......
这个要受力分析了
另外先说明一下,这题应该给出的条件是不考虑所有摩擦吧,如果球之间或者球和碗之间的摩擦比较大还是可以静止的,现实中在水平面放这样的四个球也是可以的
需要算出的是,三个球对上面这个球的支撑力角度,因为力是一样的,进行分解需要每个力分解出mg/3的垂直力来支撑
计算过程省略,得到这个支撑力的大小是√3mg/6
而这个支撑力的反作用力则是对下面小球受力分析的关键
三个小球位置可换,只要计算一个就可以了
小球也是受三个力,分别是碗的支撑力,上面小球的压力,还有重力,由于,要计算R的最大值,所以考虑临时状态,三个小球之间没作用力
其实所产生的水平力也就是上面小球施加下来的压力分解的水平力mg/6
垂直力则是支撑力及小球本身的重力,4mg/3
上面水平力和垂直力合起来就是碗对小球的支撑力
但支撑力大小并不用去算
算的是这个力的角度
水平力和垂直力的比是1:8
下面小球中心离碗中心的水平距离是2√3r/3
过程不多说,挺复杂的,(2/√3+1)r<=R<=2√195r/3+r,不知道有没有算错,太伤脑了,简直是训练

当重力的指向圆心的分量
<
小球需要的向心力时,小球能够脱离球面。
机械能守恒:1/2mv^2-1/2mv0^2=mg(R-Rcosθ)
......1
向心力:mv^2/R=mgcosθ
......2
(就是
mv^2/R>mgcosθ时,脱离球面)
1、2联立
得:
v0^2/R+2g(1-cosθ)=gcosθ
3gRcosθ=v0^2+2gR
cosθ=(1/3)*(v0^2/gR+2)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题挺难的,难到个什么程度,和高~

物理竞赛训练的能力,抽象来说就是对于一些现象,先找到一些关键的变量用来描述这些现象,再建立模型来看看这些变量之间满足的关系。
长期思考复杂问题的你,比普通人思维更加缜密,更加有条理。长期处理困难问题的你,抗压能力抗挫败能力很强,在今后碰到很困难问题时可以游刃有余。(事实上,工作和生活上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是不那么轻松的问题。)在学习物理竞赛的过程中,你还学会了独立思考,自学,和同学们的交流讨论,有了包含观察实验、建模解模、总结归纳、创造设计多个方面的科学素养。这些习惯继续坚持,这些能力继续培养,才是对你好的影响。
从清华北大的优秀同学的统计来看,有物理竞赛经历的同学更早走上科研道路,也更适应科研的工作。
从清华北大物理系优秀系友的统计来看,学物理的同学更习惯用建模型算变量的方式来认识和改变世界,所以对一个新领域的上手速度比其工科同学要慢(一般在5年左右),一旦经过几年时间把这个新领域的模型建立好之后(在一个领域坚持5年以上),学物理的同学发展都比较好。
物理竞赛既需要天赋又需要努力,是很耗精力的。我们推荐同学们在高考的基础上,如果学有余力,再学物理竞赛。如果在高考的基础上学有余力,先看看竞赛书,听听学校的竞赛课,听听质心教育的课,如果还有精力就刷刷题。在保证刷得不累,刷得保持兴趣的前提下多刷题。
只看书听课,不刷题的同学,一般有着对物理的浓厚兴趣,能学到一些有意思的模型,眼界会开阔很多,思维会比普通人缜密一些,但是在物理竞赛上拿不到较好的成绩,能拿省二、省三或者预赛奖,在自主招生上有很大优势,通过自主招生加些分上理想的大学。
看书、听课、且刷题的同学,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也才能在竞赛上拿到比较好的成绩,保送或加分上清华北大。

首先肯定最后他们一定是会聚在五边形的中心(这个可以直接说,如果觉得不放心可以用反证法,说明这个是个对称的图形,如果不在中心会矛盾就行了)
我们发现任何一个质点,拿A1为例,其向中心方向的分速度在任意时刻都是相同的,所以时间就是他开始与中心的距离除以他指向中心的分速度。
T=a/(2u*sin36*cos18)


#墨迹景# 物理竞赛题——高中!
(15253015281): 还真麻烦 以下都没标正方向,与地面的滑动摩擦系数相同则说明加速度a相等(a大于0) (1) 假设碰撞前两物块的速度不为0,则有V1'=10-20a,V2'=2-20a,且V1',V2'都大于0 (V1+V1')/2*20+(V2+V2')/2*20=170 解出a=7/40,再可得V2'小于0,故假设...

