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之“三绝”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冯承素神龙本《兰亭序》

我叫《兰亭序》,出生于公元353年。那是东晋的永和九年。

那日,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组织了一场风雅集会。清幽的山水、秀丽的风景吸引了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等社会名流的捧场。

多亏了那场微醉的风雅,我出生了。

江南的三月三,通常都是在细雨绵绵的雨季。但是这天的天气,却格外晴朗,远处崇山峻岭,眼前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风和畅,潺潺水声听得人神清气爽,山间的景色更是恬静宜人!

为应上巳日的习俗大家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在春意绵绵的大好时节里,祈求着消除病灾与不祥。

为了活跃气氛,有人想出了流觞曲水的玩法儿。

大家散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僮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澄澈的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若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若吟不出诗,则要罚酒三杯。

途中,觞在王献之面前停了下来,不满十岁的他憋了半天,愣是没做一句来,也被罚了酒。后世的清代诗人还曾作打油诗取笑王献之。“却笑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

这次兰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诗各罚酒三杯。

四十二人的风流集会与美好时光,不知不觉地就在曲水流觞和饮酒作诗中悄然流逝。

为了把这些酒后佳作保存下来,大家打算把诗汇总,编撰成集,以此纪念此次盛事,也给后人留个念想。可光有诗,谁来做序呢?于是有人起哄推举聚会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的雅集。

半醉半醒的王羲之也不推脱,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纸上,即席挥洒,心手双畅,写下了二十八行,字字遒媚劲健、有如神助的三百二十四字。我,就是在那文人狂欢的一刻,出世了。

这就是我,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附: “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酒后神笔,妙在哪里?

《兰亭序》之“三绝”

据说,该序是当年王羲之一挥而就草拟的一篇序文。第二天羲之准备抄写成正稿时,反复抄写都觉得气韵布局和笔画结构都不如草稿。他又是惊奇又是苦恼:一是为自己的书法所惊喜,二是草稿太多涂改,不好拿去见人啊!

犹豫之下,最后还是挑选一份正式稿拿去作序,把草稿也保留了下来,传给了自己的儿子王献之。

1

“重”字不“重”

说起《兰亭序》里的一绝,那不能不提其中的重字了。其文及款字中共出现21个“之”字,字字不同,各逞美态。

短短三笔,变化无穷。之字的变化,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种:

1,行书、楷书、行楷书用笔的变化;

2,行书用笔变化,比如折笔、顿笔、回锋等;

3,主笔变化、比如第二笔三笔主笔转换变化。

“以”字:

“其”字:

“为”字:

“事”字:

“修”字:

“也”字:

“文”字:

“会”字:

“山”字:

“有”字:

“竹”字:

“和”字:

2

 错抹也艺术 

因兰亭序是醉酒之笔,所以其中的错字、涂抹痕迹也很多,而把涂抹也玩成艺术的,这算是王羲之的又一绝了。一起来看看卷中的涂抹痕迹:

1、“岁在癸丑”。为什么“癸”字笔画写得很细。分析,王右军一定是只记得当年“地支”是丑牛年,而忘了“天干”排序,“癸”字,一定是后续填上的。地方又留得不够,所以“癸”字写的很扁。

2、“修稧事也 群贤毕至”。“稧”应改“禾木”旁为“示补”旁,以“禊”为正确写法。

3、“有崇山峻领”。“崇山”是漏掉了后补的,没有地方,不得不写在旁边。王羲之喝多了,写“岭”字,误将上边的“山”丢了。

4、“恵风和畅”。显然。“惠”字少两笔,神龙本“和”字之“口”还多一笔,像“曰”。《兰亭序》开头“永和九年”的“和”字就是正确写法。今人临帖,照写错字,传承谬误,大可不必。

5、“悟言一室”。悟言,《古文观止》纠正为“晤”言,意为见面谈话。

6、“囙寄所托”。“囙”是“因”的异体字,而且是先写了“外”字,后又以“囙”字(神龙本冯承素摹本为“ㄈ”接右边)覆盖。

7、“怏然自足”。后人记载为“快”然(高兴)自足,其实“怏(yàng)然自足”翻译成“自负”“自信”是解释得通的。

8、“僧不知老之将至”。“僧”字只有在“定武兰亭”石碑上才有这个字。《古文观止》纠正为“曾”。

9、“向之所欣俛仰之间”。“向之”之下覆盖了“於今”二字。俛是俯的异体字,今已废弃。

10、“岂不痛哉”。“痛”字覆盖的有点像是“它”字。

11、“每揽”。有书说,“'每’字中画浓墨,其余淡墨,显然记录了其由'一’字改写的过程。”其实,北魏张猛龙碑上的“每”字一横,也是粗大的。而且,冯承素摹写时,随时可以蘸墨。

