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意象是什么? 诗歌的意象是指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将诗歌中的感情物化,创造出画面,让你阅读时能够更加直白的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让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成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更能使人的情绪带入,理解诗歌与诗人想要为世人所展现的一切。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什么是诗歌的意象?诗歌意象是什么意思?推荐给你以下内容:

  (诗歌由意象构成、具备多义性、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抒情性、高度的概括性、凝炼的语言)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意象的运用自然因人、物、时、情的不同而不同。总体观之,营构意向的方法可分为三类:赋、比、兴。
  赋,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的特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个意象直射出感情来。
  比,即我们常说的打比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必须依附于某一事物,要有一个能引起兴的具象,然后使这个具象渗透进作者的感情,从而营造一种意境。

  诗歌鉴赏的三个层面?

  一般来讲文学作品都有三个层面,即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诗歌鉴赏也要从这三个层面入手。?

  语言层面:毫无疑问,诗有很强的直觉性。诗歌语言高度概括、凝练,极富意蕴,它常常违背一般的语法规范,比一般的文学语言具有更强的陌生感,诗行间常留下许多空白,显示出很强的跳跃性。正是这种跳跃性,才容纳了诗歌更丰富的意象,从而在非常有限的篇幅里,构筑出使人耳目一新的诗歌意蕴。
  意象层面:意象与美育有着不解之缘,具有美的意象的诗,才能给读者以美感。能否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美的意象,是衡量诗歌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意象的形成主要用赋、比、兴这三种方法,但只有用那些表面极不相关而实际又有联系的事物的意象或比喻,才能准确、有效地表现自己,根据这个原则产生的意象才能有惊人的离奇、新鲜和惊人的准确。

  意蕴层面:伴随着意象在脑海的形成和语音节奏感的刺激,读者已经产生了初步的美感,但是如何突破意象表层去体悟诗的意象内蕴即诗的意蕴,是诗歌鉴赏成败的关键。诗的意蕴一般包括审美意蕴和智性意蕴。

  意象派是20世纪初最早出现的现代诗歌流派,1908~1909年形成于英国,后传入美苏。代表人物有:休姆、庞德、艾米和叶赛宁等。

  意象派的产生最初是对当时诗坛文风的一种反拨。首先,在19世纪后期英国文坛,象征主义、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结成一体,形成新浪漫主义。意象派是在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到20世纪初,传统诗歌,尤其是浪漫主义、维多利亚诗风蜕化成无病呻吟、多愁善感和伦理说教,只是“对济慈和华兹华斯模仿的模仿”。庞德及其意象派提出“反常规”“革新”地进行诗歌创作的主张。其次,20世纪初柏格森热流行,这是自叔本华以来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在文学界影响的延伸。意象派的开创者休姆就直接受

  问题:什么是诗歌意象?诗歌意象是什么意思?
  教于柏格森。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生命哲学全盘为意象派所接受,成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和哲学基础。意象派诗特别强调意象和直觉的功能。同时,象征主义诗歌流派为意象派开创了新诗创作新路,尤其是诗的通感、色彩及音乐性,给意象派以极大的启发。
  由于意象派诗人大多经历了象征诗歌创作,所以理论界也有人将意象派看做象征主义的分支,实际上意象派和象征主义诗歌有极大的本质差异。意象派不满意象征主义要通过猜谜形式去寻找意象背后的隐喻暗示和象征意义,不满足于去寻找表象与思想之间的神秘关系,而要让诗意在表象的描述中,一刹那间地体现出来。主张用鲜明的形象去约束感情,不加说教、抽象抒情、说理。因此意象派诗短小、简练、形象鲜明。往往一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或几个意象。虽然,象征主义也用意象,两者都以意象为“客观对应物”,但象征主义把意象当做符号,注重联想、暗示、隐喻,使意象成为一种有待翻译的密码。意象派则是“从象征符号走向实在世界”,把重点放在诗的意象本身,即具象性上。让情感和思想融合在意象中,一瞬间中不假思索、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
  另外,从诗歌意象的内在形式看,意象派受日本俳句和中国古诗的影响。意象派诗歌革新,首先是从模仿学习日本俳句开始的。中国的古诗完全浸润在意象之中,是纯粹的意象组合,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马致远《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国诗歌完全由意象主导,贯穿全诗,犹如一幅挂于眼前的图画,情景交融,物与神游。中国魏晋唐代诗人的这种表现意象而不加评价的诗风,正与意象派主张相吻合。庞德从汉语文学的描写性特征中,看到了一种语言与意象的魔力,从而产生对汉诗和汉字的魔力崇拜,长诗《诗章》中多处夹着汉字,以示某种神秘意蕴,主张寻找出汉语中的意象,提出英文诗创作中也应该力图将全诗浸润在意象之中。

