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谢谢你们喽 以前中考语文出现过的文言文试题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一、无道人之短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①。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②。隐心而后动③,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④。在涅贵不缁⑤,暧暧内含光⑥。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刚强⑦。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详⑧。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选自东汉•崔瑗⑨《文选》)
【注释】
①施:给予,加惠。②纪纲:法度。③隐心:审度内心。④臧:善,好。⑤涅:黑泥,黑色颜料;涅而不缁,喻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⑥暧暧(ài):昏暗;日月无光。⑦老氏:指老子。《老子》第四十二章:“坚强死之徒,柔弱生之徒也。”这是诫逞强的话。⑧详:通“祥”,吉利。⑨崔瑗(77-142),字子玉,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练习】
1.“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流传至今可归纳成一个成语:( )。
2.给下面的字注音并解释它的意思,然后组词:
①臧( )藏( )
②谤( )傍( )
③缁( )锱( )
④暧( )暖( )
⑤涅( )捏( )
3.下列加点词和“无使名过实”中“名”的意思一样的是( )。
A.名不符实 B.不名一文
C.莫名其妙 D.不能名其一处也
二、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④。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
①求益:求得长进。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④鸱(chī)枭(xiāo):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练习】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所以求益耳( )
②人疾之如仇敌( )
2.“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3.短文告诫人们的一个道理是____________。
三、任末负笈从师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节选自东晋•王嘉《拾遗记》)
【注释】
任末:人名。②笈(jí):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hā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练习】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项是( )。
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
B.暗则缚麻蒿自照(捆扎)
C.负笈从师(背)
D.常以净衣易之(容易)
2.与“谓之行尸走肉耳”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依林木之下 B.怅恨久之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辍耕之垄上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夫人好学 B.临终诫曰
C.观书有会意处 D.庶竭驽钝
四、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者所言,吾悉能志之①,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②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③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④,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
①志(zhì):同“识”,记。②说(shuì):劝说。③还(xuán):同“旋”,转身。④蹉跎(cuōtuó):光阴消逝。
【练习】
1.下列加点词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2.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3.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
五、晏子忠上而惠下
景公问太卜曰:“汝之道何能?”对曰:“臣能动地。”公召晏子而告之,曰:“寡人问太卜曰:‘汝之道何能?’对曰:‘能动地。’地可动乎?”晏子默然不对,出,见太卜曰:“昔吾见钩星在四心之间,地其动乎?”太卜曰:“然。”晏子曰:“吾言之,恐子之死也;默然不对,恐君之惶也。子言,君臣俱得焉。忠于君者,岂必伤人哉!”晏子出,太卜走入见公,曰:“臣非能动地,地固将动也。”陈子阳闻之,曰:“晏子默而不对者,不欲太卜之死也;往见太卜者,恐君之惶也。晏子,仁人也。可谓忠上而惠下也。”
(选自《晏子春秋•外篇》)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臣能动地 动:( )
②地固将动也 固:( )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3.晏子处理太卜一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 。
六、蒋琬之事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①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我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我言,则显我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②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且不如,则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耶?”后敏坐事③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非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选自《三国志•蜀书•蒋琬传》)
【注释】
①构:挑拨离间。②推:追究。③:坐事:因事获罪。
【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作事愦愦 愦愦:( )
②杨敏曾毁琬毁:( )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
3.用简洁的话概述短文所写的三件事:
七、郄公吐饭
郄公值永嘉丧乱①,在乡里,甚穷馁②。乡人以公名德,传③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郄公亡,翼为剡县④,解职归,席苫⑤于公灵床头,心丧⑥终三年。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郄公:郄鉴,字道徽,博学儒雅著称,官至太尉。永嘉丧乱:晋怀帝永嘉五年,刘曜南侵,攻破洛阳,俘虏怀帝,焚毁全城,西晋由此衰亡。②馁(něi):饥饿。③传:轮流。④剡县:县名,晋时属会稽郡,在今浙江嵊州市。⑤苫(shàn):居丧期间睡觉时用的草垫子。⑥心丧:不穿丧服,在心中服丧。
【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乡人以公名德以:( )
②传共饴之饴:( )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___________。
八、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①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②,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③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④。”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⑤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注释】
①二三子:各位;几个人。②蒙:欺骗。③尤:(知道)过失、错误。④食:第一个是动词,第二个是名词,指“俸禄”。⑤文:装饰。⑥绵上:古地名,春秋晋地,今山西省介休东南。
【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个亦诬乎诬:( )
②且旌善人旌:( )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
3.阅读短文,说说介之推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说长道短。2.①zāng,善,臧否(褒贬);cáng,躲避起来,隐藏。②bàng,恶意攻击别人,说别人的坏话,诽谤;bàng,靠,依山傍水。③zī,黑色,缁衣;zī,古代的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锱铢必较。④ài,昏暗,暧昧;nuǎn,温和,温暖。⑤niè,黑泥,黑色颜料,涅而不缁;niē,假造,虚构,捏造。3.A。
二、1.①所用来……②痛恨。2.读数十卷书,
便自高昂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3.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切忌傲气。
三、1.D(应为交换)。2.C(代词)。3.A(夫,句首发语词)。
四、1.B(ACD均为通假字)。2.D(特意)。3.要点:①学贵善思;②不耻不问;③择善而从之。
五、1.①使……震动。②本来。2.我说出来,恐怕你就要死了;默不作声又不对,又怕国君惶恐不安。你去说,使君臣都得到(解脱)。对国君忠诚,难道就一定要伤害他人吗?3.做人既要真诚不欺,又要注意用适当的方法教育犯错者。
六、1.①糊涂。②诋毁。2.人心不同,就像他们各自的面孔一样;当面服从,背后又说反对的话,这是古人劝诫的毛病。杨戏想称赞我是对的,却不是他的本心;想反对我的话,却又显示我的不对,因此不出声,这表明杨戏是一个诚实的人。3.蒋琬不理睬对杨戏的挑拨;蒋琬不追究杨敏的诋毁;蒋琬没有挟私报复杨敏。
七、1.①因为。②饴(sì):同“饲”,给人吃东西。2.在郄公灵床前铺了草垫,为郄公守丧,共三年。
八、1.①错误。②表彰。2.①为什么不也去请求他,这样至死又埋怨谁呢?②果真能如此吗?我和你一道去归隐。3.有功不言,不重功名利禄)。