12、“未甞不临文嗟悼”。 “甞”是“尝”的异体字,今已不用。

1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由”,后人已纠正为“犹”,当“如同”讲。

14、“■■悲夫”。 重墨抹去的字,一说是“良可”,但更可能是“足可”,还可能是“是可”、“亦可”。“夫”字,看出是盖住了“也”字。

15、“有感于斯文”。神龙本的“文”字,特别模糊。褚遂良的临本,一眼就看出是由“作”字改写。

3

  酒后真言,情深意浓 

而《兰亭序》里的第三绝,就是用情至深了!故事再往后发展,唐太宗因爱骗取了《兰亭序》,并与自己合葬在了昭陵。我们今天虽然见不到真迹了,但从草稿版的后人摹本中我们仍然能在行文中的多处涂改里,看到王羲之酒后吐纳的那份掖不住的喜与藏不掉的愁。

在《兰亭序》开篇,我们读到的尽是美好愉悦。天也清朗,风也和畅,宇宙是那么大,万物是如此盛,眼前的一切都是如此美好。

这份舒畅的心情是在丧乱年代长大的王羲之,很少能拥有的,所以倍感珍惜的。

而到了《兰亭序》后半段,羲之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那抹忧愁。他说: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不能明白于心,本来就知道,那种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命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

1666年过去了,在我324个字的笔触里,我们依旧能闻到,那遥远的时代里飘出的阵阵浓重且蕴含了三分喜悦一分哀愁的酒香、淡淡温雅香薰味儿,看到附着在行云流水中的畅快与凝重之情。

1666年过去了,王羲之对生命无常的惋惜,依旧飘零在这悲喜交集里的篇章里。

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晋婉利# 《兰亭序》的书法艺术特点是什么? -
(13855091444): 兰亭序》一共有28行,共324字.它的章法浑然一体,笔画粗细多变,运笔藏露相间,字形疏密相掺,连墨气也忽淡忽浓.整篇作品具有含蓄和谐的节奏韵律,“遒媚劲健,绝代所无”,最能体现二王时代书法艺术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宋代米芾曾有一句诗:“之字最多无一似.”确实是这样,在《兰亭序》中的二十几个“之”字,七个“不”字,虽然均为一字,但每个字有每个字的写法,笔法结构千变万化,令人赞不绝口.唐僧怀仁在《圣教序》中也收集了《兰亭序》中的不少字. 编辑于 2021年6月17日

#晋婉利# 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东晋有王羲之和顾恺之 B.“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C.顾恺之是画家,他有三绝 -
(13855091444): 顾恺之(348— 409 )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c不对

#晋婉利# 兰亭序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 -
(13855091444): 公元353年,也就是永和九年,王羲之和当东晋的名土谢安诸人,相聚在浙江绍兴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兰亭,一起做修禊的事,修禊是古代的一种习俗,据说,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人们如果临水而祭的话,就可以“除凶祥,去宿垢” 《晋书·...

#晋婉利# 对周杰伦演唱的《兰亭序》这首歌的理解和感悟100字急要!!!!!
(13855091444): 《兰亭序》已在月色头上..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真正品音乐的人.绝不会说什么《兰亭序》比不上《青花瓷》.《东风破》才是最绝..不同于菊花台的悲怆.....

#晋婉利# 古词兰亭序! -
(13855091444):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此外,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谱曲...

#晋婉利# 王羲之兰亭序欣赏 -
(13855091444): 王羲之行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公元353年,即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与一群文人雅士会于绍兴兰亭,饮酒赋诗中趁兴写下《兰亭序》.全序二十八行,共324字.情文并茂,心手合一,气韵生动,被历...

#晋婉利# 求兰亭序的原文
(13855091444):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

#晋婉利# 方文山的《兰亭序》中,歌词“悬笔一绝 那岸边浪尖叠”的典故 -
(13855091444): 应该是来自这个吧: 王羲之书法中影响最大是《兰亭序》,也是书法史上一段千古传奇的故事: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 在他去世前8年,也就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

#晋婉利# 兰亭序写的是什么内容? -
(13855091444): 《兰亭序》全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

#晋婉利# 讲解一下兰亭序 -
(13855091444):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