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意思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意思是: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出自: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原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2、赏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

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 ),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 ,幸福的生活的向往 ,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

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在皓月当空 、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 ,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诗人好像怕人识破借问月而泄出的愤慨,刚刚把心灵深处的真实感情略加发泄,便立刻用理智把他辩倒。虽然没有说自己心中的不满是不应该的,但却明明地表示:月的残缺,人的悲离都是不可避免的。既然知道是难全,为什么还发出“何事长向别时圆”的疑问?一个失意的人,孤零零的冷冷清清的在异乡暗度良宵佳节,其寂寞的感情想用理智来克服,总是有些勉强的吧。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既指嫦娥而代月,又暗喻美好之全。感情必须用感情来战胜,把感情付诸理智来判断,不是暂时的自我安慰,就是长远的预后不良。为了不让佳节的离愁来窒息人,诗人于是把揪心的寂寞寄托在愿望上。愿望是美好而热烈的。但人真能长久吗?千里他乡的明月真能光辉灿烂吗?希望这样,但愿如此。而真诚热烈的希望,往往是战胜不行,走向光明的第一个起点。

这段写骨肉离情的文章,体现出全和缺的观念。既没有走向“不完全宁愿无”的绝境,也避开了“抱残守缺”的死胡同。从“转朱阁”到“共婵娟”,由恨不全,而承认难全,由承认难全,而把全寄托在愿望上。诗情螺旋式的发展着-既不一味的怀恨,也不一味的悲观。

诗人借中秋明月抒发出来的矛盾精神,借骨肉离情体现出来的全缺观念,是互为表里的。全是理想境界的现象。缺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可贵的是在诗情起伏过程中,诗人是中能以高昂旺盛的乐观主义来对待残缺的现实,并坚持完美的理想。一轮光辉灿烂的明月,从篇始照到篇终,从现实生活照到理想世界。作者虽有犹豫,并无悲哀;虽有怨恨,并无颓唐;虽然没有良宵佳节的欢乐,但对未来生活也还没有失掉
情人的关系大概是后人自己演化出来的.表达了两情相悦的人因种种因素却不能在一起的痛苦和无奈.只是希望终有一天可以朝朝暮暮.

人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会阴晴圆缺,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很难完美无憾。

表面意思指人有快乐悲伤,月有圆时缺时。没有什么是一定完美的,总有一些缺憾。

但愿:希望。婵娟:明月。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远隔千里,却可以共赏同一轮皎洁的明月。用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意思~

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文中。

扩展资料: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
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片问天反映执著人生,下片问月表现善处。水调歌头,词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
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有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异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郝阅潘#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此事是什么意思 -
(15028743365): “此事”指月的自然变化与人的离散聚合,因为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必然存在的.

#郝阅潘#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什么意思? -
(1502874336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诗人好像怕人识破借问月而泄出的愤慨,刚刚把心灵深处的真实感情略加发泄,便立刻用理智把他辩倒.虽然没有说自己心中的不满是不应该的,但却明明地表示:月的残缺,人的悲离都是不...

#郝阅潘#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状态?简洁一点 - 作业帮
(15028743365):[答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说明了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是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 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

#郝阅潘#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表达了什么? - 作业帮
(15028743365):[答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

#郝阅潘# 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理解. - 作业帮
(15028743365):[答案] 作业君找到的参考例题: 【问题】: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看法

#郝阅潘#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翻译意思小伙伴们帮棒忙啦 -
(15028743365): 人有悲伤欢乐,离别,团圆,月亮有阴天,、晴天,圆月、弯月,这些事情都很难成全.

#郝阅潘#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合.缺,全分别的意思是什么 -
(15028743365): 缺 不完整;全 万全,十全十美.整句话意思是,不可能所有事都称心如意,十全十美,总是会有不喜欢看到的事情发生.

#郝阅潘# 此事古难全的全意思是? -
(15028743365): 此事古难全的全意思是一直难以周全,完美的意思.对此事古难全的理解要结合前两句诗来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是说人的离与合,月的圆与缺,古来如此,一直难以周全.此句从拟人的角度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此事古难全”出自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整句子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郝阅潘# 用自己的话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意思. - 作业帮
(15028743365):[答案] 人生有悲伤喜悦,有相聚离别,月亮也有圆有缺,这样的事从古至今都是永远无法改变的遗憾

#郝阅潘#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蕴含着什么人生哲理 -
(15028743365): 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但愿人们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够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