#墨迹景# 高中物理竞赛题 -
(15253015281): 133Cs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的时间为1秒 光每秒钟走过距离的299792458分之一为1米.

#墨迹景# 高二物理竞赛题,急急急急急急急 急急急急!!!!!!!!!!!!!! -
(15253015281): 两火车相对速度60 相遇要1小时 所以鸟要飞60千米 次数好像算不出来 大概要无数次吧 因为后来距离变短

#墨迹景# 高中物理竞赛试题 -
(15253015281): 首先透镜轴上点成像一定在轴上,且而能透光的只有p点,那么设像点在S'处,那么角PS'O应该在全反射角之内,求得全反射角sina=1/n=3/5.所以S'O最小距离应该是:6/tana=8cm,这个就是像距,那么由成像公式得:SO=56cm(我算物距的时候算错了).这就是光源位置!然后光源越靠近焦点,成像越远,也就是出射角越小,但是在一倍焦距内是不成像的,所以应该是56cm-7cm

#墨迹景# 一道高中物理竞赛题 -
(15253015281): 由g h 算出初始的速度(就跳起来的时候的速度)v=根号2gh=根号30 米每秒 因为在 小行星上能脱离 所以那个算出来的速度就是小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即 mv^2/r =mg' g'=GM(小行星)/r^2 g=GM(地球)/R^2 然后在根据 密度相等(质量/半径立方 相同) 可以代出来的

#墨迹景# 高一物理竞赛题 -
(15253015281): 单单木板的ab边与桌面的夹角为θ时,摩擦力的大小为mgsinθ 单单木板的ad边与桌面的夹角为θ时,摩擦力的大小为mgsinθ 两力合力得B

#墨迹景# 一道高一物理竞赛题、 -
(15253015281): 用 速度三角形 与 几何三角形 相似之性质. 高二物理即可解决. 首先明确: 式一: Va(水平分速)= V /2 * 【即:Va的水平速度是O1运动速度V的一半. 为什么? 因为A点>总<处于两元圆心连线之垂直平分线上.关键! 有:Va=(Vo2+V)/2 ...

#墨迹景# 高中物理竞赛题~ -
(15253015281): 本团回答: 摩擦力是6N,在它的作用下,A与B一起向右运动,A受到的加速度是-2,B的是6(以向右为正方向). 那么在这过程中,A减速,B加速,到速度一样事,无力的作用,一起匀速直线运动 .vt=v0+at=6t=4-2t.t=0.5s. 0.5s后,可求A在B上行了1.75m,B还未撞到墙.A`B相对静止. 当B撞时,立即停止,A又受到摩擦减速.在B上又行了0.5m.这时B的速度是2m/s.由于机械能不变,A原速返回. 继续开始时的过程. vt=v0+at=-6t=-2+2t.t=0.25s. vt=v0+at=-6*0.25=-1.5m/s 'Alessa 专业团队为您解答 谢谢、

#墨迹景# 高中物理竞赛题.. -
(15253015281): (1) 解: 以车与小金属组成物体系为研究对象,小金属滑到车中点C时开始到小金属 块停在车的左端为止的过程中,体系在水平方向外力为零,动量守恒,v为共 同速度2vO*2m+vOm = (2m+m)v v=5 v0/3 (2) 解: 对金属块使用动量定理ft1=mvO-0 μ1mgt1=mvO t1= v0/μ1g 对小车使用动量定理(F-f)t1=2m*2vO-0 F=5μ1mg

#墨迹景# 高中物理竞赛题
(15253015281): 1、正在思考中 2、点电荷是物理中的一个理想概念,现实中并不存在绝对的点电荷,现实中任何带电体都是无数点电荷的 集合,因此说点电荷在自身位置上的电势就如同问一个平面坐标系中的点的面积是多大一样没有意义, 因此,对于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