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自主运动的概念是什么? 心理学中什么是似动?似动知觉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3

心理学中的自主运动是似动运动中的一种。自主运动又称为游动运动或自动郊应,指人在注视暗室内一个微弱的、静止的光点片刻后感觉到光点在来回移动的现象。

自主运动的产生与黑暗中光点失去了周围的参照系,从而使它的空间位置不明确这一因素有关。但此现象有的真正原因至今尚未有很好的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自主运动是由于眼睛的不随意运动的信息使人觉得光点在运动。这种运动知觉可以看出,另一种观点认为,自主运动是由于视野内缺乏参照物所致,一旦视野内出现某个参照物,自主运动即随之消失。



你好,心理学中的自主运动是似动运动中的一种。自主运动又称为游动运动或自动郊应,指人在注视暗室内一个微弱的、静止的光点片刻后感觉到光点在来回移动的现象。
【似动运动】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把静止物体知觉为运动,或者把没有连续位移的物体知觉为连续的运动。似动知觉包括动景运动、自主运动和诱导运动。
1、动景运动
动景运动又称Φ现象(PHI-PHE-NOMEON),是指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看到原来两个静止的物体的连续运动的现象。例如,用速示器在一定间隔位置上投射出两个直棒,当投射时距为60毫秒相继出现时,人会看到直棒和横棒之间的连续运动而成其他状。客观上是两个物体依次出现,而主观上却是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这是因为当视网膜受到两直棒的刺激后,会引起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兴奋,在适当的时空条件下,这两个兴奋点的回路之间发生融合,因而得到“运动”的印象。电影、霓虹灯活动广告等,就是按照动景运动发生的原理制成的。
人所看到的物体运动不是物体的真正位移的似动现象是与刺激物的强度、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密切相关。这些物体参数的相互关系可用科尔特(A。KORTE)定律表示:Φ=f(s/ig)式中Φ为最适似动,s为两个刺激相距的空间距离,i为刺激的强度,g为两个刺激先后呈现的间隔时间长度。Φ定律表明:当刺激间的时距不变时,产生最佳运动的刺激强度与空间距离成正比;当空间距离恒定时,刺激物的强度与时距成反比;当强度不变时,时距和空间距离成正比。
2、自主运动
自主运动又称为游动运动或自动郊应,指人在注视暗室内一个微弱的、静止的光点片刻后感觉到光点在来回移动的现象。自主运动的产生与黑暗中光点失去了周围窨的参照系,从而使它的空间位置不明确这一因素有关。但此现象有的真正原因至今尚未有很好的解释。一种观点认为,自主运动是由于眼睛的不随意运动的信息使人觉得光点在运动。这种运动知觉可以看出,另一种观点认为,自主运动是由于视野内缺乏参照物所致,一旦视野内出现某个参照物,自主运动即随之消失。
楼上说得对,自主运动(autokinetic movement)是似动知觉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当我们仰视天空时,有时会发现一个细小而发亮的东西在天空游动。我们会误认为它是一架飞机,其实这是由星星引起的自主运动。在暗室内,如果你点燃一直熏香或烟头,并注视着这个光点,你也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见http://baike.baidu.com/view/2139843.htm自主运动百科)。
3、诱导运动是指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邻近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例如,在暗室中,用幻灯在被前面屏幕上呈现一个方形的框框,框内中央有一小方形,把框左右移动,但小方形保持静止,这时被试却觉得小方形在框内移动,而不是框的移动。同样,在晴朗的夜晚,由于浮云的运动,人会觉得月亮在移动而云朵是静止的。
世界上的物体都在不断运动中,动与不动是相对的,一个物体被知觉为在运动,是与其他物体相比较而言的,这种被比较的物体称为运动知觉参照系。在没有更多参照系的情况下,两个物体中一个在运动,人就有可能把两个物体都看成是运动的。

心理学中的自主运动是似动运动中的一种。

自主运动又称为游动运动或自动郊应,指人在注视暗室内一个微弱的、静止的光点片刻后感觉到光点在来回移动的现象。

【似动运动】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把静止物体知觉为运动,或者把没有连续位移的物体知觉为连续的运动。似动知觉包括动景运动、自主运动和诱导运动。

1、动景运动。

动景运动又称Φ现象(PHI-PHE-NOMEON),是指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看到原来两个静止的物体的连续运动的现象。例如,用速示器在一定间隔位置上投射出两个直棒,当投射时距为60毫秒相继出现时,人会看到直棒和横棒之间的连续运动而成其他状。客观上是两个物体依次出现,而主观上却是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这是因为当视网膜受到两直棒的刺激后,会引起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兴奋,在适当的时空条件下,这两个兴奋点的回路之间发生融合,因而得到“运动”的印象。电影、霓虹灯活动广告等,就是按照动景运动发生的原理制成的。

人所看到的物体运动不是物体的真正位移的似动现象是与刺激物的强度、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密切相关。这些物体参数的相互关系可用科尔特(A。KORTE)定律表示:Φ=f(s/ig)式中Φ为最适似动,s为两个刺激相距的空间距离,i为刺激的强度,g为两个刺激先后呈现的间隔时间长度。Φ定律表明:当刺激间的时距不变时,产生最佳运动的刺激强度与空间距离成正比;当空间距离恒定时,刺激物的强度与时距成反比;当强度不变时,时距和空间距离成正比。

