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子为什么温度越底间隔越大 判断:温度越高,水的密度就越大 并说明为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水的反常膨胀及其微观解释

在一般情况下,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的体积膨胀、密度减小,也就是通常所讲的“热胀冷缩”现象。然而水在由0℃温度升高时,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人们通过实验得到了如图2-3所示的P-t曲线,即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由图可见,在温度由0℃上升到4℃的过程中,水的密度逐渐加大;温度由4℃继续上升的合过程中,水的密度逐渐减小;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水在0℃至14℃的范围内,呈现出“冷胀热缩”的现象,称为反常膨胀。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可以用氢键、缔合水分子理论予以解释。
物质的密度由物质内分子的平均间距决定。对于水来说,由于水中存在大量单个水分子,也存在多个水分子组合在一起的缔合水分子,而水分子缔合后形成的缔合水分子的分子平均间距变大,所以水的密度由水中缔合水分子的数量、缔合的单个水分子个数决定。具体地说,水的密度由水分子的缔合作用、水分子的热运动两个因素决定。当温度升高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加快、缔合作用减弱;当温度降低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减慢、缔合作用加强。综合考虑两个因素的影响,便可得知水的密度变化规律。

在水中,常温下有大约50%的单个水分子组合为缔合水分子,其中双分子缔合水分子最稳定。

多个水分子组合时,除了呈六角形外(如雪花、窗花),还可能形成立体形点阵结构(属六方晶系)。每一个水分子都通过氢键,与周围四个水分子组合在一起。图中只画出了中央一个水分子同周围水分子的组合情况。边缘的四个水分子也按照同样的规律再与其他的水分子组合,形成一个多分子的缔合水分子。由图可知,缔合水分子中,每一个氧原子周围都有——4个氢原子,其中两个氢原子较近一些,与氧原子之间是共价键,组成水分子;另外两个氢原子属于其他水分子,靠氢键与这个水分子组合在一起。可以看出,这种多个分子组合成的缔合水分子中的水分于排列得比较松散,分子的间距比较大。由于氢键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因此在单个水分子组合为缔合水分子后,水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一是缔合水分子中的各单个分子排列有序,二是各分子间的距离变大。

在液态水变成固态水时,即水凝固成冰、雪、霜时,呈现出缔合水分子的形状。此时,水分子的排列比较“松散”,雪、冰的密度比较小。

将冰熔化成水,缔合水分子中的一些氢键断裂,冰的晶体消失。0℃的水与0℃的冰相比,缔合水分子中的单个水分子数目减少,分子的间距变小、空隙减少,所以0℃的水比0℃的冰密度大。用伦琴射线照射0℃的水,发现只有15%的氢键断裂,水中仍然存在有约85%的微小冰晶体(即大的缔合水分子)。若继续加热0℃的水,随着水温度的升高,大的缔合水分子逐渐瓦解,变为三分子缔合水分子、双分子缔合水分子或单个水分子。这些小的缔合水分子或单个水分子,受氢链的影响较小,可以任意排列和运动,不必形成那样的“缕空”结构,而且单个水分子还可以“嵌入”大的缔合水分子中间。在水温升高的过程中,一方面,缔合数小的缔合水分子、单个水分子在水中的比例逐渐加大,水分子的堆集程度(或密集程度)逐渐加大,水的密度也随之加大。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使得分子的平均距离加大,密度减小。考虑水密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时,应当综合考虑两种因素的影响。在水温由0℃升至4℃的过程中,由缔合水分子氢键断裂引起水密度增大的作用,比由分子热运动速度加快引起水密度减小的作用更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加大,为反常膨胀。

水温超过4℃时,同样应当考虑缔合水分子中的氢键断裂、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这两个因素,综合分析它们对水密度的影响。由于在水温比较高的时候,水中缔合数大的缔合水分子数目比较小,氢键断裂所造成水密度增加的影响较小,水密度的变化主要受分子热运动速度加快的影响,所以在水温由4℃继续升高的过程中,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即呈现热胀冷缩现象。

在4℃时,水中双分子缔合水分子的比例最大,水分子的间距最小,水的密度最大。

  一,水分子温度越低间隔越大是因为水的反常膨胀现象。
  二,水的反膨胀现象
  一般物质由于温度影响,其体积为热胀冷缩。反常膨胀 的情况则相反。 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可以用氢键、缔合水分子理论予以解释。 只有在0℃到4℃的范围内的水才显示出反常膨胀的现象来。
  一般物质由于温度影响,其体积为热胀冷缩。但也有少数热缩冷胀的物质,如水、锑、铋、液态铁等,在某种条件下恰好与上面的情况相反。实验证明,对0℃的水加热到4℃时,其体积不但不增大,反而缩小。当水的温度高于4℃时,它的体积才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膨胀。因此,水在4℃时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湖泊里水的表面,当冬季气温下降时,若水温在4℃以上时,上层的水冷却,体积缩小,密度变大,于是下沉到底部,而下层的暖水就升到上层来。这样,上层的冷水跟下层的暖水不断地交换位置,整个的水温逐渐降低。这种热的对流现象只能进行到所有水的温度都达到4℃时为止。当水温降到4℃以下时,上层的水反而膨胀,密度减小,于是冷水层停留在上面继续冷却,一直到温度下降到0℃时,上面的冷水层结成了冰为止。以上阶段热的交换主要形式是对流。当冰封水面之后,水的冷却就完全依靠水的热传导方式来进行热传递。由于水的导热性能很差,因此湖底的水温仍保持在4℃左右。这种水的反常膨胀特性,保证了水中的动植物,能在寒冷季节内生存下来。这里还应注意到,冰在冷却时与一般物质相同,也是缩小的。受热则膨胀,只有在0℃到4℃的范围内的水才显示出反常膨胀的现象来。

