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的一众诗人,为何会对月亮有别样的情怀? 古代文人的月亮情怀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3
明月这一意象,在古代被赋予了许多的文化内涵,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也有一众诗人对此的吟咏与感叹,而对月亮具有别样情怀的原因可以列为以下几点:第一是清幽冷寂的意境营造;第二是借月亮抒发自身情感;第三是通过月亮引发哲学的思考。
一、清幽冷寂的意境营造

月亮所带来的光芒往往是冷淡的,与白日里的太阳大不相同。因此,当诗人在夜间有所感怀,有所思考之时,往往一抬头就看见了月亮,看见了它凄冷的月光,也就因此产生了一种意境的营造,无论是“明月松间照”抑或是“残月何意照空城”,都带来了一种或清幽、或悲寂的意境之感,这种感受是可以跨越时空为人们所感受的。

二、借月亮抒发自身情感

月亮也成为了古人寄托自身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首先,明月作为思乡的意象,为众多诗人所沿用,也成为了我们民族文化中所共通的部分,即便到了今日,我们也依然可以通过月亮,感受到与亲人、与家乡的联结。这种诗歌数不胜数,为人所知的就有《水调歌头》《静夜思》等等。

其次,明月可以作为诗人精神伴侣的形象出现,比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借明月排遣孤独,通过明月来感受精神上的依存与留念;比如白居易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也是通过明月的对比,来表现出个人的孤寂之感。

三、通过月亮引发哲学的思考

月亮亘古不变,而对于月亮的哲思也可以通过两个层面来体现,第一种是跨越空间,也就是想象在不同的地方都能够同时看到这样的一轮明月;第二种是跨越时间,也就是感叹前人抑或是后人对同样一轮明月的思考与感悟。



因为月亮既可以是美丽纯洁的象征,也可以作为思乡解忧的对象。李白在孤独的时候就和月亮为伴“对影成三人”。

因为月亮可以寄托诗人的许多情感,比如说,思乡之情。

身处异乡,通讯又不发达,月亮是寄托思念很好的办法,而且对方都可以看到明月,是可以引起情感的共鸣的。

古人为何如此钟情于月亮?月亮代表了诗人那些情怀~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江淮子》等古籍中。关于月亮也流传着很多传说和神话故事;文人骚客在他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情仇,历经千年,无法遗忘,无论何时,何地,何人只要看到月亮都会产生自己的情感,但情感并不是亘古不变的。仰望星空,我总会想到很多关于月亮的诗句。古代文人不吝于自己的笔墨,大肆描绘月,但在不同的诗词之中,他所代表的意思也不尽相同。
一、文人借助月亮表达他们对亲人的思念和友人的怀念,,他通常寄托着恋人之间的相思之情。在《诗经陈风中》中月亮就被用来寄托作者对于没人的相思之情,夜月的晚上,偶遇,但她的容颜令作者久久不能忘怀,她婀娜多姿和绝美的容颜。因为有了月亮下的美好,也自然就有了对美女的追念之情,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经写过很多爱情诗,如他的《无题》中“晓静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女主人公在等待,但青春容颜会消失。男人晚上长吟不寐,冷风侵人心,相爱的人不能相守,风光寒人,引发了主人公的无限愁怅。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简明的诗句,一下击中了读者的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让我们很容易理解到作者是由于看到了月亮而引起了他的思念之情。
“窗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李白的《静夜思》,虽语句简短,但却是思乡的经典之作。身处他乡,仰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从“明月”而引出“故乡”,很容易看出,文人通过月亮儿想到远在故乡的亲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在中秋望月,对弟弟苏辙思念之情。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通过对月亮的描写,抒发自己对亲人的思念。《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思念望着玉盘般的明月,想起独在异乡的亲人,希望能在月下团圆,而客居他乡的游子,在皎皎的月夜又何尝不在思念家乡的一切。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相同的月亮,千年悬挂在天空,可作者却道是月是故乡明,可见文人已经把月亮赋予感情,只有是故乡的月亮,才是最美好的。
二、文人爱情中的月亮情结
人生中,爱情是每个人都盼望得到的。古今文人在诗词歌赋中,爱情也是永恒的主题。《诗经,陈风,月出》中,借月亮之美衬托少女的柔美姿态,“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三个感叹句开头,更显作者思念之惆怅。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想起作者的心上人,感觉似乎就近在咫尺,但是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遥不可及。作者从月亮想起心上人,月下的倩影诱发,充满可思而不可见的怅恨。《古诗十九首》中第十八首《明月何皎皎》也是思人之作。“见月起思,一出一入,情景入画”,明月照床,主人公忧愁不能入睡,起床穿衣,可是依旧没人能能听主人公的愁思。最后还是得独回房间,泪洒衫衣。这首诗以月照床帏起头,诉说着作者对爱人的相思,使得久久不能入睡。欧阳修《生查子》中的“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青衫袖。”相同的月亮,但是相隔一年,去年约好的人,今年却没有出现。通过说月亮还是那一个,但物是人非,她却不在,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纵观中国的文学作品,月亮一直是文人心中的一个情结。而对于亲人,友人,爱人的思念之情,更是通过这千年的月光,感染着每一个人。月印万川,独照我心,文人的内心深处独有一方净土,承载着月亮,承载着思念。


#伯章玛# 美好中秋:中国人为什么有月亮情结 -
(15315287759): 月亮是朦胧而浪漫的娇娘. 李白写道:“小儿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在唐代,别说小儿不识月,大人们都不识月.那时月亮里只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浪漫故事. 而现代科学似乎是专门扫兴的. 如果你对科学人士唱“你问我爱你有多深,...

#伯章玛# 古人为什么喜欢吟诵月亮 -
(15315287759): 大晚上的除了蜡烛就剩下星星月亮发光了,而且月亮看着最大...

#伯章玛# 古代师人为什么喜欢用月亮抒发情感?
(15315287759): 天涯共明月 千里寄相思

#伯章玛# 从古到今,诗人们是怎样评价月亮的 -
(15315287759): 太多啦!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 李白《静夜思》《月下独酌》 在古代,一般用月亮来表达内心的思乡情怀.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趣的美称: 玉兔(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 夜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伯章玛# 太阳比月亮更加明亮,为何古人写月亮比太阳多? -
(15315287759): 太阳是阳的象征,而月亮象征阴,夜晚的时候人们会格外的寂寞,因此只能用月亮来表达情感,所以月亮写的多.

#伯章玛# 在古诗中月亮代表什么 -
(15315287759): 古代诗词中以月亮为中介或意象来抒情的诗词很多,笔者认为月亮的阴柔美和跨时空普照,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和复杂无常,诗人感怀的敏感丰富的人性关怀,这三者是引发诗人对月亮的认同,促使诗人选择月亮来抒发诗惰的原因.人们很容易拿...

#伯章玛# 月亮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何种意义? -
(15315287759): 月亮在中国古代经常被当做一个美好的象征.所以有很多诗人写了很多关于月亮的诗句.也流传至今.

#伯章玛# 为什么古诗词中以月寄相思 -
(15315287759): 月是诗词中特别重要的意象,几乎没有诗人不涉及它.古诗词中以月寄相思的原因 1.心理原因夜是黑的,月是白的.人往往在黑暗中最脆嫩,这时就要找安慰点,白的月亮是最佳选择. 2.沟通原因 亲朋好友,不管身处何地都可以共望同赏,...

#伯章玛# 月亮 在古诗歌中的感情 -
(15315287759):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 孤独 、寂寞、 失落......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伯章玛# 月亮在古诗中的作用 -
(15315287759):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