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教版《大学》这篇课文的原文和翻译吗?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x0d\x0a\x0d\x0a译文:本文的根本宗旨,就是弘扬本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将以身作则使普通的人知道去垢显真的道理,并达到至善完美的境界作为最高的人生目的。只要明确人生目的就能意志坚定;只要意志坚定就能够镇静不乱;只有镇静不乱才能够心平气和;只有心平气和才能够深思远虑;深思远虑必然有所获益。万物都有主干和枝节,万事都有起始和结束。知道那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了解那万事万物发展的主次关系、时空顺序、相互联系,这就接近了解“道”的本质了。古往今来的圣贤为了使天下正大光明,往往会先治理好自己的属国;而想治理好自己的属国,往往会先管理好自己的家族;想管理好自己的家族,就必须先竭力提升自己的品行;而提升自己的品行的关键就是使自己的思想摆正;想端正自己的思想,就必须表现出虔敬般真诚;想要表现出虔敬般真诚,就必须获得真正的智识;获得真正的智识的方法,就是观察与研究万事万物并总结出其中的规律;知晓了规律后就自然得到了如何面对纷纭世界的智识;得到了智识就会更加虔敬,虔敬真诚就会成为正人君子;成为正人君子就更注重修身养性;修身养性使品德高尚;品德高尚自然使家族安定;家族安定后管理属国就举重若轻;管理属国就举重若轻后治理天下,天下自然太平。从天子到平民,都是以修身养性为人生的根本,从来没有听说过忽略此根本就将天下治理好的事发生。努力加厚的地方却越来越薄,努力变薄的地方却越来越厚,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想做好事但本末倒置,目的明确却不分轻重缓急,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x0d\x0a\x0d\x0a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x0d\x0a\x0d\x0a译文:所谓虔诚般真诚,首先就是不自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厌恶恶臭、喜欢美色一样发自内心,能做到这点就叫“自谦”。要做到真诚,最关键的便是“慎其独”!品德高尚的君子即使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谨慎心中的杂念。底层平民在私下里为了自己利益无所不为,一见到品德高尚的君子便躲躲闪闪,或掩盖自己的恶行而自吹自擂。却不知他人看你时,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言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君子即使是在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x0d\x0a\x0d\x0a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_,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x0d\x0a\x0d\x0a译文:所谓提升自己的品行的关键就是使自己的思想摆正,是因为在愤怒、恐惧、偏好、忧患的情况下,心思很难做到端正。心思不端正就会婚不在身:虽然在看却像没有看见;虽然在听却像没有听见;虽然在吃东西却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x0d\x0a\x0d\x0a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情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x0d\x0a\x0d\x0a译文:所谓管理好家族要先提升自己的品行,是因为常人对自己亲近的人会偏爱;对自己厌恶的人会偏恨;对自己敬畏的人会偏向;对自己同情的人会偏心;对自己轻视的人会偏见。因此极少有人能够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嫌自己庄稼的壮。”这就是不提升自己的品行就不能管理好家族的道理。\x0d\x0a\x0d\x0a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x0d\x0a\x0d\x0a译文:所谓想治理好自己的属国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所以君子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属国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孩子的慈爱可用于统治民众。??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风气;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风气;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邦治国。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百姓就跟着仁爱;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百姓就跟着凶暴。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想法相反,百姓是不会服从的。所以,君子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那是不现实的。所以想要治理属国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族。\x0d\x0a\x0d\x0a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_矩之道也。??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未也。\x0d\x0a\x0d\x0a译文:所谓为使天下正大光明必须会先治理好自己的属国,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百姓就会很注重孝道;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百姓就会注重悌道;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寡,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君子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_矩之道”。??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所以君子首先谨慎修养自己的品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满足日常使用。德是主干,财是枝末。

~


#应垄侧#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 -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在几年级的课本上?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
(13054962173):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第19课(人教版). 应该是这样. 我才从小学过去没几年.

#应垄侧# 《掌声》这篇课文中的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
(13054962173): 学了这篇文章让我很受感动.比如,当她一摇一摆的走上讲台的时候,同学们不但没有嘲笑他,而是用热烈持久的掌声去鼓励她.因此使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起来. 的确,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多为他人送出掌声,送出温暖.如果穷人家的孩子读不起书,没有钱买学习用品,我们应当要捐出一些学习用品,他们一定会好好珍惜的,一定会努力学习的. 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而且要经常去帮助别人.

#应垄侧# 二年级上册语文《我真希望》原文及教案
(13054962173): 教案是我们现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在你的教案设计中,如何设计课堂形成性评价?... 三、朗读感悟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想法?1、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

#应垄侧# 在《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中,看云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13054962173): 这篇文章的作用是:告诉更多的人根据云的薄厚,光彩度来判断不同的天气.意义是:用说明文的方法让我们学会看云识天气就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留心观察云的变化,在反复的观察中掌握规律.

#应垄侧# 世说新语 如来弟子的原文和翻译.这篇文章里的通假字,还有本文以什么描写来表现张玄之 -
(13054962173): 言语第二之五十一、忘情不泣 (原文)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皆少而聪惠,和并知之,而常谓顾胜.亲重偏至,张颇不恹.于时张年九岁,顾年七岁,和与俱至寺中,见佛般泥洹像,弟子有泣者,有不泣者.和以问二孙.玄谓:“被亲故...

#应垄侧# 开国大典课文 -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是按什么来写的?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是按什么
(13054962173):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记叙了(升旗鸣炮)、(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等四个场面,重点写了(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这两个场面.典礼的主体仪式包括(奏国歌,庄严宣告)、(升旗鸣炮)、(宣读公告)、(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应垄侧# 读了只要你想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读了只要你想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13054962173): 真的,我读完《只要你想》这篇文章,眼睛湿润了,我被文中的那个黑人小女孩深深地打动了,她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我敬佩的五体投地. 当我读到:“此试衣间只有...

#应垄侧# 《土地老了》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13054962173): 告诉了我们,土地老了只是假象,真正老了的是人心.人心老了之后,不思劳作,看什么都觉得老.毫无意志,则再好的土地也种不出肥沃的果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勤奋使人进步,懒惰使人后退.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应垄侧# 白杨课文赏析 - 《白杨这篇课文让我们感悟到了什?白杨》这篇课文让我们感悟到了
(13054962173): 《白杨》这篇课文讲了哥哥、妹妹和爸爸在讨论在这个严重干旱,可以说鸟不生蛋的戈壁上生长的白杨,他们的谈话让我知道白杨是一种长得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

#应垄侧# 林中小溪的问题在线等!~~!~请问林中小溪这篇课文中小溪的经历表
(13054962173): 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奋然潜行的道路和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小溪追求到达大洋的过程中,遇到了像云杉石头洼地等一个个障碍;而认识能够的道路不可能是平坦的大道,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小溪棉带障碍,毫不犹豫地挑战障碍,最终顺利到达自由的大洋;一个人,只有沿着陡峭的崎岖不平的道路勇敢潜行,才有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 感悟到人生哲理的:人生要有奋斗的目标,要有为目标而奋斗的勇气和毅力,.只有不断招生困难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