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而分子的热运动是想着熵增加的趋势进行的,分子间间隔越大,分子的排列越无序,熵越大,整体结构越稳定,所以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因为氢键的作用。水分子之间不可能靠得太近。

4摄氏度以上热胀冷缩
4摄氏度以下冷胀热缩

为什么温度越高的分子间隔越大 为什么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因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和温度是有关的,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就越剧烈。这是有分子内部的分子排列引起的,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间的引力不在那么明显,分子的排列会由原来的有序变得散乱起来,分子间的间隔将会变大,这就使得分子有足够的空间和位置进行运动。就像水,水在4摄氏度是密度最大,水分子的排列在此时非常有序,当随着温度升高,水会开始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到处飘散,就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所以温度升高,分子运动越快。。。。。。。

首先:命题是错误的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最大密度出现在4摄氏度(3.98摄氏度)
原理是跟分子极性和缔合力有关

以下是借鉴别人的原理
由于水分子是极性很强的分子,能通过氢键结合成缔合分子(多个水分子组合在一起)。液态水,除含有简单的水分子(H2O)外,同时还含有缔合分子,最典型的两种是(H2O)2和(H2O)3,前者称为双分子缔合水分子。物质的密度由物质内分子的平均间距决定。当温度在0℃水未结冰时,大多数水分子是以(H2O)3的缔合分子存在,当温度升高到3.98℃(101kPa)时水分子多以双分子缔合水分子的形式存在(在水温由0℃升至4℃的过程中,由缔合水分子氢键断裂引起水密度增大的作用,比由分子热运动速度加快引起水密度减小的作用更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加大。),分子占据空间相对减小,此时水的密度最大。如果温度再继续升高在3.98℃以上,一般物质热胀冷缩的规律即占主导地位了。水温降到0℃时,水结成冰,水结冰时几乎全部分子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巨大的缔合分子,在冰中水分子的排布是每一个氧原子有四个氢原子为近邻(两个共价键,两个氢键),这样一种排布导致成一种敞开结构,也就是说冰的结构中有较大的空隙,所以冰的密度反比同温度的水小


#党魏利# 水变成冰分子间的间隔为什么会变大 -
(19719252608): 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在水蒸气中水以单个的H2O分子形式存在;在液态水中,经常是几个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起来,形成(H2O) n 在固态水(冰)中,水分子大范围地以氢键互相联结,形成相当疏松的晶体,从而在结构中有许多空隙,造成体积膨胀

#党魏利# 水在0至4度时为什么会热缩冷胀 - 作业帮
(19719252608):[答案] 水分子在4度以下会靠分子间的氢键形成笼状的结构,而且温度越低这种笼状结构的体系长得越大,在冰里表现得最完美.这种笼状结构是水分子之间的一种重新排列,这种排列拉大了分子间的距离,所以水会热缩冷胀

#党魏利# 为什么水和其他物质不一样,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 -
(19719252608): 绝大多数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温度越低体积越小,密度越大而水在4℃时体积最小,密度最大,为1kg·m?3(即1g·cm?3.这一现象也可以用水的缔合作用加以解释.接近沸点的水,主要是以简单分子的状态存在的.冷却时一方面由于温...

#党魏利# 为什么水在结冰的过程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反而比液态时的分子距离大啊? -
(19719252608): 水的反常膨胀及其微观解释 在一般情况下,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的体积膨胀、密度减小,也就是通常所讲的“热胀冷缩”现象.然而水在由0℃温度升高时,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人们通过实验得到了P-t曲线,即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

#党魏利# 水的反膨胀怎么解释呢? - 作业帮
(19719252608):[答案] 由于反膨胀现象,4度的水密度最大,所以下沉 一般物质是温度越低体积越小,从而密度越大,而水分子间存在氢键,这是一种特定物质中才会有的分子间引力,温度下降时,水分子间距离减小,达到氢键的作用范围,因此水分子在氢键的作用下排...

#党魏利# 水结冰体积膨胀为什么分子间隔增大 -
(19719252608): 应该反过来说,水结冰分子间隔增大导致体积膨胀; 假定一个固定水分子含量的水,暂时理想环境与外界不接触,当这部分水结冰时,它的分子间隔增大(特性),每个分子占据的空间比原来增加x%,统合所有水分子(总分子数量不变)整体占据空间比原来增加x%,表象为体积膨胀.

#党魏利# 水温越高,水分子越大吗? -
(19719252608): 温度越高,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越大,分子间的间距也越大.但分子本身大小是不变的. 0℃,水的分子式是H20,100℃,水的分子式还是H2O,如果水分子大小有变化的话,则其化学式必定产生变化.从上述我们可知,水分子的大小与温度无关.

#党魏利# 水在蒸发时,水分子之间的距离为什么会有变化? -
(19719252608): 蒸发往往需要加热等给水提供能量的措施,这些能量能克服水分子之间的作用,使分子间距离变大,水变成水蒸气

#党魏利# 分子间隔的大小与温度有关么 -
(19719252608): 没有固定的关系,水的密闭在4℃的时候最大.温度是原子自身震动能量的大小

#党魏利# 为什么水分子固态的间隔比液态间隔要大 -
(19719252608): 因为水结冰时体积是变大的,即同质量的冰的体积比水大,则固体间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