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化验单的各指标代表什么? 血常规化验单都主要看什么指标及各个指标的意义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血液化验单分好多好多种呢,不知道你想问的是哪种?
我们平常做的最多的一般是血常规,主要是血液方面的问题,如身体是否有感染,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这个要根据您的病情,结合血常规检查判断。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一、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106个/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

1、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

  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2、出血时间测定(BT)

[正常参考值]

  纸片法:1-5min。

[临床意义]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大量减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坏血病等

3、凝血时间测定(CT)

[正常参考值]

  活化法:1.14-2.05min;试管法:4-12min。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纤溶活力增强、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缩短见于高血脂、高血糖、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等。

血常规的化验单怎么看?带你简单的了解血常规指标。-初级解读



紫癜,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常伴腹痛、关节痛和肾损害,但血小板不减少。 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开始可有发热、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等。皮损表现为针头至黄豆大小瘀点、瘀斑或荨麻疹样皮疹,严重者可发生水疱、血疱,甚至溃疡。好发于四肢伸侧,尤其是双下肢和臀部。皮损对称分布,成批出现,容易复发。



血液分析化验单上面的各个指标都是什么意思,正常吗?~

一般都会有参考值的, 只要不是超出参考值很多。都是没有很大问题的。

谢谢

1.红细胞(RBC):男性为
4.0X10^12~5.5X10^12/升,女性为3.5X10^12~5.OX10^12/升;
2.血红蛋白(HGB或
Hb):男
120~160克/升,女
110~150克/升;
3.红细胞压积(HCT.Hct,又称红细胞比积,PCV):男0.42-0.49升/升(42%~49%),女0.37~0,43升/升(37%~43%);
4.红细胞平均压积体积(MCV):80-100飞升;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3皮克;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320~360克/升;
7.红细胞平均直径(MCD):6-9微米(平均7.2微米);
8.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11.5%~14.5%。
注:上述单位有时用英文符号表示,如L(升〕、fL(飞升)、g(克)、pg(皮克)、um(微米)
有了这些参考值,就可以对照各自的检验结果是否正常。如结果与参考值有差异,这有何意义呢?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病态下的
RBC和
Hb可出现分离。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约有1/120的RBC
衰亡,同时又有1/120的RBC产生,从而使RBC的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所以健康成年人每3~4个月献血200~300毫升对健康不会产生影响。多种原因可使RBC的生成与衰亡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RBC与Hb的数量减少或增多.或质量发生变化。
例如,连续剧烈的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等可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从而使RBC及Hb增多。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亦可致使RBC、Hb含量相对增多。
虽然RBC及Hb增多的临床意义不如减少常见,病情也没有那么严重,但也是很有临床意义的。
严重的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肺疾患或血管畸形,如法乐氏四联征、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亦可使RBC及
Hb的绝对数量明显增多,原病理性增多。
上面介绍了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b)增多的意义,而临床上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更常见,且病情严重、复杂。
一般情况下,血液中RBC与Hb的含量是一致的,而Hb的测定方法比较直接、精确,因此常以Hb作为优先的参考指标。成年男性
Hb小于
120克/升(女性小于
110克/升)为贫血。临床根据Hb减少的程度将贫血分为4级:轻度,Hb小于正常值但大于90克/升;中度,Hb小于90克/升但大于60克/升;重度,Hb小于60克/升但大于30克/升;极度,Hb小于30克/升。
贫血又分为生理性及病理性。3个月以后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可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供应相对不足,RBC与Hb较正常成人低
10%-20%;妊娠中、后期的孕妇由于造血原料不足及血容量相对增加,可出现轻度贫血;老年人可因骨髓造血功能逐渐减弱导致
RBC

Hb
含量下降,这些属于生理性贫血,在临床上一般不造成严重危害,给予对症治疗可获得改善。


#逄须侄# 血液化验单有哪些项目?
(15391646868): 血常规项目1、白细胞 WBC2、淋巴细胞百分率 LYMPH%3、单核细胞百分率 MONO%4、中性粒细胞百分率 NEUT%5、嗜酸细胞百分率 EO%6、嗜碱细胞百分率 BAS%O...

#逄须侄# 血检报告中都有哪些指标?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
(15391646868): 这得看你具体检查的哪个项目,一般健康体检有: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流变,乙肝五项(乙肝俩对半)等

#逄须侄# 血常规化验上的各项都是什么意思? -
(15391646868): 这些指标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的,如果不放心,定期去复查血常规就可以了.*

#逄须侄# 验血单的各项数据表示什么,并麻烦附带给我分析一下吧? -
(15391646868): 加号就是偏高,减号就是偏低.我分析下异常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偏低,但血红蛋白(HGB)正常,意义不大,没有贫血.淋巴细胞比率(L)偏低,中间细胞比率(M)和中性粒细比率(N)稍偏高,可能有点轻微的细胞感染,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