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论语七则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性转换,古今异意整理 古诗词大全600首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就有这个,不知道你有没有用
一、通假字
1、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横 2、合从缔交 从—纵 3、约从离衡 从—纵
4、于是从散约败 从—纵 5、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崛 6、赢粮而景从 景—影
7、距关 距—拒 8、毋内诸侯 内—纳 9、要项伯 要—邀
1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背 11、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隙
1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否 1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纳
14、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坐—座 1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早
16、虽趣舍万殊 趣—取 17、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何—呵(有的参考书作该解)
18、百有余年矣 有—又
二、古今异义词
1、于是废先王之道 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由前一件事引起。
2、然后践华为城 古:这样之后;今: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3、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古:城墙,黄河;今:城市,泛指所 有河流。
4、以为固 古:把……作为……;今:认为
5、以致天下之士 古:用来招致;今:导致
6、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崤山以东地区;今:省份名
7、沛公奉卮酒,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由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事故;今:副词,很
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现在别人(指沛公);今:现代的人,当代的人,与“古人”相对
10、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省份名
11、而听细说 古:谗言;今:详细说来
12、夫人之相与 古:夫为发语词;今:妻子
13、列坐其次 古:它(曲水)旁边;今:次第较后,第二,次要的地位
14、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这些诗文;今:文雅
15、问征夫以前路 古:以为连词,前为前面的;今:从前
16、悦亲戚之情话 古:亲人戚属,包括父母兄弟在内;
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及其成员
17、既窈窕以寻壑 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女子文静而美好,或装饰仪容美好
三、词类活用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名作状 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都有并吞之意
2、内立法度 名作状,在内部,对内 3、外连衡而斗诸侯 名作状 在外面,对外
4、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动,使……相斗 5、会盟而谋弱秦 使动 使……弱小
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名作状,在南边,在北边,在西边,在东边
7、约从离衡 使动,使……离散 8、追亡逐北 动作名 逃走的人
9、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动,使……灭亡 10、履至尊而制六合 名作动,登上
11、南取百越之地 名作状,在南边 12、乃是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名作状,在北边
13、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动,使……退却 1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名作状,
15、以愚黔首 使动,使……愚昧 16、以弱天下之民 使动,使……弱
17、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名作动,用破瓮作,用绳子系
18、天下云集响应 名作状,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19、赢粮而景从 名作状,像影子一样 20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动,使……灭亡
2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形作动,变小,变弱 22、序八州而朝同列 名作动,招致
23、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动,使……朝拜 24、沛公军霸上 名作动,驻扎
25、沛公欲王关中 名作动,称王 26、此其志不在小 形作名,小处,小的方面
27、素善留侯张良 形作动,与……交好 28、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名作状,连夜
29、臣活之 使动,使……活 30、吾得兄事之 名作状,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31、秋毫不敢有所近 形作动,接触 32、籍吏民 名作动,登记造册
33、于是项伯复夜去 名作状,连夜 3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动,使……跟从
35、范增数目项王 名作动,用眼睛示意 36、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作动,像鸟一样用翅膀……
3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使动,使……停止 38、头发上指 名作状,向上
39、刑人如恐不胜 名作动,以刀割刺 4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使动,使之为王
41、此亡秦之续耳 动作名,后继者 42、四人持剑盾步走 名作状,徒步
43、道芷阳间行 名作状,取道 44、道芷阳间行 名作状,从小路
45、拔尖撞而破之 使动,使……破碎 46、群贤毕至 形作名,贤士
47、少长咸集 形作名,年长的人,年少的人 48、映带左右 名作动,环绕
49、一觞一咏 名作动,喝酒 50、所以游目骋怀 使动,使……舒展,使……开阔
51、死生亦大矣 形作名,大事
52、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意动,把……看作一样,把……看作相等
53、眄庭柯以怡颜 使动,使……怡 54、园日涉以成趣 名作状,天天
55、时矫首而遐观 名作状,时时 56、悦亲戚之情话 意动,以……悦
57、乐琴书以消忧 意动,以……为乐 58、乐琴书以消忧 名作动,抚琴,看书
59、或棹孤舟 名作动,划船 60、善万物之得时 形作动,羡慕,喜欢
61、乐夫天命复奚疑 意动,以……为乐 62、君安与项伯有故 形作名,交情
四、句式
1、被动句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2)若属皆且为所虏 (3)吾属今为之虏矣
(4)既自以心为形役
2、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4)亚夫者,范增也。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6)此亡秦之续耳。 (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8)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9)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0)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1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2)修禊事也。
(13)信可乐也。 (14)死生亦大矣。
(15)其致一也。 (16)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3、倒装句
宾语前置句
(1)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何辞为?
(5)大王来何操? (6)沛公安在?
(7)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8)复驾言兮焉求?
(9)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10)乐夫天命复奚疑?
介宾短语后置句
(1)余威震于殊俗 (2)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
(3)锄耰棘矝,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4)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5)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6)具告以事
(7)长于臣 (8)得复见将军于此
(9)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10)当其欣于所遇
(11)不能喻之于怀 (12)亦将有感于斯文
(13)农人告余以春及 (14)将有事于西畴
4、省略句具体见课本。
五、成语
1、同年而语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4、秋毫无犯 5、大行不顾细谨,大力不辞小让 6、劳苦功高
7、游目骋怀 8、放浪形骸 9、情随事迁
10、欣欣向荣
六、文学常识
1、《过秦论》选自贾谊《新书》。贾谊,西汉人,政论家,文学家。《过秦论》有上下三篇,文章所选为上篇。过秦,意为指出秦的过失。过,动词。《过秦论》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
2、贾谊著作,主要有政论和辞赋两类。政论散文《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很有名;辞赋代表作有《吊屈原赋》、《鹏鸟赋》。后人把他的著作整理成《新书》十卷,存文章五十八篇。
3、战国四公子:齐孟尝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魏信陵君。
4、《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5、《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理”。《史记》共有130篇,体例分为:本记(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
6、《兰亭集序》选自《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字逸少,世称“王右军”,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书法上也称《兰亭序》。
7、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兰亭集序》。
8、《归去来兮辞》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世称靖节先生。
9、陶渊明的作品中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2篇等。其作品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描绘田园美景,如《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一类述英勇志向,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见课件)。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10、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称楚辞。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辞赋大多追求形式美,缺乏思想内容,表现了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文质精美,是个例外,欧阳修甚至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本篇是一篇“抒情小赋”。
补充《归去来兮辞》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贫无储粟,生生所贫,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是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辞》。已巳岁十一月也。
译文: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关使,蒙江洲刺史对我的厚爱,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着赶快去奔丧,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就着这件事陈述自己的心意,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已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有关诚信的古诗词~