就找到这么多了,你先做做看吧,O(∩_∩)O~

2011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 (12分)
诸葛亮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
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案:D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答案:因为这件事, (我)非常感激,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

3.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口口口口”;二是“口口口,口口口”。(用原文词句回答)(3分)
答案:内外异法;亲小人,远贤臣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答案:B

哪个地方的呢

2011年日照市中考语文的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的题目,最好有真题,谢谢各位帮助~

我是今年的考生,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你的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0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解释下面的字词。(1分)
①谈笑有鸿儒。 鸿儒: _____
②无案牍之劳形。 劳:
10.翻译下列的句子。(2分)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作者又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分)
12.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再谈谈我们中学生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3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乙】(苏秦)归至家①,妻不下纴②,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③数十,得太公④《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⑤以为揣摩⑥。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这里指苏秦游说秦王没有成功,因为费用已花光,所以只好回家。②纴(rèn):本义指织布机上的纱缕,这里指织机。③箧:这里指书箱。④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⑤简练:选择。⑥揣摩:研究。
17.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③引锥自刺其股( ) ④期年,揣摩成( )
18. 根据你读文的语感,为下面的语句加上标点。(2分)
妻 不 以 我 为 夫 嫂 不 以 我 为 叔 父 母 不 以 我 为 子 是 皆 秦 之 罪 也。
19.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成语□□□□就是对苏秦和另一位古人孙敬苦学故事的概括。
21. 结合【甲】文文意,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联。(2分)
上联:苏秦刻苦锥刺股;
下联:宋濂□□□□□。
22. 结合【甲】文,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宋濂的故事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还要吗


#衡柿刚# 中考文言文点击之桃花源记试题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
(15177318850):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

#衡柿刚# 2011福州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那个年级,透露一下,谢谢
(15177318850): 通常情况下是集中在八年级和九年级,按照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八上和九下考的几率会比较大(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衡柿刚# 奉贤区2011 初三中考语文质量抽查试卷答案谢谢!!!
(15177318850): .淡妆浓抹总相宜 2.日暮乡关何处是 3.千载谁堪伯仲间 4.屋舍俨然 5.出淤泥而不染 6.隳突乎南北7.明月 8.D 9.唐 蓝也行 10.没有(嘈杂的)管弦乐声扰乱耳朵,(也)没有(繁杂的)官府公文使我身心劳累 11.B 12.(1)答应(2)返回 13.有一天,断生...

#衡柿刚# 2011年河北省语文中考试卷
(15177318850): http://www.exam8.com/zhongkao/linianzhenti/yuwen/201106/2046561.html

#衡柿刚# 中考必考文言文,古诗词.谢谢 -
(15177318850): ★中考必考古诗词50篇★1.孔子语录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潜 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 韩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

#衡柿刚# 2011河北(石家庄)中考语文古文 -
(15177318850): 2010《岳阳楼记》和《渑水燕谈录》2009《爱莲说》《与朱元思书》2008《醉翁亭记》2007《邹忌讽齐王纳谏》

#衡柿刚# 求人教版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只要题目,越全越好!谢谢! -
(15177318850): 1.论语十则2.鱼我所欲也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曹刿论战5.邹忌讽齐王纳谏6.出师表7.桃花源记8.三峡9.杂说10.陋室铭11.小石潭记12.岳阳楼记13.醉翁亭记14.爱莲说16.送东阳马生序

#衡柿刚# 北京市门头沟区2011语文中考第二次模拟试卷及答案 -
(15177318850): 北京市门头沟区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综合练习(二)语 文 试 卷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纸上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

#衡柿刚# 2011年湖南卷的语文作文 我的立意是感恩 跑题了吗
(15177318850): 放心吧楼主,不算跑题.个人认为,歌手将“我来了”改成“谢谢你们,你们来了”本身就有感谢的意思,你立意感恩并不错啊.而且写得好的话,应该会是一篇不错的作文.哈哈.另外,老师改卷子很快,只要字体不是很差,基本作文是不会落下分的.关键还是前边的客观题.楼主现在还是以准备明天的考试为主,其他的可以等到考试完再说,你说呢?呵呵祝你好运~~

#衡柿刚# 锁定中考2011宁波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
(15177318850): 宁波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书写(4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运用(26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