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手法的诗句 如何赏析诗词当中用典的手法?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用典手法的诗句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问】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2013高考江西卷)
【解析】“听我楚狂声”出自《论语·微子》: 楚国隐士接舆曾唱歌当面讽刺孔子迷于从政,疲于奔走,《论语》因称接舆为“楚狂”。 辛弃疾在这里运用这个典故,目的是为了抒发他虽有满腔“长恨”而又无人理解的悲愤,一个“狂”字,更突出了他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
  “富贵非吾事”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叶,社会动乱,政治黑暗,而他本人又“质性自然”,“不慕荣利”,因有是辞。这里词人引用陶诗,表明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荣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以表明自己的心迹。
【参考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用典手法的古诗~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用典 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
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典的作用 1.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泊秦准 (杜牧)
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后庭花》歌曲名,是指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为“亡国之音”。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诗人这里是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


2.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这里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3.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二是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运用这两个典故,创造一个雄奇的意境,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
4.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运用了向秀闻笛、王质遇仙两个典故表达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
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短短的十四个字,就表达出了如此复杂的情感,正是用典的魅力。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用典还使诗歌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结构严谨。在增加诗歌内涵的同时,还增加其外形之工整。


#房莎面# 语文粤教版必修3古诗词单元中所有用典的修辞手法及赏析 -
(13894951037): 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牧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C.“过春风十里”这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悲凉痛惜之情.D.“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抒发了无限痛惜之情.B 解析:杜郎指杜牧

#房莎面# 怎样鉴赏古诗中的用典 -
(13894951037):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考了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题量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亮点.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

#房莎面# 古诗中的常用表现手法 -
(13894951037): 常用的有.1、使用典故 2 想象 3抑扬 4 烘托 5动静结合 6侧面描写 7虚实结合 8借象寄情

#房莎面# 用典是中国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尤其是在“以才学为诗的宋...
(13894951037): 用典的形式,分用事与化用.(1) 用事.用事就是引用历史故事,即把典故浓缩化为诗句,借以抒怀 言志或影射时事.例如杜牧之《赤壁怀古》:折战沉沙铁未销,自将磨...

#房莎面# 在诗句“过春风十里,尽芥麦青青.”中,那里有用到用典手法?所寄寓着的情感是什么? -
(13894951037): 经过扬州城,(本来繁华之地,)现在却是一片荒凉. (春风十里,引用自杜牧的诗句,指扬州城)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虚处传神,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这与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

#房莎面# 诗词中有哪几种艺术表现手法,分别是哪些 -
(13894951037): 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

#房莎面# 如何看诗句是否用典,如何给诗句划分节奏 -
(13894951037): 用典,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用典的目的就是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所谓典故是指“典例故实”,具体地说,包括历史记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

#房莎面# 古诗常见表现手法有什么?
(13894951037): 具体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

#房莎面# 诗歌有哪几种表达方式? - 作业帮
(13894951037):[答案] 一、表达方式共有四种 1、记叙 说明: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句: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 三、表现手法 1、 用典 说明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