有关诚信的古诗词:
1、韩婴汉朝诗论家: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2、南北朝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先秦左丘明: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欲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鲁侯乃献岑鼎。
4、咏商鞅王安石: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6、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1 《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4 《绝句》——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5 《江畔独步寻花》(选一)——杜甫(唐)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6 《春夜喜雨》——杜甫(唐)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
  7 《渔歌子》——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8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9 《竹枝词》(选一)——刘禹锡(唐)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10 《乌衣巷》——刘禹锡(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1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 萋萋满别情 。
  12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13 《绝 句 》——僧志南(宋)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4 《题都城南庄》——崔护(唐)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15 《清明》——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6 《江南春》——杜牧(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17 《惠崇—春江晓景》——苏轼(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8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宋)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9 《春日》——朱熹(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20 《游园不值》——叶绍翁(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21 《村居》——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归。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2 《春晓》————孟浩然 (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3 《晴景》—— 王驾(唐)
  雨前初现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疑是春色在邻家。
  24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5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6 春望——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7 约客 ——赵师秀(南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8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9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0 月夜 —— 刘方平(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31《春游湖》——徐俯 (宋)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32《春游曲》——王涯 (唐)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33《春雪》——韩愈(唐朝)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4《春兴》——武元衡 (唐)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35《春词》 ——刘禹锡 (唐)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36《泊船瓜洲》 ——王安石 (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7《城东早春》——杨巨源 (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38《苏溪亭》——戴叔伦 (唐)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39《怅诗》——杜牧 (唐)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40《喜张沨及第》——赵嘏(唐)
  九转丹成最上仙,青天暖日踏云轩。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41《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唐)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席单待#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现象?要 通假字,词性活用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 作业帮
(18369646997):[答案] 一、通假字:1、鼓瑟希 “希”同“稀”~稀疏 2、莫春者 “莫”同“暮”~将尽、晚二、一词多义1、尔 子路率尔而对曰:相当于“然”,表状态 如或知尔:你,你们 2、与 吾与点也 :赞成、同意 唯求则非邦也与:语气词,表...

#席单待# 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义不同
(18369646997): 具:通“俱”,详细. 2.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

#席单待# 出师表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 - 作业帮
(18369646997):[答案] 通假字 陇:通“垄” 夫:通“甫” 已:通“以” 信:通“伸”,伸张 古今异义词 古意 今意 猖獗 古义:失败 今义:嚣张 顾 古义:拜访 今义:照顾 凡 古义:总是 今义:平凡 孤 古义:尊称 今义:孤单 用 古义:因此 今义:使用 出师表 出句 古今异...

#席单待# 观沧海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意义,词类活用,特殊成句 -
(18369646997):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把它叫做“本字”. 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通假字本质上属于错字或别字,但这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席单待# 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通假字 -
(18369646997): 一.通假字 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④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⑤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

#席单待# 《少年中国说》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急求 谢谢 -
(18369646997): 通假字 [tōng jiǎ zì]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席单待# 出师表中的字词出师表中所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作业帮
(18369646997):[答案] 通假字 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古今异义 出 句┃ 古今异义词┃古义┃今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秋 ┃ 时 ┃指四季中的秋季 诚宜开张圣听 ┃ 开张 ┃ 扩大 ┃指商店开始营业 引喻...

#席单待# 《曹刿论战》中的特殊句式、特殊字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 - 作业帮
(18369646997):[答案]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语气. 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何以战... 3.通假字 编 同“遍”,遍及 小惠未偏 4.一词多义 请 请求 曹刿请见 请让我 战则请从 从 跟随 战则请从 服从 民弗从也 故 缘故...

#席单待# 要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 作业帮
(18369646997):[答案] 读是人们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读和听一样,是人们学习吸收语言的重要途径.初中学生由于受古汉语知识匮乏以及理解... 那就是古今异义字(词),诸如“牺牲”、“妻子”等.那些出现了词性活用情况的字词当然也需要记住.如果是在阅读过程...

#席单待# 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义不同 -
(18369646997): 具:通“俱”,详细. 2.古今异义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