  意象派诗歌在创作中表现出的鲜明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
  第一,意象派要求诗歌直接呈现能传达情意的意象,以雕塑和绘画的手法表现意象,反对音乐性和神秘性的抒情诗,提出“不要说”“不要夹叙夹议”,只展现而不加评论。庞德概括意象诗的定义为:“意象是在一瞬间呈现出的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如中国著名的仅有一个字的现代小诗《生活》:“网。”让读者在一刹那间感悟到生活的全部内涵。再如艾米的代表作《中年》:“仿佛是黑冰,/被无知的溜冰者,/划满了不可解的漩涡纹,/这就是我的心被磨钝了的表面。”诗歌在 “黑冰”“漩涡纹”“磨钝了的表面”等意象的显示中,瞬间传递出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诗人对人到中年茫然无奈的内心感受。

  第二,意象派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不用没有意义的形容词、修饰语,去掉装饰性的花边,反对卖弄词藻,诗行短小,意象之间具有跳跃性。如庞德翻译李白《古风》中“惊沙乱海日”一句为:“惊奇。沙漠的混乱。大海的太阳。”其中虽不免误译,但语言的简洁明快也可见一斑。再如美国著名意象派诗人威廉斯的《红色手推车》:“很多事情/全靠/一辆红色/小车/被雨淋得晶亮/傍

诗歌中的意象是指什么?~

诗歌的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
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它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
释义是: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扩展资料古诗词中的意象
一、“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释义: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释义: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释义: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几许。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二、“燕”的意象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释义: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释义: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三、“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释义: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释义: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意象


#倪狭娟# 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
(18754281922):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诗学和美学术语,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倪狭娟# 诗歌的意象是什么 -
(18754281922): 其实是诗人的一种境界,这就是由景而发或由事而发的一种表现,诗人对事物的理解高度就是从意象中表现出来.譬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的这首诗实际上是说自己对月独酌,而表现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可见诗人在意境中的造诣之深.

#倪狭娟# 诗歌的意象有哪些啊? -
(18754281922):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

#倪狭娟# 诗歌的`意像`是个什么概念? -
(18754281922): 【释义】:中国古代美学范畴.意,指心意;象,指物象.意象即对象的感性形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该词原为哲学概念.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将其用于艺术创造,指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说明构思时须将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来,以形成审美意象.

#倪狭娟# 古诗词中的意象都有哪些 - 作业帮
(18754281922):[答案] 古诗的意象,大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一、动物类 1、蝉 感身世,诉悲凉: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

#倪狭娟# 诗中的意象是什么
(18754281922):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倪狭娟# 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意象在诗歌中到底是什么作用? - 作业帮
(18754281922):[答案] 意象的作用 诗歌创作为什么要用意象?意象在诗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前面说过,在以象寓意的纯意象诗中,意象是给情思一个载体,其作用在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直抒胸臆的点缀性意象诗中,意象是作为情思的装饰和诗美的印证.那是分析诗...

#倪狭娟# 诗中的意象有何含义 -
(18754281922): 冰 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月亮 对月思亲一—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

#倪狭娟# 诗歌漫谈里的诗歌的意象是什么?
(18754281922): :意象就是指诗句的意义和象征,意义就是指诗歌中诗句的含义;象征是指诗句的引申意义.

#倪狭娟# 诗中的意象都表达什么 -
(18754281922):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