2、自主运动。

自主运动又称为游动运动或自动郊应,指人在注视暗室内一个微弱的、静止的光点片刻后感觉到光点在来回移动的现象。自主运动的产生与黑暗中光点失去了周围窨的参照系,从而使它的空间位置不明确这一因素有关。但此现象有的真正原因至今尚未有很好的解释。一种观点认为,自主运动是由于眼睛的不随意运动的信息使人觉得光点在运动。这种运动知觉可以看出,另一种观点认为,自主运动是由于视野内缺乏参照物所致,一旦视野内出现某个参照物,自主运动即随之消失。

3、诱导运动。

诱导运动是指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邻近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例如,在暗室中,用幻灯在被前面屏幕上呈现一个方形的框框,框内中央有一小方形,把框左右移动,但小方形保持静止,这时被试却觉得小方形在框内移动,而不是框的移动。同样,在晴朗的夜晚,由于浮云的运动,人会觉得月亮在移动而云朵是静止的。

世界上的物体都在不断运动中,动与不动是相对的,一个物体被知觉为在运动,是与其他物体相比较而言的,这种被比较的物体称为运动知觉参照系。在没有更多参照系的情况下,两个物体中一个在运动,人就有可能把两个物体都看成是运动的。



自主运动(autokinetic movement)是似动知觉的主要形式之一。
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当我们仰视天空时,有时会发现一个细小而发亮的东西在天空游动。我们会误认为它是一架飞机,其实这是由星星引起的自主运动。在暗室内,如果你点燃一直熏香或烟头,并注视着这个光点,你也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

什么是自主运动?~

什么是自主?自主就是他能够面对需要决策时,他有决策的能力才叫自主。

似动是相对于真动而言的。似动是一种错觉,并不是真的在动,是感觉它在动。
主要形式:1动景运动,它的原理就是运动后像,前一个动作仍存留在脑海中,后一个动作已经开始了,让我们误以为这两个动作是连续的。例如:持续播放的电影胶片,连续翻动的小人书,霓虹灯。
2诱发运动,它是指有两个物体同时出现,一个物体在动,另一个物体相对静止。而我们觉得静止的物体在运动。例如,火车离开站台时,感觉树木在倒退。
3自主运动,它是指感觉一个静止的物体在运动。例如,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我们长时间盯着一个点燃的烟头,感觉这个烟头在晃动。
4运动后效,它是指先后出现两个物体,第一个物体是运动的,第二个物体是静止的。我们却误以为第二个物体是朝着第一个物体相反的方向运动。例如:火车在开动,先映入眼帘的是向下倾泻的瀑布,接着又看见向上运动的梯田。实际情况是,梯田是静止的,但我们先看见向下的瀑布,就觉得后看见的梯田在向上运动。再例如:火车到站了,车停了,我们却仍觉得火车在动。


#殳瑞狭# 高尔顿·奥尔波特动机的机能自主是什么?
(18228788749): 奥尔波特奥尔波特认为,特质说明人的特点,也说明人的待业的策动的.人格是策动... 才是人类行为的特征. 因此机能自主的动机应该是人格心理学家研究的中心问题....

#殳瑞狭# 医生您好,临床运动学里面的主动运动指的是什么?
(18228788749): 病情分析:您好,临床运动学里面的主动运动指的是由患者主动参与或者肌肉主动收缩的运动训练,意见建议:

#殳瑞狭# 什么是本能的心理运动过程什么是本能呢?
(18228788749):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外界的环境刺激不断地作用于人的感官,会使人的大脑细胞向着某些特定的方向发育成长,从而形成一定的能力,这种能力还可能通过基因遗传给...

#殳瑞狭# 高中生的记忆时间最佳是什么时候 - 作业帮
(18228788749):[答案] 用脑最佳时间:上午8时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10时精力充沛,下午2时反应最敏捷,晚上8时记忆力最强,推理能力在白天12时内逐渐减弱 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四个基本过程.其形式有形象...

#殳瑞狭# 心理学上的"分化"是什么意思 -
(18228788749): 分化: 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某种刺激和与这种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称为刺激分化. 心理学上的分化是巴甫洛夫经典反射学说的名词,相对应的还有泛化. 泛化:当一个反应与刺激有条件相关时,它也会与其他类似的刺激有条件相关,这个过程叫做泛化. 扩展资料: 分化是一个与泛化相反的过程.泛化发生后,应继续进行条件训练,但只应加强特定刺激,不应加强类似刺激,这样会使机体抑制泛化反应,只对特定刺激作出反应,称为分化.分化是指生物体能逐渐区分刺激物之间的本质差异.分化的形成是选择性增强和回归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分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泛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典反射学说

#殳瑞狭# 体育心理学的正文是什么?
(18228788749): 研究体育过程中师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品质形成和发展规律的教育心理学分支.其主要内容是:体育教学心理、体育训练心理和心理训练、体育竞赛心理、个性特征与体育...

#殳瑞狭# 心理学里的图式是什么意思? - 作业帮
(18228788749):[答案] 所谓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社会知觉的基础是被认知事物本身的属性,但认知者的主观因素也会对社会知觉... 现代社会心理学用“图式”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进行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会起引导、组合的作用. 概念产生...

#殳瑞狭# 1 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 作业帮
(18228788749):[答案] 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究竟是什么关系,首先辨正唯物主义是不正确的,因为它本身是互相矛盾的,因为如果辩证法正确,那么物质和意识本身也是辨证的一对矛盾,这一对矛盾辨正的结果应该是物质能够产生意识,意识也能够产生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